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石酸脱除单铽转铁蛋白中铽(III)的荧光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海静  刘文  杨斌盛 《化学学报》2002,60(7):1253-1257
0.01 mol/L Hepes, pH7.4,室温条件下,以酒石酸为脱除剂,监测铽(III) 与脱铁蛋白结合的两种配合物C端单铽转铁蛋白和N端单铽转铁蛋白随酒石酸浓度变 化的脱除动力学,根据其动力学行为,我们推测存在两种平行的脱除途径:一次途 径和饱和途径,其中C端单铽转铁蛋白的铽(III)脱除呈现饱和与一次相结合途径 ,N端单铽转铁蛋白为简单的一次途径。NaCl的加入可促进两种单铽(III)的脱除 ,且C端铽转铁蛋白较N端单铽转铁蛋白更易受NaCl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pH 7.4,0.01 mol/L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条件下,铽 (III)与N,N’-二(2-羟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结合并发生交换 相互作用使铽(III)荧光增强10~4倍,通过监测铽(III)545 nm荧光强度的变化 测定了Tb-HBED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lgK = 14.30 ± 0.49;Tb-HBED配合物中 配体、铽(III)荧光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pH 7.4,0.01 mol/L Hepes条件下,Tb_N-apoTf-Tb_C配合物中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而能量受体铽(III)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铽(III) 与螺旋5色氨酸残基间的无辐射能量转移;当温度由0 ℃上升到55 ℃时,平均能量 转移效率AE值增加了29%,给体、受体间距离R有约4.2%的减小,温度变化引起 Tb_N-apoTf-Tb_C配合物大的构象变化;铽(III)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结合使 蛋白质的变性温度降低。同样条件下,Tb_N-apoOTf-Tb_C配合物与Tb_N-apoTf- Tb_C配合物有所不同,虽然能量给体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铽( III)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增强;铽(III)对蛋白质的变性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铽(III)-转铁蛋白溶液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7.4,0.01 mol/L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条件下,铽 (III)与N,N’-二(2-羟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结合并发生交换 相互作用使铽(III)荧光增强10~4倍,通过监测铽(III)545 nm荧光强度的变化 测定了Tb-HBED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lgK = 14.30 ± 0.49;Tb-HBED配合物中 配体、铽(III)荧光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pH 7.4,0.01 mol/L Hepes条件下,Tb_N-apoTf-Tb_C配合物中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而能量受体铽(III)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主要源于铽(III) 与螺旋5色氨酸残基间的无辐射能量转移;当温度由0 ℃上升到55 ℃时,平均能量 转移效率AE值增加了29%,给体、受体间距离R有约4.2%的减小,温度变化引起 Tb_N-apoTf-Tb_C配合物大的构象变化;铽(III)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结合使 蛋白质的变性温度降低。同样条件下,Tb_N-apoOTf-Tb_C配合物与Tb_N-apoTf- Tb_C配合物有所不同,虽然能量给体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铽( III)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增强;铽(III)对蛋白质的变性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铽—间苯二甲酸—TOPO—Triton X—100体系的荧光特性,在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283nm)和最大发射波长(545nm)下,分别确定了间苯二甲酸、TOPO、Triton X—100的最佳浓度和体系的最佳pH。协同配体TOPO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引入,使体系的荧光强度较铽—间苯二甲酸二元体系提高约210倍。在最佳条件下,铽离子浓度在1.0×10~(-8)~6.0×10~(-7)ml·L~(-1)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l·L~(-1),此体系用于测定混合稀土样品中痕量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铽-洛美沙星体系的荧光性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6.0~6.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铽(Ⅲ)与洛美沙星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络合物,其激发波长在330 nm处,发射波长在546 nm处,相对荧光强度与洛美沙星质量浓度之间,在0.01~0.43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1 mg.L-1。方法应用于洛美沙星胶囊中含量的测定,测得回收率在96.5%~102.0%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5%~2.1%之间。  相似文献   

6.
评述了近年来铽的荧光光度分析的进展情况,就其方法、显色剂、线性范围以及干扰情况对近年来国内铽的荧光光度分析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7.
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稀土氧化物中铈钆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0.6mol.L^-1的 到介质中,分别用252、273、220nm作为Ce^3+、Gd^3+、Tb^3+的激发波和燕生相应最佳发波长为350、310和544nm。用盐酸体系测定混合样比用硫酸体系测定时,Gd^3+的检出限提高一倍,Gd^3+抗Ce^3+的干扰能力提高10倍。同时测定三种离子的回收率在95.3%~108.1%之间。  相似文献   

8.
铽-钆-钛铁试剂体系荧光光度法测定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铽-钆-钛铁试剂协同发光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确定了各种试验条件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由于钆对铽-钛铁试剂荧光体系有协同发光效应,在铽-钛铁试剂荧光体系中引入适量的钆可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提高30倍,体系的荧光强度与铽的浓度在2.0×10^-9--6.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达5.0×10^-11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混合稀土样品中痕量的铽,测定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基质中纳米乙酰丙酮铽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高分子聚乙二醇基质中制得了纳米乙酰丙酮铽的络合物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乙酰丙酮铽的荧光光谱在峰位、峰形、峰强和主峰的半高宽等方面都与普通乙酰丙酮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铽-依诺沙星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铽-依诺沙星络合物的荧光特性,发现在近中性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铽(Ⅲ)与依诺沙星反应形成1:2络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分子内能量传递而显铽离子的特征荧光,据此建立了一种以铽离子为荧光探针,简便、快速和灵敏的测定痕量依诺沙星的新方法。该方法用于人体尿药浓度的直接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7%-101.0%,相对标准偏差为0.3%~1.0%。  相似文献   

11.
铽 —氟哌酸荧光体系及氟哌酸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光度法对铽与氟哌酸形成的络合物作了研究,并对络合物分子内部能量传递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作了探讨,方法的检测限为5×10-8mol/L。对不经任何处理的血清及片剂进行测定,回收率在94.0%~106%和98.5%~105%之间。  相似文献   

12.
铽-环丙沙星体系的荧光特性及环丙沙星的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中性条件下,铽(Ⅲ)能与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反应形成1:2的络合物。利用这一反应,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环丙沙星的荧光方法,并且详细讨论了测定的各种条件。测定的最佳条件为:λex/λem=325.0/545/0nm,Tb^3+(3.0*10-3mol/L)2.0mL,pH=6.0的NaAc-HAc缓冲溶液2.0mL。线性范围13-1000μg/L,回归方程为F=5.42+0.2207μg/L)(r=0.998);检出限为10μg/L。此方法用于血清及环丙沙星片剂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以Tb(Dy,Sin)-Gd-BPMPHD-CTMAB共发光体系同时测定铽,镝和钐的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铽1.0×10~(-10)~1.O×10~(-6)mol·L~(-1),镝1.O×10~(-7)~1.3×10~(-5)mol·L~(-1),钐1.O×10~(-7)~8.0×10~(-6)mol·L~(-1).  相似文献   

14.
15.
赵法  黄铁民 《分析化学》1995,23(1):67-69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胶束增溶、增敏作用研究并建立了在Triton X-100胶束体系中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并(α)芘(BaP)的方法,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03ng/ml,线性范围为0.005-10ng/ml,方法稳定性好,样品中BaP同系物菲、芘的量大于BaP70-640倍时,对测定没有干扰,操作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铽(III)和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形成的配合物与电化学聚合方 法得到的聚合漆酚(EPU)发生配位反应及pH = 10.2时形成配合物Tb(III)-TTA- EPU的组分和结构。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的测试表明Tb~(3+)分别与EPU,TTA~- 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AES)测定结果证明了每个 Tb~(3+)分别与EPU分子中1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和3个TTA~-发生配位,从而得到配合 物的结构。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表明发生配位反应后该配合物进一步交联,从 而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均得到很大提高。我们对 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常温下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发生强的荧光,主要是Tb~ (3+)离子的~5D_4→~7F_5的跃迁。讨论了溶剂、pH值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当 pH = 10.2时,合成的配合物有最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
贾丽  夏冰 《分析化学》1996,24(3):315-317
在碱性介质中,痕量锇(Ⅳ)对水杨基荧光酮(SAF)与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用分光光度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锇(Ⅳ)的新方法。本法未加掩蔽剂时的线性范围是0.08-0.80μg/L,加入掩蔽剂后的线性范围是0.08-0.80μg/L,检出限为0.08μg/L。本法用于实际样品中Os(Ⅳ)的测定,结果良好,本实验还测定了此催伦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19.
在pH8.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Tb^3+与培氟沙(PEFX)成的配合物受290nm紫外光激发发出Tb^3+的特征荧光峰,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由此建立了PEFX-Tb^3+配合物探针测定BSA的方法。与PEFX-Tb^3+二元配合物相比,PEFX-Tb^3+-BSA三元体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PEFX-Tb^3+-BSA荧光增强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含铽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土铽金属醇盐与丙烯酸、乙酰丙酮、中性配体(邻菲啰啉或联吡啶)反应,在非水介质下合成具有高聚合活性的含铽配合物单体,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合成的铽配合物单体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并能强烈吸收紫外光谌芤杭胺勰┳刺卵芯空庑┑ヌ宓挠庑浴T谧罴鸭し⒉ǔは拢蔷芊⑸滹胱拥奶卣饔猓ド越虾谩Q返淖刺叭芗恋募远耘浜衔锏牡ヌ宓挠庑杂薪洗笥跋欤行耘涮辶诜茊⒘拎さ囊芴岣咚堑挠夥⑸淝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