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探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镉的性能及机制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生物炭原料(BC),制备了300℃,500℃和700℃3种不同热解温度的生物炭(BC300、BC500和BC700)。通过灰分测定、元素分析、BET、FT-IR和XRD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BC500、BC300相比,BC700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C700具有更高的Cd2+去除能力。BC700对Cd2+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平衡吸附量为20.3 mg·g-1。生物炭对Cd2+的主要吸附途径是离子交换作用(Qi)和沉淀作用(Qp),其中,离子交换作用是低温热解制备生物炭的主要吸附途径,沉淀作用在高温热解制备生物炭吸附Cd2+过程中所占比例最高。这项研究表明,热解温度不仅影响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能力,也影响了生物炭吸附Cd2+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热解技术是一种前景较好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 本研究对6种城市生活垃圾(木屑、纸张、米饭、菜叶、棉线和聚酯线)进行单一和混合组分热解, 探究温度对热解过程和产物炭性质的影响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1)单一和混合组分热解的固体产率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 气液产率则相反; (2)单一组分热解固体产物的灰分含量随温度升高先升后降, 在500~600℃时取得最大值, 挥发分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 固定碳不断升高; (3)共热解时, 不同组分之间相互影响, 一种组分的热解受所加组分的影响, 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热解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镉污染土种植水稻秸秆为原料, 通过500℃不同时间(10~720min)处理制备秸秆热解产物(生物炭和秸秆灰), 测定产物中镉的含量及其溶出性. 结果表明, 水稻秸秆经热解处理后挥发镉总量的29.6%~48.4%; 样品产率随热解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单位质量生物炭和秸秆灰中镉含量为2.35~7.05mg·kg-1和15.0~16.4mg·kg-1, 分别是水稻秸秆中镉含量(0.948mg·kg-1)的2.5~7.4倍和15.8~17.3倍; 通过不同提取剂得到镉溶出率由低到高依次为0%~43.2%(采用0.01mol·L-1 CaCl2提取)、0%~44.3%(采用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提取)、28.8%~58.8%(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单次提取)、35.1%~98.4%(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连续4次提取);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 样品中镉溶出率逐渐降低; 由于热解过程中镉的挥发和形态转变, 水稻秸秆转变为生物炭和秸秆灰后镉的可溶出总量(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连续4次提取)由0.933mg·kg-1降至0.223~0.384mg·kg-1, 表明受镉污染的水稻秸秆热解转化为生物炭和秸秆灰可以有效缓解镉潜在的溶出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去除水溶液中菲(Phe),选择4种大型海藻麒麟菜、龙须菜、海带、浒苔在不同温度(300、500和700℃)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包括元素分析、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热重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以比较4种巨藻生物炭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麒麟菜生物炭(EBC500)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271.51 m2·g-1),对Phe的去除率为96.36%.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EBC500的吸附由化学和物理吸附以及颗粒内扩散共同决定.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EBC500进行拟合,拟合的R2值大于0.93. EBC500同时表现出单层和多层的吸附作用,并且其再生实验表明, Phe去除率高于98%.  相似文献   

5.
以废旧轮胎炼油过程中产生的轮胎热解渣为原料制备炭吸附材料,采用瞬时加热法和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首先利用正交实验对材料制备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所制备材料通过了氮气吸附等温曲线、SEM、FT-IR以及重金属Zn、Cu、Cr、Cd含量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材料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能力,通过包括平衡、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解释了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结果显示,经过处理后轮胎橡胶热解渣对氮气的吸附等温曲线趋向Ⅳ型,中微孔孔隙增加,比表面积为149.21 m2·g-1,比表面积增加2倍以上,重金属Cu、Cr、Cd浸出含量较低。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吸附容量也不断增加,最大可达98.81 mg·g-1,吸附过程呈现单分子层物理吸附趋势。该结果为废旧轮胎热解渣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设计的生物质与聚合物共裂解工艺,共裂解产物中C3-C4烃成分占气态烃类的大部分,为可燃气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从生物质与聚合物共裂解产物中气态烃类的分布可见:生物质与聚合物常压共裂解气体转化率更高;相对生物质与聚合物高压无氧共裂解,C1和C2烃类生成相对减少,常压共裂解有利于C3和C4烃烃类的生成,占总气态烃的64.6%(质量比).将毛细管柱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联用,研究了生物质与聚合物共裂解产物中气态烃类的气相色谱分析.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有效地使各类烃获得有效的分离.柱温:程序升温,起始温度80℃,保留0 min;以10℃.min-1升温至150℃,保留5 min;再以10℃.min-1升温至180℃,保留20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  相似文献   

7.
新疆和什托洛盖煤挥发分约36%,灰分约15%,硫含量<1%,H/C和O/C均约为1,较高,表明该煤属于年轻的低阶煤.结构-化学指数分类法表明,该煤样直接液化性能较差.煤样的堆积密度为750 kg/m^3,真密度为1470 kg/m^3,休止角为16.88?;着火点为334?C .煤样比热较小,且随温度变化呈抛物线关系.煤灰矿物组成主要包括SiO2、Al2O3和Fe2O3,分别为43.96%、30.36%和Fe2O38.6%.煤样焦油、热解水、干馏气和半焦产率分别约为11.6、18、7和63.4%;干馏气的主要成分有CH4、C2H6、H2、CO2和CO,而有害气体H2S含量仅0.19%.热解油基本性质表明,煤焦油油质较轻、较好,低温流动性差;四组分分析表明,其仍属于重质煤焦油.  相似文献   

8.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聚氯乙烯(PVC)的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氦气氛围中,分别在300、400、500、600、700和800℃下对含有DBP的PVC进行热裂解,并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裂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共鉴定出氯化氢、萘、联苯、菲等37种裂解产物.通过与单一组分PVC树脂裂解产物比对,在300℃时含DBP的PVC以释放DBP为主而不发生分解反应,这与单一组分PVC树脂裂解行为有明显不同.在600℃以下裂解产物主要以氯化氢和苯等易挥发的物质为主,而600℃以上多环芳烃开始大量产生,并且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越来越复杂,有害物质如萘、联苯、芴等的含量也逐渐增加.根据裂解产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变化规律,表明对含增塑剂的废PVC塑料的裂解回收过程适合采用分段裂解工艺,从而降低热裂解温度和提高热裂解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和真空蒸发法分别合成了黄铜矿型CuInSe-2多晶粉末和制备了富Cu的Cu-xIn-{l-x}Se-2薄膜用XRD,ICP HALL和UVVIS波段光透射技术分别测量了样品的原子结构,化学成分及光电性能发现在两元固相反应中,InSe反应很不完全而CuSe就不能反应,而三元固相反应的粉末样品中即使有些杂质,但黄铜矿型CuInSe-2的衍射峰非常突出,而且所得粉末样品都是富Cu的,说明在固相反应过程中In有损失化学配比固相反应合成的样品在基片温度较低时其真空蒸发薄膜是非晶,高温时则是择优取向非常明显的多晶样品的禁带宽度变化不大(1.47~{1.58}eV)不同配比样品在基片温度300℃时蒸发样品的禁带宽度变化很大(1.58~1.97eV),而且电学数据变化也较大,霍尔迁移率从几十到几百cm 2/V.s,面载流子浓度从10 6到10 9/cm 2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捕集剂DTCR对水中微量Zn2+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重金属离子采用常规处理难以达标的问题,本文选用重金属离子捕集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型螯合树脂DTCR,对水中微量Zn2+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H值的影响最大,在pH 7.0~8.0范围内,处理效率较为理想,而pH值的进一步升高反而会使Zn2+再次溶出;DTCR的投加量为1.1倍剂量比时可使含Zn2+废水有最好的处理效果;反应时间20 min后,Zn2+的去除达到稳定;温度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一般而言30~50℃时处理效果较为适宜;多种重金属的共存也会影响到Zn2+与DTCR的络合反应.通过DTCR处理后,含Zn2+废水残留浓度可降至1.0 mg.L-1以下,去除率达到85%以上,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sp.)一般营养成分,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原绿球藻含水分80.56%,干品中含有蛋白质42.32%,碳水化合物15.11%,粗脂肪11.47%,灰分17.48%;氨基酸35.88%,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37.54%)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62.46%);13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41.74%),8种不饱和脂肪酸(54.43%).在光照20μmol·(m^2s)^-1,温度20℃,pH 8.16,盐度20.2‰的条件下藻液蓝绿色,叶绿素a、b的比值为5.24.实验表明:原绿球藻可作为一种高品质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有望作为直接投喂的饲料或作为饲料中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以濒危植物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体色素含量、叶绿体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氰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15℃低温处理后,两种沙冬青的初始荧光(Fo)、Chla/Chlb比值和Car含量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Chla和Chlb含量随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随温度降低旱上升趋势,0℃、-5℃处理48h后,两者的APX活性升高,-15℃处理48h后,两者的APX活性与-5℃时相比活性下降.这说明低温对两种沙冬青的光化学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光合机构通过增加过剩光能的热耗散来抵御低温对比合系统的破坏,另外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保证了两种沙冬青在低温下能够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保护光合系统免遭活性氧的损伤.比较分析两种沙冬青幼苗光合生理受低温的影响,初步说明蒙古沙冬青比新疆沙冬青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3.
水泥池养殖条件下虎斑乌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重、胴长、墨囊重和壳重4个指标变化情况,研究了水泥池养殖条件下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体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9~2.78 g)不断增加,瞬时增重率(11.86%~1.03%)呈下降趋势;胴长呈直线增长,日均增长量(0.03~0.13cm)不断波动,瞬时增长率(4.99%~0.35%)呈下降趋势;墨囊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1~0.09g)呈上升趋势,瞬时增重率(11.95%~1.68%)呈下降趋势,墨囊指数3.06%~4.25%;壳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1~0.13 g)呈上升趋势,瞬时增重率(10.73%~1.02%)呈下降趋势,壳指数为5.06%~7.65%.成活率在日龄0~45d(90.69%~95.25%)和60~150d(95.73%~98.89%)时平稳上升,而在日龄45~60d(饵料转变过程中)下降至最低(50.01%).体重和胴长、墨囊重、壳重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比表面积为1 572 m2·g-1的粉末活性炭为参照, 研究了水稻秸秆于350和500 ℃灼烧产生的灰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 为认识和利用水稻秸秆灰去除水中有机微污染物提供参考. 结果显示, 水稻秸秆灰对双酚A的去除过程符合两室模型, 其快吸附阶段在2 h内平衡, 慢吸附阶段需5~7 d才能平衡, 慢于活性炭的吸附平衡过程(需2.5 h). 水稻秸秆灰的吸附等温线符合Dubinin- Ashtakhov模型, 单位质量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0 mg·g-1 (350℃灰分)和10.3 mg·g-1 (500℃灰分), 是活性炭(245 mg·g-1)的4.2%~7.3%; 单位比表面积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1 mg·m-2 (350 ℃灰分)和1.68 mg·m-2 (500 ℃灰分), 是活性炭(0.156 mg·m-2)的11~12倍, 表明水稻秸秆灰是一种单位比表面吸附效率较高的双酚A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畜禽废物的处理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养殖户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重要问题,传统方法已经难以实现对大量畜禽废物的有效处理.笔者综述了当前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畜禽废物的若干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通过比较,以期找出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能从源头上有效解决畜禽废物问题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泥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综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城市污泥为主要成分,添加不同比例的单一辅料(草炭、磷矿粉、粉煤灰)配成不同的城市污泥人工土壤,研究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综合毒性,并揭示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向黑麦草的动态迁移.结果表明: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综合毒性均较污泥明显下降;当粉煤灰添加比例为20%时,人工土壤中Cu、Zn、Pb、Ni生物有效态含量下降最多,分别为28.75%、36.09%、34.85%和36.52%,此时,重金属综合毒性指数降幅最大,为2.7×10-3;与污泥相比,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向黑麦草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黑麦草中重金属富集浓度与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间存在正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摘要:采用来源于生物质资源的双酚酸为原料,利用界面聚合法合成新型阻燃剂聚双酚酸苯基磷酸酯(poly(DPA PDCP)).探索了时间、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等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室温、催化剂摩尔分数为0.04,nNaOH∶nDPA=3,反应时间为0.5 h),poly(DPA PDCP)产率可达75%.当poly(DPA PDCP)与APP以1∶4比例复配阻燃EVA,总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0%时,EVA的氧指数达到25.7%;锥形量热测试表明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61%;TGA测试显示起始分解温度较纯EVA提高32 ℃,最大分解温度提高20 ℃,同时在600 ℃的残炭量质量分数高达27%.结果表明,poly(DPA PDCP)与APP复配阻燃体系主要以固相阻燃机理为主;poly(DPA PDCP)主要作为碳源,与APP配合使用时存在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地统计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研究了豫中烤烟种植区烟叶氯含量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并进行相关分析.运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制作了研究区内烤烟烟叶中氯含量和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烤烟烟叶中氯含量符合指数模型,其空间变异性受结构性的因素影响较大.土壤属性中,土壤全磷、有效氮、速效钾、氯含量为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余的都为弱空间变异性;分维数最高的是土壤有效氮和阳离子交换量,最低的是有机质、pH和硅.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氯含量与土壤pH、土壤Cl、Ca、Na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Al、Fe、T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径0.01~0.001 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径0.1~0.05 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本烟区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54%~0.80%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西北部和东北角,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31%;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40%~0.54%的种植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20%;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14%~0.40%的低值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南部和东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