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联合运用衰减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探头与FTIR光谱仪,测定了新鲜离体的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20枚和非转移性淋巴结69枚的FTIR光谱,比较两组光谱13个谱带的峰位及相对峰强等28个指标,找出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光谱的特征。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相比,转移性淋巴结光谱中与蛋白、脂质、糖类、核酸相关的谱带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如下:(1)与蛋白质相关的谱带的相对峰强I3 280/I1 460(P=0.029),I1 640/I1 460(P=0.019),I1 546/I1 460(P=0.004)均显著升高;(2)脂类相关的相对峰强I1 743/I1 460显著降低(P=0.026),而I1 400/I14 60则明显增高(P=0.001);(3)与糖类相关的1 165与1 120 cm-1处峰位P1 165(P=0.019),P1 120(P=0.000)发生明显蓝移(向高波数移动),相对峰强I1 165/I1 460显著降低(P=0.006);(4)与核酸相关的1 085 cm-1处峰位P1 085发生明显地红移(向低波数移动)(P=0.029);(5)其他指认未明的谱带的相对峰强I1 303/I1 460(P=0.008),I1 303/I1 240(P=0.039)均明显升高。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光谱相比较,甲癌转移的淋巴结光谱在多个谱带的峰位或相对峰强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FTIR可应用于术中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探测。  相似文献   

2.
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无创、原位、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联合使用衰减全反射探头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新鲜离体胃周淋巴结红外光谱,发现每条光谱在吸收波长3 000~1 000 cm-1之间循序出现13条谱带,依据病理检测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红外光谱的峰位和相对峰强等指标结果,最后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36例胃癌患者,共检测淋巴结72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80枚,未转移540枚;与非转移淋巴结相比,转移淋巴结红外光谱有如下特征:(1)与核酸相关的峰强比I1 240/I1 460(p=0.015)和I1 080/I1 460(p=0.034)显著升高,提示转移淋巴结细胞的核酸含量增多;(2)与蛋白相关的I1 640/I1 460(p=0.001)和I1 546/I1 460(p=0.027)峰强比值升高,表明转移淋巴结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3)与脂类相关的I2 855/I1 460I1 740/I1 460显著降低(p<0.001),提示癌组织脂类含量相对减少;(4)I1 160/I1 460(p=0.023)显著降低,表明恶性细胞糖类物质的减少。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术中原位、在体和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索红外光谱监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及初步分析。采用结肠癌细胞系SW620作为诱导细胞模型,MTT法确定最优5-FU诱导浓度, 无血清饥饿培养协同细胞周期阻滞在G1和S期,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 联合流式细胞仪(FCM)对SW 620细胞和凋亡的SW 620细胞12 h、早期凋亡(24 h)和晚期凋亡(48 h)的峰位、相对峰强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光谱分析结果显示SW 620对比凋亡细胞有以下特征:(1)与脂类相关谱带1 740 cm-1相对峰强比I1 740/I1 460明显降低(p<0.05),表明凋亡细胞中脂类相对含量增多。(2)与氨基酸残基相关谱带1 410 cm-1,I1 460/I1 460在凋亡早期和晚期明显升高(p<0.05), 与丝、苏氨基酸相关谱带1 120 cm-1 向高波数移动,I1 120/I1 460明显升高(p<0.05),表明凋亡细胞中DNA双螺旋解链,氨基酸残基增多。(3)DNA的反对称伸缩1 240 cm-1向高波数移动,表明凋亡细胞中核酸分子构象发生改变。(4)与核酸多糖1 040 cm-1相关谱带在凋亡的24和48 h出现,向高波数移动,I1 040/I1 460在凋亡晚期降低(p<0.05)。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可能成为实时无创监测肿瘤化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了17例甲状腺癌和2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术中新鲜离体组织的红外光谱。通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发现甲状腺良恶性组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恶性肿瘤光谱有以下特征:(1)甲状腺癌组织的酰胺Ⅰ带明显红移(P<0.01),酰胺Ⅱ带却出现蓝移(P<0.05),癌组织光谱中I1 640/I1 460I1 640/I1 550较良性组织明显升高(P<0.01),说明恶性肿瘤不仅蛋白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蛋白质的量化上也有明显变化;(2)与脂类相关的2 955, 2 920, 2 870, 2 850和1 740 cm-1谱带出现概率明显变低,表明癌组织的脂类相对含量降低;(3)与核酸相关的1 241 cm-1谱带明显蓝移至(1 238.29±2.87)cm-1 ,I1 080/I1 460较良性肿物组织有升高(P<0.05),表明癌组织中磷酸二酯基团中PO2增加,因为在癌细胞分裂增生加快,细胞核内DNA含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有望成为术中快速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不同时间贮存后的蜂王浆的FTIR光谱,以新采收蜂王浆的红外谱图为参考标准谱,利用光谱比对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条件下的蜂王浆红外光谱图中酰胺带(1 700~1 600 cm-1)波段的相关系数和相对峰强度I1 647/I1 541,I1 647/I1 409,I1 647/I1 247I1 647/I1 054都随着蜂王浆贮存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降低,且与贮存时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变化幅度顺序为28>16>4>-18 ℃。因此,初步选定红外光谱图中酰胺带的相关系数和4个相对峰强度(I1 647/I1 541,I1 647/I1 409、I1 647/I1 247I1 647/I1 054)作为新鲜度的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的阈值设定为0.910 0,4个相对峰强度的阈值分别设定为1.744,2.430,3.345和1.412。只要有1个或多个指标低于相应的阈值,可初步判定此蜂王浆是不新鲜的。该方法利用FTIR光谱法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解析技术能从宏观上、整体和快速地评价蜂王浆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6.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并联合衰减全反射(ATR)探头经体表方式测定120名健康受试者的双侧甲状腺,由此获得240张正常人体甲状腺体表傅里叶红外光谱图;通过分析比较正常人体左右两侧甲状腺体表红外光谱12个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等35个FTIR光谱参数以探讨双侧甲状腺体表红外光谱有无差异;同时明确甲状腺体表红外光谱中蛋白质、脂质、核酸和糖类等生物化学成分相应特征吸收峰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正常人体左右两侧甲状腺体表红外光谱图大体趋于一致,仅F1 640 P2 920 P1 040I2 920/I1 460,4个光谱参数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并计算得到一系列正常人体甲状腺体表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谱带光谱参数的90%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绘制出能充分代表正常人体甲状腺基本特征的标准平均红外光谱图,进一步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应用于临床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脉冲激光器激发Rb原子到5P1/2态,通过碰撞能量转移Rb(5P1/2)+Rb(5S1/2)Rb(5P3/2)+Rb(5S1/2)产生5P3/2原子,研究了5P1/2+5P1/2,5P3/2+5P3/2,5P1/2+5P3/2的碰撞能量合并产生态的过程。5P1/2态原子密度利用Rb空心阴极灯通过光学吸收方法得到,而5P3/2态密度通过5P3/25S1/2(D2线)与5P1/25S1/2(D1线)跃迁的荧光比得到。因为5P3/2+5P3/2或5P1/2+5P3/2的能量和与5D态的能量差远小于5P1/2+5P1/2与5D态的能量差,因此5P3/2+5P3/2,5P1/2+5P3/2的过程将影响5P1/2+5P1/2的测量结果。由于精细结构能量转移的时间比5D态寿命小得多,故5P1/2+5P1/2,5P1/2+5P3/2和5P3/2+5P3/2产生的5D5P荧光是同时产生的。在不同的池温下测量了积分荧光信号的相对强度,5P态原子有效寿命由辐射陷获的理论得到,结合激发态原子密度得到了5P1/2+5P1/2,5P1/2+5P3/2和5P3/2+5P3/2碰撞能量合并截面分别为7.810-15,2.9×10-14和3.1×10-14 cm2。结果表明5P1/2+5P3/2与5P3/2+5P3/2产生5D3/2态的截面基本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8.
大鼠死后肺脏FTIR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大鼠死后肺脏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法医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肺脏组织FTIR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峰位没有明显变化,而其峰高有明显差异:(1)与核酸有关的1080,1241cm-1谱带的峰强呈下降趋势。(2)酰胺Ⅰ(I1647),Ⅱ(I1541)峰强比随死亡时间推移下降。1338和1313cm-1处的吸收峰强略有升高。(3)1460, 1400,1170 cm-1的谱带没有明显变化趋势。(4)死亡72 h后,1120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吸收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这一结果表明FTIR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法医死亡时间推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存在表面耗散层的纯Rb光学厚蒸气中,利用小功率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泵浦Rb(5P3/2)的超精细结构能级,测量和分析了780 nm(5P3/2→5S1/2)和795 nm(5P1/2→5S1/2)后向荧光的强度和线形,耗散层(近区)起光谱滤波器的作用。有两种可能产生5P1/2态原子的机制,第一种机制是Rb(5P3/2)+Rb(5S1/2)→Rb(5P1/2)+Rb(5S1/2);第二种机制是Rb(5D)+Rb(5S)→Rb(5P)+Rb(5P),对于每一种机制,给出了后向敏化荧光的理论公式。研究后向荧光时,必须要确定荧光强度与激光功率的关系和荧光线形。激光频率扫描超精细结构共振线,得到的敏化后向荧光795 nm线形与共振荧光780 nm线形相似,其荧光强度与荧光功率有线性关系。因此,基本上可以用第一种机制解释5P1/2态布居机制。理论证明了,第二种机制产生的敏化后向荧光强度应与激光功率平方成比例,这与实验结果是不同的,第二种机制不能解释耗散层界面后向敏化荧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压强对空气/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等离子体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氩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放电中,利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电子激发温度和分子振动温度随气体压强的变化关系。通过氩原子763.51 nm(2P6→1S5)和772.42 nm(2P6→1S3)两条谱线强度比法计算电子激发温度;通过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计算氮分子的振动温度;对氮分子离子391.4 nm和激发态的氮分子337.1 nm两条发射谱线的相对强度进行了测量,以进一步研究电子能量的变化。实验表明,随着压强从20 kPa增大到60 kPa, 电子激发温度减小,分子振动温度减小, 氮分子离子谱线与激发态的氮分子谱线强度之比减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棕榈科植物2个亚科4个族的植物叶片进行了光谱研究。结果显示,棕榈科同族不同种和同科不同族的植物在红外光谱上表现出差异。用二阶导数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可以将样品进行正确分类。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鉴别分类植物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SIMCA法在中红外癌症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体肿瘤的中红外光谱法早期检测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研究了中红外FTIR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方法 (模式识别技术 )相结合对人体恶性肿瘤进行检测的方法 ,并讨论了如何通过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波长范围的选择来提高模式识别技术 (SIMCA法 )分类判别效果。研究了 6 3个胃癌病人的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光谱 ,选择有代表性的 4 0个样品作为训练集 ,剩余的 2 3个样品作为预测集 ,该方法的准确率为 91%。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对良、恶性组织进行鉴别诊断 ,有希望发展成为一种肿瘤快速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理  闫清华  牛立元 《光谱实验室》2011,28(6):3025-3028
以感冒咳嗽颗粒为原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为检测手段,提出并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的蔗糖定量分析方法。准确称取蔗糖对照品,以铁氰化钾作为内标物,通过溴化钾压片制样,配制成标准系列,测定FT IR吸收光谱。选择蔗糖中不受干扰的特征吸收峰羰基峰和铁氰化钾中的特征吸收峰氰基峰,通过蔗糖特征峰吸光度与铁氰化钾特征峰的吸光度的峰高之比与其对应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而获得校准曲线。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34.56m g/g,其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0.9932,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7.8%—101.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于其他蔗糖类物质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类药物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了 5种常见的青霉素药物 ,结果表明 ,各种青霉素药物由于其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不同 ,显示出独特的红外光谱图 ,但青霉素药物共同的结构特征具有相似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制样简单 ,不需进行提取分离、保持其原性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红外导数光谱-统计学法区别鉴定麦冬及其伪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了建立中药材麦冬及其伪品的直接鉴定的理论和方法 ,采用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法测定了样品的红外光谱 ,并经过二阶导数光谱转换后进行峰位一致率检验。结果发现麦冬表皮以内部分和外表皮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峰位基本无差别 ,而且不同产地的道地药材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浙麦冬与川麦冬表皮以内部分的二阶导数FTIR峰值 (χ2c =891 882 ,P =0 0 0 0 )的差异性极显著 ;与土麦冬 (χ2c=4 2 9 2 17,P =0 0 0 0 )、与湖北麦冬 (χ2c=6 92 70 6 ,P =0 0 0 0 )、与短葶山麦冬 (χ2c=981 970 ,P =0 0 0 0 )、与阔叶山麦冬 (χ2c=716 2 17,P =0 0 0 0 )、与竹叶麦冬 (χ2c=70 1 393,P =0 0 0 0 )的差异性都极显著。实验结果表明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统计学法可用于中药材麦冬的真伪鉴别 ,本法简便、快速和准确  相似文献   

1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应用于乳腺癌临床诊断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应用了ATR探头测定了10例正常乳腺组织块和8例乳腺癌组织块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用统计学的方法详细比较了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的13条谱带的19个红外光谱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的红外光谱中与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相关的谱带同正常乳腺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1)N—H的相对强度明显增高,蛋白质酰胺Ⅰ带显著红移。(2)—CH2基团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以及CO的伸缩振动明显减少;(—CH2)n变角振动的相对强度降低。(3)1 160 cm-1谱带与1 120 cm-1谱带的相对强度明显降低。(4)1 080 cm-1谱带红移。这些差异是应用红外光谱诊断乳腺癌的基础。FTIR光谱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十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研究PP/PE共混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外光谱对不同比例条件下制备的PP PE共混物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PP ,PE的特征吸收峰的分析 ,发现聚丙烯 (PP)特征峰峰面积与聚乙烯 (PE)特征峰峰面积的比值与PP/PE共混物的质量比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特征吸收峰面积之比 ,借助红外成像技术对PP纤维热压在PE薄膜上制备的样品的研究得到了复合共混物的分布信息 ,发现其成像结果与偏光显微镜的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红外成像技术 ,利用特征吸收峰面积之比可以进行对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相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用于胃镜样品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法对184例不同病理状态的胃镜下活检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谱图特征包括:较强的酰胺Ⅱ带;1 460 cm-1处的峰强高于1 400 cm-1处的峰强。典型的胃癌组织的谱图特征包括:较低的酰胺Ⅱ带;1 460 cm-1处的峰强低于1 400 cm-1处的峰强;1 300 cm-1的峰强明显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呈现出部分胃癌的光谱特征。这一结果表明,应用FTIR可以对胃镜下活检的小块组织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珍珠和贝壳珍珠层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三角帆蚌生长的珍珠和壳珍珠层粉末在160℃热处理前后谱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