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这一自然科学的特点,应积极把实验活动引进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实验手段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这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重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重视学生的参与;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指导好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尽量采用探索式的实验方式;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线性问题为基础,根本不涉及或者回避非线性问题,即使碰到非线性问题,我们也常常把它简化为线性问题来处理,由此学生往往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确定性,而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普遍现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恒定电流”一章提出了“非线性元件”,并且在学生实验中增加了“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非线性现象.在近几年高考中,“非线性”类试题已成为考试的热点,因它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效.然而,由解决线性问题形成的传统观念却柬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至遇到非线性问题总用僵化的方法去思考,导致结果不正确.笔者想通过对有关“非线性”高考题的分析和讨论,来揭示这类考题的命题特点,形成应对这类考题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考试卷中几乎每年出现“拓展性”实验题,它们是以高中物理课本实验为基础,命题者通过改变课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器材、要求、情景等手段,对课本实验进行拓展翻新后设计的新的实验问题.这类试题不但考查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特别注重考查实验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实验复习中,不仅要重视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调整了物理实验课程内容和体系;以三大模块实验为基础,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有利于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和实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沪科粤教版新教材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第十五章“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特点是学生活动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通观整章教材,学生活动贯穿始终,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既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活动的的作用和价值.本章没有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学生普遍乐学好学。可以说,学生的实验活动在本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度,本文从实验的角度谈一谈“电动机与发电机”一章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是,首先根据原理及可行性确定实验方案,其次选择实验器材、电路,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选择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电路,选择合适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演示实验是一种以教师操作、示范为主的实验形式.笔者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4忌”.1忌随心所欲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等特点,对于激发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在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概念和导出正确物理规律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使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教室必备品——粉笔,除了具有板书、板画的常用功能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其多重实验功能.巧用粉笔开展课堂探究,进行生动体验,设计各种演示实验,并充分利用其附属物——粉笔灰和粉笔盒,则能达到因陋就简、顺手拈来的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的良好功效.  相似文献   

10.
“光的色散现象”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一笔带过,并未像“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知识浓墨重彩.但是就这一个简单的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柯里兹邀请当今物理学家评选出“十大最美的物理实验”,牛顿用棱镜做的光的色散现象位列第四.看起来简单异常的实验为何被当选?物理学界一直崇尚“简单就是美”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探究-建构”型物理教学是一种与新课改相协调的教学模型,它是以科学知识的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探究”为基础,“建构”为目标的教学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重构基础教育的课程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强调科学探究,不是不要建构知识,而是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知识产生的本质来看,科学探究和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关于“瓶吞蛋”的演示实验有多种版本,改进的方法也不少.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各种实验方法的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一节课,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带电粒子,教师常常只讲一讲实验原理与结论,学生很难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过程,这与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背道而驰.“安培力、磁感应强度”一节课,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改变导线长度和电流强度,通过观察导线在空间偏转角度的大小来研究影响安培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由于铜导线较重,偏角较小,且导线很难静止在空间某一位置,因此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显然,理想的带电粒子和理想的通电直导线是做好实验的关键.笔者巧用铝箔纸,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取香烟盒中的铝箔,用软纸将铝箔表面轻轻擦平,取一个乒乓球,用铝箔包住乒乓球,并用塑料胶带粘住接口,这就是一个质量小且能带较多电量的理想“带电粒子”.再取一支铅笔(或其他粗细合适的圆柱体),将铝箔卷在铅笔上,先卷紧后松开,退出铅笔即成一圆管(也可在退出铅笔前在圆管的两端和中间用塑料胶带各粘一圈).这一铝箔圆管就是一根非常轻的理想“直导线”.下面简要说明文献中两个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实验题是高考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查的一个必要命题环节.而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考生在实验题部分得分率不高,这反映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实验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探究性学习的兴起,最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所占的比重增加,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试题更加灵活,对考生们的挑战性也越发增强.笔者就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做了简要的分析,意在对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但传统物理实验存在许多问题,稍为复杂的实验,中学物理实验器材无法进行;微观领域和瞬间运动的实验,学生难于观察与记录;抽象的现象,实验无法展示等等,随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人们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秦付平 《物理通报》2009,(11):61-62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物理分组实验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非常重要,所用的器材如图1所示. 实验时两个小球离开实验槽“落地”后则满地滚.学生要找小球耽误时间.此外小球下落打在复写纸上时通常又弹跳起来再次“落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暑期开始,在全国有4个省将进入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施实验;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教材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设计性实验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让考生设计“测密度”、“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等创新方案,几乎成为中考实验题的重头戏.拜读各地中考实验题和杂志里的相关佳作,使我们倍受启发、令人叫绝.然而,“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参考答案等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气顶球的演示实验已经作为一个经典的流体力学的实验,倍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目前的教学演示基本是采用一个气源依次顶起不同的球,球升起的高度与球的大小的关系对比不明显.笔者设计了一个“舞动的小球”演示实验,利用粗细不同的气筒和大小不一的球,再添加上舞台和幕布,使气顶球实验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对比鲜明,讲解流体力学内容更贴切和具体。  相似文献   

20.
王漪霖 《物理通报》2005,(3):33-34,40
示波器可用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在科学实验、电子技术检测及医疗设备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练习使用示波器已被列为学生实验,该实验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由于示波器的原理安排在教材的静电场部分,而该学生实验习惯被安排在交流电知识之后,学生普遍对示波器的原理理解不深刻,再加上示波器面板上旋钮较多,操作困难,该实验已成为教学的难点.本文就突破难点的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