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群星灿烂的物理学天空,又一颗巨星殒落了!82岁高龄的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狄喇克于1984年10月2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达拉哈斯逝世.消息传来,我们不胜震惊,缅怀他一生对人类文化科学的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我们更为他的与世长辞而惋惜悲痛. 狄喇克成名较早,青年时代即在物理学界崭露头角.从二十二岁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到逝世,整整六十个年头,他始终处于执物理学牛耳之地位.他的著作影响着现代物理学的几乎所有领域,推动物理学不断地迅速前进. 早在1926年他获得博士学位的前后,狄喇克天才秀发,在短短几年内就作出了三大贡献:一是对量子力学给…  相似文献   

3.
4.
夏建白 《物理》2005,34(08):611-613
黄昆先生从1951年回国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等几门课上.1956年3月我国制定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当时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的黄昆先生参与了制定这个规划,他和其他专家一起建议: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半导体科学技术事业的需要,要尽快培养半导体专门人才.不久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就决定,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 (后改为吉林大学)物理系部分教师和四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从 1956年暑假起集中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创办中国第一个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  相似文献   

5.
2007年2月的最后一个夜晚,彭桓武先生以92岁的高龄和我们永别了.彭先生不仅是国际上闻名的科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洪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4日12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朱洪元先生1917年2月出生于江苏宜兴.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1945年赴英留学,在P.布莱凯特教授指导下从事宇宙线及基本粒子研究,1948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到祖国.回国以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7.
夏建白 《物理》2005,34(8):611-613
黄昆先生从1951年回国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等几门课上.1956年3月我国制定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当时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的黄昆先生参与了制定这个规划,他和其他专家一起建议: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半导体科学技术事业的需要,要尽快培养半导体专门人才.不久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就决定,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物理系部分教师和四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从1956年暑假起集中到北京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8.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张文裕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5日2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张文裕先生1910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E.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核物理研究,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张文裕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忱于1938年秋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张文裕先生再度出国,先后在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国物理学界的前辈、著名光谱学家、本刊顾问、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广增先生。赵先生系河北省安国县人,生于1902年。因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赵广增先生于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赴美留学,1939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归国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回北京大学任教授。解放后于1950年任物理系主任,1952年院  相似文献   

10.
李国栋  张寿恭  章综 《物理》1989,18(5):0-0
潘孝硕教授(1910-1988)我们祖国是最早发现和最早利用物质磁性、历史上记载太阳磁现象(黑子)和地球磁现象(极光)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指南器(司南)和指南针,并最早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国家.我国的古代磁学是对世界文明有过重大贡献的.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长期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等多种原因,我国科学技术(包括磁学)却落后了.但是,我们的前辈科学家在人数很少、条件艰难的情况下仍然能积极?...  相似文献   

11.
王老最后的几个月,病情急剧恶化.每次去医院看他时,心中总被一种不祥的预感所笼罩:难道我们真的要失去王老了吗?11月14日,他在病床上谈到神光Ⅱ工程时,用清晰的语言对我们说:“中国人不应当干得差,靠大家努力!”.12月5日,已十分虚弱的他,又对联合实验...  相似文献   

12.
张淑仪 《应用声学》2010,29(5):321-323
<正>今年4月6日魏先生与世长辞,至今已近4个月,但他的音容笑貌还时时刻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在此以沉痛心情来回忆和怀念魏先生。魏先生于1916年生于湖南  相似文献   

13.
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  相似文献   

14.
《物理》1976,(5)
为了永远纪念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教育和鼓舞工农兵和其他劳动群众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决定: (一)在首都北京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 (二)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即将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遗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  相似文献   

15.
朱邦芬 《物理》2014,43(10):684-687
10年前的10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庆祝黄祖洽先生80 寿辰的典礼,这是中国物理学界一次令人难忘的盛会。中国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极其难得地同时坐在黄祖洽先生的两旁,50 多位院士出席仪式向黄先生致敬和祝贺,表明了他的为人、功绩和学问受到大家由衷的尊敬。我在庆典中代表黄先生的母校——清华大学物理系发言,我用了“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来描述黄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追求,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转瞬间10年过去了,2014年10月2日是黄先生的90周岁大寿。我曾多次问冯世平,北京师范大学准备怎样庆贺黄先生90大寿。在得知黄先生本人不赞成举办任何活动后,我也曾计划约一些同事到时当面向黄先生祝寿。想不到9月8日突然收到北师大的讣告,使我震惊和难过。 黄祖洽先生离开我们了,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做人的高尚品德,做事业的丰功伟绩,做学问的真知灼见,已载入史册,典范永存!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怀着深切怀念和万分崇敬的心情,参加我院隆重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大会.一年前,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事业,呕尽心血,帜劳成疾,和我们永别了.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失去了卓越的、久经考验的领导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矢去了自己的好总理而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我去向敬爱的周总理遗体告别,望着周总理安祥、坚毅、对未来充满着必胜信念的遗容,我心潮翻滚,思绪万千.总理啊!您为革命、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您用您光辉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世…  相似文献   

17.
于敏是我的博士导师,能成为于敏老师的学生是我此生中最为骄傲和荣耀的事情。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许多20世纪60年代就与于敏老师一起工作的老同志都自称是于老师的学生。他们常和我说,于敏是世界上最好的导师。我读博士这几年,让我对这话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3月5日是妈妈100周年诞辰纪念日,她离开我们也快3年了。近几年来,在和4位老先生(孙汉城、张焕乔、李惕碚和冼鼎昌)一起为《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丛书撰写妈妈的章节时,在仔细阅读承担"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任务的刘晓博士主笔撰写的妈妈的传记《卷舒开合任天真》时,妈妈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眼前,同时也  相似文献   

19.
吴乾章先生是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启蒙导师.他对我的科研和人生历程具有深刻的影响. 1 "发明一个新方法可能胜过解出10个新结构" 这是1956年我第一次和导师吴乾章先生见面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吴先生随后向我介绍了当时正在英国开展的一项晶体学方法研究--X射线衍射的光学模拟,问我是否有兴趣做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范海福 《物理》2010,39(09):640-6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