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诗经》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那就是“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思念怀人的一种方式。我们把诗中出现“采”字,且“采”字具有摘取、折取之意的诗歌,归类为“采摘诗”,并将它们分为以“采”字起兴的诗歌、采集某种植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的诗歌三类。  相似文献   

3.
赵沛霖的《诗经》研究是对《诗经》学史建构模式的超越,对《诗经》研究作了多方面的深入与拓展,彰显了研究上可贵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那就是"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思念怀人的一种方式。我们把诗中出现"采"字,且"采"字具有摘取、折取之意的诗歌,归类为"采摘诗",并将它们分为以"采"字起兴的诗歌、采集某种植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的诗歌三类。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是建国以来《诗经》研究的第二高潮。通过对诗经成书、流变、创作方法;孔子与《诗经》的关系;《毛诗序》、《雅》、《颂》;《国风》中的典型篇目的研究,是对这一时期《诗经》研究的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表现理想"、"抒发激情"、"想像丰富"、"神话传说"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诗经》的浪漫主义色彩。《诗经》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是很丰富的,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诗经》服饰描写的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服饰标身份;二、服饰示“美”,“刺”;三,服饰传情谊;四、服饰示“双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诗经》百年来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前50年是以引进西方相关学科进行研究为其主要特征;后50年是以唯物史观指导进行研究为其主要特征.从而说明了百年《诗经》研究的历史是观念更新的历史,开放的多元的研究是必由之路.文章还就各历史时期的学术现点、学术方法和学术成果进行评述,最后以四点结论作结,回顾中有所展望.评述以大陆研究为主,同时也把台湾、香港的研究纳入视线之内.  相似文献   

9.
吴超华 《科技信息》2010,(18):I0151-I0152
姚际恒是清代众多研究诗经学的学者之一,他的《诗经通论》完成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两百余年后,顾颉刚点校此书并开启研究《诗经通论》的风气。此后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姚际恒,并掀起了研究《诗经通论》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诗经》和《圣经》在中西方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比较《诗经》和《圣经》本文及其神圣化过程中的汉儒解《诗》和教父解《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文学思想和审美思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性特征以及中西方文化精神的遗传基因、分途发展和会通之处,从而为中西方跨文化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有许多鸟类古名与现代鸟名大都不一致,为了承救古文化,沟通古今,沟通中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文,笔者应用现代动物学与训诂学相结合的方法考证了《诗经》中记载的鸟类名称,把它们归属于现代鸟纲10个目、22个科,共42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清代《诗经》研究的实际,本文将清代《诗经》学分为3个发展阶段:清初经世致用思潮与《诗经》朴学研究之风的开启、乾嘉时期《诗经》朴学研究的极盛阶段和后期今文经学影响下《诗经》辑佚学的全面发展,并概况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的派别,意在为清代《诗经》研究描绘出一个轮廓和线索,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13.
古籍《诗经》中的鱼类古汉名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拯救古文化,《诗经》是我国先秦文化的精品,其中记载的鱼类有14种,多数种类古今称谓不同.本文运用现代动物学和训诂学的方法对其名称进行了认真的考证,沟通了古今,沟通了中外.  相似文献   

14.
《诗经》作为纪实性的诗歌总集,清晰地记载了上古时期族际交往与融合的史实,揭示出族际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形态和途径,具体模式主要有族际通婚的血缘融合、战争碰撞的文化融合以及人口迁徙的文明融合。  相似文献   

15.
冯敏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119-122
中国和韩国在虎图腾、虎崇拜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文化渊源。在中国,虎在动物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排第二,而韩国动物文化中虎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中韩民间故事中老虎均扮演了仁义、义理、友情的形象,韩国民间传说中老虎更是孝义的化身。中国绘画艺术中,多表现老虎的威猛、英勇的一面,而韩国的绘画展示更多的是老虎仁义、报恩的一面。中韩应加强动物文化尤其是虎文化交流,加大弘扬传统虎文化的力度,发挥其在教化人心,扬善惩恶以及净化社会风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动植物,这种寓情于物文学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灵光初现,而是昆虫文学萌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文学意象入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再现《诗经》中昆虫的文学图谱,理顺《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结合先秦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并进行文学形象的分析,从而得出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左传》与《国语》等史籍中收录的关于《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推测出孔子之前的《诗》可能有三次重大的编辑。最后由孔子编定整理出了今天所见的《诗》的版本。  相似文献   

18.
《诗经》和汉乐府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使得汉乐府既与《诗经》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共性,又有差异。因而从《诗经》时代到汉乐府时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诗经》的禽鸟意象中,以"雉"最为特别,最能反映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它与先秦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对"雉"的概念的理解,在《诗经》中"雉"的意象主要有四种含义:爱情中的思妇形象;王族中的地位象征;祭祀中的舞蹈器具;生活中的善良品格。这与"雉"本身的特点、先民自然崇拜思想的延续以及西周独特的天命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边美英 《科技信息》2008,(31):27-28
本文对中、韩两国高中生物教材的概念图的内容设计、题型、相同知识点比较等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高中生物新教材中设计的概念图的优点及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