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加工、转化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而反思是自我建构的高级阶段.学习反思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思维品质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效率的重要决定因素,反思能力是众多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事物的分析、评价的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很重要但又是相对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婷 《数学通报》2003,(7):9-10
反思是指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 ,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 ,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必须给学生留下反思的时空 .引导学生反思能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 ,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 ,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揭示问题本质 ,探索一般规律 ,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数学意识 ,优化思维品质 ;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  相似文献   

4.
戚春志 《数学通报》2005,44(5):38-4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目的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一些问题既进行横向拓宽与纵向的深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反思,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从多角度进行沟通与交流和积极思考与探索,以营造一种开放、民主、关怀和自觉探究的学习环境,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往往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更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想对现有结论进一步引申.因此,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很有必要.现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反思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评价建议中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几则反思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7.
8.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J·Flayell)于1976年提出的,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简言之是“认知的认知,反思的反思”.元认知概念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解题者在执行解题策略时,均会接受元认知的指示和指导:通过元认知体验,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检验、回顾解题方法,调控解题策略,最终逼近问题目标状态.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能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探究能力是指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通过观察、试验、联想、类比、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猜想等手段,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随着数学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0.
反思是对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实现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能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建成 《数学通报》2007,46(1):54-56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解题后的反思是解题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谈几点看法.1挖掘教材例题本身价值,重视“三基”教学,培养解题反思能力首先,教材中素材的选取,反映了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课程内容的呈现,反映了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 ,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为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 ,逐渐淡化了对知识点的覆盖 ,力避学生普遍熟悉的“解题套路” ,却加强了对数学素养和数学智能的考察 ,试题中年年都会出现一两道初中生 ,甚至小学生都能解的问题 .为比较初、高中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反映 ,现将这类题目编篡几道 ,分别在一个初一班 (该班基础较好 ,40人 ,受过几年奥数训练 )做练习和在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班进行测验 (要求尽量写过程 ,即时 1 5分 ) .两类受试群体条件不一 ,大有“关公战秦琼”之嫌 ,有人说初一奥数班 ,每周接受一次奥数训练有…  相似文献   

13.
肖木平 《中学数学》2012,(18):36-37
中学数学教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灵活运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诸多能力中,普遍认为思维能力是形成各种能力的核心.下面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张曦 《中学数学》2021,(1):52-53
数学领域中认为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仅是解决一半问题,而另一半则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反思思考命题立意、题目中的陷阱、易混淆的知识点,吸取解题经验,避免在解决相同类型问题中频繁出现同类错误.为此,在新课改后,数学学科教学中将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利用解题反思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形成向高层次知识进阶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而数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心理素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心理素质作一点试探.心理学认为,心理素质主要包括知与情两方面:知即认知,情即情感.对数学素质来说,就是数学认知与数学情感.思维是数学认知的核心.而数学情感又包括对数学的兴趣、态度及数学美的领悟、鉴赏等.由此可见,数学心理素质有两个主要构成要素:思维为核心的认知素质和情感为核心的情感素质.因此,培养中学生数学心理素质应从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数学中形成概念需要概括 ,解决问题离不开概括 .较强的概括能力 ,能使学生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形成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 .因此 ,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 ,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需要 ,也是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概括方法的指导 ,力求优化学生概括的品质 ,能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概括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 ,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1 指导概括的方法对于一个稍有变式的数学问题 ,有的学生能从全面收集有用信息 ,迅速找出熟悉因素 ,准确概括隐藏在各种细节背后的本质关系 ,并找出求解通…  相似文献   

17.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引领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学会学习,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把课堂交给学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张泉珍 《中学数学》2012,(13):85-86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迁移、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如何从反思知识内在联系、反思解题过程、反思问题结论这三方面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沉重的直觉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并与知识和传授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一条符合师范生实际 ,又利于未来发展的高效益、高质量培养未来数学教师的模式 ,笔者及同事经历了对“微格教学”长达五年的多方面的反思和实践 .本文将其要义写出 ,供高师数学教育同行研讨 .1 对“微格教学”培养模式的反思1 1 对“微格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反思“微格教学”是培养教师的模式之一 .60年代初创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70年代传入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地区 ,80年代初引入我国时 ,正值经过十年动乱 ,教育复苏 ,出现急剧膨胀的特殊时期 :大批学龄儿童涌进学校 ,有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 ,众多文革期间走上教师岗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