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负载PMBP-PF塑料萃取稀土的条件,并从岩石分析的角度考察了一些共存元素如Al、Fe、Sc、Zr的影响。在pH1.0时,La~(3+)、Y~(3+)的萃取率均为零,而Fe~(3+)高达90%,可望用于分离;在pH5.0时,La~(3+)的萃取率高达93%;在pH6.0时,Y~(3+)的萃取率高达95.4%;在磺基水杨酸的掩蔽下铝完全不被萃取,可与La~(3+)、Y~(3+)分离;当pH1.0~3.0时,Sc~(3+)萃取率为零,可与La~(3+)、Y~(3+)分离;在1~6mol/L盐酸范围内,La~(3+)、Eu~(3+)、Y~(3+)等稀土元素不被萃取而Zr~(4+)的萃取率高达92.0%以上,可使之与稀土元素分离。  相似文献   

2.
首先采用一次乳化法制备出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微球,并通过静电吸附将阳离子聚合物壳聚糖修饰到PLGA微球表面,然后以香草醛为交联剂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交联,得到一种壳交联的p H响应型纳米微球(PCV),微球粒径为(277.60±38.01)nm,表面电位为(21.60±4.51)m V.微球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微球在24 h内粒径变化较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对PCV微球的摄取量比未经修饰的PLGA微球的摄取量高;空白微球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空白微球浓度小于80μg/m L时细胞的存活率达93.24%.以多西他赛(DTX)为模型药物进行包载,该纳米微球DTX的载药率为7.48%,包封率为34.98%;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该微球在p H=5.0环境下孵育90 h的药物积累释放率达58.66%,而在p H=7.4的环境下的药物积累释放率为50.63%;此外,载DTX微球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载药微球对A549肺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IC50值可达0.0009μg/m L.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稀土元素(Er~(~(3+))、Y~(3+)、Pr~(3+)、Yb~(3+)、Ce~(3+))掺杂的钒酸镧(LaVO_4)。结果表明,2%(n/n)Yb掺杂的LaVO_4(LaVO_4∶2%-Yb)光催化效果最佳,500 W氙灯照射(λ400 nm)5 h后,磺胺甲恶唑(20 mg·L~(-1))的最大降解率可达到99%。与m-LaVO_4微球相比,LaVO_4∶2%-Yb降解磺胺甲恶唑的催化效果明显提升。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可归因于稀土元素离子的引入拓宽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范围,降低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  相似文献   

4.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苯乙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在乙醇/水的极性反应体系中,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微球分子量等远程结构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微球形成的单体用量、引发剂和分散稳定剂的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和乙醇/水的比例等参数下,克服了以往存在的粒径不均匀、分子量较低、微球表面圆整光洁度较低和产率偏低等主要问题,制备了粒径在1.5~3μm之间、粒径分布1.05~1.08、分子量80×104左右、最高得率达97%、球体表面光洁、球形对称均匀且相互不粘连的单分散PS微球。  相似文献   

5.
八羟基喹啉铝(Alq3)存在下,在甲醇介质中由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分散聚合制得粒径为2μm~7μm的PMMA荧光微球,其粒径分布接近单分散,一致性系数为0.237。研究了影响微球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多个因素。并对在Alq3存在下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Alq3用量对产物的粒径和粒度分布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制备大粒径荧光微球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通道法乳化技术原理,研制了一个可拆卸T型玻璃微通道装置,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连续相,聚(乳酸-co-羟基乙酸)(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为分散相,制备了单分散的PLGA微球.考察了乳化剂用量、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以及PLGA浓度对形成的液滴平均粒径和变异系数(CV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乳化剂用量,提高连续相流速或降低分散相流速,制备得到的PLGA微球直径减小;分散相浓度在5~20 g/L之间变化时,其对微球直径的影响有限.PLGA微球表面光滑无孔,且内部是实心的.用本装置制备得到的PLGA微球,其粒径范围在30~200μm之间,CV值在15%以下,最低可至3%.该方法可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作为分散相而且能避免微球制备时易堵塞等问题,可应用于药物缓控释领域中微米级单分散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了饮用水中的Mn~(2+)。探讨了仪器自身条件和不同的底液条件对Mn~(2+)的峰高和峰型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Mn~(2+)的峰高和峰型,确定测量Mn~(2+)的最佳条件如下:Hg面积为0.52 mm2、搅拌速率为3000 min~(-1)、富集时间为320 s、平衡时间为20 s、起始扫描电压为-1.65~-1.60 V、终止扫描电压为-1.25 V、富集电压为-1.70 V、扫描速率为0.01V/s、振幅为25 m V,底液为0.5 m L的0.2 mol/L的Na_2HPO_4和5.0 m L的0.5 mo L/L的H_3BO_3溶液。在0~21.75μg/L范围内,峰电流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8。在最佳条件下测定饮用水中的Mn~(2+),质量浓度为0.718~2.033μg/L,RSD为2.1%~9.7%,检出限为0.015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8%~107.9%,RSD%为1.7%~10%。  相似文献   

8.
种子溶胀法制备单分散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莎  刘彦军 《应用化学》2007,24(11):1289-1294
以分散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1.80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与溶胀剂和单体、交联剂的混合物经二步溶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讨论了单体浓度和醇水比对种球的影响,以及溶胀剂的种类、溶胀剂浓度、交联剂浓度、溶胀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分散系数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心式粒度分析仪及DSC分析测试技术对微球的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溶胀剂质量分数为25%、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3%、溶胀温度30℃、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6.20μm且单分散性较好的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9.
以苯酚及4,4′-二氯甲基联苯为单体,盐酸作催化剂经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合成了联苯酚醛(BN)树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N树脂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发生亲核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腈基联苯酚醛(PBN)树脂,采用高温发泡法制备了邻苯二甲腈基联苯树脂中空微球.利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制备的PBN树脂以及PBN中空微球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固化和固化剂固化的PBN树脂中空微球均已完全固化,2种固化产物中都形成了异吲哚啉和酞菁环结构,固化剂固化产物中还有三嗪环结构的形成.PBN树脂的自固化产物和固化剂固化产物固化物在1000°C氩气氛围残炭率分别为67%和70%,在600°C空气氛围残炭率分别为70%和47%.PBN树脂中空微球粒径分布范围为350~800μm,数均粒径和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562和583μm,单分散指数为1.04.  相似文献   

10.
交联聚苯乙烯单分散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米级粒度均匀的聚合物微球作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标准计量以及某些高新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制备聚合物微球的传统方法有乳液和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只能制备粒径为0.1-0.7μm的颗粒,采用无皂或低皂乳液聚合法制成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粒径接近1μm,但难于达到1μm以上,且后处理比较麻烦;悬浮聚合制备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则一般在100-1000μm之间,且是多分散性的。而分散聚合获得的微球呈单分散性,是制备粒径为1-10μm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散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胺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的分析方法。最佳前处理条件为:0.5 g样品与1.5 g C18固相萃取粉末研磨5 min,混合物以10 m L丙酮洗脱并浓缩至0.4 m L,加入20μL四氯化碳和5 m L超纯水形成乳化,离心破乳后吸取1μL沉积相进GC-MS分析。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5~200μg/k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5%~108.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n=3),检出限为1.00~1.48μg/kg,可满足土壤中微量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混合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腈为反应介质,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合物微球.考察了共聚单体、溶剂、引发剂等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分散性以及产率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谱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的表面形貌和产率可通过改变溶剂体积、单体/交联剂摩尔比和引发剂浓度等因素进行控制.降低乙腈溶液体积、增加DVB摩尔比例及交联剂摩尔比、可增加聚合物粒径及粒度分布均匀性,而聚合物产率随溶剂体积和DVB摩尔比增大而减小,随交联剂摩尔比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最优条件下,即DVB和TRIM两者摩尔比4∶1,单体/交联剂摩尔比1∶5,乙腈用量为5.6 m L(单体和交联剂占介质体积的7%),引发剂浓度为2 wt%~6 wt%(占总反应单体的量)时,可获得形貌规则、产率较高的单分散poly(4-VP-co-DVB/TRIM)微球,微球平均粒径约4.02μm,粒径分布指数(U)为1.013.此外,热重分析结果显示,聚合微球于350℃时开始分解,600℃时失重率达84.9%.  相似文献   

13.
以醇水混合液为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一步制备了粒径约为1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等分析微球表面形貌及粒径分布,研究了滴加交联剂开始时间、交联剂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对微球形貌和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4h时加入交联剂,且交联剂滴加持续时间为2h的条件下,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μm左右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其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和球形度,且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液法结合等离子体涂层制备聚苯乙烯(PS)-聚乙烯醇(PVA)-辉光放电聚合物(GDP)多层塑料空心微球。通过测量不同充气平衡时间和平衡温度下球内气体的总量研究了氖气对塑料球的气体渗透系数。研究表明,当充氖温度为60、70、80、90℃时,微球充气平衡的时间分别为70~100 h、50~90 h、30~60 h,20~40 h。室温(25℃)时氖气对塑料球的渗透系数为0.5×10~19~2.0×10~19mol/(m·s·Pa),对于直径300μm,PVA壁厚2μm的微球,充Ne后的保气半寿命约3~12 d。当外压为4 MPa,平衡温度为80℃时,球内可充氖2.6~3.2 MPa。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物可降解聚羟基丁酸酯和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乙交酯和丙交酯的无规共聚物(PLGA)两种高分子作为壁材,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硫酸庆大霉素(GS)的载药微球。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所得微球表面呈多孔状,为球形或椭圆形,粒径在20~80μm。分析结果表明,包封率在60%以上,在体外16~20 d内药物全部释放,90 d微球体外降解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油相(甲醇/石油醚)悬浮聚合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在150~400μm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丙烯酰胺(AM)共聚交联微球。考察了搅拌速度、两油相比例、分散剂(Span-80)用量及分散相组成等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使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与分散相的组成对MBA/AM/GMA交联微球的粒径都有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搅拌速度及两油相比例。制备粒径约为200μm的交联微球,适宜的条件为:搅拌速度400 rpm,两油相比例甲醇/石油醚=1:4(V/V),分散剂用量为1.25%。  相似文献   

17.
聚苯乙烯单分散微球粒径可控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研究分散聚合反应中的原料组成(分散稳定剂、单体、引发剂)和反应条件(反应介质极性、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对所制备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和聚合反应速率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效应,优化设计分散聚合的反应条件,成功地制备出1μm~10μm粒径范围内不同粒径级别的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实现了不同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制备的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研究了Sm-Eu-Y-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邻菲啰啉(phen)-TritonX-100荧光体系的共发光效应。实验发现,Y~(3+)存在下Sm~(3+)和En~(3+)的荧光强度分别提高1—2个数量级。该体系可用于痕量Sm~(3+)和Eu~(3+)的同时测定,它们的检测限分别为3.0×10~(-10)mol/L和2.0×10~(12)mol/L。比无Y~(3+)存在时测定的检测限降低了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提纯后蒙脱石对Y~(3+)的吸附行为,考察接触时间、固液比、初始浓度、 pH、离子强度、共存NH~+_4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进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和热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蒙脱石对Y~(3+)的吸附在1.5 min内可以达到平衡。固液比和Y~(3+)初始浓度的增大会减小Y~(3+)吸附量而增大吸附率;溶液pH的增大和离子强度的减小会促进Y~(3+)的吸附。离子交换是Y~(3+)吸附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作用方式,随着pH增大,离子交换作用减弱,表面配位作用增强。Y~(3+)在蒙脱石上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 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吸附等温模型。根据吸附热力学参数, Y~(3+)在蒙脱石上的吸附自发进行,提高温度会促进Y~(3+)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玻璃毛细管搭建单级微流控装置制备单分散水包油(O/W)乳液,以乳液为模板,紫外光照射乳液引发自由基聚合,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MMA/DMAEMA)多孔微球。微球粒径偏差系数(CV)值小于5%,单分散性良好。研究了MMA/DMAEMA多孔微球对Cr(Ⅵ)的吸附性能、再生吸附性能、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对微球吸附Cr(Ⅵ)的量有较大影响,当pH=3时,微球对Cr(Ⅵ)吸附率达到52.9%;循环4次后微球吸附率基本不降低,循环性能好;微球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微球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