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1,4,5,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5,8-萘四甲酸二酐(1)和2-乙基己胺(2)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3种新型的1,4,5,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中间体N-(2-乙基己基)-萘-1,8-二甲酸单酐-4,5-单甲酰亚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9.7 mmol,n(1)∶n(2)=1.1∶1.0,以醋酸锌为催化剂,在DMF(20 mL)中于140℃反应15h,收率25%。  相似文献   

2.
在树枝(dendron)上引入特定的功能单元,将多个具有特定功能团(咔唑)连接起来.形成功能化树枝状周边分子团簇,然后将它们分别与核心色素萘酰亚胺相连接,合成新型周边树枝状功能化的有机发光材料(共三代)。稳态荧光研究发现周边功能团吸收的能量能以较高的效率传递给中心核色素萘酰亚胺。其传输效率与化合物的树枝代数密切相关,具有特殊的光采集、光放大效应。瞬态荧光研究表明树枝化合物中的咔唑单元都呈双指数衰减特征,其中较短荧光寿命成分是咔唑和萘酰亚胺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4-溴-1,8-萘酐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系列手性氨基醇修饰的萘酰亚胺衍生物NI1~NI8.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研究了其细胞毒性,发现含有伯羟基氨基醇修饰的萘酰亚胺衍生物中R型的细胞毒性好于S型异构体.经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激光共聚焦实验研究了化合物(R)-2-(2-(二甲基氨基)乙基)-6-((1-羟基...  相似文献   

4.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作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氨解、亲核取代合成了9个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其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肺癌H460、肝癌HepG2的细胞活性.结果表明,9个衍生物中目标化合物3b的体外抗肿...  相似文献   

5.
芳基伯胺与芳基溴在Pd(dba)2/P(t-Bu)3催化下于80℃甲苯溶液中反应生成芳基仲胺,芳基仲胺再与溴代蒽在Pd(OAc)2/P(t-Bu)3催化下于120℃邻二甲苯溶液中反应生成蒽类芳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产物的结构经1H NMR,13CNMR,13C(DEPT),MS(HREI和EI)光谱所证实.用UV-vis,PL,DSC测定了蒽类芳胺化合物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AD的药物主要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本文基于多奈哌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萘酰亚胺衍生物并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选择性抑制,其中2-((1-(3-甲氧基苄基)哌啶-4-基)甲基)-1H-苯并异喹啉-1,3(2H)-二酮(4k)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为4.43μmol·L-1,优于对照药物卡巴拉汀.酶动力学及分子对接表明4k能够同时作用于ACh E的催化活性位点和外周结合位点,并且4k对SH-SY5Y和PC12细胞毒性较低.此外,这些化合物均显示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可能与萘酰亚胺分子内旋转受阻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邻菲啉中性配体上引入萘酰亚胺发色团,合成了新型含有萘酰亚胺单元的铕配合物Eu(DBM)3(PNI-phen).通过控制激发,可以得到具有萘酰亚胺和Eu3+特征发射的荧光光谱.通过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研究了铕配合物的能量传递及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8.
荧光分子探针作为一种有效的金属离子检测手段,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突出的优点.作者综述了萘酰亚胺类荧光分子探针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萘酰亚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荧光化学性质(如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发射波长适中、斯托克斯位移大、光稳定性好、结构易于修饰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探针研究领域,并且在合成、离子识别、检测及细胞成像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素婉  曾跃  夏炎  李曼  陈茂文  张灯青 《合成化学》2022,30(12):972-977
萘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光稳定性和电子接受能力而广泛应用于荧光传感器、光电材料等领域。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固态荧光增强的萘酰亚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MS和IR表征,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和溶液发光行为。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不仅在稀溶液中表现出可调谐的可见光发射,而且表现出固态荧光增强,这种行为与ACQ和AIE发色团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以乙氧基柱[5]芳烃为环状分子,萘二酰亚胺衍生物为线性分子的[3]轮烷([3]R和[3]R').其分离产率分别达到45%和62%.利用核磁氢谱和碳谱、二维旋转Overhause波谱(ROESY)以及高分辨质谱等对[3]R和[3]R'的轮烷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轮烷分子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由于两侧大体积的乙氧基柱[5]芳烃阻止了[3]轮烷在高浓度下芳香环的过密堆积,使得[3]R和[3]R'即使在固体状态下都可以发射明亮的红色荧光.推测该轮烷分子在发光材料、光电器件等方面有潜在应用,同时本研究也对高效固体发光分子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4位引入不同芳香基团,采用Suzuki和Stille偶联反应,设计与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8-萘酰亚胺类荧光染料,并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和电化学行为等光物理性质。这些化合物在甲苯中均发射蓝色荧光,最大吸收和荧光发射峰分别在357~378和423~451nm之间,且随着芳香基团供电性增强,吸收和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芳香基团的结构对化合物的发光效率影响很大,其中,取代基为甲氧基苯的化合物具有最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达0.98,而取代基为噻吩的化合物荧光量子效率最低,只有0.17。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合力,不同芳香基团的引入只影响化合物的被占分子轨道(HOMO)能级,而对化合物的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能级没有影响,即LUMO能级由1,8-萘酰亚胺单元决定。  相似文献   

12.
余明新  温伟江  郑建鸿 《有机化学》2006,26(9):1239-1242
N,N′-二苯基-1,4-苯二胺和N4,N4'-二苯基-4,4'-联苯二胺分别与芳基溴在Pd(OAc)2/P(t-Bu)3催化下于120 ℃邻二甲苯溶液中反应生成苯二胺和联苯二胺类叔芳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这些化合物的熔点都在300 ℃以上. 产物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3C (DEPT), MS (HREI和EI)表征. 用UV-Vis, PL, DSC测定了苯二胺和联苯二胺类叔芳胺化合物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余明新  康君辉  郑建鸿 《有机化学》2008,28(8):1393-1397
芳基伯胺与芳基溴在Pd(dba)2/P(t-Bu)3催化下于80 ℃甲苯溶液中反应生成芳基仲胺, 芳基仲胺再与3-溴苯并[de]蒽-7-酮在Pd(OAc)2/P(t-Bu)3催化下于120 ℃邻二甲苯溶液中反应生成苯并[de]蒽-7-酮类叔芳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3-二苯基氨基苯并[de]蒽-7-酮与丙二腈反应生成2-(3-二苯基氨基)苯并[de]蒽-7-基亚基丙二腈. 产物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 13C (DEPT), HRMS光谱所证实. 用UV-Vis, PL, DSC测定了化合物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3种可聚合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并研究了其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 这些化合物表现出的光物理性质与其电子环境有关.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聚合1,8-萘酰亚胺衍生物与硅氧烷的共聚物. 尽管3种萘酰亚胺衍生物C-4位的取代基不同, 但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固凝胶中摩尔分数为0.06%时荧光强度均最大. 利用 29Si MAS NMR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硅氧烷的缩聚程度影响材料的荧光强度, 说明材料中荧光单元的分子运动对材料的荧光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职怡缤  于兰  李欢欢  陶冶  陈润锋  黄维 《化学进展》2022,34(5):1109-112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在固态照明和平板显示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芳基硅基团的易修饰性和多功能性,可以通过连接结构不同的功能单元构建性能优异的主体材料,以此来实现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此近年来芳基硅基团在合成高性能电致发光主体材料方面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从材料的设计分类出发,综述了芳基硅主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其分子结构特征、热力学性质、光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质及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等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讨论了芳基硅主体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有机发光分子选择性地吸附在PANI结构上形成有机发光图案, 作为诱导模板聚苯胺的结构可以通过纳米压印和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 通过在PANI 结构的空隙处修饰氟代硅烷增大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亲疏水差异, 从而诱导有机发光分子的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17.
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结构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密度泛函方法(DFT)优化了一系列1,8-萘酰亚胺衍生物, 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和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计算了它们在气相、环己烷和二氯甲烷溶剂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计算结果表明, 优化的几何结构和X射线晶体结构数据吻合较好. 萘环4和5位胺基上取代基团(氢基、甲基、苯基和萘基)的变化使得它与萘酰亚胺部分的连接键长(N—C)变长、电荷转移增强、带隙降低. 溶剂化显色效应和前线轨道电子云一致表明此类物质的最大吸收峰对应π-π*跃迁. 异构体A中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增大和带隙的降低是它的紫外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比异构体B的发生红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方云霞  方晓明  张正国 《化学进展》2012,24(8):1477-1483
白光发光二极管被誉为第4代照明光源。ZnO纳米结构因含有大量本征和/或非本征缺陷使其除出现在紫外区域的带边发射外还能产生覆盖400-700 nm可见光范围的深能级发光,从而可用于白光LED。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将ZnO纳米结构应用于白光LED的几种器件构造,并评述了各自的性能特点和研究进展。因为直接基于ZnO纳米结构电致发光的白光LED需要施加较高的偏压,所以将ZnO纳米结构与p型半导体复合制成异质结成为了研究的热点。ZnO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和形貌特性会影响白光LED性能,对ZnO纳米结构进行掺杂是提升性能的重要手段。此外,将ZnO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的优点集于一体的ZnO/聚合物异质结构也在白光LED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指出了纳米ZnO在白光LED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