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以H_2S和CS_2作硫化剂,用TPS和TPDS方法研究了水媒气变换催化剂CoMoK/γ-Al_2O_3的硫化及反硫化过程。用H_2S/H_2硫化时,只发现H_2S的消耗和H_2O的生成,用CS_2/H_2硫化时,首先生成CO_2,然后是CH_4,H_2O和H_2S,TPG实验表明催化剂表面上有积炭,造成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但积炭在水煤气变换反应进行中逐渐除去。TPDS实验表明N_2不起反硫化作用,H_2和CO也没有明显反硫化作用,H_2O对CoMoK/γ-Al_2O_3催化剂有根强的反硫化作用。O_2能使催化剂部分永久性失活。XPS测试表明反硫化的催化剂中低价的Mo ̄(4+)转变成高价的Mo ̄(5+)和Mo ̄(6+),导致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高温煤气脱硫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自制的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研究了硫化氢浓度、硫化温度、空速对脱硫反应及脱硫剂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酸锌脱硫剂的反应的活性随着H2S浓度及硫化的升而而升高,脱硫温度为550℃时,脱硫剂的硫容量最高,脱硫剂的物理性质基本保持不变;硫化空速为850h^-1时,空速和反应时间同时达到最大值,硫化反应可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描述,得到了转化率与时间之间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CuO在ZrO2上的分散状态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XRD、TPR和TPD-MS等手段表征了浸渍法制备的CuO/ZrO2催化剂,发现ZrO2上高度分散的氧化铜具有显著的易被还原和再氧化的特性,从而催化剂具有高的CO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程序升温硫化(TPS)和硫化态催化剂的原位TPD技术表征了γ-Al2O3载体上分别以12-钨硅酸(SiW12)和偏钨酸铵为前身物所得两系列催化剂的硫行为和表面活性氢活性脱附特性,结果表明:以SiW12为前身物时,由于钨物种以单一的八面体配位形态存在,相应催化剂的硫化温度明显降低,深度硫化温度范围显著变窄,同时,当催化剂中钨含量较小时,相应硫化态催化剂上活性氢的脱附量与以偏钨酸铵为前身物的催化剂相  相似文献   

5.
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闻东  吴越 《应用化学》2000,17(5):465-470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焙烧温度的Zr(SO4)2及Zr(SO4)2负载量不同的Zr(SO4)2/Al2O3(SiO2)固体强酸催化剂,用XRD、IR、BET、TG-DTA、NH3-TPD、Hammett指示剂等方法研究了该催化体系的晶型、结构、比表面、酸量及酸强度随负载量和焙烧温度的变化规律。将Zr(SO4)2负载在Al2O3和SiO2两种载体上呈现不同的特性。在Al2O3上明显地延缓了Zr(SO4)2  相似文献   

6.
采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及曲线拟合手段对硫化态K-MoO_3/Al_2O_3合成醇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负载量及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对催化剂表面的S、Mo组分的物种形式及各物种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及表面不同组分的相对组成。结果表明,根据其电子结合能变化,S组分可区分为SO_4 ̄(2-)、SO_3、S ̄0、S_2 ̄(2-)、MoS_2、MoS_(2-x)等六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组分可区分为Mo ̄(6+)、Mo ̄(5+)、MoS_(2+x)、MOS_2、MOS_(2-x)等五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O_3/Al_2O_3.重量比为0.03的样品,Mo组分硫化还原不完全,表面S、Mo组分均以多种物种形式并存,MoO_3/Al_2O_3比增加至0.08和0.24后,表面S、Mo组分中MOS_2物种形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样品的硫化还原也较彻底,但负载量增加至MoO_3/Al_2O_3比为0.35后,表面存在较多的S ̄(6+)物种和Mo ̄(6+)、Mo(5+)物种,同时K组分在表面富集。对MoO_3/Al_2O_3比为0.24,样品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的研究表明,该样品与水蒸汽接触对其表面结构影响很大,与水蒸汽接触后再硫化,其表  相似文献   

7.
以程序升温硫化(TPS)和硫化态催化剂的原位TPD技术表征了γ-Al2O3载体上分别以12-钨硅酸(SiW12)和偏钨酸铵为前身物所得两系列催化剂的硫化行为和表面活性氢脱附特性.结果表明,以SiW12为前身物时,由于钨物种以单一的八面体配位形态存在,相应催化剂的硫化温度明显降低,深度硫化温度范围显著变窄;同时,当催化剂中钨含量较小时,相应硫化态催化剂上活性氢的脱附量与以偏钨酸铵为前身物的催化剂相比明显增加.这一结果与其加氢脱氮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T302锌锰系脱硫剂脱除H2S微观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热重法研究了T302锌锰系脱硫剂脱除H_2S的微观动力学行为。实验表明,该过程对H_S8为一级反应。在200~420℃的温度范围,反应初期受反应本身控制,中后期转移为颗粒扩散控制。反应速率常数及有效扩散系数可分别表示为:k_S=0.891×10 ̄(-4)exp(-19800/8.314T)D_(eg)=5.64×10 ̄(-10)exp(-34537/8.314T)指出在较低温度下存在最大转化率,并分析了影响最大转化率的因素,讨论了校正系数B_1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苯气相选择氧化制苯甲醛Ⅲ.V_2O_5/TiO_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V2O5负载量的V2O5/TiO2催化剂并用于甲苯气相选择氧化制苯甲醛.在VTi-10催化剂上,可获得苯甲醛产率12.0%的最佳结果.利用BET、XRD、XPS、H2-TPR、O2-TPD-MS和化学分析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氧性质.发现载体TiO2上V2O5以晶相和高分散态两种形式存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中V4+和V5+可调整到一定比例并趋于稳定,该调整时间约为100min.  相似文献   

10.
利用DTA、TPD-MS、XRD、TPR及TPSR-MS等手段对La2O3和含La2O3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含La2O3的催化剂的一个特点是其容易吸水,此时,催化剂中除含La2O3外,还有La(OH)3及La2O3CO2存在。TPR及TPSR结果表明了催化剂的起始氢气还原温度与纯甲烷的程序升温反应开始温度的致性,这说明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甲烷的活化过程。不同的氧化物由于其晶格氧  相似文献   

11.
铜基脱硫剂的T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由于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良好的环保效果而得到迅速的发展,IGCC技术的利用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必然趋势,作为整体技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热煤气净化技术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美国能源部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助摩根城能源中心、麻省理工学院等从事  相似文献   

12.
利用TPS方法考察了WO3在γ-Al2O3,TiO2-Al2O3及活性碳上的硫化过程,结果发现,随着WO2担载量的增加,表面W物种硫化峰的数目增加,表明WO3的的担载量超过一定量后,在这三种担体表面,都有几种W物种同时存在:WO3/TiO2-Al2O3与WO3/Al2O3相比,当WO3担载量低于一个单层分布时,硫化温度明显降低,而超过一个单层分布后,两者的硫化温度相接近,表明TiO2的调变作用对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分子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晶粒组成的多孔微球. 以TiO2多孔微球为载体,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催化剂,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X 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TiO2多孔微球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进行了CO催化氧化性能的评价. 结果表明, 于500 ℃焙烧的TiO2多孔微球基本为锐钛矿型结构, 其粒径为19.5 nm. XPS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载体和活性组分存在相互作用, Cu除了以Cu2+的形式存在外, 还以部分Cu+和Cu0的形式存在. CO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浸渍液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有关. 用0.5 mol/L Cu(NO3)2·3H2O溶液浸渍得到的催化剂和于200 ℃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9种助剂对用于CO2加氢反应的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XRD和TPR表征.结果表明,助剂影响超细催化剂的性质和催化性能,TiO2、CeO2、MgO和La2O3是CO2加氢合成甲醇的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体系的优良助剂.在含有不同助剂的CuO-ZnO-SiO2催化剂体系内存在CuO和ZnO晶相,但除CeO2以外,其它的助剂都可能以微晶或无定型的形式存在.TPR研究表明,添加的助剂除CeO2以外,都使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而且助剂对CuO-ZnO-Si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按照助剂对CuO-ZnO-SiO2催化剂还原温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钛铝载体的合成及负载CuO对NO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Cl4为原料合成了TiO2/[[alpha]]-Al2O3载体. 在色谱-微反流动法反应装置上考察了CuO/15%(w, 下同)TiO2/[alpha]-Al2O3系列催化剂对NO+CO 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上述催化剂对NO+CO 反应表现出较好的活性, 其中12%CuO/15%TiO2/[alpha]-Al2O3反应活性最佳. 空气和H2 预处理后, NO 完全转化的温度分别为300C[[deg]]和275C[deg].通过H2-TPR、XRD 和FT-IR 等技术表征, 发现适量TiO2能促进CuO 在钛铝载体上的分散. TPR 结果显示12%CuO/15%TiO2/[alpha]-Al2O3在整个TPR 过程中出现四个还原峰, 琢和酌还原峰分别是钛铝载体表面裸露的TiO2上高度分散的CuO 和晶相CuO 的还原;茁和啄还原峰为钛铝载体上高度分散的CuO 和晶相CuO 的还原. FT-IR实验表明NO和CO 在经H2气氛预处理的催化剂表面上吸附较强, 且生成了N2O 和NO2等物种;NO+CO混合气在经空气和H2预处理的催化剂表面吸附时, 出现了N2O吸收峰, 峰温分别为200C[deg]和150C[deg].  相似文献   

16.
Using TiO2 and Ti0.5Zr0.5O2 as carriers, the CuO/TiO2 and CuO/Ti0.5Zr0.5O2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method with Cu(NO3)2 as active component.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NO CO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microreactor-GC system, and structure and reducibility of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physical adsorption, TPR, XRD, NO-TPD technolog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tivity of CuO/Ti0.5Zr0.5O2 cataly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uO/TiO2, probably due to th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i0.5Zr0.5O2 tha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O CO reaction.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O2含量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NiO/TiO2-Al2O3催化剂。分别考察了不同TiO2含量的NiO/TiO2-Al2O3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CO甲烷化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载体中TiO2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350~450 ℃时,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利用N2吸附-脱附(BET)、X射线衍射(XRD)及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TiO2能抑制镍铝尖晶石NiAl2O4物种的生成,改善NiO的表面分散性能,避免大晶粒NiO的形成,也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从而提高催化剂的CO甲烷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CuO/Ce0.5Ti0.5O2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对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Ce0.5Ti0.5O2为载体,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Ce0.5Ti0.5O2催化剂, 通过TPR、XRD和激光Raman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在色谱-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对NO+CO反应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CuO/Ce0.5Ti0.5O2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活性与CuO负载量有关; 500 ℃焙烧的催化剂, 当CuO的负载量(w)为22%时, 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14%CuO/Ce0.5Ti0.5O2在700 ℃焙烧具有最佳催化活性, 这可能与复合载体形成了CeTi2O6的结构有关. TPR结果表明, CuO在Ce0.5Ti0.5O2上出现了四种还原能力不同的物种, α和β峰是载体表面高度分散的CuO物种, γ峰是与Ce0.5Ti0.5O2相互作用较强的孤立CuO晶簇的还原峰, δ峰是载体表面晶相CuO的还原峰; XRD结果表明700 ℃焙烧的样品中已出现了新复合氧化物CeTi2O6的晶相峰, 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此晶相峰也变得更加明显, 这说明高温焙烧有利于Ce与Ti发生固相反应而形成CeTi2O6结构; Raman结果表明, 焙烧后的Ce0.5Ti0.5O2并不是简单的TiO2和CeO2的复合, 而是形成了新的晶相结构, 这也进一步验证了CeTi2O6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生产用铂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浸渍法制备了过氧化氢生产用蒽醌加氢负载型铂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的预处理温度、不同氧化物载体、铝钛复合载体中TiO2的含量以及La、Ce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BET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积;采用H2-O2滴定法测定Pt的分散度,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发现,用经1223K焙烧过的载体及在Al2O3载体中引入10%-20%TiO2,并引入一定量La、Ce助剂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因而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载体对担载Ni催化剂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制备了 Zr O2 、Mg O改性的 Al2 O3、Ti O2 复合载体 ,并应用 X-射线粉末衍射 (XRD)、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 (S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这些氧化物在 Al2 O3上的晶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 ,分散较好 ,而在Ti O2 上的分散性较差 .对经 10 73K焙烧的 Mg O/ Ti O2 ,还发现部分 Ti O2 载体由锐钛矿变为金红石 ,同时生成Mg Ti O3 新相 .考察了载体对 Ni催化剂的 CH4与 CO2 重整反应活性的影响 ,其次序为 :Mg O/ Al2 O3>Zr O2 /Al2 O3>Al2 O3>Mg O >Zr O2 >Ti O2 >Mg O/ Ti O2 . Ti O2 及 Mg O/ Ti O2 担载 Ni催化剂的低活性可能与 Ti O2 本身的还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