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纳米Pt;季铵阳离子;合成;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纳米Pt颗粒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以核酸适体为识别分子, 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为报告分子, 建立了一种蛋白质检测新方法. 修饰有荧光熄灭基团的核酸适体探针通过静电作用与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结合, 导致后者荧光熄灭. 当加入靶蛋白后, 核酸适体探针与其特异性结合, 荧光熄灭基团与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远离, 聚合物荧光信号得以恢复. 实验结果表明, 荧光恢复程度与靶蛋白的浓度正相关. 采用该方法检测凝血酶的线性范围为17~40 nmol/L.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共轭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化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显示了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于传统无机半导体荧光纳米材料,共轭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具有结构多样性、功能可设计性、生物相容性好等显著优势.本文从共轭聚合物荧光粒子的制备方法、光学性能、表面功能化修饰出发,重点讨论了近年来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荧光探针在细胞成像及生物化学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当前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曾文南  亓金萍  汪凌云  曹德榕 《有机化学》2009,29(11):1858-1866
以共轭聚合物为基础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病原体是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综述了近十年来聚二乙炔(PDA)以及聚苯撑乙炔撑(PPE)等共轭聚合物传感器用于病原体检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型聚对苯乙烯撑类阳离子共轭聚合物, 并进行了相关结构表征和光学性质表征. 从1H NMR 谱图分析得知, 该聚合物具有一定含量的顺式构型. 经过季铵化以后得到相应的阳离子共轭聚合物. 荧光猝灭行为研究表明, 该阳离子共轭聚合物表现出不完全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7.
苗丽坤  刘兴奋  范曲立  黄维 《化学进展》2010,22(12):2338-2352
以聚乙炔、聚芴、聚噻吩、聚苯撑为代表的荧光共轭聚合物,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自组装性能和结构与性能的可调控性,可作为优异的光学传感材料。利用其具有较高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产率的特点,可设计具有较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传感器,这已成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荧光共轭聚合物为基础的金属离子检测,最初是以非水溶性的共轭聚合物为主,通过金属离子与聚合物链上特定基团(如吡啶、冠醚)的结合引起的聚合物荧光性质的变化可实现对某些离子的检测。在共轭聚合物主链上引入亲水性侧链,可大大增强共轭聚合物的水溶性,为金属离子的生物传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可引入能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生物分子(如DNA、糖基等)来设计传感策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非水溶性和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为传感材料,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重金属离子(Hg2+、Pb2+)、过渡金属离子(Cu2+、Eu3+、Ni2+、Fe3+、Fe2+、Ru3+、Ag+)和碱金属离子(K+、Na+、Li+)进行高灵敏度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无机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异质结光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伟  覃东欢  罗潺  曹镛 《化学通报》2006,69(5):323-330
无机纳米晶_共轭聚合物固体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以半导体纳米晶作为电子受体、共轭聚合物作为电子给体的新型异质结光电池,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际上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几种最具潜力的无机半导体纳米晶(CdSe、TiO2、ZnO)共轭聚合物(P3HT、MEHPPV、MDMOPPV)复合太阳能电池,探讨了其光电转化机理并研究了纳米粒子的形貌、共混比例、制备方法和表面改性等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三磷酸腺苷(ATP)与水溶性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发现加入ATP后,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被显著猝灭,且猝灭程度与ATP的加入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测定ATP的方法.荧光光谱的激发波长选择395 nm,发射波长为521 nm,激发狭缝宽度为10.0 nm,发射狭缝宽度为10.0 nm.在0 05 mol/L Tris-HCl缓冲溶液(pH=7.4)中,测定ATP的线性范围为8.0×10-8~1.0×10-5 mol/L; 检出限为2.0×10-8 mol/L; 回收率在93.6%~105.6%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在2.2%~6.9%之间.本方法用于三磷酸腺苷二钠药片和鲫鱼肉中ATP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1,10-邻菲咯啉为原料合成了1,10-菲咯啉-5,6-二酮,并进一步与对苯二胺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黏度等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此聚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和敏感性。对1,10-邻菲咯啉与聚合物探针配位Fe3+前后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Fe3+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棕色,可实现肉眼识别检测Fe3+,而紫外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变化表明此聚合物荧光探针对Fe3+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其对加入的Fe3+能瞬间响应(1 s),完全响应时间为30 min,对Fe3+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2.5μmol/L,检出限为2.72μmol/L。Fe3+对探针的猝灭常数为1.52×104L/mol。通过分析聚合物荧光探针与Fe3+的作用机理,绘制出聚合物荧光探针与Fe3+作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1.
Positively charged conjugat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CPNs) are emerging biomaterials exhibiting high levels of cellular entry. High rate of cellular entry efficiency is believed that the amphiphilic CPNs interact efficiently with the negatively charged hydrophobic cellular membran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ell surfac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 treated with CPNs using a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technique, scanning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 (SICM) are imaged. After 1 h of CPN incubation, distinct changes are observed in cell surface morphology such as interconnected protrusions and pits with sub‐micrometer sizes, which are not observed from cells treated with positively charged polyethyleneimine (PEI) under the same treatment conditions. The change on cell surface morphology is quantified by surface roughness ratio, which is increased as CPN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while the ratio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s the incubation time increas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ells respond actively toward CPN with both positive charges on the side chain and the hydrophobicity from rigid aromatic backbone, which leads to subsequent endocytosis. In conclus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ICM is a suitable imaging technique to reveal the dynamic alternations on the cell surface morphology at the early stage of nanoparticles endocytosis with high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12.
新型磁性纳米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高分子磁性纳米粒子有效地将磁性分离、富集和化学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检测相结合,构建以亚甲基蓝为嵌入式杂交指示剂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此传感器对碱基错配的序列有较好的选择性.传感器对目标序列的响应在1×10-13~1×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3×10-14 mol/L.这种新型的高分子磁性纳米粒子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的灵敏度,其线性范围宽,成本低,为DNA的痕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中聚合物溶液筛分脱氧核糖核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靳艳  林炳承 《分析化学》2000,28(1):111-117
围绕着毛细管电泳中聚合物溶液筛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机理和分离介质、条件,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DNA测序、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分析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和核酸适体的腺苷检测新方法. 荧光素修饰的短链DNA与腺苷的核酸适体部分互补, 形成双链DNA; 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与双链DNA结合, 发生高效率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加入腺苷后, 腺苷与核酸适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导致双链DNA分解成单链, 使静电吸引力下降, 能量转移效率降低. 通过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对单双链DNA的高效识别, 可快速简易地检测出腺苷.  相似文献   

15.
16.
A series of conjugated cationic polymers, differentiated only by their accompanying counter‐anions,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hoice of counter‐anion (CA) was found to drastically impact the solubility of the polymers and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in solution and in the solid state. Fluorescent polymer thin films were found to be instantaneously quenched by volatile amines in the gas phase at low ppm concentrations, and a mini‐array with CAs as variable elements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differentiate amines with good fidelity.  相似文献   

17.
纳米探针芯片技术用于微量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组探针修饰的微粒:(1)表面标记有可与待测乙肝病毒(HBV) DNA另一端结合的纳米金探针1(信号探针)以及可与信号探针部分结合的纳米金探针2(检测探针);(2)表面标记有可与待测HBV DNA一端结合的磁珠探针(捕捉探针1).检测靶HBV DNA时,磁珠探针与信号探针在液相中可分别与HBV DNA靶序列一端结合最终形成三明治样结构.再以磁场将三明治样复合物从反应液中分离,以DTT溶液将信号探针从纳米金颗粒上洗脱.洗脱后的信号探针数量反映靶基因的多寡,信号探针一段与预先点样的基因芯片上的捕捉探针2结合,检测探针与信号探针另一段相结合,最后用银染液将检测探针显色从而得到靶目标DNA相对定量信息.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0-15 mol/L水平.检测时间少于1.5 h,检测结果与HBV DNA水平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且无假阳性结果;本方法有望用于乙肝病人血清中HBV DNA的快速筛测及其它微生物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与酶底物探针的磷酸酯酶检测新方法. 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通过静电吸引与荧光素修饰的带负电荷的三磷酸腺苷结合, 并发生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当加入磷酸酯酶时, 它可以催化底物三磷酸腺苷上的磷酸酯基团逐渐水解, 得到不带电荷的腺苷, 从而使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得以释放, 能量转移效率下降. 实验结果表明, 能量转移效率下降的程度与酶的浓度相关. 该方法操作简单, 响应速度快, 灵敏度高, 易于扩展至其它能催化底物电荷密度变化的酶的检测, 而且还有望应用于对酶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分子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陈云  邵亚  范丽娟 《化学进展》2014,26(11):1801-1810
近年来,共轭高分子作为荧光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共轭高分子相对于小分子发光材料在材料加工和发光性能上均具有极大的优势,从而在生物成像、传感、编码和光电材料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其发光颜色的调节在某些应用中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首先对共轭高分子荧光颜色调节的两大类机理进行了阐述:直接调节共轭聚合物发光体系的能隙以改变发光颜色,或者将具有不同荧光颜色的材料发出的光叠加获得新的表观颜色.我们还对具体的调节手段进行了初步分类,包括物理共混法、共聚法、改变聚合物主链或侧基结构,以及改变共轭高分子聚集态等方法;在列举具体调节手段同时还引入了共轭高分子体系的实例说明,并对其中调节荧光颜色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