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庄晓松 《化学教育》2022,43(9):101-105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近4年来各地区涉及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的中考试题的研究和分析后发现,试题存在如下问题:(1)依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2)把金属的活泼性和活动性混淆为一体;(3)金属和酸反应呈现出“一斜二平”的图像关系;(4)试题超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上述4种情况对几组“金属化学性质”类中考试题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骞  丰雪情  刘飞  刘杰 《化学教育》2020,41(5):11-16
通过利用SEC“一致性”分析工具对聊城市2016-2018年化学中考试题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得出2016-2018年的聊城市化学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在内容主题及认知层次分布上,3个年份的试题与课程标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陆庭銮 《化学教育》2010,31(3):62-63
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试题主要从2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一是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在中考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从实验分值占大部分的客观性试题发展到现在分值占大部分的主观性试题,充分体现了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单纯凭记忆等解决问题的人才。在化学中考试题中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对化学实验操作的实效性进行有效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探索高中学生对学习化学行为归因的倾向,寻找其规律性。为今后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归因训练提供依据。采用自编成绩归因问卷对高中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努力程度、学习兴趣是对化学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学习方法、试题难度、休息等的影响则较小;(2)成绩与内归因、稳定影响成线性关系;(3)考试失败的学生成绩与内归因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江田 《化学教育》2003,24(3):16-23
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考命题必须进行改革.2002年南京市中考化学命题设计了科学探究型、发散型、信息迁移型、大综合型等新题型,突出考查基本能力,注重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突出试题的教育性.实测结果各界反映良好.本文还针对学生答卷中所暴露的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对化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放声思维等手段,探查了高中生化学图形认知能力的现状.探查结果显示:(1)高中生化学图形认知能力并没有随年级增长;(2)不同学业成绩学生化学图形识别能力差异显著;(3)不同思维风格学生化学图形认知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4)学生对图形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目的性;(5)学生图形理解能力中关系理解能力较弱;(6)学生图形再造想象能力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江田 《化学教育》2003,24(3):16-23
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考命题必须进行改革。2002年南京市中考化学命题设计了科学探究型、发散型、信息迁移型、大综合型等新题型,突出考查基本能力,注重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突出试题的教育性。实测结果各界反映良好。本文还针对学生答卷中所暴露的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对化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辛欣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20,41(11):1-6
在对已有试题难度量化工具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建构了化学加试题难度评估工具。对2015年至2019年国家新高考实验区浙江省的8次化学选考加试题的难度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8次化学加试题整卷难度变化较大,但同一学年、有相同学生可能参与的2次化学选考的整体难度相近;加试题能力特征和难度差异明显,“有机化学基础”加试题(第32题)难度相对稳定,而第30题(化学反应原理)与第31题(实验化学)加试题难度却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在对8次化学加试题的难度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也对如何提高加试题的编制质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华 《化学教育》2005,26(3):18-21,50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以来,中考化学的命题与教学实践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考命题成为评价改革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也是最具挑战性和风险性的研究课题。中考化学试卷必须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的公正与公平。同时,如何为新课改实施保驾护航是对新中考命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考什么?怎么考?2003年宜昌市化学课程率先面对中考,对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命题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2003年中考化学试题从形式到内容,均着意导引了探究学习之路。本文就2003年宜昌市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背景、评价标准、试题评估、试题的技术特征、形式特征、评价结论、改进建议等7个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与即将进入新课程的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魏明贵  徐泓 《化学教育》2015,36(7):39-44
2014年宣城市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下称“中考”)为全省统一命题.一方面从化学试题的结构,根据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从标准要求、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选取典型试题,分别从化学学科素养能力、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图像辨析和数形结合的能力等层面,分析考生答题情况.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命题者和化学教学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2020-2022年广东省和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型,考察2020-2022年广东省和广州市化学中考试题与初中化学新课标的一致性水平,在整理初中新课标中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的比重和难度基础上,洞察了广东省和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命制的转变动向,以期对初中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中考化学命题和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初三化学与生物、物理综合的试题归类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英 《化学教育》2005,26(2):43-44
理科综合类试题中化学与生物、物理知识的综合,是考察学生化学与生物、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创新思维的能力。近年来,不少省市中考题围绕化学与生物(物理)的综合设置了新颖的试题,即交叉命题最为典型。笔者从中选择几例,归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磊磊 《化学教育》2019,40(5):9-11
以全国高考I卷为例,从考查方式、考查途径和命题理念等3个角度分析了化学与传统文化题的特点;从文言文水平、文字学、信息提取能力、古代化学特点及物质名称角度分析了试题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从物质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及综合应用角度自创试题,举例说明复习备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赵宇 《化学教育》2010,31(3):60-61,65
2009年课改实验区高考卷(化学部分)中部分试题的探究性成为该年度化学高考中的一大特色。这类试题很好地训练和考查了考生化学学习能力、分析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这类试题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培养他们探寻自然科学奥秘的勇气。统计、分析和比较该类试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娄延果 《化学教育》2007,28(9):31-33
中考中的纸笔测验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化学学业评价的主要形式.笔者对近几年全国各实验区的中考化学试卷进行过统计,发现100%的试卷中设计有以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立意的题目(以下简称探究题),显然探究题已成为中考的热点题型.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性科学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所引起的争议性复杂问题。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社会性科学议题试题理应成为中考化学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22年8个省份8份省级统一命题中考化学试卷(河北卷、河南卷、江西卷、安徽卷、陕西卷、山西卷、福建卷、海南卷)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考化学试卷中社会性科学议题试题的考查特点,为依托社会性科学议题开展化学教学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伊斌 《化学教育》2004,25(6):54-56
随着中考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在其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改革,一些既不超越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又不拘泥于化学教学大纲内容的创新型填空题频频出现,这类型题具有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深度和明确导向的特点。它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学会化学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运用知识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丛祥滋  丛萍 《化学教育》2012,33(6):42-46
在分析中考试题“知识立意”弊端和“素质立意”特征后,结合威海市2010年、2011年试题,从内容重点、情境素材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素质立意”试题特点,提出以测评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命题改革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中生有关物质结构的前科学概念的探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王磊  黄燕宁 《化学教育》2002,23(5):12-14
1 引言现代化学教育的着眼点不是看学生学会了哪些化学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 ,形成化学认识 ,发展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解释力。化学概念众多 ,哪些是核心概念呢 ?目前普遍认为化学核心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几类 :(1)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2 )微粒间的作用———化学键 ;(3)分子构型———三维化学 ;(4)动力学理论 ;(5 )化学反应 ;(6 )现代化学的新进展。这 6类概念均与对物质结构的微观认识相联系 ,可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结构微观认识是很重要的任务。然而 ,由于微观世界看不到 ,摸不着 ,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就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