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硝酸稀土与蛋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相平衡研究的基础上合成了12种硝酸稀土与蛋氨酸的配合物。通式为RE(Met)4(NO3)3·6H2O(RE=La~Nd,Sm~Dy,Er,Yb,Y)的配合物用化学分析、IR、电子光谱、FS、X射线衍射、TG-DTG和DSC进行了表征。在IR光谱中观察到的“四分组效应”规律表明:稀土阳离子与蛋氨酸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共价。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别沉淀-混合-浸渍法制备了稀土固体S2O82-/ZrO2-SiO2-Sm2O3催化剂.分别以乙酸丁酯和乳酸丁酯的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采用IR,XRD,DTA/TGA,TEM,BET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文制得的催化剂属无定型、桥式结构为主的固体超强酸,且其稳定性及活性均比SO42-/ZrO2-SiO2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登  吕赟  许新  丁少华  许岩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6):1298-1304
本文分别采用水热和溶剂热的方法,以乙二胺和哌嗪为有机模板剂分别合成了两种新的三维孔道结构的稀土硫酸盐[Gd2(SO4)5(H2O)2][C2N2H10]2(1),[Eu2(SO4)5(H2O)2][C4N2H12]2(2),并且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对两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a=0.652 1(4)nm,b=1.692 0(9)nm,c=2.023 3(11)nm,β=95.168(7)°,Z=4。化合物2:a=1.972 1(2)nm,b=1.927 1(2)nm,c=1.323 20(14)nm,β=92.307 0(10)°,Z=8。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这两种化合物的无机骨架都是由SO4连接具有交替十六元环与八元环二维层形成的三维孔道结构。化合物2的固体荧光分析表明,在396 nm的激发波长下表现出Eu3+的特有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稀土对高碳钢回火转变及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等温动力学理论出发,应用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稀土对高碳钢回火过程及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分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使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分解温度升高,热效应值降低,激活能升高,相变机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稀土金属(Ⅲ)氯化物和芦丁为原料,在乙醇溶液中(pH=7~8)合成了六种稀土芦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热重-差热分析、摩尔电导率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析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行为。同时初步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配合物Na5SmLCl7.6H2O(L=C27H29O16)表现出相应的Sm(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并研究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试验表明六种配合物具有选择性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轻稀土高氯酸配合物;合成与表征;轻稀土高氯酸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铕的光致发光  相似文献   

7.
顺丁烯二酸单苯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顺丁烯二酸单苯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光谱;顺丁烯二酸单苯酯;稀土配合物;荧光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4种新型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REL2L′Cl·nH2O(RE:Nd3+、Eu3+、La3+、Sc3+;L=全反式维甲酸;L′=L-精氨酸阳离子),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元素分析和TG-DTA等测试。利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测试方法,初步探讨了配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稀土配合物和稀土硝酸盐、配体全反式维甲酸和L-精氨酸盐酸盐对3种癌细胞株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三元固体配合物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稀土硝酸盐和2种配体;稀土配合物对3种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基本上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浓度为1 mmol·L-1时,4种配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超过60%,ScL2L′Cl配合物表现出最强的作用,抑制率在80%以上。通过荧光,粘度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药物靶分子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以嵌入的方式相互作用,推测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起效与这种嵌入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稀土配合物作为药物使用方面的应用,本文报道了4种新型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REL2L’Cl·nH2O(RE:Nd3+、Eu3+、La3+、Sc3+;L=全反式维甲酸;L’=L-精氨酸阳离子)的合成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元素分析和TG-DTA的测试结果。并利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测试方法,初步探讨了配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稀土配合物和稀土硝酸盐、配体全反式维甲酸和L-精氨酸盐酸盐对3种癌细胞株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三元固体配合物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稀土硝酸盐和2种配体;稀土配合物对3种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基本上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浓度为1mmol·L-1时,4种配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超过60%,ScL2L’Cl配合物表现出最强的作用,抑制率在80%以上。通过荧光,粘度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药物靶分子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以嵌入的方式相互作用,推测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起效与这种嵌入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方式有关。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设计合成高效低毒的稀土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合成了4种新型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TG-DTA等技术手段测试,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L2L'·nH2O (RE:Nd3+,Eu3+,La3+,Sc3+;L=全反式维甲酸;L'=L-缬氨酸)。 利用MTT测试法,检测了配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4种稀土配合物与稀土硝酸盐、配体全反式维甲酸和L-缬氨酸对3种癌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三元固体配合物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稀土硝酸盐和2种配体;稀土配合物对3种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基本上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存在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 为了进一步阐明抗肿瘤作用的原因,利用光谱方法和黏度法的手段,对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做了考察,推测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起效与这种嵌入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贵州织金含稀土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织金低品位磷稀土矿:磷含量13.10%~2139%;稀土含量0.070%~0.104%,储量巨大.为探索综合利用这部分含稀土磷矿资源的途径,对其矿石特征、物相组成、化学成份和分离富集工艺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做了实验室制备稀土钙镁磷肥的实验,所得产品磷含量15.11%~17.58%、稀土含0.0837%~0.0971%.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技术在选磷回水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世鑫  孙雯 《电化学》1998,4(2):176-181
研究表明,浮选磷矿的废水经电化学处理后可循环利用.通过改进的方法测定废水中悬浮颗粒的ζ电位和废水的透光率,可确立电化学处理的适宜参数.  相似文献   

13.
For the case of the mixed kinetics, equations are derived for the time dependences of the nucleus size and current at N isolated nuclei, which account for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nucleus growth. Approximating formulas describing the system behavior at various time instants and containing equations for the diffusion and kinetic modes as specific case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4.
偶氮苯衍生物自组装膜的表征及组装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导了4-正辛基-4′-(3-巯基丙氧基)偶氮苯(简称C8AzoC3)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MonolnyersSAMs)的表征及其自组装成膜动力学,接触角滴定、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电化学的实验结果表明,C8AzoC3分子在金表面自组装形成致密有序的流水性单分子膜,并且在电极上没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通过控制组装时间,考察了偶氮苯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的动力学过程,从接触角和电化学数据得到组装过程的速率常数kad为(1.2±0.2)×103mol-1·dm3·s-1;依据不同组装时间形成的自组装膜的特征循环伏安行为,提出了C8AzoC3分子在金表面自组装过程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 将聚乙二醇2000(PEG2000)和氨基保护的丝胺醇与三甘醇二乙烯基醚三元共聚, 再脱去丝胺醇的氨基保护基团, 合成了4种氨基含量不同的聚缩醛PA1, PA2, PA3和PA4, 用1H NMR表征了其结构. 同时, 利用1H NMR监测了聚缩醛PA3在pH值为7.4, 6.5和5.7的磷酸缓冲液及pH值为4.7, 4.1和3.8的醋酸缓冲液中的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 PA3在酸性缓冲液介质中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且随着介质pH值的减小降解速率常数增大, 降解半衰期减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过渡态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机械活化储能对硫化矿溶出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认为在化学反应控制的溶出反应过程中,机械活化硫化矿的速率常数k2与未活化矿的速率常数k1之比满足k2/k1≈exp(E/RT)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结晶行为是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研究的热点,因为高分子组分和加工工艺控制着高分子结晶及其产物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是研究高分子结晶动力学常规手段。但是,普通DSC所能达到的最快降温速率一般无法抑制较快的样品结晶,结晶行为将在等温结晶动力学测试之前发生,因此可进行等温结晶的研究温度范围局限于较低结晶过冷度的高温区域。近年来,具有超快速升降温扫描速率和精准控温的快速扫描芯片量热仪(FSC,其商业化版本Flash DSC 1)得到了广泛应用。FSC可以抑制高分子样品在升降温过程中的结晶成核,避免对之后的结晶动力学测试产生影响。因此FSC技术将高分子结晶动力学的研究温度区间延伸至具有较大过冷度的低温区,加深了我们对高分子结晶成核机理以及高分子工业加工过程的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由初级成核方程描述的高分子结晶动力学原理,初级成核自由能位垒(?G~*)和扩散活化能位垒(?U)分别控制了高低温区的结晶动力学。我们还总结了FSC技术的发展,包括氮化硅薄膜芯片技术、快速扫描量热仪、商业化Flash DSC 1在不同高分子结晶熔融行为研究中的应用。然后介绍表征高分子等温结晶动力学的方法,其中包括样品制备、质量估算、消除热历史、临界扫描速率的确定等,并举例介绍FSC在高分子结晶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涵盖高分子总结晶动力学、结晶成核动力学、高分子焓松弛对结晶成核的影响、FSC联用技术等方面。应用举例中对应形貌和结晶信息,分析了通过FSC测试得到的结晶成核动力学特点。另外通过比较不同结构特点的高分子,总结了我们对结晶动力学行为的基本理解。总之,FSC技术是一种能够提供相转变动力学和热力学信息的高效工具,特别是应用于分析只能在快速扫描中得到的样品结构变化信息。同时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考虑超快扫描量热技术在其他材料研究上的应用,包括合金、药物、生物大分子等。  相似文献   

18.
Rhubarb is an important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its genins such as aloe-emodin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ntibacterial, antivirus, antitumor and antibacterial immunity1,2. Chrysophanol and physcion are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for dec…  相似文献   

19.
杨刚  杨高文  徐桦  侯文华 《化学学报》2004,62(2):153-159
应用带有分子碎片相互作用、分子轨道分析等功能的量子化学程序MOAN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计算了矿物表面的电子结构及其与巯基类浮选剂的相互作用.确定了矿物相的最可几计算模型,提出了合理的吸附作用模型及浮选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排列方式,对其吸附作用机理及吸附剂与矿物表面之间的多种电子转移形式作了合理解释,发现巯基苯并类浮选剂的p-π共轭结构对浮选作用有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确定的矿物表面单位面积内单层饱和吸附分子数与实验值接近.讨论了三种不同共轭效应、诱导效应的官能团取代浮选剂的苯环氢原子,对浮选剂的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对理解浮选的高捕收性和选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接指导定向合成新型高效浮选剂,浮选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与1,3-丙二醇(PDO)在二丁基氧化锡(DBTO)催化下反应合成烯丙基酯光学树脂(DAP-AEO),并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图(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及双键含量测定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DAP-AEO的黄度指数为3.0,550 nm处透过率达99.5%,折光率n2D0=1.533,粘度80 mPa.s。提出转化率小于80%时的酯交换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双键含量的变化与烯丙醇馏量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