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草》从个体生命在时间流中生存的状态以及个人与他者的关系两个方面写出了个体生命生存的无意义,流溢出一种找不到立足点而漂浮空中的惶惑情绪。本文试着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去探讨这种生存的困境,以及对这种困境所做的绝望反抗及反抗中的绝望情绪。  相似文献   

2.
《野草》中那些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展现了鲁迅先生孤独的人生困境、冷峻的灵魂拷问以及执著的人生抉择,透露出了鲁迅先生对人生的体验和哲理思考,具有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命运的描述,无情地揭示了在西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被扭曲的人性,让人们看清了殖民掠夺和种族歧视的丑恶本质。玛丽的一生也就是对艰辛生活、对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对种族歧视政策和殖民主义制度以及对白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艰辛的反抗历程。  相似文献   

4.
《庄子·天下》篇是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代表庄子对当时许多学派的看法。每派都有其认识世界的通孔及独特的表达方式,庄子哲学的通孔是在《天下》篇点明其对真正的"道"的认识,真正的意图是进一步发挥他的(人生)哲学,其实是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说自己的哲学都在这《野草》中,因而其主旨首先在哲学层面。那么,用文学理论的方法去研究《野草》就难免词不达意。《题辞》作为《野草》的序言性的总结,既明确敞开了鲁迅自身“鬼气”,揭示了其中的哲学内涵,也表明了欲“自己来一掷身中的迟暮”的现实态度。其内里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6.
《野草》是继承传统与革新创造的统一。它的哲学精神和儒家、屈原、老庄既有联系又超越之,它那具有伟岸人格的“精神界战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死亡观,“反抗绝望”思想均是古典文学所不能比肩的,其语言艺术有那古典文学所无的奇峻变异。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人格是热爱生命、对战争有所反感的,他从人性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战争,反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湘西土著部队五年的士兵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呼唤人们抗击战争对人的奴役,亦即必须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信守精神自由,追求在"美·爱与神"中实现人格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8.
《过客》是鲁迅对自己生命哲学的一个归结。作为精神界的战士,在面对惨淡人生的抉择中,“过客”以其独特的人格,毅然选择向前行走。这种永不回头的“过客”精神,正是鲁迅对绝望人生的生命底线或绝对命令,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抗虚妄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9.
陈染的中篇小说《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黛二的女性私语将男性置于被言说的位置,完成了对于男性权威的嘲讽,她以逃离的方式反抗母亲的变态控制欲,却也放弃了从同性那里获得救赎的可能。逃离成为黛二的最终选择,但孤独和绝望并不意味着黛二是消极、虚无的,她反而是一个积极虚无主义者,反抗着外界对个人精神的侵蚀和异化,包括最终在孤独中正视自己内心的冲突、调整自身的状态,为的也是避免与外界一同走向破碎。所以从黛二情感寄托对象的不断转移这一过程中,读者可以梳理出黛二亦或是陈染本人在绝望中反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野草》是继承传统与革新创造的统一。它的哲学精神和儒家、屈原、老庄既有联系又超越之,它那具有伟岸人格的“精神界战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死亡观,“反抗绝望”思想均是古典文学所不能比肩的,其语言艺术有那古典文学所无的奇峻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