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苯并噻唑类的荧光探针(YH1),并用光谱法研究了它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响应。结果表明:YH1对Hg2+显示出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与Hg2+作用后,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它的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在1.4~8.8μmol·L-1浓度的范围内,YH1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有线性关系,其对Hg2+的检出限为0.56μmol·L-1。此外,YH1可跨过细胞膜,细胞毒性低,还可应用于He La活细胞中对Hg2+进行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2.
Hg2+可以猝灭核黄素的荧光,碘离子(I-)可以与Hg2+形成HgI2,基于此,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法检测水中I-的方法。Hg2+加入后,核黄素在525 nm处的荧光被猝灭;继续在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体系中Hg2+被不断消耗,导致核黄素在525 nm处的荧光逐渐增强。该方法检测I-的线性范围在1-100μmol·L-1,检测限是0.4μmol·L-1;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2 min);对其他卤素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水中I-检测时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的罗丹明B酰肼-肉桂酸硫脲(RBHT)荧光探针,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等方法对探针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探针与Hg2+作用后产生较强荧光,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Hg2+的荧光分析新方法。Hg2+测定的线性范围为8.0×10-7~6.0×10-6 mol·L-1,检出限为7.0×10-8 mol·L-1。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自来水、河水中痕量Hg2+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组装方法将修饰有二茂铁基团的富T序列DNA分子(DNA-Fc)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得到了一种基于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汞离子(Hg2+)传感器.当溶液中有Hg2+存在时,Hg2+可与修饰电极上DNA的T碱基发生较强的特异结合,形成T-Hg2+-T发卡结构,使DNA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其末端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二茂铁基团远离电极表面,电化学响应随之发生变化.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结果显示:DNA末端二茂铁基团的还原峰在0.26V(vs饱和甘汞电极(SCE))附近,峰电流随溶液中H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Hg2+浓度范围在0.1nmol·L-1-1μmol·L-1时,电流相对变化率与Hg2+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修饰电极对Hg2+的检测限为0.1nmol·L-1,可作为痕量Hg2+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干扰实验也表明,该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分别应用含有120μmol·L-1 La3+,50μmol·L-1 Cd2+,100μmol·L-1 Cd2+,50μmol·L-1 Cd2++120μmol·L-1 La3+,100μmol·L-1Cd2++120μmol·L-1 La3+的培养基培养黑曲霉,3 d后测定黑曲霉菌球的生物量及其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变化。结果表明,50和100μmol.L-1Cd2+降低了黑曲霉生物量和五种抗氧化酶活性,并诱导了MDA产物的升高。与Cd2+单一处理比较,50μmol·L-1 Cd2++120μmol·L-1 La3+和100μmol·L-1 Cd2++120μmol·L-1 La3+处理组均不同程度上诱导了五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并降低了MDA的积累水平。其中,120μmol·L-1 La3+对50μmol·L-1 Cd2+氧化胁迫的缓解效应明显高于100μmol·L-1 Cd2+。因此,La对黑曲霉中低剂量Cd胁迫的缓解效应比较显著,而对高剂量Cd的拮抗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苯并噻唑类的荧光探针(YH1),并用光谱法研究了它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响应。结果表明:YH1对Hg2+显示出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与Hg2+作用后,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它的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在1.4~8.8 μmol·L-1浓度的范围内,YH1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有线性关系,其对Hg2+的检出限为0.56 μmol·L-1。此外,YH1可跨过细胞膜,细胞毒性低,还可应用于HeLa活细胞中对Hg2+进行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7.
基于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恢复方法测定磷酸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相合成了巯基乙酸保护的Cd Te量子点。根据Fe3+存在的情况下,Cd Te量子点荧光强度恢复程度与磷酸根浓度成正比的现象,建立了基于Cd Te量子点荧光淬灭-恢复测定磷酸根的方法。考察了溶液p H值以及Fe3+浓度对检测体系的影响。在p H=7.1,Fe3+为4.0μmol·L-1条件下,磷酸根浓度在4.0×10-6~1.0×10-4mol·L-1范围内,与量子点荧光恢复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7mol·L-1。本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磷酸根的检测,回收率为95.4%~108.6%。  相似文献   

8.
以罗丹明B为识别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Turn-on型Hg2+荧光探针1,与Hg2+络合后荧光显著增强,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粉色,从而实现了对Hg2+的快速检测。Hg2+含量在1~7μmol/L范围内,580 nm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2)。探针1对Hg2+的检出限为34 pmol/L,常见的其它8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Hg2+的检测无明显干扰。  相似文献   

9.
通过脱氢枞酸基芳胺荧光探针a,b,c对不同金属离子(Ca2+、K+、Mg2+、Mn2+、Na+、Ni2+、Pb2+、Fe3+、Cu2+)的识别性、对其他金属离子的抗干扰性、以及金属离子对探针的荧光滴定试验,研究了它们作为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应用。结果表明,a和b对Fe3+、c对Cu2+具有良好识别性,其识别性能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性不明显;Fe3+浓度分别在1.0×10-7~6.0×10-6mol·L-1和2.0×10-7~7.0×10-6mol·L-1范围内,a和b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Cu2+浓度在6.0×10-6~3.0×10-5mol·L-1范围内,c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定量检测中性水溶液中Fe3+和Cu2+含量。  相似文献   

10.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苯并噻唑类的荧光探针N-(4-(苯并噻唑-2-基)苯基)-2-((2-羟乙基)(吡啶-2-甲基)氨基)乙酰胺(FL),用光谱法研究了它与各种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FL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且对Cu2+的识别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FL与Cu2+形成配合物的结合比为1∶1,其荧光强度与Cu2+浓度(3.8~9.6μmol·L-1)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且它还可应用于自来水和湖水等水体样品中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苯并噻唑类的荧光探针N-(4-(苯并噻唑-2-基)苯基)-2-((2-羟乙基)(吡啶-2-甲基)氨基)乙酰胺(FL),用光谱法研究了它与各种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FL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且对Cu2+的识别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FL与Cu2+形成配合物的结合比为1∶1,其荧光强度与Cu2+浓度(3.8~9.6μmol·L-1)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且它还可应用于自来水和湖水等水体样品中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相比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易修饰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L-半胱氨酸和蔗糖为原料,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成功的制备出发绿色荧光的碳点(G-CDs),最佳发射波长是515 nm,经表征得出其表面主要还有氨基、羟基和羧基等基团,荧光量子产率高达33.4%,其荧光可被Pb^2+特异性猝灭,最终应用于Pb^2+的灵敏检测,检出限为0.025μmol·L^-1。经MTT法测定G-CDs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低毒性,最后应用到细胞荧光成像中,通过细胞成像技术成功检测细胞中Pb^2+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得到了Hg2+、Pb2+、Cu2+及Cd2+的溶出伏安曲线,并分别检测了溶液中微量Hg2+、Pb2+、Cu2+及Cd2+的浓度,其测量灵敏度分别为:514.6μA/cm2·μmol·L-1、131.5μA/cm2·μmol·L-1、41.2μA/cm2·μmol·L-1和96.5μA/cm2·μmol·L-1;检出限分别为:5.0×10-7mol/L、5.0×10-7mol/L、1.0×10-6mol/L和2.0×10-6mol/L;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3.4~10.9μmol/L、4.5~10.0μmol/L、2.9~10.0μmol/L和2.2~11.2μmol/L。当溶液中同时存在上述四种金属离子时,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得到了四个完全分离、互不干扰的氧化电流峰。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新的螺吡喃衍生物,将其应用到PVC膜固相基质中,用于Zn2+的荧光检测.优化条件下,该敏感膜对Zn2+的响应范围为4.94(10-7~4.15(10-4mol·L-1,检测限为1.51(10-7mol·L-1.实验发现,该敏感膜具有很好的光学稳定性、重现性和可逆性,而且与其他过渡金属离子如Hg2+,Cd2+,Pb2+,Cu2+,Fe3+或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相比,该敏感膜对Zn2+的荧光增强具有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荧光碳量子点的绿色合成及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汞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苹果汁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得到了水溶性好及稳定性高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研究发现Hg2+对碳量子点荧光有良好的猝灭作用,从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Hg2+的新方法。实验发现在pH 7.0磷酸盐缓冲介质中碳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与Hg2+浓度在5~100 nmol/L和1~5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3 nmol/L(S/N=3)。本方法可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罗丹明B与邻苯二甲酰氯为原料缩合反应得到新化合物T1,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荧光探针T1能对Hg2+进行快速、选择性、可逆的识别,且常见金属离子对其干扰较小.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4×10-8~9×10-8 mol/L)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探针在HepG2活细胞中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T1可应用于生物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BODIPY类探针Stokes位移小、发射偏短等不足,本文通过在BODIPY引入α-(4-羟基)苯乙烯基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并结合meso-位Zn2+螯合团的引入构建了一个发射红移到黄色的、有较大Stokes位移(~50 nm)的BODIPY类Zn2+荧光探针。这些特点有利于降低造影中自发荧光、光毒性和激发的干扰。光谱研究显示探针具有良好的Zn2+特异性荧光增强响应,且其他金属和近中性环境pH的干扰较小。该探针对Zn2+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12~1.2μmol·L-1,检测限为0.18μmol·L-1。HeLa细胞内Zn2+共聚焦荧光成像研究表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细胞膜透过能力,可对胞浆内"自由"Zn2+实现可逆跟踪。  相似文献   

18.
以罗丹明B、水合肼和咔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Cu2+荧光探针,即4-(N-咔唑基)苯亚甲基罗丹明B腙(CPMRH)。用FTIR、1H NMR和13C 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对探针的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探针CPMRH对水溶液中的Cu2+具有良好的选择识别性,且基本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探针与Cu2+络合显示粉红色,可以作为一种裸眼检测的试剂用于溶液中Cu2+的检测;当λex=520 nm时,Cu2+水溶液与探针作用可显示橙红色荧光。且Cu2+浓度在1×10-5-5×10-5mol·L-1的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Cu2+的最低检出限为5.25×10-7mol·L-1;Job’s曲线表明,探针CPMRH与Cu2+的络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19.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稀土化合物氯化铽(TbCl_3)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水平上,浓度为0.000 1、0.001、0.01、0.1、1和10μmol·L-1的TbCl_3均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矿化功能,然而,当浓度升至为100和1 000μmol·L-1时,TbCl_3表现出抑制作用。分子水平上,浓度为0.000 1和0.1μmol·L-1的TbCl_3明显上调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形成蛋白2(BMP-2),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Ⅰ型胶原蛋白(ColⅠ),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浓度为1 000μmol·L-1的TbCl_3则抑制上述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浓度为0.000 1、0.1和1μmol·L-1的TbCl_3促进成骨分化相关蛋白Runx2,BMP-2和OCN的表达;结果显示,低浓度的TbCl_3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及矿化功能,而高浓度TbCl_3则呈现出抑制作用。TbCl_3通过调控Runx2的表达刺激早期成骨分化相关基因BMP-2、ColⅠ和晚期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OCN的表达,从而诱导MC3T3-E1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0.
在440 nm激发波长下,核黄素水溶液在525 nm处能够产生荧光,汞离子(Hg2+)存在时其荧光被猝灭,基于此开发了一种用于水样中Hg2+浓度快速检测的荧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对Hg2+的检测线性范围是50 nmol/L~50μmol/L,检出限是8.0 nmol/L,响应迅速(约1 min),对其他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将其应用于湖水中Hg2+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