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酰亚胺微孔膜疏水化用于膜蒸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合物表面涂覆改性的方法,将疏水性聚合物硅橡胶涂覆在聚酰亚胺亲水微孔膜上,制得了具有良好膜蒸馏性能的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研究了涂覆工艺条件对所得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的膜蒸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适当工艺条件可制得具有高膜蒸馏通量的聚酰亚胺微孔复合膜,其透过系数可达2.17×10-3kg/m2·h·Pa。该改性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使用37d后,截留率仍保持在99.5%以上,具有较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郭丹丹  俞红梅  迟军  邵志刚 《电化学》2022,28(9):2214003
开发高效耐用的电极对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AEMWEs)制氢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展示了一种高效且稳定的自支撑NiFe LDHs@Co-OH-CO3/NF纳米棒阵列电极分别用于析氧反应(OER)和AEMWE的阳极。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将2D的镍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NiFe LDHs)原位生长在1D的碱式碳酸钴纳米线上(Co-OH-CO3/NF),最终得到独特的纳米棒阵列复合结构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自支撑NiFe LDHs@Co-OH-CO3/NF对OER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在1 mol·L-1 KOH中, 当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过电位为215 mV。当自支撑NiFe LDHs@Co-OH-CO3/NF作为AEMWE的阳极(70 oC,1 mol·L-1 KOH),在电流密度为0.5 A·cm-2时, 电解电压为1.72 V,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实验表征结果显示了自支撑NiFe LDHs@Co-OH-CO3/NF的优异性能是其具有特殊的形貌结构。这是由于纳米棒阵列电极的三维分层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纳米片团聚, 从而有利于电子转移,为水分解提供大量的边缘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扫描电镜(SEM)图像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粉料经过推挤、辊压和拉伸得到的微孔膜的形态结构,观察到膜是由网状纤维及由它所连接的结点所组成.单相和双向拉伸显著影响到膜结构的改变,而未经热处理的拉伸膜的丝状纤维在放置中收缩改变了膜的微孔形态结构,但在孔径测定中没有显著变化.认为纤维丝是PTFE粉料在推挤和辊压中形成的结点在拉伸中伸展引出的并产生孔隙,而由于从SEM仅能观察到1 nm深度的膜表面层,厚度达数十微米多孔膜的孔径分布应是很错杂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聚丙烯微孔膜上的低温等离子接枝饱和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对水的接触角由108°降低到48°。提出了自由基接枝机理。研究了接枝过程主要参数对接枝率的影响,证实了存在接枝和刻蚀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具微孔材料(PIMs)由于自身刚性分子链的扭曲折叠等会产生高比表面积的微孔结构,相应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将刚性扭曲的结构单元引入到聚酰亚胺(PI)主链中就得到自具微孔PI。微孔型PI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PI,其微孔结构使得PI膜的气体分离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其中气体渗透系数的提升尤为显著,且保持了传统PI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高力学强度等性质。本文重点介绍了微孔PI以及基于微孔PI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等离子体接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氢气氛等离子体处理,在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接枝了聚丙烯酸,改善了膜表面的亲水性。接枝率与等离子体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和溶液浓度有关,微孔膜内外表面及不同位置接枝效率有差别。接枝后微也膜的表面孔径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微孔膜的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拉伸时的晶型转变致孔特性,从β晶相聚丙烯经单向或双向拉伸制得了新型聚丙烯微孔膜、用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技术接上了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丙烯酸、聚丙烯腈等。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单体性质对得到的亲水膜的亲水性、离子/溶质渗透性的影响。发现接枝聚丙烯酸的双向拉伸膜对Na~+、Mg~(++),尿素有较大的渗透性,并具有优良的形状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尼古丁PVC膜选择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古丁是一类有机吡啶衍生物的生物碱,存在于烟草中,毒性极大。在烟草生产过程中,其含量是一项质量控制指标。尼古丁的化学名称为1-甲基-2(2-吡啶基)吡咯烷,结构式如下:尼古丁一般常用薄层色谱法和毛细管气液色谱法进行测定。目前国外标准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必须用蒸气蒸馏法从烟草混合物中进行分离后,才能测定。尼古丁PVC膜选择电极国内尚未报道,国外报道了液膜尼古丁电极及其性能。作者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空气等离子体处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空气等离子体对聚丙烯微孔膜进行了处理,膜表面带有了氧元素,表面亲水性增强。微孔膜外表面改性程度较高,而孔内愈往深处改性程度愈弱。空气等离子体处理过的微孔膜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二氧化碳做非溶剂制备聚合物微孔膜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具有传质系数高、聚合物膜干燥速度快且不破坏结构、溶剂容易回收、CO2可循环使用、CO2的低毒性与环境友好性等特点.本文介绍采用超临界CO2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原理,重点介绍近年来采用此技术制备微孔膜的研究成果,如以聚苯乙烯(PS)、聚丙烯腈(PAN)、聚醚砜(PES)等为基体的微孔聚合物膜.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于膜蒸馏过程的F26微孔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甲基吡咯酮作为溶剂 ,丙酮为溶胀剂 ,聚乙二醇 4 0 0为添加剂利用相转换法制备出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共聚物 (F2 6 )的疏水微孔膜并且应用在膜蒸馏过程中 .研究了丙酮以及N 甲基吡咯酮 丙酮体系对膜参数以及结构的影响 .通过SEM观察了膜的微观结构 ,发现用N 甲基吡咯酮 丙酮体系制得的微孔膜兼具指状孔和海绵状孔结构 .无添加剂条件下制得的F2 6膜其对蒸馏水的接触角比相同条件下制备的PVDF膜大 .在用相转换法制备的F2 6和PVDF的疏水膜中 ,选择具有适当孔径结构的微孔膜用于膜蒸馏实验 ,F2 6膜的膜蒸馏系数比PVDF膜来得大 ,相同操作条件下的膜蒸馏通量也比PVDF膜高 .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微孔结构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熔纺/冷拉伸法制备了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微孔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温度的下降或熔体拉伸比的提高,最大可几孔径及孔隙率增大;熔纺中冷却风速提高,最大可几孔径及孔隙率较大;温度低于110℃时,热处理对最大可几孔径及孔隙率的影响较小,在120-130℃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最大孔径及孔隙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着初纺中空纤维拉伸倍数的增加,孔隙率先增加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金电极的报导较多,但由于AuCl_4~-容易以金析出,未找到较好的内参比体系,仍缺乏一种既灵敏度高又性能稳定的电极。Au(CN)_2~-电极虽然灵敏度较高,但对常与Au共存的Ag的选择性较差,且氰化物剧毒。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季铵盐和内导体系,研制了全固态PVC膜AuCl_4~-电极。其灵敏度比国内外现有电极稍高,稳定性、重现性好,Ag、Pb干扰小。  相似文献   

14.
双冠醚PVC膜钾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imura等报道了双冠醚,庚二酸二-[3,4-(1’,4’,7’,10’,13’-五氧杂环十五-2-烯)骈苄酯](简称双冠醚A),并用作钾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活性物质。朱春生等最近报道了双冠醚B的合成。本文研究了上述两种双冠醚作为电活性物质的PVC膜钾离子选择性电极,并与目前以二叔丁基二苯骈-30-冠-10为电活性物质的PVC商品钾电极作对比,实验结果说明双冠醚钾电极在测量范围,对Na~+,NH_4~+等离子的选择性系数,pH范围等方面均优于商品电极。  相似文献   

15.
冠醚PVC膜锂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冠醚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锂电极的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所用的冠醚有16-冠、14-冠-4、12-冠-4等,但这些电极受一价离子的干扰严重,线性范围在10°~10~3M LiCl之间,Kimura等和黄枢等分别以长链烷基取代14-冠-4和苯并12-冠为活性物质研制的锂电极,抗一价离子的干扰性能有较大提高。为了探讨冠醚结构对电极能的影响,我们合成了七个新型冠醚Ⅰ—Ⅶ,并以它们为中性载体,研制了PVC膜锂离子择电极。  相似文献   

16.
MBA接枝聚丙烯微孔膜的亲水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表面吸附法使聚丙烯微孔膜表面覆盖上引发剂,然后浸入氮氮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与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红外、扫描电镜对聚丙烯膜接枝前后的微孔膜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膜的亲水性和水通量进行了测试,发现其亲水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中接枝改性后接触角与未接枝的相比降低了90°以上,吸水率最多提高了12%,但是水通量有所下降。还对改性微孔膜的抗污染性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继文  林列 《广州化学》2001,26(2):61-64
综述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研究与开发状况 ,包括制备原理、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开发状况。重点综述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修饰的葡聚糖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以各种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人类的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生物特异性.研究表日月,将含糖单体接枝到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或通过共聚引入聚丙烯腈超滤膜,能显著提高常规高分子分离膜的抗污染能力和表面生物相容性,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用于免疫分析的聚苯乙烯微孔板功能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研究需要,将聚苯乙烯微孔板内表面固相功能化,研制一种在聚苯乙烯微孔板内表面形成耐受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的尼龙6膜层,并在膜层表面烷基化得到活性基团与己二酸二酰肼进行"手臂"连接,用双功能团戊二醛活化.检测结果表明,经修饰的聚苯乙烯微孔板化学连接蛋白质结合率比物理吸附高出5~10倍,在-4℃环境中存放6个月活性降低小于15%.灵敏度和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Du Pout 和 FMC 公司将联合开发用于食品加工的膜加工工艺。最初的尝试是针对桔汁的浓缩。位于佛罗里达 Lakeland 的FMC机械部所作的试探性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