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u(I)/SO2-4/ZnO和Cu(I)/S2O2-8/ZnO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浸渍法对无定形ZnO分别用稀H2SO4和(NH4)2S2O8溶液处理,制备了SO2-4/ZnO和S2O2-8/ZnO固体酸.通过固体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Ⅰ)/SO2-4/ZnO和Cu(Ⅰ)/S2O2-8/ZnO两种催化剂,并采用XRD,FTIR,TPD和TPR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用稀H2SO4和(NH4)2S2O8溶液分别浸渍处理无定形ZnO,经过500~600 ℃高温焙烧后得到的SO2-4/ZnO和S2O2-8/ZnO固体酸表面形成了Zn3O(SO4)2物种;py-FTIR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B酸中心和L酸中心,进一步的NH3-TPD研究结果证明,制备的固体酸NH3脱附峰均出现在543 ℃附近,属于高强度固体酸.结构分析认为,由于SO2-4强烈的电子诱导作用,SO2-4和ZnO形成的桥式配位物种产生了B酸中心和L酸中心,而其螯合配位形成的物种没有酸性.SO2-4/ZnO和S2O2-8/ZnO固体酸与CuCl进行离子交换所制备的Cu(Ⅰ)/SO2-4/ZnO和Cu(Ⅰ)/S2O2-8/ZnO催化剂的Cu(Ⅰ)易于还原,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DMC选择性为98.3%,时空收率可达到1.9 g(g\5h).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对无定形ZnO分别用稀H2SO4和(NH4)2S2O8溶液处理,制备了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通过固体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I)/SO]4^2-/ZnO和Cu(I)/S2O8^2-/ZnO两种催化剂,并采用XRD,FTIR,TPD和TPR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用稀H2SO4和(NH4)2S2O8溶液分别浸渍处理无定形ZnO,经过500~600℃高温焙烧后得到的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表面形成了Zn3O(SO4)2物种;py—FTIR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B酸中心和L酸中心,进一步的NH3-TPD研究结果证明,制备的固体酸NH3脱附峰均出现在543℃附近,属于高强度固体酸.结构分析认为,由于SO4^2-强烈的电子诱导作用,SO4^2-和ZnO形成的桥式配位物种产生了B酸中心和L酸中心,而其螯合配位形成的物种没有酸性.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与CuCl进行离子交换所制备的Cu(I)/SO4^2-/ZnO和Cu(I)/S2O8^2-/ZnO催化剂的Cu(I)易于还原,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DMC选择性为98.3%,时空收率可达到1.9g(g·h).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对无定形ZnO分别用稀H2SO4和(NH4)2S2O8溶液处理, 制备了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 通过固体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Ⅰ)/SO42-/ZnO和Cu(Ⅰ)/S2O82-/ZnO两种催化剂, 并采用XRD, FTIR, TPD和TPR等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用稀H2SO4和(NH4)2S2O8溶液分别浸渍处理无定形ZnO, 经过500-600 ℃高温焙烧后得到的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表面形成了Zn3O(SO4)2物种; py-FTIR结果表明, 两者均具有B酸中心和L酸中心, 进一步的NH3-TPD研究结果证明, 制备的固体酸NH3脱附峰均出现在543 ℃附近, 属于高强度固体酸. 结构分析认为, 由于SO42-强烈的电子诱导作用, SO42-和ZnO形成的桥式配位物种产生了B酸中心和L酸中心, 而其螯合配位形成的物种没有酸性. SO42-/ZnO和S2O82-/ZnO固体酸与CuCl进行离子交换所制备的Cu(Ⅰ)/SO42-/ZnO和Cu(Ⅰ)/S2O82-/ZnO催化剂的Cu(Ⅰ)易于还原, 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DMC选择性为98.3%, 时空收率可达到1.9 g(g·h).  相似文献   

4.
基于析氢过电位解释了以下问题:Zn(s)|H2SO4(aq)|Cu(s)原电池实验中,如何避免锌表面产生H2?为什么纯锌、纯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几乎一样?如何解释铅蓄电池中铅与硫酸难以反应的事实?电解FeCl2溶液其阴极一定得到H2吗?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的组成.结果表明,Cu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碱式盐只有Cu4(OH)6SO4;当反应物比例n(OH-)/n(Cu2+)≤1.5时,沉淀为Cu4(OH)6SO4,而当2≥n(OH-)/n(Cu2+)> 1.5时,产物为Cu4(OH)6SO4与Cu(OH)2的混合物,比例越大,Cu4(OH)6SO4含量越少,Cu(OH)2含量越多.在NaOH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的过程中,Cu(OH)2是由Cu4(OH)6SO4与OH-之间的反应生成的,且反应缓慢.  相似文献   

6.
阮辉源 《化学教育》1984,5(6):43-44
实验步骤称取FeSO4•7H2O晶体约5克(应是淡绿色),用蒸馏水配制为5%左右的硫酸亚铁溶液。放入一、二枚光亮铁钉,并滴入几滴稀H2SO4溶液。塞紧瓶盖,备用。  相似文献   

7.
朱华英 《化学教育》2009,30(2):58-59
Zn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Zn置换Cu(NO3)2 溶液中的Cu,生成Cu和Zn(NO3)2,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简单反应,但实验的现象却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实验1] 在一支大试管中注入1/3试管的1 mol/L Cu(NO3)2溶液,插入一块Zn片(高于液面的长度),静置观察,结果发现:①在反应的初期,Zn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同时液面的上一层Cu(NO3)2溶液开始呈显绿色,并且逐渐向液面下的深处扩散,试管底部有红色的Cu泥出现.  相似文献   

8.
施先义 《大学化学》2010,25(4):75-77
在过量氨水存在下,向[Cu(NH3)4]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如果向[Cu(NH3)4]SO4溶于水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则有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9.
李颖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07,28(11):51-52,54
Cu与浓H2SO4共热反应会有黑色现象出现,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几十年来就黑色物质的成分及其产生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笔者就这一实验中黑色物质的成分及反应原理进行了再实践和再认识,以期对这一基础化学实验现象有一个更接近真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富集FAAS法测定水中痕量Cu(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了以壳聚糖作富集柱,稀H2SO4为洗脱剂,稀NaOH为再生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便,快速分离集测定水中痕量Cu(Ⅱ)的方法,于波长325nm处测定,检出限为为20ng.ml^0-1,线性范围为10-20μg.ml^-1。  相似文献   

11.
韩颖 《化学教育》1991,12(3):21-21
①、试题内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②实验用品:胶头滴管、试管、Na2CO3溶液(标签为A)、稀盐酸、溶有少量Na2SO4的Na2CO3溶液(标签为B)、BaCl2溶液、稀H2SO4溶液。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Cu2+可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作为天然吸附剂的农业废弃物因价廉易得、来源广泛、吸附高效等优点备受青睐。本文选用水稻秸秆(RS)为吸附原料,分别经酸、碱改性后得到H2SO4-RS和NaOH-RS,通过FT-IR、SEM和BET对改性前后吸附材料的表面官能团、表观形貌和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考察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Cu2+浓度和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性水稻秸秆对Cu2+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投加量和时间较之未改性RS大大减少,去除率由42.0%分别提升至85.9%(H2SO4-RS)和90.0%(NaOH-RS);随初始Cu2+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增大,RS的吸附性能显著降低,H2SO4-RS有所降低,而NaOH-RS只是稍有下降,NaOH-RS对150 mg/L含Cu2+溶液的去除率仍达到84.2%,离子强度cNaCl = 0.1 mol/L时去除率维持在86.1%。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实验表明水稻秸秆对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分析显示,相同温度下RS、H2SO4-RS和NaOH-RS吸附Cu2+过程的ΔG逐渐减小,且改性后两种吸附剂的ΔG均小于0,ΔH由改性前的正值转变为负值,说明水稻秸秆改性后吸附Cu2+的自发性更强,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3.
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ZnO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制备纳米ZnO的方法大多需要较特殊的设备和严格的反应条件[1 4] 。笔者采用液相沉淀法,首先以草酸为沉淀剂直接从硫酸锌水溶液中沉淀出前驱体ZnC2 O4·2H2 O ,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和焙烧分解,制得了平均晶体粒径为2 5nm的ZnO粉体。此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但沉淀在洗涤过滤和干燥时易产生团聚现象[7] 。为此采取以稀草酸溶液对制得的前驱体进行超声洗涤和1 2 0℃真空干燥的措施,明显提高了粉体的分散性能。1 实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及试剂Zn(SO4) 2 和H2 C2 O4·2H2 O(A .R .)。KS 2 5 0E型超声波清洗仪…  相似文献   

14.
Zn(Leu)SO4·0.5H2O在丙酮-水混合溶剂中的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胜利  房艳  陈三平  胡荣祖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2,60(12):2220-2224
确定了Zn(Leu)SO4·0.5H2O在水-丙酮中结晶生长的最佳体积比为1:5,用微 量热法测定了该结晶生长过程在298.15K时的放热量及产热速率,计算了动力学常 数,认为结晶过程符合Burton-Cabrera-Grank位错理论。同时测定了Zn(Leu)SO4· 0.5H2O 298.15K时在纯水中的溶解焓为(3.17±0.09)kJ·mol^-1,计算了Zn (Leu)^2+(aq)的标准生成焓为(-1088.26±4.28)kJ·mol^-1。  相似文献   

15.
利用H2pda与Zn(II)离子反应得到化合物([Zn3(pda)2(SO4)(H2O)4.4H2O])(pda2-=(4-carboxym-ethyl-piperazin-1-yl)-acetic anion)。通过元素分析、FT-IR和X-ray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内含有一个由配体pda2-阴离子和金属Zn(II)离子形成的三维孔洞结构,孔洞空位填充了一个SO42-阴离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胱胺锌(C2H7NS)3·Zn SO4·Zn Cl2修饰玻碳电极,以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在0.1 mol/L的KCl溶液中对游离Cu2+进行了测定。游离Cu2+浓度与氧化峰电流值在0.01~0.5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0.1005c-1.6×10-5,相关系数为R2=98.63,检出限(S/N=3)为0.1μmol/L。通过加标实验验证修饰电极对Cu2+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5.1%~102.6%,RSD(n=5)在3%以内。考察了干扰金属离子(M g2+,Mn2+,Zn2+)对电极检测Cu2+无影响,制备的修饰电极对赖氨酸铜螯合物不响应,直接测定赖氨酸铜螯合物螯合率为91.78%和91.93%。  相似文献   

17.
确定了Zn(Val)SO4·H2O在水-丙酮中结晶生长的最佳体积比为1:10,用微量热法测定了该结晶生长过程在298.15K时的放热量及产热速率,计算了动力学常数,认为结晶过程符合Burton-Cabrera-Frank位错理论.同时测定了Zn(Val)SO4·H2O于298.15K时在纯水中的溶解焓为(28.46±0.08)kJ·mol-1,计算了Zn(Val)2+(aq)的标准生成焓为(-569.71±3.84)kJ·mol-1.  相似文献   

18.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镉-碘化钾-罗丹明B离子缔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NH4)2SO4存在下,碘化钾-罗丹明B-乙醇体系萃取Cd(Ⅱ)的行为及最佳分相条件。实验表明,在pH 1~3时,乙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CdI4]2-络阴离子的萃取率只有35.5%;加入罗丹明B后,该体系能完全萃取镉-碘化钾-罗丹明B形成的离子缔合物,而干扰离子Zn2+、Fe3+、Co2+、Cu2+、Ni2+不被萃取,实现Cd2+与上述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Cu4(OH)6SO4与Cu(OH)2相互转化的特点及纯净Cu(OH)2制备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Cu4(OH)6SO4与Cu(OH)2之间能够相互转化,且转化相对缓慢;提高CuSO4浓度有利于Cu(OH)2向Cu4(OH)6SO4转化,提高NaOH浓度有利于Cu4(OH)6SO4向Cu(OH)2转化;纯净Cu(OH)2的制备方法为CuSO4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且NaOH过量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Cu-Ni/Zn催化剂甲醇裂解机理原位XPS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原位XPS 和TPD MS 技术研究了Cu Ni/Zn催化剂在甲醇裂解反应中的机理和活性中心.TPD MS脱附产物中仅检测到CH3OH、H2和CO,而未发现CH4和CH3OCH3、HCOOCH3等其它含氧物种,说明在CH3OH裂解过程中仅包括O-H、C-H键的断裂,而不存在C-O键的断裂过程.In situ XPS的研究发现,在反应温度升高到200 ℃以上时,Cu/Zn催化剂中的Zn明显被还原,反映出Cu/Zn催化剂失活过程的Cu Zn合金生成过程,而在Cu Ni/Zn催化剂中未观察到Zn的还原,且表面出现Cu+/Cu0共存的现象.Cu+和Cu0很可能共同构成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Cu+应该是在甲醇裂解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态.产物氢从Cu Ni/Zn 催化剂表面脱附为反应的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