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差谱研究抗体-卟啉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eso-四(α,α,α,α-O-苯乙酰苯)卟啉与其单克隆抗体1F2结合后,产生显著的增色效应,反映了卟啉与抗体之间刚性紧密的结合,在抗体中的抗原结合部位存在芳香族氨基酸.用同步荧光光谱结合荧光猝灭法得到抗体抗原结合部位的芳香族氨基酸主要为色氨酸和酪氨酸,但酪氨酸的残基数要少于色氨酸.卟啉与抗体的结合比为1:1,解离常数(2.084±0.246)×10-10mol/L,可见卟啉与McAb1F2有很高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6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Sal-AA):Sal-Gly(甘氨酸)、Sal-Phe(苯丙氨酸)、Sal-Arg(精氨酸)、Sal-Tyr(酪氨酸)、Sal-Met(甲硫氨酸)、Sal-Glu(谷氨酸)及其金属铜配合物。并分别在2种不同介质(三氯甲烷和甲醇)中,与四苯基卟啉TPP进行反应,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性质,讨论了卟啉作为人工信号转导体系的传递介质,与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反应中,实现信号分子铜离子进一步传递的可能性以及溶剂对该信号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甲烷为溶剂时,除了Sal-Met的铜配合物之外,其余均能被TPP夺取而形成Metal TPP。而在以甲醇为溶剂时,只有Sal-Gly的铜配合物能被TPP所夺取。  相似文献   

3.
手性锌卟啉与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 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p-(L-Leu)C2O-TPPZn]与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D型氨基酸酯的缔合常数比L型的大, 且缔合常数按K(AlaOCH3)相似文献   

4.
手性苏氨酸卟啉锌配合物的圆二色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重要的生物配体和强生色团 ,卟啉化合物已经用于血红蛋白模型 [1]、电子转移功能 [2]和分子识别及催化研究 [3,4]等仿生化学研究 .如何应用多肽的二级结构合成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仿生化合物是在这些研究领域中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圆二色谱( Circular Dichroism, CD光谱 )已经广泛用于研究手性化合物的结构 .在生物体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 c和 chlorophyll聚集体等在 Soret区表现出圆二色性,在这些生物分子中,蛋白链是与卟啉单元相连的 .虽然卟啉在 Soret区有强的电子吸收谱带,但是卟啉单元在 Soret区并不表现出圆二…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杯芳烃-卟啉模型化合物5及其金属锌的络合物6,用紫外-可见光谱考察了引入对-叔丁基杯[4]芳烃后对卟啉各特征吸收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α,α,α,β-四-[邻(叔丁氧羰丙氨酸)氨基苯基]卟啉H2T(o-BocAla)APP(1)及其锌()配合物ZnT(o-BocAla)APP(Zn-1),α,α,α,β-四-[邻(叔丁氧羰苏氨酸)氨基苯基]卟啉H2T(o-BocThr)APP(2)及其锌(Ⅱ)配合物ZnT(o-BocThr)APP(Zn-2),α,α,α,β-四-[邻(叔丁氧羰酪氨酸)氨基苯基]卟啉H2T(o-BocTyr)APP(3)及其锌()配合物ZnT(o-BocTyr)APP(Zn-3)等6种叔丁氧羰保护氨基酸修饰的卟啉.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圆二色谱等手段对其组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谱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卟啉锌配合物对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苏氨酸卟啉锌配合物(主体分子)对氨基酸酯(客体分子)的分子识别,这种锌卟啉可以与氨基酸酯形成1:1和1:2的两种加合物,客体分子的氨基首先与主体分子上氨基酸残基的羧基作用形成1:1的加合物,然后另一客体分子的氨基与锌卟啉的中央锌原子配位形成1:2的加合物,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上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以及主-客体之间的色散力作用可能是主体分子能识别客体分子的另外两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波反应和模板效应合成了带有苯乙烯撑单元的新型卟啉化合物和锌卟啉配合物. 通过 1H NMR, IR和MALDI-TOF-M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测定UV-Vis和PL对两种卟啉化合物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利用TGA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锌卟啉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并以锌卟啉配合物作为掺杂剂利用蒸镀法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 EL谱发射峰位于556 nm.  相似文献   

9.
研究醋酸盐,烷基磺酸盐等缓冲剂、离子对试剂的性质、浓度及pH值对氨基酸-铜配合物的形成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醋酸缓冲液中,氨基酸-铜配离子及其己基磺酸配离子对的形成,使无或弱紫外吸收氨基酸在230~254nm区显示摩尔吸收值10~3以上强紫外吸收。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研究了硫酸溶液中苯胺在玻碳电极上的聚合降解过程 ,在 - 0 2~ 1 0V电位范围 ,循环伏安图显示了四对氧化还原峰 .通过比较聚苯胺 (PAn)膜在硫酸空白溶液和含对氨基苯酚 (PAP)的硫酸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及电化学聚合时溶液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证明了PAn膜的降解产物PAP的存在 ,同时原位现场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初步研究了苯胺聚合降解的动力学过程 .  相似文献   

1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自1974年被Fleischmann等[1]发现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SERS谱图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结构及其与基体作用的信息.由于SERS可使拉曼信号增强105~106[2],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银胶还能使表面吸附质的荧光猝灭[3,4], SERS常用来检测一些普通拉曼光谱难以检测的样品和考察界面络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间苯二胺的电化学及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间苯二胺(MPD)在金电极和SnO2;F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及在SnO2;F膜电极上的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性质.获得了间苯二胺在SnO2;F膜电极上电氧化的薄层恒电势电解-吸收光谱图,采用双对数法对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了间苯二胺的光谱及电化学性质,求得了间苯二胺的动力学修饰式量电位E0和αn等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在纳米半导体中由于纳米效应(如量子尺寸效应),其电子结构与块体半导体有所不同。进一步地,当纳米半导体与基底和其他组分结合制成器件后,其性质又受到基底或其他组分的影响,这两点导致了基于纳米半导体的光电器件的性能以及相应表征方法也大不相同。将光电流谱、光致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表征纳米半导体的电子性质和光电性能。本文根据纳米半导体材料与电极的电子性质特点及其测量,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举例介绍三种谱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探究光伏电池和电致发光器件的纳米半导体材料的性能,以及纳米半导体材料表面态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CuxC60薄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有关C60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晶格动力学、电子结构和MxC60(M代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超导电性研究。但由于MxC60在大气中不能稳定存在,制约了MxC60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最近,Masterov等人报导了他们对Cu/C60的超导特性研究,认为其转变温度Tc在80-120K之间,这个转变温度比现有的MxC60的转变温度Tc-40K)要高得多,但有关更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导,因此,我们拟对CuxC60体系作较为详尽的研究,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其超导机理是有必要的,本工作是在成功地制备了CuxC60薄膜的基础上,对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定性地分析了CuxC60薄膜的电子结构,利用XPS谱分析了CuxC60薄膜中Cu的化学价态。  相似文献   

15.
以甲酰基二茂铁(1)和手性1,2-二苯基乙二胺[(1R, 2R)-1,2-二苯基乙二胺(2R), (1S,2S)-1,2-二苯基乙二胺(2S)]为原料, 经缩合、还原和N-烷基化反应, 制备了一对新型手性四齿双二茂铁基配体[N,N’-二(二茂铁基甲基)-N,N’-二(2-羟基丙基)-(1R,2R)-1,2-二苯基乙二胺(5R)和N,N’-二(二茂铁基甲基)-N,N’-二(2-羟基丙基)-(1S,2S)-1,2-二苯基乙二胺(5S)]. 用元素分析、红外(IR)、质子核磁共振(1H NMR)、紫外-可见(UV-Vis)、固体圆二色(CD)光谱等对手性产物(3R-5S)进行了表征. 固体CD光谱研究表明, 配体5R(或5S)的手性特征和4R(或4S)相似而与3R(或3S)却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子沉积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多种卟啉 /卟啉、酞菁 /酞菁、卟啉 /酞菁化合物的分子沉积膜 (MD膜 ) .运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跟踪了MD膜的交替沉积过程 ,说明这类MD膜具有很好的层状均匀成膜的特点 .并且用膜天平 (QCM)技术和偏振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技术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卟啉和酞菁大环在MD膜中具有一定的取向 ,卟啉大环与基片法线的平均取向为 38℃ ,而酞菁大环为32℃ .  相似文献   

17.
赵晓红  张韫宏 《化学通报》2007,70(7):558-560
分析了中性条件下在水溶液及盐溶液中系列双亲卟啉随其浓度连续变化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不同侧链取代基对双亲卟啉的聚集行为有很大影响,盐的加入导致卟啉的聚集形态发生改变,初步解释了影响卟啉聚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关 C60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晶格动力学 [1]、电子结构 [2~ 4]和 MxC60( M代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超导电性研究 [5].但由于 MxC60在大气中不能稳定存在,制约了 MxC60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 .最近, Masterov等人报导了他们对 Cu/C60的超导特性研究 [6~ 7],认为其转变温度 Tc在 80~ 120 K之间,这个转变温度比现有的 MxC60的转变温度( Tc~ 40 K)要高得多 .但有关更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导 .因此,我们拟对 CuxC60体系作较为详尽的研究,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其超导机理是有必要的 .本工作是在成功地制备了 CuxC60薄膜的…  相似文献   

19.
圆二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抗体-卟啉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二色谱(CD)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可用来研究单克隆抗体(McAb)-卟啉之间的相互作用,卟啉形成McAb-卟啉复合物,在Soret带区域最大吸收峰有显著红移和增色现象,在350-450nm区域,形成复合物时能检测诱导的CD光谱。CD光谱遵守朗伯-比尔定律,显示等吸收行为。McAb-卟啉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及诱导的CD光谱在PH6-11的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复合物异常稳定,也说明McAb-卟啉结合位点之间疏水相互作用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锌卟啉对氨基酸甲酯手性分子识别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Tripos力场和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手笥锌卟啉的最低能量构象,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锌卟啉对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过程,发现锌卟啉与D-氨基酸酯结合能力强于L-氨基酸,这与热力学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