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迹步幅特征中有关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安高等院校的痕迹检验教材中,足迹步幅特征的某些概念不科学、不统一。足迹步幅特征中,步长、步宽、步角的6项指标,可以用来揭示人的行走运动规律,并可进行定量化检验,对现场足迹的分析与检验非常重要。而这6项指标都是以足迹步行线为基准的。所以应在统一足迹步行线的定义的基础上,统一步长、步宽、步角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蹬痕是起足阶段的主体痕迹,全面了解和掌握其形成过程和机理以及特征变化规律是深入挖掘足迹信息的前提,也是准确进行足迹分析的重要保障。方法利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采集人体平地自然行走时足-地相互作用的时间、空间和力学参数,对足与地面接触的全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对蹬痕形态特征进行直观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年龄人群由于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等差异,起足动作、蹬痕反映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综合分析蹬痕形成过程足-地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参数和足迹步态特征,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用蹬痕分析年龄等人体自然条件,为侦查提供更加准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足迹特征推断年龄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公认的应用性技术,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应用中特征形成机理不明、推断方法单一等等。本文在此基础上选取大量试验样本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经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落脚痕等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期为实际推断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足迹检验工作中体会到,同一人穿用不同的鞋行走,亦会形成差异较大的足迹形态,增加检验难度。为求得科学的解决方法,一方面要总结实践经验和进行科学实验,另一方面可借用其它学科的有关原理,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认识和掌握正常条件下和非正常条件下足迹形态所反映的规律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本文主要从穿鞋足迹的动作习惯特征的应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以拓展足迹检验范畴,为足迹检验的科学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气火灾中火烧熔痕与短路熔痕特征差异是:火烧熔痕线径是短路熔痕线径的2倍;火烧熔痕与导线连接处有明显的温度过度区而短路熔痕没有;多股导线火烧熔痕铜丝呈粘连态,多股导线短路熔痕铜丝呈分散态;火烧熔痕表面和内部均没有孔洞,短路熔痕表面和内部分布着大量的气孔和缩孔.这些特征差异为火灾的鉴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导线熔痕特征的拍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的方法,利用近距照相的原理,对金属铜导线熔痕在不同光照方向和强度下进行拍摄,总结出熔痕外观特征的拍照方法,为火灾调查人员认定火灾提供了有效的记录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电气火灾物证鉴定关于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的量化分析,研究外热条件对短路熔痕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短路熔痕的微观结构和成份信息。实验结果显示:在特定的热处理时间变化趋势下,一次短路熔痕晶粒大小的发展趋势与热处理时间趋势一致,二次短路熔痕晶粒大小的发展方向与热处理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反,而且,一次短路熔痕织构系数的平均值随外热温度的上升,先增大后减小,二次短路熔痕织构系数的平均值只在较小数值范围内波动。进一步分析短路熔痕不同区域的化学成份发现,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主要含有C、O和Cu三种元素,在熔痕的沉积层,一次短路熔痕的氧含量约为6%,二次短路熔痕的氧含量约为3%,但在熔痕基体区,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的氧含量基本无变化,均在3%左右,不随外热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变化。从研究结果可知,在600℃内的电气火灾中,短路熔痕随外热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可以成为短路熔痕量化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灾中铜导线短路形成时的不同环境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环境条件中烟粒子质量浓度对铜导线短路熔痕组织中晶界、孔洞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粒子质量浓度的增大,短路熔痕组织中晶界由连续逐渐向不连续转变,孔洞数量逐渐增多,孔洞的面积分数逐渐增大,孔洞面积分数与烟粒子质量浓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相同烟粒子质量浓度条件下,黏滞性大的烟粒子对熔痕内部孔洞的生成影响较黏滞性小的烟粒子大.  相似文献   

9.
在轧制过程中,带钢表面经常会出现明暗交替的振痕,严重影响带钢表质量;由于轧制速度等轧制参数波动会导致振痕特征频率的变化,难以准确捕捉振痕特征频率,无法实现振痕特征频率的自动识别和实时监测。分析了带钢表面振痕特征,根据轧制参数确定了带钢表面振痕出现的特征频率,提出了对振动加速度信号的自相关处理和小波包分解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小波包分解能量分布情况,克服了轧制参数波动对振痕特征频率的影响,实现了对带钢表面振痕的有效识别。试验证明该方法不仅便于计算机自动识别,而且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人体质心波动与形成足迹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抽象出人体运动模型并建立步行运动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质心的波动对步态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明当前应用足迹动力形态检验技术的机理,将力学原理与足迹检验方法相结合,深化了足迹检验理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足迹压力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多模特征足迹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连通区域滤波法实现足迹压力数据的去噪,对去噪后的数据提取足迹图像的形态特征、压力特征及卷积特征,并基于各特征权重实现足迹多特征的优化融合,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50人的足迹压力数据上,三类不同模态足迹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100%,99.925%和94.445%,相较于仅采用形态特征和压力特征的识别,所提出算法的平均识别率提高了10.285%,表明该识别算法能够有效进行足迹识别.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岩溶洞穴波状流痕(舌状流痕)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对观音洞内的波状流痕的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测量,统计它在纵、横方向上的展布特征,分析洞道形态结构与波状流痕的展布关系;同时,根据地下河水运移规律,探讨波状流痕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1)洞底波状流痕较均一,形态差异小于洞壁;(2)洞壁波状流痕在距洞底高1.0~1.2m范围内的流痕深度,较1.2~1.4m和1.4~1.7m这2个高度范围内的深度变化大;(3)洞壁波状流痕的形态特征变化与洞道形态结构有密切联系;(4)岩溶洞穴波状流痕是地下径流过程产生的内波(VI)与梯度流(VT)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地下径流是岩溶洞穴波状流痕的直接动力,洞道结构形态对径流过程产生的内波(VI)与梯度流(VT)的叠加作用的影响,导致波状流痕在洞内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钢铁是维持现代社会经济系统运转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引发了对钢铁资源的大量需求,与此同时,钢铁的生产与消费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威胁人民群众健康.从消费侧视角出发,探究钢铁足迹的脱钩趋势和演变特征,对理解我国的钢铁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核算并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钢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趋势,并揭示了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钢铁足迹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6年,我国钢铁足迹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经历了从强脱钩到扩张性耦合、再到弱脱钩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钢铁需求差异.从最终消费需求结构看:2016年我国73%的钢铁足迹由投资拉动,其中建筑业、其他制造业和交通部门贡献了98%的投资相关的钢铁足迹;家庭消费贡献了14%的钢铁足迹,轻工业、其他制造业、交通部门和生活性服务业贡献了约82%的家庭消费引发的钢铁足迹.基于我国钢铁足迹的演变特征与脱钩趋势引导终端钢铁消费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重点部门以需定产、合理消费,有助于实现钢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002年黄河流域流经的主要省区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研究区以及=三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最高,其次二、三产业;地区间用水系数相差很大;2002年黄河流域的总水足迹是1 461.0亿m~3,46.9%缘于地区内最终消费、53.1%缘于资本积累;人均水足迹是359.7 m~3·a~(-1)地区差异明显;2002研究区净外部水足迹132.5亿m3,占总水足迹的9.1%.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2年黄河流域流经的主要省区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研究区以及三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最高,其次二、三产业;地区间用水系数相差很大;2002年黄河流域的总水足迹是1 461.0亿m3,46.9%缘于地区内最终消费、53.1%缘于资本积累;人均水足迹是359.7 m3.a-1地区差异明显;2002研究区净外部水足迹132.5亿m3,占总水足迹的9.1%.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达且人口密集,但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分析水资源消耗、水资源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有利于促进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利用水足迹模型与方法计算京津冀城市群2004—2017年的水量足迹与水质足迹,分析其14年来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同时利用Tapio脱钩模型对水资源消耗(水量足迹)、水资源污染(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4—2017年,研究区水量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而人均水量足迹缓慢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用水占比过大;(2)水质足迹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总体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政府出台的水环境治理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3)水量足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处于初级协调状态;(4)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由弱脱钩向强脱钩状态发展,以强脱钩状态为主,逐步实现了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理想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17.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中.该文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洪湖市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同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水足迹模型,计算了洪湖市2006年的水足迹,用来分析洪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06年洪湖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981 5 hm2,存在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为1.414 8 hm2.反映出目前洪湖市的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2006年洪湖市人均水足迹为1 475 m3/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内属于水资源丰富型城市.  相似文献   

18.
鞋底形态特征检验是足迹检验的重要内容,是认定鞋的依据。目前国内对鞋底形态特征 的检验方式仅停留在利用肉眼观察比对分析和检验鉴定的阶段,利用显微镜对鞋底微小形态进行 检验仍是空白。本文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鞋底形态称为鞋底微观形态特征(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并对其形成机理、特性及在检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分析,为使此项检验方法得 到广泛推广使用,提出了在足迹提取技术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彪 《科技资讯》2012,(26):232-232
为了适应当前"教、学、练、战"四位一体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要求,公安教育工作者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以期加强公安专门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文件检验课是公安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刑事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中笔痕检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笔者就笔痕特征量化检验鉴定系统在文件检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促进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赤足足迹人身识别算法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足迹识别算法。由于足底各区域压力的不同导致了赤足足迹各部分包含的信息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获取更稳定、区分度更高的特征,采用ResNet50作为基础网络,在特征层进行分块处理。本文基于2000人的赤足足迹库进行训练,利用500人1000幅测试图在3000人的赤足测试库上进行测试。所提出算法的首位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50%,优于常规的ResNet50网络。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特征分块的足迹识别算法在赤足足迹识别中获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