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择题 (1)集合A={a,b,c},B={d,e,f,g},从这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确定不同点的个数是() (A)21个 (B)24个 (C)12个 (D)42个 (2)五名学生、两名教师排成一行照像,若学生甲必须站在左端或右端,两名教师必须站在一起,则各  相似文献   

2.
A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每个图中两个三角形的位置的变化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的是().2.小明和同学玩牌,摸到四张牌时,有事出去一趟,他把牌正面向上,如图1那样放置,回来时变成图2的样子了,小明说有人动他的牌,你知道他是根据哪张牌判断的吗?().如图: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BC边上一点,△ABC经旋转成为△A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绕A点顺时针旋转60°B.绕A点顺时针旋转360°C.绕A点逆时针旋转60°D.绕A点逆时针旋转90°4.如图:将△ABC沿M→N方向平移到△EFD位置,则图中平行四边形有()个.A.1个B.2个C.3个D.4个5.四…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自转问题,让很多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让很多教师不知如何解释,于是深入研究了一下·问题是这样的:把两个同样大小的硬币A、B,若硬币A固定,硬币B沿着硬币A的边上无滑动地滚动一周,则硬币B自转了几周?如图1,硬币A的边上可以看成有无数个点T1′,T2′,…,Tn′,…·同样大小的硬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第三章“多面角和正多面体”共分两大节“多面角”、“正多面体、多面体变形”。本章全部是选学内容,与全日制十年制高中数学课本相比,增加了“多面角”这一大节内容,并且在第二大节“正多面体”的内容中,增加了正多面体只能有五种的证明。由于这本《立体几何《是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三种类型教学计划的共同教材,增加这些选学内容,就扩大了教材的适应性与伸缩性。这一章对于第一种类型的一般学生可以不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学;对于侧重文科的第二种类型学生不必选学;对于侧重理科的第三种类型学生可以选学。这一章共需7课时,如不选学时,可将这7课时适当地分配给前两章,使前两章放慢一点速  相似文献   

5.
萝 一、(本题满分朽分)木题共15个小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每小题选对得3分;不选或选错一律得O分. (1)集合A二{:l:铸1,:〔刀}U勿l夕钾2,夕〔R},,集合B=(一co,1)U(1,2)U(2,+co),则人B之间J的关系是A二B。A习B.(B)ACB。‘(D)无法判定.答(‘)(2)有四个命题:①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⑧与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分别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在上述·四个命题中,(A)…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复平面内,复数1i+i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若a与b-c都是非零向量,则“a·b=a·c”是“a⊥(b-c)”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为奇数的共有A.36个B.24个C.18个D.6个4.平面α的斜线AB交α于点B,过定点A的动直线l与AB垂直,且交α于点C,则动点C的轨迹是A.一条直线B.一个圆C.一个椭圆D.双曲线的一支5.已知f(x)=l(o3gaa-x,1x)≥x+14a,x<1,…  相似文献   

7.
A组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果两圆的公切线只有两条,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_. (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 (3)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则其内切圆与外接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为_. (4)两等圆⊙O1和⊙O2相交于A,B两点,且⊙O1经过圆心O2,则∠OAB=_. (5)若半径分别为1和2的两圆相切,则这两圆的  相似文献   

8.
人教A版《数学1》第3.1.2小节讲述了"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但我发现许多同学对"精确度"和"精确到"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习近似数时使用的都是"精确到",而本节内容学习近似数时使用的是一个新名词——精确度,它们两者在取近似数时,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就通过课本上的一道引例的解答来帮助同学们弄清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布置一次课堂练习,批改一次作业或进行一次考试测验,我们总会遇到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时对学生的错误感到不解,由此引起了思考,它使我认识了不曾注意的东西.在初三几何复习测验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在△ABC和△A’B’C’中,若AB=A’B’,BC=B’C’,(1)∠C=∠C=80°,(2)∠C=∠C=120°,则△ABC≌△A’B’C’吗?为什么?结果有85见的学生(1)(2)两题都判断为错误.都写上由“边边角”条件不能判定三角形金等.在试卷分析中,我问答案正确的那些学生,为什么(2)“边边角”的条…  相似文献   

10.
解析几何课本 P6 1第 1 1题 :求经过两条曲线 x2 y2 3x - y =0和 3x2 3y2 2 x y =0交点的直线方程 .此题安排在曲线与方程这一节 ,我们认为目的有二 :其一 ,可以先求出两个交点再求直线方程 ;其二 ,可以从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的角度 ,设两曲线交于两点 A、B,则 A、B两点坐标也满足方程 ( x2 y2 3x - y) - ( x2 y2 23x 13y) =0即 7x - 4y =0 ,而此方程表示一条直线 ,又过 A、B的直线是唯一的 ,所以方程 7x - 4y= 0即为所求 .当圆的方程讲过后 ,我们便可以告诉学生 :方程 7x - 4y =0就是两圆x2 y2 3x - y =0和  x2 y…  相似文献   

11.
充分和必要条件是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教学中一个难点。我在前几届学生的教学中以讲为主,基本上是失败的。最近我再准备讲授这一节时,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安排了一节课,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办法进行教学,效果较好,现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简述如下。教师:昨天布置同学们预习“充要条件”这一节,是否都预习了? 科代表:同学们都预习了。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把一些还未弄清楚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区别主要在什么地方? 教师:条件A可以充分保证B成立,这时我们就  相似文献   

12.
对任意矩阵 M,用 r( M)表示 M的秩。熟知 ,矩阵的秩是矩阵的一个重要不变量 ,对矩阵的加法和乘法 ,我们有下面两个基本的不等式。(一 )设 A、B是两个 m× n矩阵 ,则r( A +B)≤ r( A) +r( B) ( 1 )   (二 )设 A、B分别是两个 m× n、n× l矩阵 ,则r( A) +r( B) -n≤ r( AB)≤ min{ r( A) ,r( B) }它通常被称为 Sylvester不等式。对这两个不等式 ,有不同的证明和理解 ,见 [1、2 ]。在本文里 ,我们要结合矩阵的满秩分解 ,用不等式 (二 )来研究不等式 (一 ) ,从中给出 r( A+B)≤ r( A) +r( B)的一个推广形式。本文所需的矩阵知识是基…  相似文献   

13.
1.引言题目所指的定理是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1930年版)中的定理9,其全文如下:定理.一平面α上的每一个简单多边形,把平面α上其余的点(即平面α上的,而不在这多边形的折线上的点),多为具有下述特质的两个区域,一个内域,一个外域:若A 是内域的一个点(内点),而且 B 是外域的一个点(外点),则平面α上每一条连接 A和 B 的折线至少和多边形有一个公共点;反之,若 A 和 A′是内域的两个点,而且 B和 B′是外域的两个点,则平面α上恒有连接 A 和 A′的折线,和连接 B 和 B′的折线,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对比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们介绍用映射的观点,类比的方法学习多元函数与向量函数.一、从映射的观点看函数定义:设A、B为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对于A中每一点X,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f都有B中唯—一点与之对应,则称f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下面,我们从映射的观点来看函数.设R‘是k维欧氏空间,k为正整数.一如果A、B都是实数集,即A,则映射A~B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一元函数.2”如果对于任意B,则映射f:就是多元函数.3如果,…  相似文献   

15.
1 商榷背景与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③(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第一章1.3节"算法案例",这一节依次介绍了以下几个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法、秦九韶算法、排序法和进位制.这一节内容的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中国古代数学蕴涵着丰富的算法思想,以算法为主要特征,让学生了解、体会中国古代数学优秀的算法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圆锥曲线最本质属性的反映,活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十分明快而简捷. 一、椭圆 例1(2008年浙江卷)已知F1、F2为椭圆x^2/25+y^2+9=1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F2A|+|F2B|=12,则|A=_______.  相似文献   

17.
争鸣     
问 题问题 39  在概率论中 ,试判断下面两个命题的真假 :命题 1 若事件A ,B互斥 ,则A ,B不独立 .命题 2 若事件A ,B独立 ,则A ,B不互斥 .观点 1 命题 1,命题 2均是真命题 .其理由如下 :因为事件A ,B互斥 ,所以事件A发生则B必定不会发生 ;或者事件B发生则A必定不会发生 ,这表明事件A与B之间存在相依关系 .因此 ,事件A ,B不独立 .由于命题 2恰好是命题 1的逆否命题 ,而命题 1是真命题 ,所以 ,命题 2也是真命题 .观点 2 命题 1是真命题 ,命题 2是假命题 .命题 1的正确性其理由与观点 1相同 ,命题 2的否定请看如下反例 :设事件A是…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将证明两个不等式,利用它们可较快地推得[1]中的两个习题,且都可建立等号成立的条件. 定理1.设a,A,b,B是正数,a相似文献   

19.
两个分块矩阵相似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两个分块矩阵相似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 ,如果两个方阵 A和 B在 A2 =0和 B2 =0的条件下 ,则两个分块矩阵 A C0 B 和 A 00 B 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rank A C0 B =rank(A) +rank(B)和 AC +CB =0 .如果两个方阵 A和 B在 A2 =A和 B2 =B的条件下 ,则两个分块矩阵 A C0 B和 A 00 B 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C +CB =C.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说明与目的要求: 1、本节从实例出发,说明了互斥事件和n个事件彼此互斥的概念,给出了当事件A、B互斥时计算其和“A B”的概率的公式;在互斥事件的基础上又讲了对立事件的概念,并介绍了一个简单而有用的公式:尸(A)=1-P(A)或P(A)=1-P(A)。 2、要求学生了解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初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