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二阶校正方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阿霉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和交替归一加权残差三线性分解(ANWE)两种二阶校正方法结合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对完全不经任何预处理的细胞培养基中的阿霉素进行简单、快速、直接的定量测定.当算法选取组分数为2时,解析得到细胞培养基中阿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8)%和(100.3±1.9)%.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黄素单核苷酸(FMN)四种细胞内的自发荧光物后,选取组分数为4时,解析得到细胞培养基中阿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2.9)%和(99.2±3.1)%.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直接测定细胞培养基中阿霉素的含量,并且在模拟细胞内荧光干扰环境下可定量测定阿霉素,且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方法快速检测香蕉中双苯三唑醇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交替拟合残差(AFR)和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D)等3种二阶校正算法分别对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实现了香蕉中的双苯三唑醇含量的直接快速定量测定.当被分析体系的组分数取2时, ATLD、AFR和SWATLD获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2.6)%、(97.6±2.1)%和(91.5±3.5)%.另外,采用椭圆置信区间测试(EJCR)和品质因子,如灵敏度(SEN)、选择性(SEL)和检出限(LOD)评估了3种算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算法均能成功用于直接分析香蕉中双苯三唑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4.
5.
三维荧光校正法直接测定尿液中的利血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计量学三维数据校正方法中的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和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SWATLD), 不经化学分离, 对采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法所得到的三维响应数据阵进行三线性成分分解, 再基于标样已知浓度, 利用简单回归法直接测定尿液中利血平(Reserpine)的含量. 结果表明, 当体系的主要组分数取3时, 两种方法均可迅速、 快捷地得到待测物的浓度, 有效地解决了荧光法定量测定时未知背景及干扰物光谱严重重叠而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法快速测定块茎类蔬菜、土壤和污水中克百威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百威是一种高效内吸广谱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本文充分利用荧光光谱仪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算法具有的"二阶优势",将三维荧光(EEM)与化学计量学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相结合,实现了红薯、土豆、红萝卜、土壤和污水5种实际复杂体系中克百威残留量的直接快速定量测定.当选取组分数为2时,用ATLD获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5.3)%、(97.2±4.2)%、(102.7±5.9)%、(101.1±3.8)%和(91.3±1.9)%.另外,还用椭圆置信区间(EJCR)测试和品质因子,如灵敏度(SEN)、选择性(SEL)、检测下限(LOD)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SMEP)评估了该种算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数学分离"代替繁琐的"化学分离",成功地解决实际复杂体系中内源干扰物质与分析物光谱重叠所引起的难分辨的问题,可用于未知干扰共存下克百威含量的直接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法用于血浆和尿液中柔红霉素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采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与化学计量学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二阶校正法相结合,对血浆液和尿液中柔红霉素(DM)进行定量测定。实验不需对血浆和尿液预测样进行萃取等分离预处理,选取激发波长410~530nm,发射波长550~650nm,分别每隔5nm取一个数据,利用激发发射荧光扫描分别获得两个三维响应数阵(大小为21×25×12)。当组分数选择为3时,血浆和尿液校正集中盐酸柔红霉素的相对浓度与实际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90和r2=0.9952,经ATLD算法解析得到的血浆和尿液预测样中柔红霉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8±7.6)%和(94.7±4.4)%。实验结果表明,此法能够解决血浆和尿液中盐酸柔红霉素药物因血浆和尿液内源物质与分析物光谱重叠所引起的难分辨的问题,可用于未知干扰共存下柔红霉素的直接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基于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的二阶校正方法测定了2种保健品中褪黑素的含量. 当组分数取2时, 测得美益天褪黑素维生素B6胶囊(MYT)和纽斯葆牌褪黑素片(NSB)中褪黑素的含量分别为(3.074±0.019) mg/capsule和(1.649±0.059) mg/tablet, 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9±4.0)%和(103.4±2.7)%, 检出限为1.4 ng/mL. 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可靠. 该方法具有"二阶优势", 即使样品中存在干扰, 仍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且灵敏度较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用t-test对2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 2种方法的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但本文方法更环保、 简单. 因此,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二阶校正方法可作为测定褪黑素含量的新方法, 用于对含褪黑素的保健类产品进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激发发射荧光光谱分别与化学计量学中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二阶校正法相结合,对尿液样和血浆样中左旋多巴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实验不需对尿液和血浆预测样进行萃取等分离预处理。在尿液样中,当组分数取2时,用PARAFAC算法和ATLD算法获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2.3)%和(99.6±2.8)%。在血浆样中,当组分数取3时,PARAFAC算法和ATLD算法获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3.7)%和(99.2±4.2)%。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够解决尿液样和血浆样中左旋多巴因尿液和血浆内源物质与待分析物光谱重叠所引起的难分辨的问题,可用于未知干扰共存下左旋多巴含量的直接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三维荧光结合化学计量学中的二阶校正方法对城市污水中的苯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选用β-环糊精作为荧光增敏剂,三维荧光激发波长范围205~450 nm,发射波长范围215~320 nm.通过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D)解析得到的苯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5.84±0.41%,对苯二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2.31±0.44%,邻苯二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7±0.43%.该方法前处理简单,不需预先分离,可以快速定量分析污水中光谱相互干扰的多个待测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与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算法相结合, 直接测定人体血浆中和厚朴药材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 采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算法解析所得两种物质的回收率分别为(99.5±2.6)%和(90.2±1.8)%. 采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解析, 当组分数N取3时, 回收率分别为(104.2±3.2)%和(98.7±4.0)%; 当N取4时, 回收率分别为(102.7±2.9)%和(99.0±4.6)%. 同时用该方法对厚朴药材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进行快速定量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实验结果表明, 此法可用于复杂试样中未知干扰共存下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三维荧光二阶校正同时测定人体液中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与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用于同时快速定量人体液(血浆和尿液)中的伊立替康(CPT11)和其主要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绿色、高灵敏分析策略. 尽管其分析物之间以及分析物和背景之间的光谱存在严重重叠现象, 采用基于交替归一加权残差(ANWE)算法的二阶校正方法进行解析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当该体系的组分数选取为3时, 可以得到血浆和尿液中CPT11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6.3)%和(101.7±1.1)%, SN38在血浆和尿液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4.9)%和(101.6±1.1)%. 另外, 通过品质因子, 如灵敏度(SEN)、选择性(SEL)、检测下限(LOD)和定量检测限(LOQ)评估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以“数学分离”代替繁琐的“物理和化学分离”, 成功地解决实际复杂体系中内源干扰物质与分析物光谱重叠所引起的难分辨的问题, 可用于人体液中CPT11和SN38含量的直接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含量的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新方法。设定在激发波长240~280 nm和发射波长280~360 nm范围内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的三维荧光光谱,构建三维响应数据阵,运用基于三线性分解的二阶校正算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当模拟样品的组分数为2时,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方法测定苯酚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3,1.18和0.1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115.6%和101.9%;当组分数为3时,3种方法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则分别为1.61,1.80和0.5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34.2%,133.9%和107.1%;将其分别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苯酚的测定,结果满意,且交替三线性分解法的测定结果优于秩消失因子分析法和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