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阿魏酸及其类似物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型的川芎嗪阿魏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MS表征.初步药理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的血小板抑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3-氟邻苯二酚和邻叔丁基苯酚为原料,经14步反应完全PAR-1拮抗剂--1-(3-叔丁基-5-吗啉4-甲氧基苯基)-2-(5,6-二乙氧基.7-氟-1-亚胺二氢异吲哚)乙酮氢溴酸盐(E5555)的全合成,总产率27.2%,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3.
α-溴代邻氯苯乙酸经酯化反应后再与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发生取代反应合成氯吡格雷类似物(4b~4e);2-(2-氯苯基)-2-(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5-基)乙酸(4a)经酯化反应合成4f~4k;4f与AgNO3反应制得4l;4a经酰胺化制得另外两个氯吡格雷类似物(5c和5m).4和5的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和5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4g和4b尤其突出,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46.1%和38.2%.  相似文献   

4.
支爽  郑帼  刘颖  王景阳  刘登科 《合成化学》2011,19(6):730-733
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及药物代谢原理,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型的含哌嗪的噻吩并四氢吡啶类衍生物(4a ~4h),产率85.5% ~91.3%,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表征.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模型评价测试结果表明,4a ~ 4h均有一定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4c和4e的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噻氯匹定,抑制率分别为75.9%...  相似文献   

5.
以2-丙硫基-4,6-二氯-5-氨基嘧啶为原料,与伯胺类化合物(1)经取代反应制得氨基嘧啶类化合物(2);2经重氮化反应制得三氮唑类化合物(3);3与胺类化合物经亲核取代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了26个新型的三唑并[4,5-d]嘧啶类化合物(6a~6z),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大鼠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模型测试结果表明:26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6d,6i和6l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较强,抑制率分别为61.9%,69.3%和71.2%。  相似文献   

6.
噻吩并[3,2-c]四氢吡啶和噻吩并[2,3-c]四氢吡啶分别与取代苄溴(2a~2g)经取代反应后,用2 mol·L-1氯化氢乙醚溶液成盐合成了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3b~3e, 3g和5a~5g);噻吩并[3,2-c]四氢吡啶酮与取代苄溴经取代反应,再与乙酸酐缩合,最后经2 mol·L-1氯化氢乙醚溶液成盐合成了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7d, 7e, 7g~7i)。 3, 5和7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和ESI-MS表征。大鼠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 5和7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7d, 7h和7i的抑制率分别为66.2%, 86.8%和88.3%,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噻氯匹啶。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及拼合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4个新型的噻吩并四氢吡啶芳酸醚类化合物(4a~4j和8a~8d),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采用Bron比浊法测定了4a~8d对腺苷二磷酸(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3-{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基}丙氧基】-苯甲酸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4-【3-{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基}丙氧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0.020 mmol·L-1和0.018 mmol·L-1。  相似文献   

8.
以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含哌嗪结构的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3a~3p),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SI-HR-MS表征。大鼠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表明,3a~3p均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3a,3c,3i和3j的抑制率分别为66.8%,69.5%,70.4%和65.2%。  相似文献   

9.
曹阳芷  孔德瑜  杨玉社 《合成化学》2021,29(10):813-821
以卤代物(1a~1d、 5a~5j)为起始原料,经硫脲盐酸盐(2a~2d)、磺酸钠(6a~6e)或磺酸(6f~6j)的氯代和氨解反应,制得相应的磺酰胺片段(4a~4d、 8a~8j)。 1-Boc-4-甲基-4-哌啶甲酸(9)脱保护基后与吡啶类化合物(11)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中间体1-(3-氰基-5-氧代-5,7-二氢呋喃[3,4-b]吡啶-2-基)-4-甲基哌啶-4-羧酸(12); 12与磺酰胺片段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相应的双环吡啶类化合物(13a~13n),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研究了13a~13n对人源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3c和13g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化合物13g的IC50值为44.08 μM。   相似文献   

10.
以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和2-氧代-2,4,5,6,7,7a-六氢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为起始原料,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ADP受体拮抗剂——N-取代-2-{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5-基}乙酰胺(1a~1e,2a~2d),收率61.4%~80.3%,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表征。大鼠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表明,1和2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1d和2d的作用较强,抑制效率分别为50.0%和58.9%,且2d的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噻氯匹定。  相似文献   

11.
利用拼合原理,以不同碳数的烷烃链为连接臂,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大黄酸与降血脂药烟酸偶联,得到相应的新型大黄酸烟酸偶联物(3a~3e),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比浊法测试了3a~3e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更好的丹皮酚衍生物,在2-位苄基取代的基础上,以丹皮酚为原料,经苄基化,肟化及醚化合成了5个新型的苄基丹皮酚肟衍生物(4a~4e),其结构经1H NMR, IR和HR-MS(ESI)表征。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表明:4a~4e(AIR: 13.87~21.50%)的活性均强于对照药阿司匹林(AIR: 11.14%),其中化合物4c(AIR: 20.76%)和4e(AIR: 21.50%)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显著,具备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何琦文  杨丽龙  陈涛 《合成化学》2019,27(8):617-622
以9-乙酰氧基乙基-2-丙硫基-6-氯嘌呤化合物(1)为原料,经烷胺化和玻沃-布兰还原制得2-(6-烷氨基-2-丙硫基-9H-嘌呤-9-基)乙醇(2a~2d); 2a~2d与二苄基磷酰氯反应制得2-(6-烷氨基-2-丙硫基-9H-嘌呤-9-基)乙基二苄基磷酸酯(3a~3d); 3a~3d与三甲基溴硅烷反应合成了2-(6-烷氨基-2-丙硫基-9H-嘌呤-9-基)乙基磷酸二氢酯化合物(4a~4d),化合物3与化合物4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31P NMR, IR和HR-MS(ESI)表征。研究了3a~3d, 4a~4d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表明:含有磷酸基团的嘌呤化合物活性明显优于不含磷酸基团嘌呤化合物的活性,其中4b活性最好,抗血小板凝集活性为17.79%。  相似文献   

14.
马逢时  李家明 《合成化学》2019,27(9):698-703
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阿魏酸为先导物,利用基于受体结构的理性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吡嗪-3-基)甲氧基]芳酸衍生物(6a~6f)。以2-甲基吡嗪和不同取代的芳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自由基卤代反应、醚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6a~6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表征。体外药效筛选结果显示:6a~6f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E)-3-甲氧基-4-(吡嗪-2-甲氧基) 苯丙烯酸(6a)和3-(2-吡嗪甲氧基)-4-甲氧基-苯甲酸(6e)的活性优于奥扎格雷和阿魏酸。(E)-3-甲氧基-4-(吡嗪-2-甲氧基)-苯丙烯酸(6a)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优于化合物(E)-3-(4-(吡啶-3-基)甲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川芎嗪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分别以不同的二胺、2,3-丁二酮和硫辛酸为起始原料,采用溴代、水解、环化、氧化、氢化、取代等反应,通过四条路线合成了7个川芎嗪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ESI-MS确证。采用Born比浊法初步测试了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IC50=0. 26mmol/L)、2(IC50=0. 27mmol/L)和7(IC50=0. 21mmol/L)对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川芎嗪(IC50=0. 49mmol/L)。因此,在不改变川芎嗪药效团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环化,能明显提高川芎嗪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此研究为后期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