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二种新的配体:双四苯基卟啉基对苯二甲亚胺(I),双[(5,10,15-三甲苯基)-20-苯基)卟啉基]对苯二甲亚胺(Ⅱ),并合成了相应的单金属铑配合物Ⅲ.Ⅳ,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及光助还原水放氢实验.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两种新配合物:Zn[T(4-MOP)P]及co[T(4-MOP)P],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质子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相似文献   

3.
4.
二价金属钌卟啉[Ru^Ⅱ(4-Cl-TPP)(CO)](1),[Ru^Ⅱ(4-MeO-TPP)(CO)](2),[Ru^Ⅱ(C,4,5-MeO-TPP)(CO)](3)和六价金属钌卟啉[Ru^Ⅵ(4Cl-TPP)(O)2](4),[Ru^Ⅵ(4-MeO-TPP)(O)2](5),[Ru^Ⅵ(3,4,5-MeO-TPP)(O)2](6)被合成,配合物1-6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功能模拟酶被测试,核黄素-蛋胺酸光照法证实,钌啉啉在不同浓度范围内有催化歧化O^.-2的作用,分光光度法证实能催化H2O2分解,用小鼠肝匀浆法测度试结果表明:金属钌啉具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出了金属钌卟啉在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催化分解过氧化氢(H2O2)协同过程中的可能机理,并讨论了卟啉环上不同取代基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一种已知的八乙基卟啉西佛碱配体C43H51N5合成了相应的钴(Ⅱ)配合物,其化学结构用谱学方法表征,研究了配位反应动力学,在65~80℃下,反应对卟啉西佛碱配体为一级,对钴盐为1/2级.测得了配位反应动力学方程和表观活化能,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报导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核钴(Ⅱ)卟啉与有机碱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组成比,并研究了双核钴卟啉与CO的轴向配位作用,结果表明,双核钴卟啉与CO的结合是可逆的.用红外差谱法测得CO的伸缩振动频率是1959cm-1.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Co(Ⅱ)与T(4MO3SP)P的显色反应.当溶液pH为4.15时,显色剂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440.0nm和427.0nm.显色反应完全后,经酸化,pH为2.65,配合物不分解,最大吸收峰不位移.实验证明,钴以二价态参与反应.Co(Ⅱ)与T(4MO3SP)P的配位比为1∶1,Co(Ⅱ)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ε=1.95×105L·mol-1·cm-1,回归方程y=0.009933+0.1222x,相关系数r=0.9991.实验测定VB12针剂中Co(Ⅱ)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四苯基卟啉的微波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四苯基卟啉。分析和讨论了溶剂、催化剂、微波辐射时间及微波输出功率等因素对合成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剂为硝基苯、催化剂为氯乙酸、微波功率为195W、反应时间为6min的条件下合成四苯基卟啉,最高产率可达35.94%,优于文献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Co(Ⅱ)与 T( 4 -MO-3-SP) P 的显色反应. 当溶液 pH 为 4. 15 时, 显色剂 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 440. 0nm 和 427. 0nm. 显色反应完全后, 经酸化, pH 为 2. 65, 配合物不分 解,最大吸收峰不位移. 实验证明, 钴以二价态参与反应. Co(Ⅱ)与 T( 4 -MO-3-SP) P 的配位比为 1∶ 1, Co (Ⅱ)含量在 0~ 3. 0μ g/25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 ε=1. 95×105L·mol-1·cm-1, 回归方 程 y =0. 009933 +0. 1222x, 相关系数 r = 0. 9991. 实验测定 VB12针剂中 Co(Ⅱ)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吡啶基桥连双卟啉的合成及其与有机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2,6-吡啶二羟酸或2,6-二溴甲基吡啶分别与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和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2)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的双卟啉化合物3~5.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质子核磁共振光谱(1^HNMR)、质谱(MS)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考察了双卟啉化合物4与2-羟基-苯乙酸(苦杏仁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双卟啉与苦杏仁酸之间形成1:2的络合物,其结合位点在卟啉环内。  相似文献   

11.
用核黄素 蛋氨酸光照法和黄嘌呤氧化酶 细胞色素C还原法证实,在1.0×10-6~1.0×10-5mol/L范围内四羧基锰酞菁(TcPcMn)表现出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活性;用黄嘌呤氧化酶 NBT还原法测算出的TcPcMn清除O—·2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7.77×105mol-1·L·s-1,表明TcPcMn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模拟酶能很好的抑制O—·2的还原性.TcPcMn既能催化H2O2与4 氨基安替比林和酚的显色反应,也能催化邻苯二胺的聚合,表明TcPcMn具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用邻苯三酚自氧法得出,TcPcMn将O—·2的氧化性转化成了POD和H2O2的氧化性.因此只要牺牲一定的POD底物,TcPcMn就可以清除掉因歧化O—·2而产生的H2O2,继而能避免因发生Fenton反应而产生氧化性高于O—·2的羟自由基,从而彻底消除O—·2的氧化性,与SOD相比,这是TcPcMn的一个优势.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O2·-),用微量热法测定了13种黄酮单体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摩尔反应焓.以摩尔反应焓的大小作为比较指标,对黄酮体的结构与清除超氧阴离子活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苯环上羟基数目的增加,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增强;同时C环中C2-3双键和B环中邻二羟基(3,4-二羟基)是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3.
梭梭幼苗抗旱性与生物自由基,膜伤害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梭梭幼苗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和束/自比值随着幼苗生长而增加,渗透势与相对电导率却下降.SOD在梭梭幼苗同化枝中的定位表明随着幼苗的生长过程各细胞器中SOD的活性也在不断变化,但总趋势是随着生长、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SOD活性以及总SOD活性不断增高,只有线粒体中的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另外梭梭种子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子叶和幼苗MDA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值随着生长在不断增高,相反呼吸速率却降低.  相似文献   

14.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酯化法高产率地合成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并合成了一种用于硅氢加成合成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新的催化剂,与所有已申请专利的合成方法采用的Speier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提高了产率且缩短了反应时间.讨论了在该催化剂作用下硅氢加成的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单体及其硅烷偶联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基二氯硅烷、甲醇为原料,采用甲苯和正戊烷为混合溶剂合成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通过实验获得其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24℃,溶剂质量比m(ArCH3):m(n-C5H12)=19:39,反应物的摩尔比n(CH3SiHCl2):n(CH3OH)=1:1.8,甲醇分两次滴加.在此条件下,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产率(摩尔)为71%,产品纯度大于95%,并以其为功能单体,合成了3种硅烷偶联剂,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含酰肼结构荧光受体的合成及其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蒽荧光基团和酰肼结构的阴离子受体,经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等检测方法证实其结构.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阴离子受体与不同阴离子(AcO-,H2PO-4,Cl-,Br-,I-)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阴离子受体与AcO-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配位性能,对不同阴离子的络合选择性次序为:AcO->H2PO-4形成1∶1的络4 Cl-,Br-,I-.荧光光谱数据说明该阴离子受体可与AcO-,H2PO-合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新试剂1,1′-[2,2′-(-4,4′-双噻唑基)-双偶氮-)-2,2′-二萘酚(简称4,4′-bi-TAN)的合成、提纯及结构的确定,测定了该试剂的pK_a值,研究了该试剂与金属离子的点滴试验,在pH 4—10时,该试剂与某些金属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