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二苯甲酮-三级胺体系引发烯类单体光聚合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其引发机理研究得也比较透彻。此类引发体系之所以引人注目,除其本身具有良好的引发效果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于氧气对于此体系不但无阻聚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加速其聚合反应。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是可聚合的脂肪叔胺。有关芳香酮类如二苯甲酮。芴酮与DMAEMA构成的引发体系的研究已有城田等人和张举贤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三苯基磷(TPP)引发丙烯腈(AN)光聚合。测定了光聚合速率 R_p与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的关系为:R_p=K[AN]~(1.49)[TPP]~(0.47)以及光聚合反应活化能E_α=6.16千卡/摩尔,从激发态电荷转移机制,讨论了引发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笼形聚羧酸钒(PV)-硫脲(TU)体系在硝酸溶液中引发丙烯腈(AN)聚合动力学。表观聚合速度(R_p)是 R_p=9.7×10~5e~(-10500)/RT[AN]~1.0[PV]~0.50[TU]~0.76[HNO_3]~1.5聚合诱导期(τ)随反应条件而变化,聚合温度越高,引发种浓度越大,聚合诱导期越短,但与单体浓度的变化无关。 1/τ=4.6×10~(12)e~(-13500)/RT[AN]~0[PV][TU]~(-3/2)[HNO_3]~3=K_τ·R_i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增大而提高,但随聚合温度及引发种浓度增大而下降,即 笼形聚羧酸钒—硫脲体系引发丙烯腈聚合的动力学参数和引发机理与杨梅型聚羧酸钒—硫脲体系在相同的条件下引发聚合的行为有明显的区别,认为是和两种树脂大分子链的空间结构所引起的传质阻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PGMA)作为大分子RAFT试剂,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和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作为单体,在室温下通过水相光引发聚合诱导自组装制备CO2响应聚合物囊泡。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在可见光(405nm,0.5 mW/cm2)照射10min后,转化率可以达到100%。文中还探讨了DMAEMA对于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视觉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核磁共振(NMR)对聚合物囊泡的二氧化碳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前文我们报告了含有芳香叔胺基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4-N,N-二甲氨基苄酯(DMABMA)在过氧化二月桂酰(LPO)引发下的聚合动力学。从所得的聚合速度方程式及低的聚合活化能,认为DMABMA与LPO形成氧化还原体系而使DMABMA聚合,在本文第Ⅳ报中报道了DMABMA不仅能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还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链中,因此称这种既能参与引发聚合反应,又参与聚合物链中的引发“引发剂单体(initiatomer)”。这种含有可聚合胺引发体系的优点是,用于丙烯酸酯类医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UV光照自引发、双异丙基硫杂蒽酮(BIITX)和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引发氯乙烯(VC)聚合得到含缺陷结构或/和ITX残基的PVC.考察了不同引发方式时单体浓度、光强、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单体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UV-Vis、1H-NMR和FTIR分析表明所得PVC含缺陷氯或/和ITX残基.以此PVC为大分子引发剂(缺陷结构和ITX残基为引发点),50℃下有效引发了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聚合,获得了PVC-g-PDMAEMA共聚物.相比起始PVC,接枝共聚物分子量稍有提高,PDI下降.1H-NMR和FTIR分析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形成,接枝共聚物在水(pH=3)中组装形成了稳定核-壳结构胶束,显示其具有两亲性.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在N-甲基-N-(2-羟乙基)-对-甲苯胺(HMT)存在下,MMA以过氧化物引发的聚合速率和聚合表观活化能.发现HMT对BPO、LPO引发的MMA聚合有促进作用,提高聚合速率.由聚合物端基分析证实了含有HMT的碎片,表明由芳叔胺HMT与BPO反应产生的自由基能引发单体聚合,BPO-HMT引发聚合为一氧化还原引发聚合.  相似文献   

8.
刘慷慨  高保娇 《化学通报》2007,70(5):366-370
采用溴酸钾-溴化钾法研究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AMC14AB)在水溶液中的聚合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与单体浓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确定了聚合速率方程,分析了聚合机理,考察了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测定了聚合表观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AMC14AB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使其具有较快的聚合速率,于60℃下聚合,40min内转化率即可达到80%以上;AMC14AB的聚合速率方程为Rp=k[M]0.92[I]0.48,说明链终止为双基终止方式,引发过程与单体无关;聚合表观活化能为80.72kJ/mol。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自身还原性单体,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可与部分氧化剂构成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并引发自身的聚合.为验证该假设,进行了以CuCl2络合物催化DMAEMA的本体氧化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核磁波谱分析表明,低转化率下所得低聚物同时含有甲基丙烯酸酯末端和C-Cl端基,显示DMAEMA的二甲氨基(N-CH3)被CuCl2氧化成单体自由基(N-CH2·),并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机理形成聚合物.由于叔胺广泛地用作ATRP的络合物,由此可见,在传统ATRP体系中,来自CuCl2/叔胺的氧化还原引发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
以CuCl/N-苄基-2-吡啶基甲亚胺(NBPM)/2-溴异丁酸乙酯(EBrIB)作为引发催化体系,使甲基丙烯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MASI)进行ATRP聚合,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PMASI)具有较高的单体转化率(90%)、较窄PDI(~1.10)和较高的分子量。在整个聚合过程中,较强的C—Cl键仍使聚合物的端基保持活性,有利于与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嵌段共聚形成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P(MASI-b-DMAEMA)。当MASI的链长较短时,P(DMAEMA40-b-MASI16)具有水溶性并可自组装成直径均匀的核-壳型微胶束,间接证明了聚合过程的可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苯肼(PHZ)及其衍生物引发丙烯腈(AN)聚合以及苯肼作为电子给体与醌作为电子受体形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CTC)对丙烯腈的引发聚合作用。测定了光聚合时的引发剂、单体指数和聚合活化能分别为0.66、2.1和33.4千焦耳/摩尔。光聚合机理认为是PHZ与AN在光照下形成激基复合物(exciplex),它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而暗聚合的机理认为是PHZ与醌形成CTC,CTC再分解引发单体聚合。exciplex与CTC分别已由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检出。  相似文献   

12.
轻度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是众所周知的医用水凝胶,即所谓的“Hvdron”。但其吸水率一般在59%(EWC为37%),并不尽人意。近年来,为了提高这类水凝胶的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常用一些亲水性的烯类单体进行表面改性或通过共聚以达到此目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是较为常用的这类单体之一。本文合成了含吡咯烷酮基丙烯酸酯类的单体,即丙烯酸2-N-吡咯烷酮基乙酯(PyEA),甲基丙烯酸2-N-吡咯烷酮基乙醋(PyEMA),并研究了这两种单体在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与过硫酸钾(KPS)所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的聚合。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以所得PDMAEMA为大分子链转移剂,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为单体,AIBN为引发剂,采用RAFT聚合法合成了PDMAEMA-b-PAAAB共聚物,并考察了AAAB的RAFT聚合反应动力学,利用FT-IR、1 H-NMR、GPC和TG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MAEMA的分子量随聚合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分子量分布较窄;PDMAEMA-b-PAAAB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随着AAAB单体转化率的升高而线性增加,且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3),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正> 有机过氧化物引发烯类单体的聚合,可以加入芳叔胺促进过氧化物的分解,提高聚合速度。其中最常用的芳叔胺有N,N-二甲苯胺(DMA)、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本文采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过氧化二月桂酰(LPO)、叔丁基过氧化氢(TBH)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四种过氧化物为引发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本体聚合,测得其聚合速度R_p的顺序为LPO>BPO>TBH>TBPB,但在添加芳叔胺DMT或脂环叔胺N-乙基哌啶(NEP)时,则聚合速度的顺序变为BPO-胺>LPO-胺>TBH-胺>TBPB-胺。添加这两种叔胺虽然都能促进聚合,但只对BPO引发剂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芳香叔胺引发丙烯酰胺光聚合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为引发剂时丙烯酰胺(AM)的光聚合。聚合速率与AM、DMT浓度的关系为: R_p∞[DMT]~(0.35)[AM]~(1.34)(水为溶剂) R_p∞[DMT]~(0.33)[AM]~(1.32)(二甲亚砜为溶剂)二甲亚砜为溶剂时,光聚合表观活化能为4.62千卡/克分子。 从光照下DMT与AM形成激发态电荷转移复合物的机制初步讨论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报道过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MABP)与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敏化丙烯腈的光聚合。由于MABP及DMAEMA是可聚合的二芳基酮和脂肪叔胺,因而既能参与引发又能参与聚合而进入聚合物链中。一般二苯甲酮要同三级胺,如三乙胺等一起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形成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才能有较好的引发效果。同一分子中既含二苯甲酮基又含三级胺基的光敏剂,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些含有吗啉基的高聚物,作为含脂肪叔胺基的医用高分子材料而被瞩目。我们曾报道了N-(N′-次甲基吗啉)取代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其在过氧化二月桂酰引发下的聚合动力学。它的聚合规律和我们以往所报道的含脂肪叔胺基单体的聚合一样。本文合成了在同—分子中既含吗啉基,又含有羟基的丙烯酸脂,即甲基丙烯酸-2-羟基-3-吗啉基丙酯(HMPMA),研究了在过氧化二月桂酰(LPO)引发下的热聚合,以及在芳香酮作增感剂下的光聚合。关于HMPMA的合成,虽有所报道,但关于其表征,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8.
甲基丙烯酸-β-羟基-γ-二烷氨基丙酯的合成及聚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甲基丙烯酸失水甘油酯与三烷基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2-羟基-3-二甲氨基丙酯(DMAHPMA)及甲基丙烯酸-2-羟基-3-二乙氨基丙酯(DEAHPMA),并进行了在各种自由基引发剂下的本体聚合。发现BPO不能使之聚合,其它过氧化物,如LPO,TBH,CHP,KPS等能引发聚合。测定了DEAHPMA在CHP,LPO,AIBN引发下的初期聚合速度Rp,并计算出它们的聚合活化能,据此,认为CHP,LPO以氧化还原机理引发DEAHPMA的聚合。 DMAHPMA在10%的盐水溶液中,不加悬浮稳定剂,即能成功地进行悬浮聚合。  相似文献   

19.
含氮给体结构对丙烯腈电荷转移光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正性烯类单体,主要是乙烯基咔唑的电荷转移聚合,诚田已作过详细综述。负性烯类单体的电荷转移聚合主要研究的单体是丙烯腈(AN)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Barton等研究了芳烃为引发剂的MMA光聚合。我们研究了芳胺为引发剂的光聚合。 芳胺,尤其是芳叔胺,是较强的电子给体,与负性单体在光照下经激基复合物而引发聚合,我们的实验表明,吡啶及其同系物(喹啉与吖啶)并不象吡咯及其同系物(吲哚与咔唑)那样有效地引发AN等负性单体的光聚合(见表1)。从图1所示的结构看,它们有  相似文献   

20.
<正> 前文报道了含芳香叔胺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4-N,N-二甲氨基苄酯(DMABMA)的合成和聚合。这种在分子中既含有二甲氨基苯基,又含有双键的单体为“可聚合芳香叔胺”,在过氧化二酰如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月桂酰(LPO)引发下,芳香叔胺残基参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而双键发生聚合反应。本文报道了二甲氨基苯基取代丙烯酰胺,即N-(4-N,N‘-二甲氨基苯基)丙烯酰胺(DMAPAA)和N-(4-N,N-二甲氨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的合成及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