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海燕  梁静芝 《应用数学》2013,35(7):550-55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钠血症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相关风险.方法将近5年ICU的颅脑损伤患者431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4组,非高钠组(<150mmol/L)、轻度高钠组(150~155mmol/L)、中度高钠组(155~160 mmol/L)、重度高钠组(≥160mmol/L),分析血钠水平与患者死亡的相关风险.结果重度高钠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3.27±0.89,APACHE-II评分35.25±6.01,病死率93.82%,与轻、中度高钠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GCS评分下降(OR=3.96,95%CI=1.43~10.96,P<0.05),APACHE-II评分升高(OR=1.32,95%CI=1.21~1.41,P<0.05)和重度高钠血症(OR=6.07,95%CI=3.19~13.87,P<0.05)是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重度高钠血症是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测定的意义。方法测定44例PD患者(PD组)与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比较,将PD组分为≥14mmol/L与<14mmol/L两个亚组,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量表评分。分析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PD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1±7.8)μmol/L]高于对照组[(10.9±2.8)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467,P<0.01;r=-0.347,P<0.05),与左旋多巴用量及UPDRSⅢ呈正相关(r=0.464,P<0.01;r=0.378,P<0.05),与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左旋多巴使用时间无关(均P>0.05),≥14mmol/L与<14mmol/L两组UPD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治疗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脑外伤伴发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经脑脊液培养证实颅内感染的脑外伤患者82 例,分析与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评分)高低、单/ 多菌种感染以及G-/+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检出细菌97 株,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病原菌的28.9%。入院时GCS 评分(OR= 7.44,95%CI 2.80~19.76,P<0.01)、脑室外引流术(OR=9.594,95%CI 3.338~12.575,P<0.01)、G-菌感染(OR=3.745,95%CI1.008~12.560,P<0.05)以及肺炎(OR=3.225,95%CI 1.128~9.219,P<0.05)与出院时GCS 评分高低相关;院内病死率在G-菌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10.95,95%CI 0.6234~192.2,P<0.05)。结论 入院时GCS 评分低、脑室外引流术、G-菌感染和肺炎与出院时GCS 评分高低相关,其中G-菌感染是发生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放化疗对II、III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检索2014年12月前发表的有关II、III期直肠癌术前与术后放化疗疗效比较的文献,纳入本研究的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其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包括1642例直肠癌患者的5项RCT纳入本研究。术前放化疗组患者较术后放化疗组5年局部复发率低(OR=0.60,95%CI:0.41~0.88,P=0.008),两组5年远处转移率(OR=0.87,95%CI:0.67~1.11,P=0.26)、5年无病生存率(HR=0.84,95%CI:0.70~1.00,P=0.05)及总生存率(HR=0.90,95%CI:0.75~1.08,P=0.27)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放化疗组毒性反应发生率较术后放化疗组低(OR=0.64,95%CI:0.50~0.82,P<0.01)。结论采用术前放化疗的患者较术后放化疗的患者对直肠癌复发及毒性反应发生风险小,但远处转移及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王黎芳  赵宏光  李昕如  伊媛琪 《应用数学》2013,35(20):1791-17,941,801
目的:研究FasL基因启动子区-844T/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248例食管鳞癌患者(患者组)和2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以PCR-RFLP检测FasL-844T/CSNP。分析、比较两组该位点SNP的表达差异。结果食管鳞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FasL基因启动子区-844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T基因型为对照,TC基因型不增加食管鳞癌患病风险(P>0.05),而CC基因型则显著减少食管鳞癌患病风险(调整后OR=0.425,95%CI=0.255-0.708,P<0.01)。以T等位基因为对照,C等位基因显著减少食管鳞癌患病风险(调整后OR=0.597,95%CI=0.460-0.776,P<0.01)。结论在浙江地区人群中FasL基因-844T/CSNP与食管鳞癌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细菌溶解产物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发作及其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CNKI、CBM,纳入细菌溶解产物用于预防COPD急性发作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对照试验的方法学,提取试验的相关指标,对临床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6个研究,共1746例稳定期COPD患者,结果显示细菌溶解产物相较于安慰剂组,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年平均急性感染次数[SMD=-0.93,95%CI (-1.26~-0.60),P<0.01],急性感染的持续时间[SMD=-1.38,95%CI (-1.6~-1.11),P<0.01],平均住院时间[SMD=-9.01,95%CI (-10.24~-7.78),P<0.01],抗生素应用时间[SMD=-1.07,95%CI (-1.32~-0.82),P<0.01],提高患者的 T淋巴细胞水平[SMD=1.38,95%CI (0.64~2.13),P<0.01]、IgG [SMD=1.46,95%CI (1.18~1.59),P=0.02]、IgM [SMD=0.26,95%CI (0.18~0.41),P=0.01]及6min步行距离[SMD=58.7,95%CI (33.5~84.1),P<0.01]。然而,细菌溶解产物对肺功能指标并无影响。结论细菌溶解产物对COPD的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在于减少感染次数,其对COPD的肺功能并无改善。  相似文献   

7.
杨国军  李红 《应用数学》2015,37(3):216-218,225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与贫血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 年1月至2013 年6 月健康体检发现的193 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简称亚临床甲减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72 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简称甲功正常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等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间贫血患病率的差异,并分析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甲功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明显降低(均P<0.05);球蛋白则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与甲功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的贫血患病率增高(6.2% vs 2.7%,P<0.05)。Pearson 相关分析发现,在亚临床甲减和甲功正常组中,FT3、FT4水平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64、0.328、0.288、0.243,均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亚临床甲减(OR=2.440,95%CI=1.100~5.411,P<0.05)和低FT4(OR=0.793,95%CI=0.633~0.993,P<0.05)是贫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亚临床甲减可引起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降低,亚临床甲减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亚临床甲减和低FT4 是贫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合并组)及同期单纯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营养不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及既往有肺结核史是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不良(OR=4.100,95%CI:1.471~11.431)、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OR=2.695,95%CI:1.078~6.739)及既往肺结核史(OR=11.102,95%CI:3.076~40.065)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危COPD患者,可尽早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凯  韦翊  徐婷  林先耀  陈东 《应用数学》2016,38(3):183-185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一氧化碳(CO)在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血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4岁以下喘息患儿,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分为重症组(存在低氧血症)49例和轻症组(无低氧血症)63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急性支气管炎患儿58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测定患儿血清HO-1含量,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患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期(入院时)3组间HO-1和COHb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仅重症组(2577.01±879.47)ng/L、(3.84±0.87)%明显高于轻症组(1382.90±731.80)ng/L、(1.17±0.60)%和对照组(1113.73±606.25)ng/L、(1.01±0.54)%(均P<0.01)。重症组HO-1和COHb含量,均为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均P<0.01)。急性期重症组HO-1与COHb含量呈正相关(r=0.340,P<0.05)。结论HO-1和CO可能参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发展过程,急性重症期两者呈正相关,具有诊断疾病、判断严重程度与预后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ICP)控制对颅脑损伤(TBI)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救治的重型TBI患者188例,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采用分段式不同阈值控制ICP;而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患者设为历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一阈值控制ICP。评估两组患者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死率、降ICP治疗措施使用情况、病程中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高渗治疗时间和行脑室外引流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试验组患者中行过度通气、去大骨瓣减压术及亚低温治疗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历史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6个月预后良好率为50.0%,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患者的28.1%(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6个月预后良好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OR=2.56,95%CI:1.29~5.11)。另外,试验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P<0.01)和ICU住院时间(P<0.01)也均低于历史对照组,而且肺部感染、脑积水、肾功能不全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历史对照组(均P<0.05)。结论分段式不同阈值ICP控制可以安全有效的减少TBI患者二线降颅压措施的使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