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技术具有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及电化学发光技术的高灵敏性,以及发光易于调控、稳定性好、便于微型化和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重金属检测、免疫传感技术、基因传感技术、酶传感技术、食品安全与药物分析等领域。该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原理和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技术在食品安全与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型分析方法,兼具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方法两者的优点,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可控性好、易于微型化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在生命科学、食品安全及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常用的电化学发光体系和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分析的主要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分子印迹电化学分析的构建方法、原理及所构建方法的性能(包括灵敏度、选择性、检测范围和稳定性等)进行了评述。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制备固态发光电极、非固态发光电极构建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与电化学发光分析联用,其中制备固态发光电极用于构建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最有发展前景。最后,本综述也对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分析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能够选择性识别并检测特定目标化合物,因其设计简单、灵敏度高、价格低廉、携带方便、易于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点,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主要论述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技术相结合构建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包括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种类,以及电化学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常用单体等.对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领域新出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材料复合物以及纳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也一并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5.
谢汉钊  杨斌  李建平 《分析化学》2020,(12):1633-1641
制备了赤霉素(GA3)分子印迹传感器,建立了基于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增强Ru(bpy)3Cl2电化学发光(ECL)信号超灵敏测定GA3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掺杂Au的g-C3N4材料(g-C3N4/Au),进一步电化学聚合邻苯二胺,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MIP)膜,采用甲醇-乙酸洗脱液洗脱后,得到可特异性识别GA3的空穴。以Ru(bpy)32+为探针,g-C3N4/Au为能量供体,利用二者间共振能量转移增强Ru(bpy)32+的ECL强度。同时,ECL共振能量转移与分子印迹技术结合,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随着样品中GA3浓度增加,分子印迹空穴与GA3重新结合,导致ECL强度逐渐降低。此传感器检测GA3的线性范围为4.0×10-14~7.0×10-11 mol/L,检出限为1.64×10<...  相似文献   

6.
基于氯霉素(CAP)强烈抑制Ru(bpy)23+/三丙胺体系的电化学发光(ECL)信号,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水体中CAP的磁性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以Fe3O4-Au磁性纳米粒子为载体,对氨基苯硫酚(4-AT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基磺酸(AMPs)作为双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EGDMA)作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通过自组装在Fe3O4-Au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合成氯霉素分子印迹膜(MIPs)。以修饰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磁性玻碳电极(MGCE)为CAP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优化实验条件下,ECL信号变化值(ΔI=I0-Ip)随着CA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ΔI与CAP浓度的对数在0. 010~100 ng/L CAP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 998 0,检出限为0. 010 ng/L。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CAP的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电化学发光检测牛奶中氯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氯霉素(CAP)能强烈抑制Ru(bpy)32+/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ECL)信号,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检测牛奶中CAP残留量的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体系的ECL猝灭值ΔI与CAP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10-13~1.0×10-11g/mL,检测限为3×10-12g/mL,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可用于牛奶中CAP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残留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发展高效、 快速且简便的抗生素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作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受体,可以高亲和力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发展成熟、应用广泛的电分析技术,两者结合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法(MIP-ECL)具有选择性高、检出限低、成本低廉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掺杂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Nafion膜在玻碳电极上固定联吡啶钌(Ru(bpy)2+3),制得Ru(bpy)2+3/Nafion/MWCNT修饰电极。为了提高修饰电极的选择性,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对该电极进一步修饰了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膜,制得电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优化了扫速、pH值、富集时间等检测条件,传感器显示出既具电化学发光技术的灵敏性和分子印迹技术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即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100 mV/s扫速,富集5 min,对海洛因进行检测,在1.0×10!10~1.0×10!14mol/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到4.0×10!15mol/L(S/N=3)。传感器直接应用于唾液和尿液中海洛因的测定,回收率达到97%~104%。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硫化镉量子点-壳聚糖(CdS-CS)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记作CdS-CS/GCE。以卡那霉素为模板分子,3-氨基苯硼酸(APBA)为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CdS-CS/GCE表面电聚合得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膜,所制备的传感器记作MIP/CdS-CS/GCE。卡那霉素可与传感器表面的MIP特异性结合,占据印迹孔穴,阻断共反应剂K2S2O8扩散到电极表面的通路,使电化学发光强度减弱。以传感器在空白溶液中的电化学发光强度(I0)与传感器在卡那霉素标准溶液中的电化学发光强度(I)的差值ΔI(ΔI=I0-I)作为响应信号,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响应信号ΔI与卡那霉素浓度的对数值在1.0×10-11~1.0×10-7mol·L-1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0,检出限(3S/N)为5×10-12mol·L-1。按标准加入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试验,...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2010年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关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分子印迹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两种操作模式,着重介绍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环境、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引用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MIPs)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的一种交联高聚物.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在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技术.它结合了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是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技术,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性质,作为传感器的理想敏感材料的制备方法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传感器敏感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近几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及电化学发光的微型化发展。引用参考文献42篇。  相似文献   

14.
分子烙印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刘勤  周永新  刘荫棠 《分析化学》1999,27(11):1341-1347
分子烙印技术是制备具有选择性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新兴技术,其应用之一是将分子烙印聚合物用作分析化学中化学传感器的识别元件。本文综述了分子烙印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评述了分子烙印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展望了其在有机磷化合物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分子印迹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对映体拆分、人工抗体、模拟酶、以及分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米托蒽醌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弱酸性条件下, 以邻氨基酚为单体交联剂, 米托蒽醌为模板分子, 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米托蒽醌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 该传感器对米托蒽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 米托蒽醌浓度分别在3.3×10-7~1.0×10-5 mol/L及1.0×10-5~5.0×10-5 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减小量呈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1.6×10-7 mol/L, 同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子印迹技术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优势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分支。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和与高分子同样的抗腐蚀性能的双重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本文回顾了分子印迹技术近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弱酸性条件下,以邻氨基酚为单体交联剂,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成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分子印迹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结构、选择性、灵敏度、稳定性、线性范围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白藜芦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白藜芦醇浓度分别在2.0×10-8~7.0×10-7m...  相似文献   

19.
Molecular imprinting is a technology by which specific recognition sites can be producedby using a template molecule in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dure. In recent years,molecular imprin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hiralstationary phase with predetermined selectivity'-'. So far, the commonly atilizedfunctional monomers include methacrylic acid', acrylamide' and 4-vinylpyridine',combined functional monomers such as methacrylic acid 2-vinylpyridine'-' andacrylam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