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峰  徐文华 《化学教育》2006,27(4):25-27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老师座谈两方面初步探究初三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并从影响学生“提出问题”认知因素、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改变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现状,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明慧  唐玉宝 《化学教育》2022,43(24):36-42
“精细化学品化学”专业课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紧密结合知识点从中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作用,培养学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服务人民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阐述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精细化工人才。  相似文献   

3.
针对创新实验班学生的特点,在“大学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课前演讲、课中主题讨论、课后研究等多个环节的创新活动,探索了启迪学生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我校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我国21世纪人才的需要.提出“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才能,提高人才素质”的培养人才目标. 全面打好基础指的是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基础;体力和脑力全面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发展个性特长指的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培养学生在各学科和科技活动中以及社会中成为尖子.培养创造才能首先是培养学生要有独特见解,其次是有探索和开拓精神,有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所谓提高人才素质指的是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俞克尧 《化学教育》1987,8(1):17-18
根据1984年全国普教会议精神和国家教委“调整初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意见”,为减轻课业负担,确保学生都学有所得,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针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出发,围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革新实验教学方法、健全实验评价制度等进行改革,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李振华  沈雷 《高分子通报》2023,(12):1740-1744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物理思维分析和解决高分子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学科基础。不同于小分子,高分子在不同空间和能量上具有多尺度特征。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均较弱。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痛点”问题,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教深度融合”课堂改革,以科研项目牵引“高分子物理”课堂的“课前思辨”“课堂体验”“课后实践”各环节,使学生在“探究式”“讨论式”“实践式”的“科教深度融合”过程中进行全身心学习,做到“知行”统一与学思结合,有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育人,本科生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原创能力大大增强,教学创新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中学教育中实验实践活动被大大削弱,中学生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的现状,确定本课题,以利“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中学生的差距,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针对一年级本科生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拓展培养模式、强化平台建设等手段,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材料专业的化学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的一些做法,目的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