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d(pdc)(bbi)]·2H2O}n(H2pdc=2,3-吡啶二甲酸,bbi=1,4-二咪唑基丁烷),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考察了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中,Cd(Ⅱ)的配位数为5,每个Cd(Ⅱ)与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另1个吡啶二甲酸离子的1个羧基氧原子,以及2个1,4-二咪唑基丁烷的2个氮原子配位。吡啶二甲酸离子的配位方式可以表示为μ-(κ3N,O2∶O3),Cd(Ⅱ)与之连接形成一维骨架链[Cd(pdc)]∞。配体1,4-二咪唑基丁烷采用了"Ω"和"S"两种构型,它们进一步与中心原子配位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型网络结构,拓扑学符号为66。受光激发,该配合物在426 nm处有一个发射峰。  相似文献   

2.
2,3-吡啶二酸( H2pdc)与CaCO3反应制得配合物[Ca2pdc2 (H2O)8] (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7.880 8(2)(A),b=10.163 5(3)(A),c=13.7457(4)(A),α=80.427(2)°,β=87.855(2)°,γ=88.563(2)°,V=1 084.69(5)(A)3,Mr=554.50,Dc=1.698 g·cm-3,F(000) =288,μ=0.611 mm-1,Z=2,R=0.029 6,wR=0.085 0.1为之字形一维链结构,Ca(Ⅱ)中心采取七配位扭曲的五角双锥几何构型,配体pdc2 -作为μ2-桥连结2个Ca(Ⅱ)形成一维链,通过O -H----O氢键将一维链连结在一起形成二维层,进一步通过O -H----O氢键将二维层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研究了1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在326 nm激发波长激发下,1的最大发射峰位于402 nm.  相似文献   

3.
BaCl2.2H2O和配体3,4-吡啶二酸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了配合物[Ba2(pdc)2(H2O)3]n(1)(H2pdc=3,4-吡啶二酸),用单晶X-射线、元素分析和FT-IR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Ba1和Ba2分别采取了八配位扭曲四方反棱柱和十配位的双帽四棱柱几何构型,整个pdc2-作为四齿桥联配体连结4个不同的Ba(Ⅱ)原子形成二维网结构,O-H…N氢键将二维网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和热重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3,3′,5,5′-(1,3-苯基)-联苯四羧酸(H4btb)与1,10-菲咯啉(phen)为配体,分别与硝酸镉和硝酸锌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2个一维[Cd(H2btb)(phen)]n(1)和二维{[Zn2(btb)(phen)]·1.5H2O}n(2)配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82845(13)nm,b=1.08554(5)nm,c=1.81768(8)nm,β=96.4850(10)°,V=5.5453(4)nm3,Z=8,Dc=1.670Mg·m-3,F(000)=2800,R1=0.0339,wR2=0.0718[I2σ(I)],配体H4btb的2个羧基分别采取μ1-η1∶η1、μ2-η2∶η1配位模式连接镉原子形成一维带状结构。化合物2也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7471(3)nm,b=1.2511(2)nm,c=2.1870(3)nm,β=120.911(11)°,V=4.1014(11)nm3,Z=4,Dc=1.491Mg·m-3,F(000)=1876,R1=0.0673,wR2=0.1749[I2σ(I)],全部去质子的H4btb配体的4个羧基分别采取μ1-η1∶η0、μ1-η1∶η1、μ2-η1∶η1配位模式连接锌原子形成一维链,链间通过μ2-η1∶η1桥连羧基扩展为(3,5)-连接的二维(42·67·8)(42·6)网状结构。同时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逯纪涛  王林同 《化学通报》2015,78(9):825-829
本文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得到了一个新型的二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2(L1)(4,4’-bipy)(3H2O).2H2O]n (1), (H4L1 = 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 4,4’-bipy = 4,4’-联吡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表明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配体中的羧酸采用μ1-η1-η0和μ1-η1-η1两种桥联的方式跟两个钴离子配位形成十四圆环,形成的十四圆环被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配体连接进一步形成之字形的一维链状结构。最终,辅助配体4,4’-联吡啶将这些一维链状结构连接起来形成二维的(44)-sql网状拓扑结构。在本文中,我们还一步研究了这个配位聚合物的红外光谱以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一个新型二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2(L1)(4,4’-bipy)(3H2O)·2H2O]n(1,H4L1=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4,4’-bipy=4,4’-联吡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表明,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配体中的羧酸采用μ1-η1-η0和μ1-η1-η1两种桥联方式与2个钴离子配位形成十四圆环,形成的十四圆环被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配体连接进一步形成之字形的一维链状结构。最终,辅助配体4,4’-联吡啶将这些一维链状结构连接起来形成二维的(44)-sql网状拓扑结构。在本文中,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配位聚合物1的红外光谱以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方法获得了2个镍配合物:[Ni(3,3′-dpdc)(dpp)]n(1),[Ni(2,2′-dpdc)(phen)(H2O)2]n(2)(3,3′-H2dpdc=3,3′-联苯二甲酸,2,2′-H2dpdc=2,2′-联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dpp=1,3-二(4-吡啶基)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二维网格型结构,中心金属离子为扭曲的[NiO4N2]八面体构型,3,3′-dpdc配体的2个羧基采取双齿螯合的配位模式与Ni髤离子配位形成Ni-(3,3′-dpdc)一维链结构,dpp配体采取单氮原子桥连的配位模式连接2个Ni髤离子形成Ni-dpp一维链,两种链相互贯穿形成二维网格型结构,二维网格结构之间通过氢键C15D-H15…O2、C21-H21A…O1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之字链结构,中心金属离子为扭曲的[NiO_4N_2]八面体构型,2,2′-dpdc的2个羧基均采取单齿桥连配位模式连接2个Ni髤离子形成一维之字型链结构,一维链之间通过O-H…O和C-H…π弱作用力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探究了2种配合物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可以高效地降解罗丹明B。  相似文献   

8.
配体2,2′-联吡啶(bipy)、磺基水杨酸(H2hssal)和镉盐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hssal)(bipy)(H2O)2]·H2O(1),用单晶X-射线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发现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d(Ⅱ)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磺基水杨酸作为二齿桥联配体连结不同的Cd(Ⅱ)原子形成一维链结构,一维链被O-H…O氢键连接形成二维层,再进一步由O-H…O氢键将二维层联结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CCDC:772715。  相似文献   

9.
刘振锋  吴刚  郭莉  李会会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2):2489-2493
配体3,4-吡啶二酸(H2pdc)和CaCO3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a2(pdc)2(H2O)7](1),用单晶X-射线、FTIR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Ca(Ⅱ)采取八配位扭曲四方反棱柱几何构型,整个pdc2-作为三齿桥联配体连结3个不同的Ca(Ⅱ)原子形成一维链结构,一维链由π-π相互作用和O-H…N氢键连结形成二维层,二维层再进一步由O-H…O氢键连结形成三维结构。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和热重性质。CCDC:806131。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陈玉萍  吴刚 《合成化学》2015,23(4):311-315,319
1,2,4,5-苯四酸(H4btca)和CdCO3经配位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配合物[Cd2(btca)(H2O)3(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CCDC:91362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5.5924(9),b=7.7594(13),c=9.6750(16),α=111.921(2)°,β=101.810(2)°,γ=98.277(2)°,V=369.84(11)3,Z=2,Mr=291.52,Dc=2.618g·cm-3,S=1.000,R=0.0400,wR=0.0943。在1的分子结构中,Cd(Ⅱ)中心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配体btca4-的四个羧基采取μ2-η2∶η0配位模式,整个btca4-作为八齿的桥连结6个Cd(Ⅱ)形成二维网结构,通过O-H┈O氢键将二维层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用荧光光谱研究了1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在250nm激发波长激发下,1的λem位于426nm。以1为前驱体合成了CdO微晶粒子(2),其结构和形貌经XRD和SEM表征。2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19μm,0.31μm和0.065μm。  相似文献   

11.
以4,4′-联吡啶(4,4′-bipy),丙二酸(H2mal)和氧化铜为原料,在DMSO-H2O中合成了多孔配位聚合物{[Cu1.14(mal)1.14(4,4′-bipy)0.57(H2O)1.14]∞, 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四方晶系,P4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 a=16.357 7(7)(A), b=16.357 7(7)(A), c=7.575 5(7)(A), V=2 027.0(2)(A)3, Z=7, Dc=1.715 g·cm-3, S=1.148, Mr=299.08, F(000)=1 056, μ=2.155, △ρ=0.743 e·-3~-0.155 e·-3.最终偏离因子R1=0.020 5, wR2=0.057 4. 1中每个铜(Ⅱ)原子与4,4′-bipy的一个氮原子,两个丙二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CuNO4四方锥结构单元.CuNO4四方锥通过4,4′-bipy和丙二酸根桥联形成二维的四方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交错平行堆积形成三维多孔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2.
配合物Fe(pda)2(H2O)4和[FeCo(pda)4(H2O)4]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3-(3-吡啶基)丙烯酸的配合物:Fe(pda)2(H2O)4(1)和[FeCo(pda)4(H2O)4]n(2)(pda=3-(3-吡啶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差热以及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配合物1的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2的为P21/c.配合物1是一个pda配体中仅吡啶基氮原子参与配位、而羧基上的氧原子未参与配位的单核结构,通过大量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体系.2是pda配体桥联Fe和Co的异核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配体吡啶基上的氮原子和羧基上的氧原子都参与了配位,其中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型配合物{[La(pydc)(OAc)(H2O)].2H2O}n(1)和{[Tm2Cu(pydc)4(H2O)6].2H2O}n(2)(H2pydc=2,5-吡啶二羧酸),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2,5-吡啶二羧酸和醋酸构筑的具有一维方形孔道的复杂三维结构。配合物2中2,5-pydc2-阴离子配体采取μ2-η1-η1-和μ4-桥连两种配位模式,呈现出三维的开放式架构。此外,还进一步对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和配合物2的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1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2(BDC)2(obix)2]·H2O(H2BDC=对苯二甲酸,obix=1,2-(二亚甲基)二咪唑).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结构表明:镉原子与3个对苯二甲酸上的5个氧原子,2个1,2-(二亚甲基)二咪唑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五角双锥配位构型.2个Cd(Ⅱ)原子通过两个羧基桥联形成一个双核Cd2单元,再通过配体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C-H…O氢键和弱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Ps):[M(3,4′-oba)(phen)(H_2O)]_n(M=Zn (1)、Cu (2),3,4′-H_2oba=3-(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phen=菲咯啉),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CP1为一维链状结构,中心金属Zn~(2+)的配位环境为[ZnO_3N_2],形成四方锥构型。配体3,4′-oba以μ_1∶η~1η~0/μ_1∶η~1η~0的模式与Zn~(2+)配位。CP2中Cu~(2+)的配位环境为[CuO_4N_2],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配体3,4′-oba采用μ_1∶η~1η~0/μ_1∶η~1η~1的模式连接2个Cu~(2+)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一维链分别通过分子间氢键C—H…O (1)和O—H…O (2)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配体phen以双齿螯合的形式与Zn~(2+)/Cu~(2+)配位。CP1表现出强的荧光,归因于配体的π*-π跃迁。研究了1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光性能以及对镧系金属离子的荧光敏化效果。CP1的荧光被丙酮分子猝灭,而可以敏化稀土金属Tb~(3+)离子发出强的绿色荧光,因而1可作为检测丙酮分子和Tb~(3+)离子的荧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潘兆瑞  周宏  鲜华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1955-1960
本文合成了2个镍配合物[Ni(mtyaa)2(H2O)4]·4(H2O)(1)和[Ni(4,4′-bipy)2(mtyaa)2(H2O)2]·2H2O(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分别属于三斜晶系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和P21/n。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中镍原子均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单分子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 ZnCl2,1,3-二羧甲基苯并咪唑为原料,采用常温溶剂挥发法,在甲醇水溶液中合成了Zn(Ⅱ)配合物{[Zn(BCBI)2(H2O)4]·2H2O(1) },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三斜晶系,P -1空间群,晶胞参数a=7.400 9(15)(A),b=9.406 6(19)(A),c=9.655 9(19)(A),α=81.58(3)°,β=75.97(3)°,γ=78.08(3)°,V=634.8(2)(A)3,Z=1,Dc=1.674 mg·cm-3,μ=1.050 mm-1,S=1.023.1中Zn(Ⅱ)与六个氧原子配位(两个氧原子来自两个配体H2BCBI分子中的羧基氧,四个氧原子为四个H2O的氧原子)形成变形的八面体构型.1的分子间氢键及H2BCBI间的π-π堆积将其拓展为三维结构,并对稳定晶体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两种V型的配体4,4′-二吡啶基苯(1,3-dpb)和4,4′-二羧基二苯砜(H2sdb),和钴(Ⅱ)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1个配位聚合物{[Co(dpb)(sdb)(H2O)2]·2H2O·DMF}n(1)。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晶衍射、单晶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其中Co(Ⅱ)的2个顶点被水分子占据,相邻的钴(Ⅱ)离子连接着1,3-二吡啶基苯和4,4′-二羧基二苯砜形成一维的双绳链,相邻的链之间通过羧基-配位水和配位水-配位水间的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二维的层状结构,层状结构之间通过砜基-配位水间的氢键又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紫外-可见光谱。  相似文献   

19.
草酸铽与水合环己烷六酸(H6LⅠ.H2O)(顺式椅式构型LⅠ:a,e,a,e,a,e)在水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新颖的三维稀土配位聚合物[Tb4(LⅡ)(ox)3(H2O)8](LⅡ为反式椅式构型:e,e,e,e,e,e;ox为草酸根),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这个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60203(4)nm,b=1.08278(8)nm,c=1.29446(9)nm,α=67.908 0(10)°,β=82.109 0(10)°,γ=83.887 0(10)°,V=0.773 07(9)nm3,Z=2。在这个配合物的形成中,顺式构型的H6LⅠ配体发生构型转变形成LⅡ配体,LⅡ配体采取μ8-桥连模式将Tb离子连接成一个具有孔洞的二维(Tb-LⅡ)配位层。由μ2-和μ4-桥连模式构成的一维(Tb-ox)链将二维(Tb-LⅡ)层连接成一个具有孔道的三维配位框架,ox配体和水分子通过配位作用和氢键作用填充在孔道中。  相似文献   

20.
潘慧  柏  安冰  党东宾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8):1710-171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o(dpa)(H2O)4].(dpdo).(H2O)}n(1)(H2dpa=2,2′-联苯二酸,dpdo=N,N′-二氧化-4,4′-联吡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XRPD、TGA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Co(Ⅱ)原子采取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6个配位氧原子分别来自于2个dpa2-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每一个dpa2-配体桥联2个Co髤中心,每一个Co(Ⅱ)原子与2个dpa2-配体配位进而形成了21螺旋链结构。借助溶剂水分子的连接作用,螺旋链之间通过多种O-H…O氢键作用形成了2D网格,通过dpdo和2D网格之间多种类型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定了室温下聚合物1的固体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