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胶束体系中 光衰减符合一级指数衰减公式Pt=Poe-t/r,作者以激光诱导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测量了SDS胶束中荧蒽的燐光寿命和瞬时燐光强度产。值。提出Po可定性表示重原子效应对燐光体经S1-T1系间跃迁几率的影响.而t值表示三线态失活几率大小,即反映了胶束对燐光体的保护作用。作者详细研究了TINO3用量、SDS用量、pH值、Na2SO3用量对上述参数的影响,以期说明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中影响燐光行为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本质。  相似文献   

2.
胶束增稳室温磷光法中化学除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魏雁声  张苏社 《分析化学》1990,18(3):228-232
  相似文献   

3.
同步-导数-化学除氧微乳状液增稳室温磷光法测定痕量荧蒽与屈的研究杨欣,董川,晋卫军,魏雁声,刘长松(山西大学化学系,大原,030006)关键词同步-导致-化学除氧微乳液增稳室温磷光法,荧蒽,屈Ramos等[1]于1988年提出了微乳状液增稳室温磷光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同步扫描-化学除氧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研究了痕量菲和荧蒽的同时测定。考察了菲和荧蒽二元混合物中两组分的相互干扰限量。讨论了在胶束体系中菲和荧蒽相互干扰的机理。实验表明,适宜的△λ为186nm。菲和荧蒽的同步峰分别位于480nm和547nm。该法的线性范围为:菲为2.7×10~7~4×10~(-6)mol/L,荧蒽为2.2×10~(7-)~1×10~(-5)mol/L。检出限为:菲为2.7×10~7mol/L,荧蒽为2.2×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5.
简便、快速的Na_2SO_3化学除氧技术改善了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MS-RTP)通氮除氧过程费时、繁冗的操作。本文对化学除氧MS-RTP的各种影响条件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实验表明,除了SDS、TINO_3、Na_2SO_3用量及温度等因素外,pH对RTP强度和除氧时间也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前人工作作了补充和完善,并对化学除氧机理提出了不同的认识。文中对国产SDS进行了提纯。在荧光光度计上建立了化学除氧MS-RTP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双-「2-乙基己基」-磺酸基琥珀酸(气溶胶OT或AOT)/环己烷/水反相胶束介质吕草药有效成分氯原酸的荧光性质,发现氯原酸在上述反相胶束体系中,不仅荧光有增强现象,而且分子激发和发射光谱发生红移。首次建立了反相胶束增稳室温荧光法测定氯原酸的新方法。该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6×10^-7--4×10^-6(g/mL),检出限为:1.2×10^-7g/mL),相地标准偏差为:1.3(%)。  相似文献   

7.
8.
以疏水性室温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为萃取剂,超声辅助同时萃取、富集水中菲、荧蒽、芘为模型的多环芳烃。探讨了不同离子液体、水样体积、超声时间、静置时间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 mL离子液体萃取含菲、荧蒽、芘各10、60μg/L的40 mL水样,其回收率为:92%~103%,相对标准偏差(n=6)为3.19%~3.85%,方法检出限在1.06~1.25μg/L范围之间。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河水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快速简便、溶剂用量小,回收率与传统的CH2Cl2萃取相当。  相似文献   

9.
浊点萃取-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测定水样中痕量α-萘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清 《分析化学》2005,33(7):1013-1015
提出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作萃取剂的浊点萃取-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测定痕量α-萘乙酸的新方法.就溶液pH、试剂浓度、平衡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对浊点萃取的影响及后续使用的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的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在最佳条件下,线性范围为3.0×10-8~2.0×10-6 mol/L;检出限1.3×10-8 mol/L;方法用于强化水样中痕量α-萘乙酸的测定,回收率95%~104%;相对标准偏差2.0%~3.5%.  相似文献   

10.
郭俊  侯士法  王文韵 《化学学报》1991,49(3):254-258
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研究二氢苊、荧蒽与β-环糊精的络合过程以及乙醇分子对络合过程的影响, 观察到它们在环糊精水溶液中有长寿命组份存在. 证明这些分子与环糊精分子发生了络合作用, 并根据荧光衰减曲线的指前因子计算出了它们的络合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1.
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研究二氢苊、荧蒽与β-环糊精的络合过程以及乙醇分子对络合过程的影响, 观察到它们在环糊精水溶液中有长寿命组份存在. 证明这些分子与环糊精分子发生了络合作用, 并根据荧光衰减曲线的指前因子计算出了它们的络合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2.
龙文清 《分析化学》2005,33(2):217-220
研究了色氨酸的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和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20、Tween 40、Tween 80、Tween 85、Brij35、TritonX 100、乳化剂OP及高分子分散剂聚乙二醇 200(PEG 200)、PEG 400为介质的流体室温燐光 性质。直接用于大米、花生、大豆及竹笋中色氨酸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2.26%~3.28%,与荧光法比较,相 对误差-3.9%~4.2%。  相似文献   

1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胶束体系中α—溴代萘的室温Ling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雁声  杨欣 《分析化学》1997,25(11):1259-1263
建立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胶束介质中α-溴代萘的烯遴光分析法,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体系比了比较。方法特点如下:α-溴代萘在低浓度的Brij35胶束溶液中即产生RTPV发射,具有良好的分析性。eu gk  相似文献   

14.
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中实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董川  刘长松 《分析化学》1993,21(7):755-760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丁二酮室温光猝灭法研究了胶束介质中丁二酮的增溶位点,通过研究4种不同荷电和不同亲水亲脂性的光猝灭剂以及盐效应等对Stern-Volmer常数的影响,表明了二酮在SDS、CTAB的胶束中是增溶在胶团的栏栅并靠近离子头基一侧和头基/水界面附近,而在CTAB胶束中更加趋向于胶团外部头基附近.  相似文献   

16.
反相胶束增稳荧光法测定兔血浆中痕量盐酸小檗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气溶胶(AOT)/环己烷/水反相胶束介质中中草药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荧光性质,并将该法应用于兔血浆中痕量盐酸小檗碱的测定。该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 7~3×10- 5(g/m L),检出限为8.3×10- 8(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1.1% 。  相似文献   

17.
同步扫描-微乳状液增稳室温磷光法同时测定痕量多环芳烃的研究杨欣,董川,魏雁声,晋卫军,刘长松(山西大学化学系,太原,030006)关键词同步扫描-微乳状液增稳室温磷光法;化学除氧技术;多环芳烃1978年Vo-Dinh等[1]将固定波长同步扫描技术用于...  相似文献   

18.
胶束介质中丁二酮增溶位点的室温Lin光猝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丁二酮室温Lin光猝灭法的胶束介质中下二酮的增溶位点,通过研究4种不同荷电和不同亲水亲脂性的Lin光猝灭剂以及盐效应等对Stern-Volmer常数的影响,表明丁二酮在SDS,CTAB的胶束中是增溶在胶团的校栅并造离子头基一侧和头基/水界面附近,而在CTAB胶束中更加趋向于胶团外部头基附近。  相似文献   

19.
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苯甲酰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简称PKT-3)/三乙胺(TEA)体系光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在功能性胶束中聚合速度取决于胶束的浓度,TEA浓度,照射光强,以及单体浓度,并确定了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PKT阳离子型功能性胶束的催化效果比普通阳离子型胶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好。初步讨论了功能性胶束中PKT-3/TEA光敏引发聚合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溶性光敏剂——对苯甲酰苄基磺酸钠(BP-)和对苯甲酰苄基三乙基溴化铵(BP+)同二苯酮(BP)进行了对比研究。瞬态和稳态光谱的结果表明:BP+,BP-分别处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阴离子胶束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阳离子胶束的Stern层,它们在匀相和非匀相体系中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与BP相同。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离子型胶束体系中的光还原反应速度,结果表明,离子型二苯酮BP+和BP-比中性的BP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它们在不同离子型胶束体系中,由于静电相互作用,光还原速度显著不同,在合适的条件下,离子型Bp+和BP-在胶束中的光还原速度比中性BP高几十倍以上。另外对胺的疏水性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