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孙雯  彭国平  徐铭玮  王晖 《应用数学》2016,38(4):271-274
目的调查首次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况及睡眠质量,并初步探讨疼痛评分与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1例首次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未经正规治疗患者以及5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人口学资料,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分别进行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评估,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研究对象认知功能评定,对评分结果及各量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吸烟饮酒比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存在抑郁症状22例(36.1%),焦虑症状17例(27.8%),睡眠障碍15例(24.6%)。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MoCA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评分与HAMA评分、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伴随较高比例的抑郁和焦虑,且与疼痛评分成正相关,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首发抑郁症伴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符合ICD-10中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并伴躯体疼痛的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度洛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疗程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总有效率为72.5%,文拉法辛组总有效率为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洛西汀组治疗第1周末HAMD、VAS分值低于文拉法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度洛西汀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文拉法辛组(P<0.05)。结论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首发抑郁症伴疼痛的患者均有效,度洛西汀组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左前额叶白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关系。方法对38例首发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周内、3个月末、6个月末检测左前额叶白质1H- MRS中的氮-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酐(Cr),同时进行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L评分。按MoCA结果分为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组、正常组、变化组,分析3组间各时间点1H- MRS(Cho、Cho/Cr、NAA、NAA/Cr)、ADL的差异。结果3个月末VCI组与变化组各1H- MR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CI组与正常组各1H- MR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6个月末VCI组与正常组、变化组各1H- MR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1周内、3个月末VCI组与正常组的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3个月末VCI组与变化组的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末VCI组与变化组、正常组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首发脑梗死后VCI患者左前额叶白质1H- MRS出现变化,3个月末的1H- MRS对VCI的转变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费锦锋  戴红  吴杰  钱敏才  沈鑫华 《应用数学》2015,37(12):1055-1057,1060
目的 比较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 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6 例)和帕罗西汀组(36 例),观察8周。应用亚利桑那性经验量表(ASEX)评定性功能情况,同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 项)(HAMD17)观察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4、8 周ASEX 评分度洛西汀组得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自第2周末始,两组与基线时比较ASEX 得分均有显著下降。疗效观察发现,治疗8周末度洛西汀组有效率80.0%,痊愈率51.4%,帕罗西汀组有效率76.5%,痊愈率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周末,度洛西汀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而第2、4、8 周末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8 周ASEX 评分度洛西汀组得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均P<0.05),自第2 周末始,两组与基线时比较ASEX 得分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度洛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9%,帕罗西汀组4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度洛西汀对首次发作抑郁症的性功能的改善优于帕罗西汀,或引起性功能障碍少于帕罗西汀。两者 疗效相似,但第1周度洛西汀起效较帕罗西汀快。总体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5.
陈静  张强春  周胜华  杨君祥  冯耀耀 《应用数学》2013,35(13):1275-1277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Hoehn- Yahr分期(H- Y stag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帕金森病疾病严重度、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8.3%,其中H- Y分期1~2期发生率为75.0%,2.5~3期发生率为65.0%,4期及以上发生率为95.0%,不同分期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性别、H- Y分期、HAMD分值呈正相关。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患者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催眠药物这6个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重要的非运动症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比较右心造影对测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肺源性心脏病代偿组、失代偿组、正常对照组各20例分别进行造影前、后实时三维超声的采集成像,计算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心室每博输出量(RVSV)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并根据心内膜是否清晰可辨分为心内膜边界清晰者、心内膜边界欠清晰者,比较两者三维超声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代偿组、失代偿组RVEDV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RVEF值减低(均P<0.01),代偿组与对照组RV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失代偿组RVSV与代偿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组RVEDV较代偿组明显增大,RVEF明显减低(均P<0.01)。心内膜边界欠清晰者造影后较造影前RVEDV、R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能够客观地反映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右心声学造影改善了心内膜边界的可识别性,提高了右心室收缩功能测值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状态老年人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情况。方法收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1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组)12例、认知正常老年人(对照组)13例,进行磁共振扫描,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确定种子点,并进行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结果在静息状态下,AD组和MCI组患者的后扣带回区域、额叶内侧、前额叶背外侧和顶叶部分区域的ReHo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MCI患者左侧颞叶(颞下回及颞中回)、海马旁回及右侧枕叶舌回、皮层下的部分脑区ReHo显著降低;而右侧额叶(额上回、额中回及中央前回)、顶上小叶及左侧梭状回、颞上回、额下回的部分脑区ReHo显著增高。AD患者变化更加明显,额叶-顶叶,颞叶-脑岛,颞叶-枕叶之间的长距离连接降低,但是额叶内部和枕颞间、丘脑及颞叶间的功能连接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不同认知状态老年人的功能连接不同,有助于AD、MCI患者及正常老年人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潘洁  杨海峰  胡志英 《应用数学》2015,37(4):330-332
目的 探讨IIIB 型前列腺炎患者抑郁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8 例IIIB 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测评,抑郁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 IIIB 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和SD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表明,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总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 大部分IIIB型前列腺炎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其发生可能与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有关;减轻IIIB 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抑郁情绪可通过重视社会支持和加强护理干预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76例HSP患儿急性期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免疫比浊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NK细胞)及血清补体C3进行检测,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比较。结果76例患儿中发病同时或发病前2周内有呼吸道感染62例(81.6%)。76例患儿均先后出现紫癜,以双下肢皮肤紫癜最多见,合并消化道症状56例(73.7%),其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21例(27.6%);合并肾损害36例(47.3%),其以微量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为多见,肾病综合征型少见。HSP组急性期外周血CD4及NK细胞数量降低、CD19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补体C3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D8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发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比例较高,合并肾损害也较多,但以微量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为多见,预后良好。儿童HSP的发病与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紊乱有关,且补体系统也参与HSP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陈超  李华峰 《应用数学》2015,37(3):229-231
目的 研究放疗前后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以68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外选取健康献血者40 例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例组患者放疗前、接受6 周放疗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水平,使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病例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T 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高于对照组(P<0.01);放疗后1 周,病例组的CD4+T 细胞比例、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RBC-C3bRR)进一步下降,而CD8+T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同放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放疗后3 个月病例组CD4+T 细胞比例、DTER、RBC-C3bRR 逐步升高,而CD8+T 细胞比例及RBC-ICR逐渐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同放疗前及放疗后1 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放疗刚结束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为主导,放疗结束3 个月后,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逐渐恢复。放疗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 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黎芳  赵宏光  李昕如  伊媛琪 《应用数学》2013,35(20):1791-17,941,801
目的:研究FasL基因启动子区-844T/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248例食管鳞癌患者(患者组)和2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以PCR-RFLP检测FasL-844T/CSNP。分析、比较两组该位点SNP的表达差异。结果食管鳞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FasL基因启动子区-844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T基因型为对照,TC基因型不增加食管鳞癌患病风险(P>0.05),而CC基因型则显著减少食管鳞癌患病风险(调整后OR=0.425,95%CI=0.255-0.708,P<0.01)。以T等位基因为对照,C等位基因显著减少食管鳞癌患病风险(调整后OR=0.597,95%CI=0.460-0.776,P<0.01)。结论在浙江地区人群中FasL基因-844T/CSNP与食管鳞癌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姚洁  徐亚萍 《应用数学》2015,37(6):458-461
目的 调查耳鸣患者睡眠特征,分析其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60例耳鸣患者病史,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并分为4 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中睡眠障碍占48.5%,焦虑患者占14.6%,抑郁患者占16.2%,其中51.6%的患者有日间功能障碍,仅5.0%患者使用安眠药物治疗;影响焦虑障碍发病因素:性别、病程、响度、睡眠;影响抑郁障碍发病因素:病程、响度、睡眠。焦虑合并抑郁组的睡眠障碍评分[(12.12±4.39)分]要高于仅焦虑组评分[(8.92±3.34)分]、仅抑郁组评分[(8.69±4.01)分]和无焦虑抑郁组评分[(6.14±3.95)分],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在耳鸣患者有较高发生率,女性、急性病程、高响度、睡眠障碍是焦虑发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程、高响度、睡眠障碍是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在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 值。方法 选择50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与45 例健康志愿者,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存储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后,运用3D-STI 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得到两组收缩期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圆周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扭转度角度峰值(LV-tw)、左心室扭力(LV-tor)、左心室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rot-B)、左心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rot-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比较两组三维应变(3DS)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GLS、GCS 分别为(-20.47±3.08)% vs.(-18.52±4.77)%、(-28.98±3.00)% vs.(-25.88±2.1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亢组LV-tw、LV-tor、LVProt-A、LVProt-B 均较正常对照组略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STI 可无 创、敏感检测甲亢患者左心室三维应变,为临床客观评估甲亢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雅  叶淑芳  汪剑波  施骅  周新木  涂朝勇 《应用数学》2015,37(11):934-936,954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检测64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分析其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Pgp、GST-π、TOPO-Ⅱ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6/64)、35.9%(23/64)、40.6%(26/64),在胃高-中分化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9%(7/64)、37.5%(24/64)、60.9%(39/64)。Pgp在胃印戒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高-中分化腺癌,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GST-π阳性表达率与胃高-中分化腺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印戒细胞癌的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对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肝癌肝切除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肝癌肝切除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TS组与常规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FTS组TBil为(113.96±61.39)μmol/L,ALT为(146.17±72.51)U/L,AST为(155.04±54.04)U/L;常规组TBil为(165.25±64.38)μmol/L,ALT为(213.46±107.48)U/L,AST为(225.92±81.51)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TS组CD3+、CD4+、CD4+/CD8+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FTS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半流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常规组提前(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亦缩短(P<0.05)。结论FTS理念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处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效果、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性好,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国军  李红 《应用数学》2015,37(3):216-218,225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与贫血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 年1月至2013 年6 月健康体检发现的193 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简称亚临床甲减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72 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简称甲功正常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等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间贫血患病率的差异,并分析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甲功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明显降低(均P<0.05);球蛋白则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与甲功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的贫血患病率增高(6.2% vs 2.7%,P<0.05)。Pearson 相关分析发现,在亚临床甲减和甲功正常组中,FT3、FT4水平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64、0.328、0.288、0.243,均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亚临床甲减(OR=2.440,95%CI=1.100~5.411,P<0.05)和低FT4(OR=0.793,95%CI=0.633~0.993,P<0.05)是贫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亚临床甲减可引起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降低,亚临床甲减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亚临床甲减和低FT4 是贫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佳  谢健  高力舒  张海生  陈岳明 《应用数学》2016,38(1):14-16,21
目的探讨罗布麻叶(AVL)总黄酮提取物对实验性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仅给予0.9%氯化钠溶液;抑郁模型组:抑郁造模开始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抑郁大鼠AVL总黄酮提取物低、高剂量预防组(40mg/kg、80mg/kg):抑郁造模前1周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直至造模结束;抑郁大鼠AVL总黄酮提取物低、高剂量治疗组(40mg/kg、80mg/kg):于抑郁造模后1周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直至造模结束;抑郁大鼠氟西汀治疗组(20mg/kg):抑郁造模后1周予灌胃给药,直至造模结束。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观察应激前后各组大鼠矿场实验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的差异;液质联检分析各组大鼠在应激前后脑内海马及前额叶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明显减少(均P<0.01);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明显增加(均P<0.01);AVL总黄酮提取物预防和治疗各组,与抑郁模型组相比,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有增加,尤以高剂量预防组增加最为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在大鼠海马组织及前额叶皮层均有DA、NE、5-HT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氟西汀组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海马组织DA、5-HT水平明显增高(P<0.01),前额叶皮层DA、NE、5-HT水平均增高(均P<0.05或0.01);AVL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预防组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海马组织5-HT水平增高(均P<0.01),前额叶皮层DA、NE、5-HT水平均增高(均P<0.05)。结论AVL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抗大鼠抑郁作用,有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预防组抗抑郁效应与氟西汀治疗组相似,可能通过提高大鼠海马组织5-HT及前额叶皮层NE、DA、5-HT水平达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Hepc)与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9例RA患者、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BMP-6、Hepc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GB)、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铁(SI)、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铁蛋白(SF),分析比较RA组与SLE组和健康对照组、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慢性病性贫血(ACD)与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IDA+ACD)组间及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BMP-6、Hepc和其他贫血相关指标,以及RA患者血清BMP-6和Hepc水平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9.6%,其中ACD占52.5%, IDA+ACD占47.5%。血清BMP-6和Hepc水平在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与SLE组、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贫血组的IL-6水平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较非贫血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SI、SF、BMP-6和Hep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伴ACD患者的血清SF、Hepc、BMP-6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高于RA伴IDA+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S28>5.1的RA疾病高度活动组血清BMP-6及Hepc较DAS28评分≤5.1的疾病非高度活动组明显升高,而HG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血清BMP-6与Hepc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两者均与IL-6、DAS28呈正相关(P<0.05),BMP-6还与SI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贫血类型以ACD为主,其血清BMP-6和Hepc水平均明显升高,在伴ACD或疾病高度活动的RA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且互相关系密切,说明BMP-6和Hepc水平异常正是诱导RA患者发生ACD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可能可以作为RA患者ACD治疗的靶点,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ICD-10 抑郁发作 诊断标准,经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足量(20mg/d)、足疗程(6周)治疗未获得痊愈的45 例抑郁症患者,加用丁螺环酮15~60mg/d,观察8周,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8周末分别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第1周末HAMA 评分≤7分为界,分为焦虑控制组(HAMA 评分≤7 分)和焦虑未控制组(HAMA 评分>7 分);以8周末HAMD≤7分为标准,分为获得痊愈组(HAMD≤7 分)和未获得痊愈组(HAMD>7 分);并在治疗第1、4、8周末分别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第4周,获得痊愈20 例(44.4%),第8 周末获得痊愈25 例(55.5%)。治疗后第4、8 周,获得痊愈组的患者HAMA 评分明显低于未获得痊愈组(P<0.05)。治疗后第1、4周,焦虑控制组和焦虑未控制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8 周,两组患者HAMD 评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口干(40.0%)、便秘(36.9%)及乏力(13.3%)为多见。结论 经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足量、足疗程治疗后仍未彻底痊愈的患者加用丁螺环酮可进一步获得疗效,提高痊愈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缩宫素宫颈注射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运用。方法选取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121例产妇随机分成3组:I组(41例)予以缩宫素10U宫颈注射并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枚(1mg)直肠用药;II组(40例)予以缩宫素10U宫颈注射;III组(40例)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枚(1mg)直肠用药;3组同时辅以子宫按摩,促进子宫复旧。观察用药后阴道出血减少时间、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I、II组与III组比较,阴道出血减少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I、II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组与II、III组相比较,用药后阴道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II、III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宫颈注射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用于防治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不良反应少,使用快捷简便、安全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