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成像系统性能参数MRTD的编程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态性能模型对于热成像系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静态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MRTD对系统性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准确计算对系统视距估算影响较大。介绍了MRTD的一般模型,并编制了Matlab程序进行计算,这些计算结果有助于系统作用距离的估算。  相似文献   

2.
基于NVL75,FLIR92和CFLIR国内外3种不同的热成像系统静态性能模型,采用静态性能参量MRTD建立对面目标的视距估算方程,并通过CFLIR40软件计算,比较不同模型下视距估算结果,得出:凝视型热成像系统在CFLIR模型下计算得到的MRTD值比FLIR92模型计算得到的MRTD值更接近实际测量值;在基本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利用MRTD估算的凝视系统的视距远远优于扫描系统的视距;对凝视型系统,从视距估算的结果来看,CFLIR模型略优于FLIR92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静态性能模型的热成像系统视距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NVL75,FLIR92和CFLIR国内外3种不同的热成像系统静态性能模型,采用静态性能参量MRTD建立对面目标的视距估算方程,并通过CFLIR40软件计算,比较不同模型下视距估算结果,得出:凝视型热成像系统在CFLIR模型下计算得到的MRTD值比FLIR92模型计算得到的MRTD值更接近实际测量值;在基本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利用MRTD估算的凝视系统的视距远远优于扫描系统的视距;对凝视型系统,从视距估算的结果来看,CFLIR模型略优于FLIR92模型。  相似文献   

4.
李家琨  王霞  金伟其  张旭 《物理学报》2015,64(16):160701-160701
最小可分辨气体浓度(MRGC)是最新提出的一种客观评价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的性能参数, 但MRGC测试系统较为复杂. 本文首先推导建立了MRGC的数学模型, 然后在比较MRGC与常规热成像系统的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性能参数模型原理以及测试方法的基础上, 依据最小可分辨辐射响应差相等的条件, 提出了一种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的MRGC等效测试评价方法, 并对乙烯气体进行了MRGC的直接测量与等效测试结果的比较. 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是一种可行的普适测试方法. 由于等效测试法只需常规MRTD 测试结果及气体红外光谱数据库, 方法简单可靠,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对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热成像系统MRTD数学模型发展的历史及成果,推演和变换了最具代表性的10种最小可分辨温差方程,研究分析了各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从而在匹配滤波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MRTD方程。经理论推导发现建立起来的模型通过近似推导能推导出最具代表性的斯科特方程、罗切斯方程和劳埃德方程。新建立起的方程不仅消除了太多的取样近似,完整描述了三维噪声,而且在眼/脑空间积分中包括了扫描效率和过扫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多波段共口径长焦距反射式红外成像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minimum resolvable temperature difference,MRTD)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偏离设计值这一现象,从MRTD的定义入手,详细梳理了观察频率响应、视觉角、采样相位传递函数等因素对MRTD测试结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采样相位对红...  相似文献   

7.
可见光/近红外光电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预测是实际系统总体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使系统的预测及性能评价更准确.研究了光电成像系统对扩展源日标的作用距离预测方法,给出了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提出了基于MRC的作用距离模型;通过结合实际系统分析,讨论了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其特点.由于综合考虑了,日标与背景特性、环境路径和大气特性、光电成像系统特性以及人眼视觉特性等因索,提出的作用距离预测方法较传统基于瞬时视场(IFOV)的极限分辨角方法更为合理科学,可有效地进行陆上、海上以及航空航人遥感等可见光/近红外光电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的CCD成像系统最佳角放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晖  金伟其  王岭雪  何玉青  王霞 《光学学报》2008,28(11):2125-2130
光电成像系统存在一个最佳角放大率,使人眼与成像系统达到最佳匹配状态,系统获得最佳性能.基于MRC物理意义,提出MRC信道宽度CCD成像系统综合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实际CCD成像系统的观察实验确定了评价模型的表达式,分析了各种系统参数变化对该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MRC信道宽度评价方法描述的最佳角放大率变化与实际情况一致.在最佳角放大率情况下,系统与人眼视觉得到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9.
扫描热成像系统NETD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最具代表性的10种NETD模型的优缺点.在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适用于扫描热成像系统的NETD数学模型,得到的模型消除了光学系统大的f/#影响,增加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光谱滤波函数,并考虑了占空比在模型中的影响.建立起的模型能客观全面地用于热成像系统温度灵敏度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大到天文光学望远镜观察浩瀚的宇宙,小到光学显微镜探察细微的纳米世界,光学成像技术在人类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奥秘的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看得更远、看得更细、看得更清楚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传统光学理论已证明所有经典光学系统都是一个衍射受限系统,即光学系统空间分辨率的物理极限是由光的波长和系统的相对孔径(或数值孔径)决...  相似文献   

11.
详细讨论热成像过程中视场选取与跟踪概率,空间分辨率的关系,认为在测量动态目标时,固定视场选取不能保证空间分辨率满足采样定理。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实现视场选取的自动控制,获得最佳的热图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亚象元动态成象系统空间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车双良  汶德胜 《光子学报》2001,30(11):1418-1420
本文从采样间隔和调制传递函数两个方面分析了亚象元成象系统的理论空间分辨率.并将其与实际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评述最新一代热成像装置在海军武器系统中的应用状况及特点,介绍几种在海军应用方面有代表性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编码成象技术用于提高针孔成象空间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少恩  郑志坚  刘忠礼 《光子学报》1999,28(12):1129-1134
本文采用编码成象技术处理针孔成象,提高其空间分辨率.采用反投影解码技术,对针孔成象的分辨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可将10μm的针孔成象空间分辨率提高到3μm左右.最后对字母“C”图象进行模拟计算,经反演后,可以得到与原图象相近的图象.  相似文献   

15.
安培建  高教波 《应用光学》2000,21(4):8-11,15
主要介绍了热成像系统性能测量的主观和客观测量技术,并对综合准直测试系统(ICTS)构测热像仪产品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凝视热成像系统MTF测试不同于扫描系统,必须有解决其空间采样的混淆特性。在传统的线扩展函数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法主要有:缝扫描法、最值法、斜斜法。实际使用中,前两种方法需要精确的定位技术,而斜缝法的数据处理较复杂。本文主要论述斜缝测试法,分析其工作原理,介绍其数据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沈亦兵  杨国光 《光子学报》1999,28(2):165-169
物镜的分辨率除受入射波长、照明相干度和物镜的数值孔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物镜象差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定性分析测量物镜象差和加工装配误差对分辨率的综合影响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两不同物镜象差影响进行测试和分析并用这两物镜进行了曝光光刻试验,光刻试验的结果和测量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郭宁  高崧 《应用光学》1994,15(5):34-39
阐述一种新型激光近场扫成像系统──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实验成像显示技术。利用本系统对多种光学表面、聚合物、生物病毒等透光样品进行三维显微成像分析,获得了样品表面结构的纳米级空间化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采用连续激光调制对试样周期加热产生稳定的温度波动和红外扫描动态测温的红外热波成像法获得温度波动的相位和幅值分布,测量固体材料热扩散率。介绍了红外热波成像法的测量原理和实验系统,推导了热扩散率测量的相位法、幅值法和相位-幅值复合法。对不锈钢和纯镍试样的热扩散率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梅滨 《物理与工程》2006,16(3):47-50
本文简要介绍了热波成像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热波成像的物理过程、特点,综述了热波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