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上明确规定要给学生以系统的巩固的基本化学知识,这是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巩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学生听课时很清楚,可是隔了一个时期就有些糊里糊涂一知半解了。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我发现我在教学中对巩固性原则的运用不够重视是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一年来,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巩固性原则的贯彻运用。现在把我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1)巩固化学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自然科学就是要了解改造自然、改善我们人类生活的系统知识,如果我们把化学知识和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2.
化学通报1956年12月登载了张希谦、张振麒、周从弼三位老师发表的关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巩固的化学知识的文章。我很同意他们的看法,就是抓紧课堂上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来贯彻巩固性的教育原则。但是,在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中如何贯彻巩固性原则,我有不同的意见。张希谦老师对如何进行课堂提问没有具体提出内容来,而张振麒和周从弼老师则提出了在每一节课的复习旧知识环节中一定要提问前一节的知识,我认为这样做未免有些机械。侭管前一节的知识和新教材是有联系的,但也未免有点公式化。我的意见是:课堂提问不仅为讲授新知识作基础,也不单纯是为提问而提问;课堂提问必须还要结合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等学校中所学的化学知识是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任何人不论他将来从事什么活动,都是需要的,但是只有当人们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的时候,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大家知道,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旧知识如果还没有巩固,学习新知识自然会有困难。学生只有把学过的知识巩固地掌握了之后,才能够顺利地获得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巩固性原则,对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世界上物质的种数是那样地多,我们虽然不一定每一种物质都一一要加以研究,而只要研究一些对人类关系较大的且具有代表性的物质,但即使这样,所要研究的物质种数还是很多的。而且每种物质都有它自己的成分,特  相似文献   

4.
本章教学重点:1,用原子分子论的观点解释氧和硫的同素异性体。2,使学生认识硫酸在工业上的重要性,并了解基本化学工业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硫化氢,二氧化硫与硫酸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讲授这些具体材料应以性质为中心,加强与制法用途的互相联系。在本章教学中用直观教具和实验紧密的配合课堂教学。据两年来的实际经验这样作确实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熟练技巧。但比较复杂的实验还应当采取单一课的形式进行实验。前章已把第七类卤素全面的加以讲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同族元素性质的互相类似和依次递变  相似文献   

5.
(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化学教学法,第三分册,奚尤什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七章“氮族元素”,第129—148页。本章的教学任务是:①为理解周期律作好准备;②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氮的氧化物的组成变化引起的性质的变化,氮在自然界的循环等知识);③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中能的问题;④使学生认识化学在发展工、农业和巩固国防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在这本教学法里还叙述了本章的各节教材的教学方法。 [2]苏联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综合技术教育,沙波  相似文献   

6.
通过前五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关于原子-分子论的基本原理、重要的化学定律、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关于物质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对这些原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仅仅是初步的,教师还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来加深和巩固,以期达到使学生自觉的牢固的掌握系统的化学基本知识的目的。一、本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通过对几类典型化合物的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课堂“复习旧课”的环节,是贯彻巩固性原则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专家叶布绍夫在北京机校所作“课时授课计划和教室日志”的报告中指出:“复习旧课对学生所以需要是因为:这种经常的课都有提问,使他们有系统地掌握这门课……。”经过半年来的摸索和听到学生的反映是:迫切需要在上课时,进行多种多样的提问,使学生容易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不断地将新旧知识巩固地联系起来。所以我体会到复习旧课是在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一个重要问题。有时,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生动地讲授,并通过对图表模型、实物、实验的观察,学生也能把知识接受下来。但是过一个时间以后就会忘得无影无踪,有时甚至连重要的基本概念(如酸、碱、盐的化学通性……等)也都忘掉。最初,我总以为这是学生复习的不够,记忆力差的原因。但由认真检查的结果,发现这完全是由于自己对巩固性原则注意的不够。最近虽然重视了,但做的还很浮浅,现在提出来和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研究溶液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首先是物质的溶解性,高中化学第三章“溶液”的前三节是将溶液的意义和范围等知识作了叙述,所以这三节是为讲第四节做准备的。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溶液在化学上的应用,这又需要熟悉有关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的知识,所以关于溶液浓度的讲解,我认为同样是本章教学重点之一,因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和浓度接触,这里弄不清  相似文献   

10.
一、先弄清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我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好处也多。分别的说,有下列的几个主要方面:1.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2.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帮助学生巩固已得的知识;3.能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坚持学习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4.能为讲授新课打下良好基础。二、正确地拟定提问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我常常根据以下几个原则编拟各种问题:1.注意联系学生的知识。如讲“水的组成”时,在进行新课前,提问过去讲过的“定组成定律”和“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它的分子式怎么写”。这就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利用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既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又可以巩固旧知识,进而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也促使学生经常注意记住那些学到的知识。2.多提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如,我在讲完“中和反应”以后,提问了“什么是中和反应,举例说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这个反应的本质”。只要学生弄清这个问题,其它所有围绕这个问题的枝节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章的教学任务是在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复习氧化物、硷、酸和盐的性质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成分、命名法、通性以及相互作用。结合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过程来进行研究。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反应的真实情况,教师应结合讲授做适当的演示。仔细考虑布置并指导学生实验作业以及布置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除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本领以外能正确地写出本章所学的物质的分子式和方程  相似文献   

12.
(一)对本生产课教材特点的分析盐酸工业生产课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生产操作过程的内容较简单,有些内容(像氯化氢工业制法、气体溶解度和温度关系)学生已在前面学过。因此,使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和生产过程是困难不大的。这课是高中化学生产课的第一课,要涉及的化学工艺基本原理不算少。讲好这一课,对后面几个生产课能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对于盐酸的性质已有充分的认识(我是先讲盐酸性质后讲盐酸工业制法)。例如,学生已知常用浓盐酸的百分比浓度是37%,盐酸能跟硝酸银起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二)对于讲解本生产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章教材内容比较多,而且是理论性问题较为集中的一章,通过本章学习是要使同学初步地建立起这样的概念,即:①化合与分解反应的概念;②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它是组成分子的微粒,并得到关于原子量和分子量的知识;③理解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④在掌握化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子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这就是本章的讲授任务,这个任务的确是繁重的,但是由于本章的系统性很强,各节间有机地联系着,所以学生在接受上尚无多大困难。本章从分解反应一节揭露了分子结构的本质。通过氧化汞分解一例,明显地说明了物质是可分的。由于在第一章中认识了物质由分子构成,所以就可从此建立起分子可  相似文献   

14.
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必须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系统性、连贯性的原则。中学里的有机化学部分就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努力钻研教学大纲及教科书,以达到教学目的。今将个人不成熟的体会介绍如下,希同志们指正。(一)各部分教材应密切联系结构学说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布特列洛夫化学结构学说是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学习有机化学  相似文献   

15.
白福秦 《化学教育》1996,17(5):32-33
在本章之前,教材已经讲述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这里再安排一章金属铁,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知识,又有一些金属知识,这样,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使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就比较完整了。本章教材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每一个性质都配了一组或一个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规律,这样的教学过程,完全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也便于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前七章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盐、氧化物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并且已具备了有关化学用语,溶液等初步知识,为本章系统地学习无机物分类知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扩大知识范围,以及获得实验方面的技巧,本组同志结合教材,有计划的开展了课外活动。讲到克分子溶液时,指导同学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讲到氯气时指导同学们制取漂白粉;讲到酒精时就进行酿酒活动;讲到醛类银镜反应,和醣类时,结合进行制镜子与制葡萄糖、人造丝、棉胶、无烟火药等活动。这样不但巩固和扩大了同学们的化学知识,同时增加了对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面的认识,对贯彻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具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举出几个课外活动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以供同志们参考。(一)制取漂白粉:当同学们学习了氯与消石灰作用能产生漂白粉时,为使同学理解漂白粉工业生产的主要工厂设备、生产过程和生产原理,以及它的漂白性质。我们在课外活动小组里进行了制取漂白粉。原料:二氧化锰22克浓盐酸100毫升生石灰35克  相似文献   

18.
(一)巩固性原则的重要性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系统的和巩固的化学基本知识”和获得运用分子式、方程式计算;熟悉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等“基本技巧”。教育学指出“教学是要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本章教材在讲授时,应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加以联系。本章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碳及含碳化合物的性质、生成与用途的部分,一为燃烧及火焰与燃料之研究。根据教学大纲,本章教材可分十课时进行。讲授次序,与课本的节目不同,除已精简者之外,讲授程序如后:第一课Ⅰ.碳第七节自然界里的碳第八节碳的用途第二课第四节二氧化碳和碳酸第三课第五节碳酸盐第六节一氧化碳第四课Ⅱ.燃烧第一节什么是燃烧第二节燃烧的条件第五课第二节燃烧的条件(续)  相似文献   

20.
Ⅰ第一章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68~8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本章的教导任务是根据学生早在自然课程和物理课程里获得的一些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使他们从化学上获得初步的物质概念,还要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界里发生着这样一些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以后生成了在成分上和特征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些物质。此后还应当使学生知道,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常常是互相伴随着进行的。在这一章里,应根据学生已知的事实(物体的热胀冷缩,各种物质会扩散和互相混和等等)来讲授分子论,而在后面的各个章节里,应该利用原子——分子论来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以便巩固学生已经学到的有关原子——分子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