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差异性对中西部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中西部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社会认同度对中西部地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城镇化意愿受社会认同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位数回归及其变量选择模型,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实证分析了医疗消费的影响因素.通过Lasso方法从多个影响因素中选取出了对医疗消费影响较大的因素,发现个人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患病程度和地区变量对医疗消费的影响较大,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影响医疗消费诸因素的作用方式与程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熊彦 《经济数学》2018,(2):44-49
如何度量影响健康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不同于以往文献直接沿用国外文献中的做法,而是从我国农村现状出发,从个人和家庭社会关系两个层面入手选择社会经济因素的度量指标.基于CHIP2013大型微观数据集,定量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果对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社会经济因素提供了更具时效性、更全面的认识.研究发现,个人层面的身份地位、职业选择、教育程度以及家庭层面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社会关系对个人健康有正向影响.基于对这些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的一些政策启示,包括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增加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以及建立全面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以提高农村居民抗击疾病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无条件分位回归可以在不同分位点上提取教育对收入的一般边际影响。本文使用FFL的无条件分位回归技术,分析了CGSS2010年调查数据,综合父亲的最高教育程度、母亲的最高教育程度和本人认为的14岁时的家庭社会等级三个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度量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并根据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别进行了教育回报率的无条件分位回归分析,得出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正在加大群体性的教育回报率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教务管理中出现了学生补考率过高的病态现象.通过引入诸多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了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出现补考现象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学生补考概率的主要因素,从数量上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补考概率的作用方向及其程度.得到的结果表明:课程教师受学生欢迎程度、课外学习时间的多少、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毕业后择业目标等因素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其补考率.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如何减少学生补考率,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游客的停留天数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停留天数变量特有的统计属性和复杂性,如数据删失和非负性,使得经济研究领域很少有学者系统地的研究这一问题。本文通过使用计量经济学的参数化生存分析模型分析游客停留天数的决定因素,这对旅游需求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揭示影响游客停留天数的主要因素,本文考虑了多个关于游客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等变量。结果显示,重复旅行的游客和距离较远的游客会停留较长的天数。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分析具有这些特征的游客群体以及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旅游活动特征等情况。游客的收入水平和年龄也对停留天数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游客受教育程度越高,停留天数越少。最后,本文分别分析了这些结果对旅游管理决策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辽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辽河流域的源头一福德店与入海口一盘锦市,采用条件价值法分别对辽河流域居民的生态受偿意愿(WTA)及生态支付意愿(WTP)进行测算,着重探讨WTP与WTA的差异性,分析引起这种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斯皮尔曼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WTP与WTA的差异性存在着如下特征:一是从WTP与WTA的概率分布来看,二者存在着较大差异;二是从WTP与WTA各自的影响因素来看,WTP受收入的影响而WTA不受收入的影响,收入效应很好地解释了WTA超过WTP的原因;三是WTA与WTP的比值在经验范围以内为2.357;四是引起WTP与WTA差异的社会经济因素有性别、职业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访者的影响程度。而对上述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惩罚效应和模糊性也是导致辽河流域居民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创业事件模型为理论框架,以苏南地区农民工为样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探讨了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男性比女性农民工创业意向高,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往有过创业经历的农民工创业意向也越高。外部环境、社会榜样、及农民工个体内在的成就动机,三者作用于创业希求性知觉。外部环境和社会榜样也影响创业可行知觉。而希求知觉和可行知觉通过创业承诺的完全中介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意向。研究最后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意义、不足及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6):1057-1065
房价波动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探讨房价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构建收入、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机制模型的基础上,选取35个大中城市1999-2011年的样本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城市房价主要由收入拉动而非成本推动,收入是影响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利率变动对房价影响不显著;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各影响因素作用大小具有明显差异,房价水平越高的城市,房价受收入影响作用越大,而受成本、人均GDP等因素影响程度越小。研究结论对不同城市依据自身特征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辨别“扩中”和“减贫”路径,形塑与建构未来农民分化图景,研究以新生代农民为研究对象,根据2016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利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HGLM)跨层次研究新生代农民分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层面来说,个人人力资本投入如健康、教育、周工作时间、基本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流动性与非农生产等预示着较高的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相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发生比,社会支持系统如稳定的婚姻关系、父辈非农化代际传承与人际支持等则显著增加了进入高收入群体(相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发生比.宏观层次上,城镇化率和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新生代农民分化有显著影响.还就性别的分化效应、离土与离乡、不同的分化路径、社会保障的“减贫”与“扩中”效应、城镇化率-教育的跨层次交互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与讨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指出,在“扩中”与“减贫”的背景下,政府应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强化社会保障的“减贫”和“扩中”效应;多手段综合提高新生代农民社会公平感;关爱女性,确保女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获得更多的人际支持.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典型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两省一市的经济数据,建立了不同时间窗口的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窗口模型回归系数的变化,得到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变截距回归模型斜率系数的变化,得到单位政策变量导致效果变量增量变化的大小。二是通过规划前后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回归方程截距变化的对比,得到效果变量总额增加自发部分的大小。本文的创新点一和二改变了现有研究通过不同区域的横向数据对比获取评价效果的现状;事实上,不同区域由于客观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三是通过对比规划前后不同省份效果回归函数截距大小排序的变化,判别不同省份之间发展的均衡程度的变化。主要结论:一是规划区域中央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改变量有显著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央补助收入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量减少,其影响不再显著。二是规划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发水平有显著增加。三是长三角规划区各省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自发性收入水平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2.
使用辽宁省统计局2008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与健康"调查数据,重点围绕逆向选择效应,考察了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参合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拥有保险者健康状况不佳的概率更高,表明新农合存在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收入、医疗服务可及性、信息认知程度、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健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合行为和参合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努力促使有参合意愿者转变成实际的参与者,提高居民收入和医疗服务可及性是制度改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都市圈农村居民收入差异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正确的认识和指导都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准确地判断和选择合适的都市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地区的生产发展.综合运用直方图、箱线图、基尼系数对怀柔区农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怀柔区资源禀赋特点对造成农村收入差异的地理和交通区位、就业结构、旅游开发、农村投资等重要形成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五环距离、景区级别、是否民俗村等关键解释变量,并依据上述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4.
Lidong Wang  Xiaoqing Li  Na Li 《ZDM》2014,46(7):1051-1060
Mathematics education is a cultural-specific social activity.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a unique cultur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world. Hence,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the impa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within the Chinese context. However, investigations aiming to address this issue are relatively rar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SES and their mathematics achievements. Results reveal that Chinese students’ SES exer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mathematics achievements, and several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SES, such as parents’ education and family income, stand out among others. In this paper, the cultural causes of the influence are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context. These could partly explain the empirical results, along with factors such as the values of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urrent important status of mathematics in modern society as well as Chinese school curriculum materials’ effect on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im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etween and with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uld magnify the role of S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s. Finally,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measur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SES’s influence o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沼气是农村新能源的主体,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从人口、经济、资源、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五个方面,用灰关联方法分析了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推动力,并通过实地调研验证了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影响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电力、煤和大牲口存栏数;收入水平越高,农户越能接受沼气池建设,但也会导致沼气池使用效率下降.建议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取消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同时加大贫困地区资金扶持力度,削减经济发达地区户用沼气建设补贴.  相似文献   

16.
围绕"三农"问题,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和热切期待.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实现这些地区农民尽早脱贫更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针对广西村庄分布特点,利用农村住户调查微观数据资料,先对不同层次农户收入状况进行分层描述,再基于多层结构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广西农户家庭收入的原因,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提高农业生产投入,改善村庄通达条件,合理整合多、小、散、弱、多山的村庄,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统筹安排,精准扶持,可以确保广西地区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较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实现现代化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假设弱势群体的效用函数考虑到公平因素的私人信息;不同时期各社会群体的经济收入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地位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冲突中"有限理性"的社会群体采取前向归纳法形成适应性预期,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弱势群体采取无条件抗争策略、积极妥协策略和积极抗争策略的约束条件,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两种发生机理.除了弱势社会群体对社会分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的敏感程度,社会体制(博弈结构)决定的各社会群体采取不同策略的预期收益以外,弱势群体的收益增长情况是影响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将雇主提供一年期及以上合同的工作作为稳定就业,将农民工的就业状态分为稳定就业、非稳定就业、未就业三种,在校正多元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估计了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工资方程和非稳定就业的工资方程,重点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对农民工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的工资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稳定就业工资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对非稳定就业工资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鼓励用工企业对农民工开展与工作技能相关的在职培训,从而使农民工获得更为稳定的就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顺利实现市民身份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累积的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与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当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利于混合型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针对性的对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2009年重庆市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结构的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消费支出结构的特点,并针对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提出了分层引导促进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