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海半岛水体混合过程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北海半岛南流江河口、半岛近岸海域及涠洲岛附近海域为对象,研究河海水混合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水体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悬浮颗粒态存在,溶解态稀土含量及轻、重稀土含量之比从河流到海洋逐渐降低。溶解态稀土含量在南流江河口低盐度区因胶体絮凝而下降,在中高盐度区,颗粒物解吸或部分溶解引起含量上升;pH值对其亦有影响。溶解态稀土分布模式以重稀土相对富集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存在中稀土富集,是源区铁锰氧化物和水体中有机胶体共同作用的结果,Ce正异常与水体中有机物有关,Eu负异常是对源区岩石分布模式特征的继承。而原水中稀土含量变化相对复杂,与水动力状况有关,分布模式较为一致,表明河流颗粒物存在均一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天津沿海排污河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择天津沿海的南、北排污河为对象,研究了城市排污河中稀土元素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排污河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含量仍很低,但与其他天然大河相比,Eu和重稀土溶解态含量明显偏高。原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以悬浮态为主。轻稀土的溶解态与悬浮态分布模式随原子序递增有相反的变化趋势。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的稀土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天然河流,而悬浮物中的稀土含量又明显低于沉积物。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的稀土分布模式相似,均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正异常型。这种分布模式与其他天然河流不同,而与本地区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相似,表明其外源为附近土壤。排污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性与天然河流的差异可能主要由于其水体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西南季节性缺氧湖泊阿哈湖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液-液萃取及ICP-MS测试技术,对湖泊不同深度水体中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阿哈湖水体深度增加,从表层至湖上层下部溶解态稀土浓度急剧升高,从湖上层底部至温跃层顶部稀土浓度快速降低,从温跃层上部至湖下层上部溶解态稀土浓度逐渐降低。湖泊颗粒物表面有机碳的矿化作用是造成溶解态稀土在湖上层浓度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胶体的絮凝作用使溶解态稀土在湖上层底部至温跃层顶部浓度急剧下降,在温跃层上部至湖下层上部水体中,由于新生成的MnO_2吸附作用使溶解态稀土浓度持续下降。形态模拟结果显示,溶解态稀土主要是以稀土有机结合态和稀土碳酸盐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稀土有机络合物占总溶解态的比例遵循以下规律:湖上层温跃层湖下层;LREE-DOCMREE-DOCHREE-DOC。  相似文献   

4.
以亚热带富稀土背景区的赣南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ICP-MS测定,探讨了赣南小流域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赣南小流域溶解态稀土(DREE)含量均值为1.2845μg·L^-1,其浓度高于长江、珠江等内陆天然河流,这反映了其富稀土背景的特点。该区溶解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出Ce明显的负异常和Eu正异常,这与同一背景下表土层中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是相对应的。溶解态稀土元素的页岩标准化分布模式表现为中重稀土(MREE/HREE)富集型,这是由于该区富含重稀土矿物的易风化的氟碳钙钇矿的存在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西南碳酸岩盐地区的红枫湖及环湖河流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液-液萃取和ICP-MS测试方法,对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浓度进行了测定,借以探讨碳酸盐岩水体环境下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湖水溶解态稀土含量相对较低,∑REE总浓度分布于14.3~27.2 ng.kg-1之间,平均含量为18.24 ng.kg-1,明显低于地表水体浓度平均值。环湖河水溶解态∑REE浓度分布于4.07~102.28 ng.kg-1,平均为24.12 ng.kg-1。湖水和河水的页岩(PAAS)标准化的溶解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都显示了显著的重稀土富集特征以及Ce元素负异常,而水化学络合计算结果显示,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几乎以占绝对优势的碳酸盐无机络合形态存在,其他络合方式所占比例非常微小。这些都显示与相对偏碱性的水化学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黄山景观流域径流中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其主要来源为岩石化学风化,其次为大气输入。稀土元素含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与蒸发富集效应有关。流域源头稀土元素含量高、重稀土相对富集,中下游稀土含量低、轻稀土相对富集,反映了源头花岗岩到中下游沉积岩对其相应控制。流域水体中Ce为负异常,表现出对流经原岩如花岗岩的继承;Eu为正异常,归因于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等矿物的优先风化释放。Y/Ho比值在空间上存在分异,主要为流经岩性不同所致,季节性分异则受到了水/粒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山景观流域溶解态稀土元素来源与迁移受流经岩性尤其花岗岩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来表示环境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是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总有机碳的一种,通常定义为通过一定孔径(0.22~0.7μm)的滤膜后,水质中所含有机碳的含量[1]。水体中DOC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溶解态、胶体态和少量较小  相似文献   

8.
潮间带水体各要素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天津沿海潮间带为对象,通过P507萃淋树脂分离富集和ICP MS测定,探讨了潮间带海水和沉积物各要素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潮间带海水中溶解态稀土含量均值为0.461μg·L-1,原水和沉积物孔隙水中稀土含量均值分别为4.98和0.845μg·L-1,其分布模式与内陆天然河流相似,与远洋深海差别较大。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稀土含量均值分别为161.2及168.1mg·kg-1,明显低于天然河流,但高于东海大陆架沉积物。潮间带沉积物、悬浮物主要源于陆地滨海土壤,其演化过程与天然河流相近,而与东海大陆架深海沉积物不同。天津沿海污染物的排海对潮间带稀土含量分布直接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天津沿海潮间带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天津沿海潮间带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性以及污染条件下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特征,通过稀土分布模式特征探讨了潮间带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1)潮间带沉积物中14种稀土含量总和的均值为164.5mg@kg-1,但各岸段又有不同.大致以海河口为界,北部明显高于南部,均值分别为182和150mg@kg-1,均明显高于海洋沉积物稀土含量;(2)海岸带沉积物稀土形态分布特征是自北向南残渣态比例逐渐下降,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逐渐增高,与黄河、长江等大河相比,残渣态和碳酸盐态比例都显著偏低;(3)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铕中度亏损型,与沿海排污河及内陆大河沉积物稀土分布模式相似,而与海洋大陆架沉积物稀土分布模式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铝盐富集法是应用31P核磁共振技术(31P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31P-NMR)分析水体溶解态磷组成的前处理方法。为将该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太湖水体溶解态磷的研究中,针对铝盐添加时水体的pH值、铝盐的添加量、提取剂的选择、水样体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盐的添加量不仅和水体中溶解态总磷的浓度有关,也与富集水的体积相关;铝盐添加过程中,水体pH值会影响有机磷的去除率;太湖水体溶解态磷富集的最优方法是取过滤后的湖水20 L,添加3 g AlCl3·6H2O并充分搅拌,且水体pH值保持6.0,静置过夜后,除去上覆水,收集含磷絮状物并离心,最后用0.5 mol/L NaOH+0.1 mol/L EDTA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