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 1 在△ABC中 ,已知AC =2 ,AB =6 + 22 ,∠A =6 0° ,求∠C .错解 :在△ABC中 ,由余弦定理 ,得BC2 =AC2 +AB2 - 2AC·AB·cosA ,代入数据 ,得BC2 =3,∴BC =3.再由正弦定理 ,得sinC =AB·sinABC ,代入数据 ,得sinC =6 + 24 .又由AB =6 + 22 >3=BC ,知∠C >∠A ,∴∠ 6 0° <∠C <1 2 0° ,∴∠C =75°或1 0 5° .剖析 本题中由于 6 + 22 > ,即AB >BC >AC ,故∠C为最大角 ,它可能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这里不可能为直角 ) .而由sinC =6 + 24 知∠C似乎应有两解 ,而题设条件是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这样的三角…  相似文献   

2.
求三角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但求解中误区颇多,本文举一例说明求三角复合函数单调区间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举例剖析二次函数解题中常见的几种错误,供大家参考.一、概念方面的错误4.选(C).龟例我们在跳大(mZ当m为何值时,函数y-一2,一‘ (执一3)x 功,是关于二的二次函数?错解令mZ一Zm一1一2,解得m;一一1,mZ一3,所以,当m-一1或3时,题设中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剖析二次函数的概念告诉我们,函数y一a尹 bx十‘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二次项系数a并0.错解中,当m-一1时,二次项系数m, m一。,此时题设函数为y-一4x 1,不是二次函数了,故m只能取3.二、性质方面的错误到最高处的形状可近似地看作抛物线,如图2所示.甩绳的甲、乙两名同学拿绳的…  相似文献   

4.
例题已知函数f(x)=x3+ax2+bx+a2 在x=1处有极值10,求f(2)的值.错解依题意得解得剖析应注意f′(x)=0是可导函数f(x) 在x=x0处有极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因此,解得的a、b并不保证f(x)在x=1处取得极值.事实上,若x=x0是方程f′(x)=0的偶次重根,则  相似文献   

5.
在函数这一章的复习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解有关函数性质问题时,经常发生一些不该有的错误.本文仅就此发表一点看法.例1判断函数f(x)=1-x2|x+2|-2的奇偶性.错解∵f(-x)=1-(-x)2|-x+2|-2=1-x2|x-2|-2.∴f(-x)≠...  相似文献   

6.
函数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同学们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将一些常见错误归类剖析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题目 已知:,①求:α+3b的取值范围. 这是笔者在教学中选用的一个例题,很多学生采用下面方法求解. 错解 由①得 由②得 故②+③得 剖析 这种解法似乎无懈可击,其实是错误的,我们不妨设(a,b)是坐标平面aOb内的任意一点,则由不等式组确定的点(a,b)所在范围如图1所示平行四边所确定的点(a,b)所在范围如图2所示矩形阴影部分. 显然图1所示的点集是图2所示点集的真子集,田①②推导出⑤⑥的过程中,将a、b孤立起来考虑,忽略了a、b之间的内在联系,使a、b的限制条件扩大,导致最后取值范围扩大.另一方…  相似文献   

9.
向量是高一新教材的新增内容.由于向量运算的性质有些与实数的运算性质有很大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解题时常会犯一些概念性的错误.以下笔者以一道向量证明题为例。剖析向量解题中的几种常见错误,以此引起同学们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单元练习中,同学们在做“求函数y=x-(1-x的平方根)的值域”一题时,出现了下面四种错误的解法,本文先给出错解及剖析,然后再给出一般解法。  相似文献   

11.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三大函数之一,在中考中也是必考内容.在解决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时,常常因为对其概念认识不清,性质理解不全面,或因对实际问题思考不周,而导致解题错误.剖析错解的原因,可以加深对其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2.
13.
<正>《中学生数学》(初中版)2015年第1期刊登了文章《直击两道反比例函数题》,文中主要运用代数的方法,通过构造方程,最终得到答案,下面笔者运用几何的方法给出两道题的解答,方法更显简便.运用几何法,就要知道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即如图1,点B在  相似文献   

14.
严根林 《数学通讯》2003,(18):17-17
本刊 2 0 0 3年第 6期《一道正切函数题的错解辨析》分析了一道与函数的周期性有关的问题 .原题 设函数y =10tan[( 2k - 1) x5] (k∈N+ ) ,当x在任意两个连续整数间 (包括整数本身 )变化时 ,至少两次失去意义 ,求k的最小正整数值 .辨析中只考虑函数在x∈ [0 ,1]两次失去意义 ,由此得周期T满足 32 T≤ 1,则有 32 · π2k - 15≤ 1,解得k≥ 13,故k的最小值为 13.这一分析和结论也是错误的 ,事实上若x =x0时函数无意义 ,考虑长度为 2T的区间 (x0 -T ,x0+T) ,则此区间中只有一个x0 所对应的函数值无意义 ,一个区间长度为 32 T的区间记为A ,…  相似文献   

15.
吴谦 《数学通讯》2003,(6):13-13
题 设函数y=10tan[(2k-1)x/5](k∈Z~+),当x在任意两个连续整数间(包括整数本身)变化时,至少有两次失去意义,求k的最小正整数值。 误解:根据题意,周期应满足下列条件  相似文献   

16.
错解剖析     
<正>某教辅资料上有这样一道例题及解法:例题已知直线(a-2)y=(3a-1)x-1.(1)证明:无论a为何实数,直线总过第一象限;(2)若直线不过第二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原解法(1)直线方程化为(3x-y)a-(x -2y+1)=0.  相似文献   

17.
教授基本不等式应用时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设x,y∈R+,x+2y=1,求x/1+y/1的专的取值范围.在学生的作业中普遍出现了以下一些错误解答,如:  相似文献   

18.
刘继征老师在文章中指出,产生文中所说两种错误的原因,是在关注主要条件的同时,忽视了次要条件,因而致错,要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相似文献   

19.
一、对2003年全国高中联赛第13题,可以如下利用柯西不等式,求得证明. 题13设3/2≤x≤5,证明不等式解待证式变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做数学题时,见到“”往往头疼,欲平方除之而后快,而在解一些数列题时,有时开方会有意想不到的巧妙之处,笔者通过两道例题,并各附上两种解法作为比较,供读者参考.例1数列{an}由“a1=1,4anan 1=(an an 1-1)2,an>an-1”定义,求an.解法1由递推公式得a2n 1-2(an 1)an 1 (an-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