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是研究地源热泵、土壤及岩土热储、材料热质传递的重要参数,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一种预测非饱和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基于MATLAB数值分析显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通过该模型探讨了相关微观参数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弯曲度分形维数、孔隙率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负相关,固液相占比、饱和度、固相基质边长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正相关,当孔隙率大于78.4%时,导热系数较小的孔隙相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可变导热系数的复合介质的传热性质。当介质的导热系数是温度的函数时,热传导方程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作者采用基尔霍夫变换把它变成拉普拉斯方程,于是可以找到原问题的近似解析解。文中考虑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由圆柱形的杂质构成的二维系统,杂质浓度很低,可以忽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杂质具有可变导热系数,基质的导热性质不随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用朗道方法导出计算可变导热系数的复合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3.
烟草导热系数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推导出了烟草导热系数与湿基含水率的关系式,并用实验测定值检测了推算式的精度。对于烟叶堆积床,推算值与实验测定值的绝对平均偏差为1.75%,算术平均偏差为0.15%;对于烟丝堆积床,推算值与实验测度值的绝对平均偏差为2.36%,算术平均偏差为0.25%。其精度均满足工程需求。该关系式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含湿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非均匀多孔介质中导热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控制容积法和界面调和平均导热系数以及图形处理方法,对典型非均匀多孔介质Sierpinski地毯中的导热过程进行分析与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实际多孔介质中温度与热流分布是不均匀和不连续的,内部结构是影响温度分布和热量传递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与骨架和孔隙的导热系数、孔隙的大小和分布有关;温度梯度在孔隙中明显变大与孔隙处导热系数很小相对应;热流在孔隙和骨架交界处的局部区域中明显变大,尤其是在方形孔隙的角部出现热流峰值,这与温度发生突变的位置点相对应.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到更为复杂的非均匀多孔介质的场合,可以进一步认识非均匀多孔介质中的导热规律,为工程计算提供更精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水蒸汽凝华结霜过程中在冷壁面上形成的霜层的导热系数,并以此验证作者曾提出的霜层导热系数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水蒸汽凝华结霜过程中在冷壁面上形成的霜层的导热系数,并以此验证作者曾提出的霜层导热系数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气化炉内衬的设计计算中,隔热砖导热系数如何准确选取是影响计算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隔热材料的多孔特征及气化炉介质所含氢气的高渗透特性,通过建立微观模型进行了125个工况CFD微观传热模拟,研究了温度、气孔内含氢气体导热系数及微观结构尺度之间的量化关系,提出了利用该关系对较高含氢量(φH2为45%~70%)环境中多孔隔热...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多孔介质中活性流体的边界性质,利用内、外解的摄动方法分析了孔隙度变化引起浓度、压强变化时,边界层法向速度、法向梯度、扩散梯度、渗透梯度和曲率的线性关系,从理论上得到了描述中心边界的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9.
双组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混法在氨水中制备了稳定的碳纳米管颗粒悬浮液(双组分纳米流体),并利用瞬态热丝法测量了不同条件下的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系统研究了颗粒质量分数、氨水质量分数、温度等因素对双组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基础液体-氨水的导热系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中关于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对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微对流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0.
王磊  马兵善  王刚 《甘肃科技》2020,(20):58-61
在热壁面温度随位置线性变化条件下,对Cu-水纳米流体在多孔介质梯形腔内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主要讨论了达西数Da、瑞利数Ra和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φ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平均Nu数随着Da数、Ra数和φ的增加而增大。热壁面温度随位置线性变化条件对多孔介质梯形腔内Cu-水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的流场图和等温线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多孔介质床层中颗粒内部流体的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以Brinkman方程为基础的有效介质方法和一般的点阵模型,研究固定床层中多孔颗粒内部的流动特性。在综合分析多孔颗粒内部流动特性及考虑有效粘性系数对速度分布影响后,推出了球形流体微团在多孔介质内部的受力公式,解释了增加多孔颗粒内部内也隙度可改善传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泡沫型多孔介质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根据泡沫状多孔材料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单元体模型,利用最小热阻法分别导出连通孔型多孔材料气固两相的综合导热系数、辐射等效导热系数和材料总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不同来源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公式计算值与相应材料的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合理反映出热辐射在多孔介质传热中的重要作用。该文所得计算公式简单方便,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VB6.0编写的固体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输入实验数据、拟合曲线、数据处理,解决了固体导热系数数据处理过程中计算公式繁琐、散热曲线手工绘制不准确等问题,实现了由原来的手工处理到计算机自动处理的一系列计算和绘图.  相似文献   

14.
考虑了有界区域内的多孔介质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的Brinkman-Forchheimer方程组的解的结构稳定性.首先推出温度与溶解度的一些估计,然后构造一个能量表达式,接着推出能量表达式所满足的的微分不等式,最后积分该微分不等式得到了方程组的解对边界系数的连续依赖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温度T、导热系数λ和压力p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纯组分气-液相导热系数的统一模型,它能够描述高压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T=80-1400K,p=0.1-350MPa),对油气藏流体中常见组分的气-流相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22个组分3263个数据点的拟合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3%。通过引入常规的态方程混合规则,将模型  相似文献   

16.
底部加热多孔介质内传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底部加热多孔介质方腔内的自然对流传热,采用整体求解法对方腔内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着重分析了瑞利数Ra对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Ra数的逐渐增加,对流换热开始占主要作用,等温线变得扭曲;流线由逆时针单胞对流逐渐变化为正反两个双胞对流,流动出现分叉现象,温度场和流线相互对应.平均Nusselt也随之增大,换热效果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7.
论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多孔介质中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发展现状 ,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评价。对多孔介质纯流体耦合流动区域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对比。多孔介质模型方法可以用于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 ,并且非常适于进行多孔介质纯流体耦合流动区域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
对温度T、导热系数λ和压力p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纯组分气液相导热系数的统一模型,它能够描述高压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T=80~1400K,p=0.1~350MPa),对油气藏流体中常见组分的气液相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22个组分3263个数据点的拟合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3%。通过引入常规的状态方程混合规则,将模型拓展应用于混合物导热系数的计算,13种二元和三元混合物260个数据点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19%;对3个石油馏分22个点导热系数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89%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压力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流动换热问题在动力工程、化学工程、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超临界CO_2气冷堆、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超临界压力流体对高温壁面的发汗冷却等工程设计优化的理论基础。分别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多孔介质内超临界压力流体流动换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准临界温度附近强烈物性变化、多孔结构迂曲流动通道、浮升力等因素对换热通道局部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是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另外由于高温高压实验难度大、数据处理方法较复杂,多孔介质内超临界压力流体与固体骨架之间的内部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研究非常少,致使局部非热平衡模型在多孔介质内超临界压力流体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同时加强超临界压力流体在多孔介质内流动传热的局部对流换热性能和内部对流换热性能研究,对于多孔介质结构传热性能评价和工业应用关键设备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复合材料为背景,叙述了多相固体宏观等效导热系数的理论和建立预报设计公式的基本方法;具体地导出了单向纡维复合材料和空心微珠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的组分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