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商用活性炭(AC)为原料,分别采用磷酸和氢氧化钠改性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的改性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Brunauer-Emmett-Teller(BET)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以及电化学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活性炭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 H3PO4改性使活性炭的孔隙分布更加密集, NaOH改性使活性炭表面的孔隙结构更加清晰均匀; H3PO4和NaOH改性均使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前后活性炭电极在低扫描速率下均具备良好的双电层特性,并且两种改性处理均能提高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当扫描速率为5 mV/s时,未改性、 H3PO4以及NaOH改性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分别为36.51, 77.25和85.19 F/g.电吸附实验结果证明,两种改性活性炭电极对Co2+, Mn2+和Ni2+均有较好的去...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分散剂用微波—固相复合加热技术合成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0.5O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技术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进行了表征。恒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54mAh/g,且有良好的循环性能。重点利用循环扫描伏安、计时电量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对材料在循环前后的电化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过循环后材料的导电能力以及锂离子扩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材料中的锂含量对材料的导电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VPO4F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new cathode material, LiVPO4F, has been synthesized through two steps of solid-state reactions. In the first step, vanadium pentoxide, 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and a high surface area carbon were pre-heated at 300 ℃ and reacted at 750 ℃ under an inert atmosphere to yield the trivalent vanadium phosphate VPO4. In the second step, the product LiVPO4F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with VPO4 and LiF. The LiVPO4F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arge/discharge testing measurements. The LiVPO4F is triclinic crystalline system. At 0.1 C rate, the first charge/discharge capacities were 150.1 mAh·g-1 and 132.6 mAh·g-1; At 0.2 C rate, the first charge/discharge capacities were 142.9 mAh·g-1 and 125.2 mAh·g-1. The LiVPO4F from this work has higher charge/discharge voltage 4.3 V and 4.1 V,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
在Pt微盘电极上用恒电流技术在电流密度为0.05-10 mA·cm-2范围合成了1 滋m厚度的聚吡咯(PPy)膜. 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电势、交流阻抗(EIS)技术考察了不同聚合电流下得到的聚吡咯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最佳聚合电流区间为1-5 mA·cm-2, 对应的电势一般在3.9-4.1V (vs Li/Li+)之间, PPy的掺杂度为30%左右. 在这一聚合电流密度范围得到的PPy具有较大的电化学容量, 较佳的电化学反应可逆性能、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数值和稳定性能. 处于氧化态的聚吡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上述条件下得到的PPy适合于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 适当选择电流, 可以得到有相对完整的共轭仔键的长链结构的PPy 膜. 相似文献
9.
10.
质子交换膜对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溶液接枝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质子交换膜PVDF-g-PSSA, 测定了PVDF-g-PSSA膜、Nafion 117 膜和PE01均相膜的离子交换能力和电导率, 并分别研究了以这3种膜为隔膜的钒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PVDF-g-PSSA膜具有优良的质子电导率和离子交换能力, 室温下其离子交换能力和质子电导率分别为1.13 mmol/g和3.22×10-2 S/cm, 在不同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 以PVDF-g-PSSA膜为隔膜的钒电池的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明显高于Nafion 117膜和PE01均相膜为隔膜的钒电池; PVDF-g-PSSA膜阻钒离子的渗透性能与PE01均相膜基本一致, 都明显优于Nafion 117膜的阻钒离子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Mn2+对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与Mn2+的配合物,并用荧光光谱、UV-Vis、FTIR、XPS进行了初步表征。说明Mn2+与PNIPAM侧链羰基氧或亚氨基氮原子发生了配位作用。由于Mn2+的发射光谱与PNIPAM激发光谱部分重叠以及Mn2+位于561 nm的发射峰在Mn2+-PNIPAM体系发射光谱中消失,说明发生了较好的F?rster能量传递。因此,在307 nm紫外区荧光强度比PNIPAM增强了314%,使该配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而此时少量Mn2+对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d3Al2Ge3O12:Mn2+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热释光谱计量仪等手段对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以Zr4+离子作为辅助激活剂离子,对发光材料Cd3Al2Ge3O12:Mn2+余辉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位于500~700 nm的黄光宽带发射峰源于Mn2+的4T1(4G)→6A1(6S)跃迁发射结果。并且观察到了由Cd3Al2Ge3O12基质向激活剂离子Mn2+的能量传递。共掺杂Zr4+离子后样品发射峰位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余辉亮度衰减曲线表明适量的Zr4+离子掺杂可延长Cd3Al2Ge3O12:Mn2+的余辉时间。通过对热释光谱的分析,解释了双掺杂荧光粉余辉性能增强的原因,Zr4+的掺杂在材料中引入了深度更为合适的缺陷陷阱,可有效存储光能,增强余辉的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d3Al2Ge3O12: Mn2+长余辉发光材料,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热释光谱计量仪等手段对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以Zr4+离子作为辅助激活剂离子, 对发光材料Cd3Al2Ge3O12: Mn2+余辉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样品位于500~700 nm的黄光宽带发射峰源于Mn2+的4T1(4G)→6A1(6S)跃迁发射结果。并且观察到了由Cd3Al2Ge3O12基质向激活剂离子Mn2+的能量传递。共掺杂Zr4+离子后样品发射峰位没有明显变化, 但是余辉亮度衰减曲线表明适量的Zr4+离子掺杂可延长Cd3Al2Ge3O12: Mn2+的余辉时间。通过对热释光谱的分析, 解释了双掺杂荧光粉余辉性能增强的原因, Zr4+的掺杂在材料中引入了深度更为合适的缺陷陷阱, 可有效存储光能, 增强余辉的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配位竞争反应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检测结果,为氯过氧化物酶(CPO)活性中心血红素丙酸根与金属Mn2+配位结合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基于Mn2+移除前后CPO的紫外特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以及氯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的变化,阐明了Mn2+的存在对于保持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域、稳定CPO的优势构象具有一定作用,是酶分子表现活力所必需的结构元素.本研究还发现移除Mn2+前后CPO血红素活性中心微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可逆过程,重新引入Mn2+后活性可恢复,并且以外源性Ag+和Cr3+替代Mn2+后,CPO的氯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分别比天然态的酶有所改善,为通过化学修饰提高CPO的催化活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Mn4+掺杂的Co3O4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RD、XPS、BET、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发现,通过Mn4+掺杂,Co3O4复合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nCo∶nMn=20∶2时,相应的复合纤维具有较大比表面积68 m2·g-1,而且该样品呈现出清晰的氧化还原峰,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电容量为585 F·g-1,这比纯Co3O4纳米纤维的416 F·g-1,有显著提高;循环500圈电容保持率达到82.6%,而纯Co3O4纳米纤维则是76.4%。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辛基(苯基)-N,N-二异丁基胺甲酰基甲基氧化膦(CMPO)/1-烷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Cnmim][NTf2],n=2,8,12)萃取体系分别对硝酸溶液中的铕离子(Eu3+)和铀酰根离子(UO22+)的萃取行为。主要研究了硝酸浓度、接触时间、温度、CMPO浓度对CMPO/[Cnmim][NTf2]体系萃取性能的影响,并选取CMPO/[C2mim][NTf2]体系对模拟高放废液中的镧锕元素进行了萃取分离。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侧链长度增长,萃取平衡时间逐渐延长;CMPO/[C2mim][NTf2]体系对Eu3+的萃取是放热反应,萃取率随酸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对UO22+则是吸热反应,萃取率随酸度增加而逐渐升高;通过机理研究,推测出对Eu3+的萃取反应是离子交换,而对UO22+的萃取反应则是中性配位;CMPO/[C2mim][NTf2]体系能有效的萃取模拟高放废液中的镧系、锕系元素,且在高酸下有一定的镧锕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9.
SrAl12O19:Mn4+是一种用于高显色性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候选红色荧光材料。本论文研究了Mg2+、Zn2+和Ge4+离子的掺杂效应以及Ge3+、Ca2+和Ba2+离子的取代效应SrAl12O19:Mn4+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样品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焙烧温度在1 250~ 1 500℃之间。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相纯度,用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征了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指出,与未进行Mg2+或Zn2+掺杂的样品相比,Mg2+或Zn2+离子对Al3+格位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发光强度提高~60%,其原因被认为是掺杂促进了激活剂Mn4+离子进入晶格,其过程可以表示为:MO+MnO2=MAl''+MnAl·+3OO×(M=Mg,Zn),电子顺磁共振谱支持这一结果。Ge4+离子的掺杂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明显下降。Ge3+离子可以取代Al3+离子形成全范围的固溶体,其中少量Ge3+离子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荧光发射强度提高~13%,而掺杂量进一步提高使材料的荧光性能下降。Ca2+和Ba2+对Sr2+的取代仅形成有限范围的固溶体。C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提高;而 B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无定型SiO2包覆CaAl12O19:Mn4+荧光粉,对样品进行XRD、TEM-EDS、FTIR以及发光性能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包覆后样品的XRD图在22°左右出现了一个无定型二氧化硅特征宽峰,且随着SiO2包覆量的增加,该衍射峰的强度增强;FTIR分析发现样品包覆后存在明显的Si-O-Si键。SiO2包覆后CaAl12O19:Mn4+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峰值强度有所减弱;当包覆比为10%时,所制备样品的光辐照稳定性显著提高。通过对样品80~400 K变温光谱的分析表明,其发射光强度显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与空白样品相比,二氧化硅包覆后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热激活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