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振锋  吴刚  郭莉  李会会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2):2489-2493
配体3,4-吡啶二酸(H2pdc)和CaCO3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a2(pdc)2(H2O)7](1),用单晶X-射线、FTIR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Ca(Ⅱ)采取八配位扭曲四方反棱柱几何构型,整个pdc2-作为三齿桥联配体连结3个不同的Ca(Ⅱ)原子形成一维链结构,一维链由π-π相互作用和O-H…N氢键连结形成二维层,二维层再进一步由O-H…O氢键连结形成三维结构。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和热重性质。CCDC:806131。  相似文献   

2.
2,3-吡嗪二酸(H2pdc)和SrCO3反应合成了配合物[Sr(pdc) (H2O)2]·H2O(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0.520(10)(2)(A),b=7.050(6)(A),c=13.575(10)(A),β=94.330(7)°,V=1 003.9(14) (A)3,Z=4,Dc =2.036 g·cm-3,μ=5.395mm-1,F(000)=608,R1=0.040 0,ωR2 =0.102 7,S=1.069.1的不对称单元中含有一个Sr(Ⅱ)原子,Sr(Ⅱ)中心采取八配位的双帽三棱柱几何构型,配体H2pdc中的2个羧基采用不同的配位模式,其中1个羧基采取μ2η:η1-桥联配位模式,而另外1个采取μ2-η1:η1桥联配位模式,整个pdc2-作为μ4-桥联结4个不同的Sr(Ⅱ)原子形成(4,4)拓扑结构的二维网;二维网再由O -H----O氢键进一步将二维层联结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在355nm激发波长激发下,1的最大发射峰在628 nm.  相似文献   

3.
配体2,2′-联吡啶(bipy)、磺基水杨酸(H2hssal)和镉盐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hssal)(bipy)(H2O)2]·H2O(1),用单晶X-射线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发现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d(Ⅱ)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磺基水杨酸作为二齿桥联配体连结不同的Cd(Ⅱ)原子形成一维链结构,一维链被O-H…O氢键连接形成二维层,再进一步由O-H…O氢键将二维层联结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CCDC:772715。  相似文献   

4.
BaCl2.2H2O和配体3,4-吡啶二酸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了配合物[Ba2(pdc)2(H2O)3]n(1)(H2pdc=3,4-吡啶二酸),用单晶X-射线、元素分析和FT-IR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Ba1和Ba2分别采取了八配位扭曲四方反棱柱和十配位的双帽四棱柱几何构型,整个pdc2-作为四齿桥联配体连结4个不同的Ba(Ⅱ)原子形成二维网结构,O-H…N氢键将二维网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和热重性质。  相似文献   

5.
以柔性配体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为主配体,与含氮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Co髤配合物{[Co(dtb)(bpp)·H2O]}n(1),{[Co(dtb)(phen)·2H2O]}n(2)(H2dtb=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phen=1,10-菲咯啉,bpp=1,3-二(4-吡啶)-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构测试表明1为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14 9(2)nm,b=2.215 9(5)nm,c=2.529 1(6)nm,V=5.688(2)nm3,Dc=1.564 g·cm-3,Z=8。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40 1(3)nm,b=1.074 2(4)nm,c=1.783 7(6)nm,α=98.452(7)°,β=99.816(7)°,γ=98.979(7)°,V=1.358 0(8)nm3,Dc=1.637g·cm-3,Z=2。化合物1为三维网络结构,并包含单股双轴假螺旋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相邻一维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运涛  海啸  刘侠  张亚男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1):2475-2479
本文以6,6′-二硫二烟酸为主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新的配合物{[Zn(cpds)(dpa)]·H2O}n(1)(H2cpds=6,6′-dithiodinicotinic acid,dpa=dipyridin-2-ylamine)。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为a=0.846 7(2),b=1.167 4(3),c=1.226 5(3)nm,α=73.605(3)°,β=78.656(3)°,γ=81.484(3)°,V=1.134 7(5)nm3,Dc=1.850 g·cm-3,Z=2。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链状结构,相邻一维链之间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本文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以Co(NO3)2,2,2'-联吡啶(2,2'-bipy)及Na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于200 ℃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o(2,2'-bipy)(H2O)V2O6(1),其结构经IR,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1属于单钭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7.855 6(3)(A),b=21.056 2(5)(A),c=9.552 1(6)A,α=90.000°,β=110.236(5)°,γ=90.000°,V=1 423.65(8)(A)3,Z=2,Dc=2.126 g·cm-3,μ(Mo Kα)=2.548mm-1,R1=0.058 6,wR2=0.093 5.1为一种二维层状结构,由[VO4]四面体通过共顶点构成的一维钒氧链,链与链之间以[Co(2,2'-bipy)(H2O)]2 基团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Co2(L)2(1,5-PDC)2].0.5H2O(L为邻菲啰啉衍生物2-(2-fluorophen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1,5-PDC为庚二羧酸阴离子),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C104H86Co4F4N16O17,a=1.108 2(5)nm,b=1.390 2(4)nm,c=1.601 7(6)nm,α=90.806(5)°,β=93.429(3)°,γ=111.312(5)°,V=2.293 0(15)nm3,Z=1,R=0.059 7,wR=0.160 8。在该化合物中,1,5-PDC阴离子桥联着相邻的钴离子从而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存在于相邻链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使一维链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此外,N-H…O和O-H…N氢键进一步地稳定了此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铜配合物[Cu(phen)2Br](H3BTEC)(1,phen=1,10-phenanthroline,H4BTE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单晶衍射、热重和电化学性质等表征。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971 00(19)nm,b=1.212 0(2)nm,c=1.429 0(3)nm;α=102.21(3)°,β=99.57(3)°,γ=107.64(3)°,V=1.517 74(7)nm3,Z=2,C34H21BrCuN4O8,Mr=757,Dc=1.656 g.cm-3,μ=2.098 mm-1,F(000)=762,S=1.059,最终偏离因子R=0.044 9,wR=0.086 4。该配合物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一维链。一方面,氢键(C-H…Br)和Br…π堆积作用将[Cu(phen)2Br]+连接成一个一维阳离子链;另外,分子间的O-H…O氢键将均苯四甲酸连成一个双层的一维阴离子链。通过结构中的C-H…O氢键作用及其他弱作用将这两条不同的一维链堆积成一个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0.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钴(Ⅱ)配位聚合物{[Co(L)(chdc)].2H2O}n(1)(L=1,3-二(苯并咪唑-1-甲基)苯,H2chdc=1,4-环己烷二酸)。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504(1)nm,b=1.834 9(2)nm,c=2.128 7(2)nm,β=94.325(1)°,V=5.649 2(9)nm3,Z=4。该配合物为一维环状链结构,并进一步通过链间的π-π作用自组装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作为类芬顿反应的催化剂降解刚果红显示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