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了长江以南的浙江海区条斑紫菜室内育苗试验与生产情况.自1992年以来,通过针对该海区的光、温环境条件所进行的多项研究,认为完全可以借用现有的对虾育苗场和坛紫菜育苗池进行条斑紫菜人工育苗,并达到生产性采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育苗池底泥-水界面无机氮的交换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三疣梭子蟹育苗池底泥-水界面无机氮的交换通量;利用改变温度、溶氧以及添加HgCl2的方法研究了温度、溶氧、生物扰动等因素对底泥-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育苗过程的推进以及温度的增加,三疣梭子蟹育苗池底泥-水界面无机氮的平均交换通量增高;当界面处于富氧状态时,NH4+-N的释放受到抑制,而界面处于贫氧状态时,NO3--N的释放受到抑制;三疣梭子蟹育苗土池无机氮的释放受生物扰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结合河蟹土池育苗实际,对育苗池塘易出水质问题的时期、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展开讨论;并对常见水质问题引发的影响及其后果进行了详细剖析.据此,提出了彻底清塘消毒、适时施肥、合理投饲、充分利用增氧机械、适时适量加换新水等育苗池塘水质管理的实用技术,为有效管理水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998年 5月 2 5日至 8月 2 1日在日本福井县栽培渔业中心进行了黑鲷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试验 .育苗密度为 16 2 0 0尾 /t,育苗成活率 (到 5 7日龄 )为 12 .9% .中间培育 (5 7~ 87日龄 )分两组 ,密度分别为 1342尾 /t和 6 0 0尾 /t ,成活率分别为 5 9.9%和 96 .3% .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青蟹生态育苗池中浮游生物对青蟹溞状幼体的影响,在8口池塘中开展拟穴青蟹池塘生态育苗生产试验,通过对育苗期内池塘浮游动、植物调查,采用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分析方法了解育苗池中浮游植物的结构特点,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揭示溞状幼体与浮游动物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浮游植物对青蟹溞状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蟹生态育苗池浮游植物可分为4个群组,分别是早期丰度优势的硅藻群组、由绿藻为主组成的绝对优势群组、由甲藻组成后期发展的群组以及丰度和出现率均低的群组.(2)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蟹溞状幼体数量与轮虫、无节幼体、丰年虫相关,并主要受轮虫和丰年虫影响.(3)通过冗余分析发现,与青蟹溞状幼体正相关的浮游植物为硅藻群组的种类,而负相关的为甲藻群组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1998年4月6日至7月17日在日本福井县栽培渔业中心进行了牙鲆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试验.孵化后到平均全长33.3mm的育苗成活率为29.2%,中间培育(到平均全长70.0mm以上)的成活率分别为:A水槽81.5%和B水槽96.4%.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控方法,进行换季繁育,通过池塘培育轮虫和桡足类、饵料的营养强化、变态阶段的技术创新等措施,在总水体为150 m^3的4个育苗池中,育出全长为2.3~3.4 cm的黑鮸苗种109.2万尾,成活率达25.05%.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黑鮸育苗过程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褐菖(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育苗水温12~17℃,5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仔鱼后期,36日龄各鳍鳍条形成进入稚鱼期,经57~62 d鳞被完整发育为幼鱼;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7.42%、66.01%和89.21%;水温对30日龄前的仔鱼生长影响不显著,平均体长增长率为(0.12±0.01) mm·d-1,30日龄后温度效应不断增大,平均日增长率(0.75±0.05) mm·d-1,其生长拟合方程为 Lt=0.0001D3+0.001D2+0.0123D+4.3919, R2=0.98;蛋黄可以部分代替轮虫,且存活率及生长速度与轮虫组无显著差异;育苗中发现第14~15天、第28~30天、第41~50天分别为褐菖育苗的3个危险期,死亡率以第1个危险期最高,达67.20%;针对3个危险期提出了加强早期营养供应,缩短卤虫投喂时间,增设底部和各水层隐蔽物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经济海藻羊栖菜的分类、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发育方式、生态习性和人工育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Hertwig效应,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对真鲷(Pagrus major)冷冻精子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真鲷精子与大菱鲆卵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无论是否经过冷休克处理都不能孵化出膜;经剂量为64.8~72.0mJ.cm-2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的真鲷精子与大菱鲆卵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初孵仔鱼表现出典型的单倍体综合征;受精和孵化水温为(14.5±0.5)℃时,大菱鲆雌核发育单倍体的冷休克二倍体化的最佳处理起始时间、处理水温和持续时间分别为受精后6.5min,-2℃和45min.至孵化后60日龄,雌核发育苗种的成活率为0.61%,仅相当于其半同胞对照的10%左右,60~180日龄两者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均达90%以上;14月龄前,雌核发育苗种的全长和体重均比半同胞对照要低,此后雌核发育苗种由于雌性比例较高而生长速度加快,至17月龄时其全长和体重与半同胞对照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于2004年3月从浙江省级中华草龟良种场采集5只乌龟(Chinemys reevesii).参照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扩增了乌龟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在5个个体中都获得序列相同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长度为408bp,其中A、T、G、C含量分别为125bp(30.6%)、113bp(27、7%)、51bp(12.5%)、119bp(29.2%),与其他水生动物相同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遗传标记在中华鳖种群差异性分析中的应用,同时对中华鳖种质资源分子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讨论,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中华鳖的遗传背景,发掘中华鳖的遗传潜力以及种质改良奠定基础,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种倒刺鲃的RAPD种质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3个随机引物研究了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中华倒刺鲃(S.sinensis Bleeker)和倒刺鲃(S.denticulatus donticulatus Oshima)基因组DNA(RAPD)多态性和种质分子标记。33个随机引物总共扩增得到473条带,多态性片段为365条,占总带的77.2%。其中16个引物共扩增出95个特异性片段,长度主要在200-1500bp,光倒刺鲃特有的为23个、中华倒刺鲃特有的为20个、倒刺鲃特有的为28个,这些特异性片段可作为三种倒刺鲃的分子遗传标记。多态性研究表明,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光倒刺鲃0.6507,倒刺鲃0.6975,中华倒刺鲃0.8180。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中华倒刺鲃和倒刺鲃0.4915:中华倒刺鲃与光倒刺鲃0.6217;倒刺鲃与光倒刺鲃0.6455。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研究沈亦平,王孝举,陈晓汉,马文涛,刘汀,张锡元(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广西海洋研究所养殖室,北海,536000)关键词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中国法分类号Q959.4,Q343·2鱼类染色体核型研究是开展鱼...  相似文献   

15.
从患“白点病”的病鳖体中分离到四株菌,经人工感染试验,仅一株菌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认为:该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20种化学疗剂对该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环丙沙星、氟哌酸、庆大霉素、痢特灵等对病原菌具较强抑制作用,而复方新诺明、头孢拉定、呋喃妥因、麦迪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无抑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物疗效试验。  相似文献   

16.
雌雄木蜂对活血丹盗蜜的行为差异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三年的野外观察和实验揭示了活血丹的盗蜜者为中华木蜂.但其雌雄个体具有不同的访花特性和影响.雄蜂的体形稍小,访花频率是雌蜂的4倍,单花访问时间较雌蜂短(2.18s/7.48s),但在一个居群的单次访花数印是雌蜂的5倍(42.48/8.81),对被盗蜜花的损伤也较雌蜂低;在开放条件下,被雌雄小蜂访问过的花的座果率有明显差异(34.72%/73.59%).结果表明,体形大小的差异可能是活血丹的花冠管长度、硬度及单花产蜜量仪能适成雄蜂的盗蜜,小适心雌蜂盗蜜的主要原因,对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可能导致了中华木蜂雌雄个体在对活血丹的取食行为上发生了分化,并对其花部进化施加了不同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腐皮病由细菌感染引起,四季均可流行,是危害中华鳖最严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除了颈部溃烂、腹甲上有多处红色病斑等外观症状外,内脏器官也发生了一系列的病变:表现为腹腔积水;肝、脾肿大,肝内有斑块状淤血.组织观察结果显示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细胞质颗粒变性;脾脏内淋巴细胞增殖;小肠绒毛脱落,固有层淋巴小结增生,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胃出血,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球萎缩,肾间质充血,肾小管表面纤毛断裂;胰的腺泡解体等.  相似文献   

18.
以RAPD方法分析岩原鲤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opaopoopq等系列44个随机引物对鲤亚科与亚科的几个种类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扩增,通过对电泳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各种间遗传距离分支图.按节点的遗传距离最大数值0.232可以分出亲缘关系最远的两个群体,即由两种普通鲤为一群体,以及由岩原鲤、倒刺和白甲鱼组成的另一群体.从节点间遗传距离数值叠加计算可以得出岩原鲤与其他各种鱼类亲缘关系,遗传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岩原鲤与倒刺(0.344)<岩原鲤与白甲鱼(0.388)<岩原鲤与普通鲤(0.443),岩原鲤与倒刺的遗传距离最小,这一结果表明岩原鲤更偏向于亚科,而不是鲤亚科.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种苗工程的概念,概括了我国水产种苗工程的研究进程及现有状况,及国内现有的育种方法。如:选择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指出了我国种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