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上市药物扎那米韦、 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进行结构修饰, 对化合物相应的氨基进行磷酰化, 设计合成了10个新化合物. 新化合物在酶水平和细胞水平均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 化合物I-8在酶水平、 化合物I-6在细胞水平具有和阳性对照药奥司他韦相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活性分子组合的原理,把两种具有诱导活性的水杨酸酯类化合物和D,L-β-氨基丁酸连接在一个分子内,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所有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及1H NMR确认. 生物活性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3.
双酰基脲新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虫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含双酰基脲新化合物的合成,经元素分析、IR、^1HNMR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4.
N-杂环油酰胺、亚油酰胺的合成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具有天然活性的植物源成分油酸、亚油酸为先导化合物,经过酰氯化、酰胺化,引入高活性的含氮杂环,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定,确认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初步进行了防治中草药半夏、太子参病害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半夏枯萎病、太子参轮纹病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对三氯新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合成了四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三氯羟基二苯醚衍生物,它们的结构均经红外、核磁、高分辨质谱证实.对新化合物进行了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活性的测试,其中有一个新化合物在20ug/mL浓度下对两种菌都有活性.  相似文献   

6.
从漆斑菌中分离得到了5个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并确定了其平面结构;选取其中获得量比较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得到4个新化合物;分别对这9个化合物进行了抗菌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结构中C12和C13位的环氧环打开后,重新与C2位形成新的四元环氧环或对C2'位的羟基进行酰基保护后,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利用Vilsmeier-Haak反应得到活性中间体,取代-4-甲酰基吡唑;将其与芳氧乙酰肼反应,合成5个吡唑腙类化合物3,再经关环反应,制得5个吡唑类双杂环化合物4。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对新化合物3,4分别进行了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等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吡唑类双杂环化合物4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吡唑腙化合物3。在质量浓度为50mg/L时,3d、3e对番茄早疫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80%);双杂环化合物4对6种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70%),其中4d、4e对棉花立枯病菌的抑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8.
新型Zhuo酚酮类糖苷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方丽  王晓林  金钟天 《有机化学》2002,22(12):1004-1008
根据Zhuo酮的结构特点,对Zhuo酚酮类化合物与半乳糖的Kenigs-Knorr反应进 行了研究。探索出一种具有较高立体选择性的合成方法,从而制得四种具有β-构 型的单一端基异构体的Zhuo酚酮半乳糖苷新化合物。生成的新化合物不但保持了原 有的生理活性,而且降低了毒性、提高了药效,为人工合成Zhuo酚酮类增添新化合 物的同时,也扩展了此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应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 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乙酰甲喹和取代伯胺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席夫碱片段的衍生物,其中四种为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高分辨率质谱表征。首次通过单晶结构证明了选择性还原产生副产物3-乙酰基-2-甲基喹喔啉-1-氧化物的结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抗菌活性较差,但部分目标化合物在人工胃液中的水解物抗菌活性明显优于乙酰甲喹。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二硫醇化合物与二氯代物缩合,再酰化的方法合成了14个具有环状结构的新颖多聚硫醚化合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EIMS确证其结构,部分化合物还经晶体X衍射方法确证.通过对II型糖尿病靶标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的分析,发现一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酯键型鹅去氧胆酸分子钳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鹅去氧胆酸为隔离基、芳香族化合物为手臂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分子钳, 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并且考察了其对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初步的结果表明, 这类手性分子钳对D-氨基酸甲酯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2.
A novel type of molecular tweezers with different chiral center and cleft has been designed and prepared by usingα-hyodeoxycholic acid as spacer and D/L-amino acid methyl ester as chiral arm attached at 3-position.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1H NMR,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Their recognition properties for various D/L-amino acid methyl esters were also investigated.The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chiral single-armed molecular tweezers exhibited good recognition ability for D/L-ami...  相似文献   

13.
α-猪去氧胆酸类分子钳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α-猪去氧胆酸为隔离基,芳香族化合物为手臂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酯键 型分子钳,结构均经^1H NMR,IR,MS及元素分析所确证,并且考察了其对芳香胺类 化合物和D/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性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分子钳受体不但 对中性小分子具有识别性能,而且对D/L-氨基酸甲酯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希土铕(Eu3+)与甲基苯甲酸(包括邻位0-MBA.间位m—MBA,对位p-MBA)及邻菲罗咐(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二元:Eu(CH3C6H5COO)3,三元:Eu(phen)(CH3C6H5COO)3.对上述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的研究,并用红外光谱(IR)作了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5.
用4,5—二氮芴-9-酮(dafo)、邻苯二甲酸、高氯酸铜和4,5—二氯芴—9— 酮(dafo)、苯甲酸、高氯酸铜进行混和反应时分别得到亮蓝色和蓝绿色晶体,它们 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单晶结构表明,这两种化合物是同分异构体 ,组成都是C22H16Cl2CuN4O12。这两种化合物是通过氢键形成的具有二维网状结构 的超分子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对两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应用化学》2009,26(5):501-506
摘要 以α-猪去氧胆酸为隔离基,在3位桥联不同的D,L-氨基酸甲酯作手性臂,合成了具有不同手性中心和裂穴的新型分子钳受体。结构均经1H 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并考察了其对D/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性能。初步研究表明,这类分子钳对D/L-氨基酸甲酯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其结合常数(Ka)可达5.24 × 103 L•mol-1。  相似文献   

17.
含2-三氟甲基苯并咪唑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2-三氟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3,4-(丰刀女)二唑啉及均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并对其波谱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从蒿属植物白莲蒿(Atemisia sacrorumLedeb.)地上部分分得4个肉桂酸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4-二咖啡酰奎宁酸(1,4-dicaffcoylquinic acidⅠ),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Ⅱ),黎芦酸(veratric acidⅢ),琥珀酸(succinic acidⅣ),其中,1,4-二咖啡酰奎宁酸经药理活性试验证明有良好的抗质子过氧化和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2-双二茂铁基丙烷作为母体制得对应的甲酸,并以此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2,2-双二茂铁基丙烷)-6.甲酸酯,其结构经1^H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20.
Technetium-DTPA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and Technetium N-(2,6-diethylacetanilido)iminodiacetic acid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at carrier free level and milligram levels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They were compared by paper electrophoresis. Their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constants were studi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