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p-R(Me3Si)3SiC6H4与六羰基铬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得了相应的η6-[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三羰基铬化合物{η6-[(Me3Si)3SiC6H4R]Cr(CO)3(R=H,p-Me,p-MeO)}.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η6-[(Me3Si)3SiC6H4R]Cr(CO)3(R=H)的分子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其分子内硅硅键与金属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加热条件下硅硅键不能被分子内过渡金属活化.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预测的硅硅键活化过程进行了计算,发现反应可能的中间体、过渡态及最终产物均具有较高能量,导致反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不可行.这一结果表明,分子内硅硅键被过渡金属活化的现象在η6-苯基金属化合物体系中难以发生.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两个系列的以2-芳基-6-(1H-砒唑-1-基)砒啶[芳基=苯基(L1),2,4-二氟苯基(L2),3,5-二甲基苯(L3),3-甲氧基苯基(L4),2-噻吩基(L5),2-苯并噻吩基(L6)]为环金属化配体,以苯乙炔基或苯基为辅助配体的铂化合物1a~6a和1b~6b.其中2b,3b和5b的结构用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辅助基团苯基与配位平面采取一种扭曲的构型.Pt—C(苯基)键较Pt—C(炔基)键弱.对铂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包括吸收和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苯乙炔基取代的铂化合物1a~6a在室温溶液里发射较强的磷光,而苯基取代的确铂化合物1b~3b仅发射很弱的光.但是,化合物4b~6b发射比较强的光,尽管发光效率还是比相应的4a~6a低.这一现象表明4b~6b和4a~6a的激发态可能定域在三齿环金属化配体上.化合物1a~6a表现的较高发光效率可能是因为较强的和刚性的炔基配体.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红色荧光卟啉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N,N-二苯氨基苯甲醛与吡咯在丙酸中回流直流缩合得到了一种新化合物四(N,N二苯基对氨基)苯基卟啉(TDPAPPH2)。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和UV-Vis表征了其结构,该化合物能在红光区发射荧光。与无取代的四苯基卟啉(TPPH2)和相应的四氨基卟啉(TAPPH2)比较发现,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具有较大的吸收红移。结合该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用分子轨道理论对这种光谱红移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Pd(OAc)2/PBut3为催化剂,4'-(对溴苯基)-2,2'∶6',2″-三联吡啶与二氮杂-18-冠-6经取代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N,N-二(4'-对苯基-2,2'∶6',2″-三联吡啶)-4,13-二氮杂-18-冠-6-醚(4),收率58.8%,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FT-IR表征。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4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4在甲醇中的最大紫外吸收位于358 nm;在350 nm激发波长激发下,4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位于458 nm。  相似文献   

5.
含1,2,4-三唑和1,3,4-噁二唑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KOH溶液中,芳甲酰肼(2)与CS2生成钾盐3;然后3在水合肼作用下经过环化、取代、肼解得3-巯基-4-氨基-5-苯基-4H-1,2,4-三唑-乙酸酰肼(6),6再与CS2回流成环生成化合物5-(4-氨基-5-苯基-4H-1,2,4-三唑-3-硫烷基)-1,3,4-噁二唑-2-硫醇(7),最后7与取代苄基氯反应得目标化合物A1~A6,与芳基甲醛反应得终产物B1~B15.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IR,MS或HR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6.
二(硅基取代环戊二烯基)四羰基二铁化合物[η^5-RC5H4Fe(CO)]2(μ-CO)2(R=SiMe3, 1; Si2Me5, 2)与HgCl2反应得到的预期的Fe-Fe键被断裂的铁氯化物6(R=SiMe3)和8(R=Si2Me5)及铁氯汞化物5(R=SiMe3)和7(R=Si2Me5)。硅桥连的类似物R^1[η^5-C5H4Fe(CO)]2(μ-CO)2(R^1=SiMe2, 3; SiMe2OSiMe2, 4)。由上述反应除得到预期产物外, 还分离到相应的歧化产物R^1[[η^5-C5H4Fe(CO)2HgCl](R^1=SiMe2, 10; SiMe2OSiMe2, 13)与R^1[η^5-C5H4Fe(CO)2Cl]2(R^1=SiMe2, 11; SiMe2OSiMe2, 14), 讨论了歧化产物的生成原因。对产物5-14的结构用元素分析、IR, ^1H NMR 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5的晶体结构。5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n, a=1.1648(3), b=0.7484(4),c=1.6823(5)nm, β=106.55(2)°, V=1.405(2)nm^3, Z=4, Dx=2.29g.cm^-^3。  相似文献   

7.
在三氟化硼存在下,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Me3Si)3SiC6H4R(R=H,p-Me和p-Me0)与三吡啶三羰基钼反应得到相应的η6-[三(三甲基硅基)苯基硅烷]三羰基钼类化合物矿η6-([Me3 Si)3SiC6H4R]MO(CO)3.利用1H NMR,133C NMR,IR和元素分析对3个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并...  相似文献   

8.
联苯甲酰、对溴苯甲醛和乙酸铵缩合得到2-(4-溴苯基)-4,5-二苯基咪唑,再与4-(9H-咔唑-9-基)苯硼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一种蓝色荧光材料4,5-二苯基-2-[4-(4-(9H-咔唑-9-基)苯基)苯基]-1H-咪唑,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TGA、DSC和理论计算研究了化合物的光学、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41 nm,荧光发射波长为416 nm,HOMO和LUMO轨道能级分别为5.29 eV和2.11 eV。TGA和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meso位N,N-二甲氨基苯基或N-苯基咔唑基单取代卟啉(5a~c)及其锌配合物(6a~c),用高分辨质谱、~1H NMR、紫外-可见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等对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卟啉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这些卟啉化合物及其锌配合物在400~410 nm之间具有强的吸收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荧光量子产率在0.05~0.09;另外还分析了meso位不同取代基对光谱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对甲基苯胺为原料,经过重氮化反应生成对甲基叠氮苯(1).在强碱性条件下,1分别与氰基乙酸乙酯、氰基乙酰胺反应,制得中间体1-对甲苯基-5-氨基-1,2,3-三唑甲酸乙酯(2)和1-对甲苯基-5-氨基-1,2,3-三唑甲酰胺(5);中间体2经水解生成1-对甲苯基-5-氨基-1,2,3-三唑甲酸(3),进而在弱酸性条件下与取代苯甲醛反应得到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对甲苯基-5-取代苯基亚胺基-1,2,3-三唑甲酸(4a~4f),5与取代苯甲醛反应得到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对甲苯基-5-取代苯基亚胺基-1,2,3-三唑甲酰胺(6a~6f),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表明,12个化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d~4f和6d~6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2~8μg/mL,抗菌效果优于氟康唑和三氯生.  相似文献   

11.
马小莉  孙帅  杨鹰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6):1295-1301
利用金属单质还原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取代基的α-二亚胺配体支持的2个硅(Ⅳ)配合物L(SiMe3)2(2)(L=[(2,6-iPr2C6H3)NC(Me)]2)和L′(SiMe3)2(4)(L′=[(2,6-iPr2C6H3)NCH]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1HNMR、红外光谱表征,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构分析表明,构成这2种化合物中心的NCCN骨架呈之字形分布,骨架上三取代的原子接近平面排布。2种硅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都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1)应用Wurtz反应合成包含两种不同取代基的四芳基硅烷,其中包括三苯基对甲苯基硅烷、二苯基二-(对甲苯基)硅烷、和2,7-二甲基-9,9-二苯基-9,10-硅氧杂-9,10-二氢化蒽,后者是一个有硅、氧两种杂原子的杂环化合物。 (2)用Wurtz反应合成邻位有取代基的芳基硅烷时,一般得不到四芳基硅烷,而只得三取代的氯硅烷。  相似文献   

13.
取代苯甲醛与取代2-羟基苯乙酮缩合形成α,β-不饱和酮(4a~4 f);4用H2O2氧化关环制得取代-3-羟基-2-取代苯基色酮(5a~5 f);5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含二氯五氯甲基吡啶结构的色酮类衍生物(6a~6 f),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胃癌细胞(SGC-7901)活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种非对称芳基取代的并三噻吩化合物.以2-溴-5-三甲基硅-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为原料,经脱除四甲基硅烷(TMS)和Suzuki偶联两步反应制备了2-噻吩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总产率为67.4%;以2-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为原料,经N-溴代琥珀酰亚胺(简称NBS)溴代和Suzuki偶联两步反应制备了2-苯-5-噻吩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总产率为27.8%.产物经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和质谱(MS)分析确认;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分析了合成产物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由于苯基的存在,2-噻吩-5-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分子的共轭体系增大,导致其吸收峰红移、发光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Cl2MeSiSiMeCl2与环戊二烯基锂及对甲苯基溴化镁反应, 生成C5H5(p-Tol)MeSiSiMe(p-Tol)C5H5. 后者再与五羰基铁反应, 得到标题化合物[η5, η5-C5H4(p-Tol)MeSiSiMe(p-Tol)C5H4]Fe2(CO)2(μ-CO)2(3); 同时还得到两个单硅桥连副产物[η5, η5-(p-Tol)2MeSiSiMe(C5H4)2]Fe2(CO)2(μ-CO)2(4)和[η5, η5-(p-Tol)Me2SiSiMe(C5H4)2]Fe2(CO)2(μ-CO)2(5). 化合物3中顺式异构体(3a)占绝对优势, 可通过简单重结晶分离出纯品. 化合物3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的硅硅键和铁铁键之间的复分解重排反应, 生成[η5-(p-Tol)MeSiC5H4Fe(CO)2]2(6). 该产物为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顺反异构体的摩尔比为4:3), 表明重排反应不涉及协同历程. 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4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甲基苄基五羰基锰[(CO)5Mn-p-CH2C6H4CH3,4a]或对甲氧基五羰基锰[(CO)5Mn-p-CH2C6H40CH3,4b]与1~2当量R3SiH的C6H6或C6D6溶液在5℃光解,经色谱纯化后得到中等或高收率硅烷基五羰基锰(CO)5MnSiR3:SiR3=SiMe2Ph(1b),SiMePh2(It),SiPh3(1d),SiHPh2(1e),SiEt3(1f),SiMe2-t-Bu(1g)和SiMe2Et(1h).光化学反应后,对二甲苯和对甲基苯甲醚副产物分别定量生成,并伴随少量Mn2(C0)10(<1%~6%).色谱柱的尺寸和温度(室温至--65℃)的选择视初始浓度的分解,色谱柱展开期间l的稳定性(过载),以及l与Mn2(CO)10的分离难易而定.去除Mn2(CO)10后的硅烷基五羰基锰1b~1g为浅黄色油状物或无色晶体(只有1h无法分离得到纯净物).尽管这些化合物对空气敏感对热却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取代甲苯为原料,与草酰氯单甲酯反应生成傅克酰基化产物2-羰基-2-(邻甲基苯基)乙酸甲酯(A),A与甲氧基胺盐酸盐反应得到(Z/E)-2-(甲氧亚胺基)-2-(邻甲基苯基)乙酸甲酯(B),B与溴单质反应得到中间体(Z/E)-2-(2-溴甲基)苯基-2-甲氧亚胺基乙酸甲酯(C).E-2-甲氧亚胺基-(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E)用硝酸硝化得到中间体E-2-甲氧亚胺基-(2-溴甲基-5-硝基苯基)乙酸甲酯(F).中间体C和F与芳香酮肟经过缩合反应生成甲氧亚胺基-(4或5-取代基-2-(1-(3或4-取代苯基)-E-亚乙基胺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化合物(D,E和G),H可以从G1还原得到.所得新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19F NMR,IR和HRMS等确证.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番茄早疫、小麦赤霉、辣椒疫霉、油菜菌核和水稻纹枯等6种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比肟菌酯有更高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6-(4-取代苯基)哒嗪酮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设计并合成了6-(4-取代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付-克酰化反应、氰化、水解、水合肼环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MS,IR,元素分析等证实了其结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善生  杨柳  李颖  王佰全  周秀中 《化学学报》2002,60(12):2197-2202
四甲基二硅桥连双环戊二烯基甲羰基二铁与芳香异腈在苯中加热回流生成一个 或两个羰基被芳香异腈取代的化合物(Me2SiSiMe2)(C5H4)2Fe2(CO)4-n(CNAr)n [Ar=C6H5,n=1(1),n=2(2);Ar=p-MeC6H4,n=1(3),n=2(4)]。单异腈取代化合物1和3 在二甲苯中加热均可发生热重排反应,生成相应的重排产物(Me2SiC5H4)2Fe2(CO) 3^-(CNAr)[Ar=C6H5(5),p-MeC6H4(6)]。通过^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化合物 1-6的分子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用多种磺酰氯或磺酸酐与4,5-二苯基-2-取代-1-磺酰基咪唑负离子反应, 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磺酰基咪唑类化合物. 所有化合物均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