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和潮道、潮上带泥坪4个微相,与其他取心井段(或未取心井段)岩屑录井的对比符合率较高;该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主要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次要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测井处理解释的沉积学倾角结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关键井的测井沉积亚、微相解释模型.该模型为工区关键井垂向旋回叠置关系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连续的、较准确的岩相剖面,对于海陆过渡相的层序划分对比和在塔里木盆地寻找隐蔽油气藏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和潮道、潮上带泥坪4个微相,与其他取心井段(或未取心井段)告屑录井的对比符合率较高;该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主要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次要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测井处理解释的沉积学倾角结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关键井的测井沉积亚、微相解释模型。该模型为工区关键井垂向旋回叠置关系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连续的、较准确的岩相剖面,对于海陆过渡相的层序划分对比和在塔里木盆地寻找隐蔽油气藏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成塔中地区输导网络格架的输导体包括断裂、不整合面、裂缝和孔隙等。利用分形方法,对塔中地区4个重要构造面的断裂体系进行了分形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顶(Tg5′)的分形维数最高,为1.39;其次是寒武系膏盐岩层顶(Tg7),为1.24;最小的是石炭系生屑灰岩顶(Tg2″),为1.05。按其流体运动特点,塔中地区不整合面上、下输导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流体流动场,不整合面以下输导体主要由孔-洞-缝体系构成;不整合面以上输导体为层状渗透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孔隙型介质。根据塔中地区输导网络的特征,提出了以限制性横向输导为主的输导网络和以非限制性纵向输导为主的输导网络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成塔中地区输导网络格架的输导体包括断裂、不整合面、裂缝和孔隙等.利用分形方法,对塔中地区4个重要构造面的断裂体系进行了分形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顶(Tg5′)的分形维数最高,为1.39;其次是寒武系膏盐岩层顶(Tg7),为1.24;最小的是石炭系生屑灰岩顶(Tg2"),为1.05.按其流体运动特点,塔中地区不整合面上、下输导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流体流动场,不整合面以下输导体主要由孔-洞-缝体系构成;不整合面以上输导体为层状渗透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孔隙型介质.根据塔中地区输导网络的特征,提出了以限制性横向输导为主的输导网络和以非限制性纵向输导为主的输导网络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山岩识别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二叠世末期,塔中地区的火山活动对下伏石炭系油气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火山活动促进烃源岩的成熟排烃;形成断裂、裂缝等广泛发育的油气疏导体系;形成岩颈刺穿、火山岩脉侧向遮挡等不同类型的油气藏.此外,火山活动还可以对原来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改造,从而形成次生油气藏.本文利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地震属性、地震反射结构、时间切片等方法,对火山岩的剖面和平面分布进行识别与预测,明确了塔中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在剖面上主要以岩墙岩盖的形式产出,活动强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厚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步变薄直至尖灭.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石炭系火山岩的油气成藏意义,对塔中地区油气滚动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百色盆地是一典型的第三纪走滑拉分盆地 .盆地虽小 ,但有机质含量丰富 ,储层发育 ,盖层条件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其热演化程度较低 .通过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岩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 ,该盆地最重要的构造单元田东坳陷热演化程度总体较低 ,仅那读组生油岩达到低熟 ,极少数为成熟 ,其他生油岩层未成熟 .田东坳陷热演化总的规律是 :从距今大约 55Ma开始 ,地层古地温随着坳陷沉降和沉积而逐步增加 ,并于距今大约 3 0~ 2 5Ma达到最大值 .然后随着地壳缓慢抬升 ,地层温度逐渐变冷 .热演化程度低是控制百色盆地油气远景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量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地层划分与沉积演化研究.塔中地区志留系分为下统柯坪塔格组沉积、塔塔埃尔塔格组、经历碎屑岩潮坪(局部发育扇三角洲)—内陆棚(泻湖)沉积演化.研究成果对于塔里木盆地储层展布及储盖组合具有参考价值,便于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北部热史波动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四川盆地北部沉积波动的特点,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特征,在该区初步建立了热史波动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对四川盆地的大地热流史演化进行恢复,同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志留纪至二叠纪大地热流值波动上升,波动幅度不大,热流值总体相对较低(50 mW/m2),此阶段热流值的波动主要是在海西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抬升或下降造成的;二叠纪至早侏罗世,是本区热流值最高阶段,最高可达56mW/m2,并且持续时间达到35 Ma,之后降低;此后大地热流值随时间波动上升.从热史波动曲线可以看出,这些波动主要是各期构造运动作用造成地层的抬升剥蚀而形成的.波动热史模型模拟的结果为该区成藏演化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沉积盆地的热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灰石裂变径迹是研究沉积盆地地热史的强有力工具。胜利油区东营凹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该盆地的古热作用比现今热作用强。盆地形成初期经历的热事件使其具有较高的热流,随后热流缓慢衰减;3号样品径迹长度的混和型分布说明东营组(Ed)和馆陶组(Ng)之间的沉积间断曾引起了盆地古地温的降低。东营凹陷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位置在2000~3400m左右,和生油窗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梁老卫 《科技信息》2010,(16):I0314-I0314
塔中地区上部地层起下钻阻卡严重,严重阻碍了钻井速度。对塔中71井钻井现场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技术措施,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上部地层的施工任务,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地区上部地层特点的优快钻井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指导在塔中地区发现大规模的志留系黑油 ,通过分析塔中低凸起的演化过程、油气显示分布特征、沥青砂的成因、油气的运聚规律 ,结合宏观的地质背景 ,对塔中地区志留系的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认为 ,本区志留系主要存在斜坡背景上的构造型、构造背景岩性型、地层超覆型、沥青封堵地层型 4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The thermal history of sedimentary basins is a key factor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is critical in the exploration of lithospheric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In this p...  相似文献   

14.
多旋回沉积盆地地温场与烃源岩演化--以苏北盆地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恢复苏北盆地古地温场,进行热演化史研究,确定主要的生烃时期。方法 在盆地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分析等技术。结果 苏北盆地新生代具有多旋回盆地演化的特点,地温梯度呈降低趋势,古近纪40~45℃/km,新近纪30℃/km左右;烃源岩演化经历了早期生烃、中期生烃停滞、晚期生烃3个阶段。结论 烃源岩成熟度主要受古地温场的控制,而与现今地温梯度无关;渐新世持续18Ma的三垛抬升运动是造成苏北盆地烃源岩演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ing is carried out on nin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central part (Lianmuqin section) and from 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Turpan-Hami Basin. The fission-track ages of seven Jurassic samples are distinctly younger than depositional ages. In contrast, the fission-track ages of two Cretaceous samples are older than, or as old as depositional ages.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Jurassic samples have been annealed or partially annealed, whereas the Cretaceous samples have not been annealed.The further thermal modelling results show that Turpan-Hami Basin experienced a Late Cretaceous period (120-100 Ma) of tectonic uplift with rapid cooling and exhumation of sediments. The samples underwent a Cenozoic period of reburial and re-heating and were exhumed again at 10-8 Ma.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卡塔克古隆起演化和沉降-反转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古隆起是盆地构造演化中特定的构造,其构造演化影响着盆地的油气生成及运聚。根据地震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卡塔克隆起构造特征及其反转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卡塔克隆起多表现为基底卷入式断裂及多个Y字型断裂,花状构造样式,多数断裂断至二叠系顶面;卡塔克隆起在震旦—早奥陶世阶段为北倾斜坡,中奥陶世末期塔里木盆地由拉张转为挤压,构造反转,此时卡塔克隆起雏形基本形成,并形成了前述断裂构造样式;晚奥陶—中泥盆世末隆起基本定型,构造形态保持至今;中泥盆世—中新世期间,虽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但未改变卡塔克隆起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地层剥蚀厚度求取方法的讨论:以吐—哈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吐-哈油田为例,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综合求取了地层剥蚀厚度。据此求得吐-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剥蚀厚度多小于50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侏罗系剥蚀厚度介于600m到未剥蚀之间;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侏罗系剥蚀厚度多在1300~1800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