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何元茂 《科技信息》2013,(23):145-146
<正>在中国历史上,同为靠农民起义起家而成为布衣天子的除了刘邦,就是曾当过和尚和乞丐的最具传奇的明太祖朱元璋了。他还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由长江以南起兵而能向北夺取天下的帝王。打天下他有善聚群雄、攻无不克的骄人战绩,治天下有强化集权的洪武之治。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所建立的制度奠定了明清两代的政治格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影响了以后近600年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朱元璋?其雄才大略和人脉时势固然重要,但他高超的御人之道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治国之道在于任贤  相似文献   

2.
海棠 《创新科技》2005,(4):29-31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从一介书生微软中国总裁,从微软中国总裁到加盟盛大,从籍籍无名到身价4亿,回顾分析唐骏十几年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我们不仅看到他如何依靠智慧与努力主动改变命运,看到他成功光环背后的汗水,更看到他对目标孜孜以求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史学家一向以不动情为人称道,但黎东方说,光绪是中国历史上最苦命的皇帝之一,从进宫到囚禁,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向慈禧长跪。后人分析,光绪跟慈禧一样好强争胜,只是他不幸遇到了慈禧,从小就被慈禧管教,慈禧从没给过光绪好脸色。  相似文献   

4.
玺,最初是国家商贸管理活动的符信。秦建立皇帝制度之后,规定唯皇帝的印信称“玺”,唐代武则天改玺为“宝”,自此,历代相沿,“玺宝”成为皇权的象征和皇帝行使权力的凭信。一向被君主视为国之“重器”,从不轻易示人,历代均有专设机构典藏而辨其所用,并逐渐形成了神秘而严格的玺宝管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所谓造反,就是靠武力推翻朝廷,夺取帝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每一次朝代更替,几乎都是大规模战争的结果。而在推翻前朝政权的战争中,不知多少人在通往龙椅的险途上浴血搏杀,或死于竞争者的刀剑之下,或踏着失败者如山的尸骨登上龙椅,当上了皇帝。纵观历史,靠武力夺取帝位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6.
明代皇帝作为一个整体,有其鲜明的群体特征:第一,政治低能,荒政怠政现象突出;第二,个性鲜明,集中在叛逆精神、多元化自我诉求和性格极端化三个方面;第三,平民化色彩浓。他们这些特征既有自身因素,亦与当时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是个体选择与时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朱元璋称帝后诛杀了大量功臣宿将。这中间,廖永忠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人物,因为他的功勋既不能和宰相李善长比,其殒命又不如蓝玉一案株连那么深广。可是从这样一个人物的命运中,未必不能读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蕴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权力无限,然而真正获得爱情者却很少。分析皇帝这个特殊群体的爱情状况,探讨其类型并分析其爱情悲剧的成因,能够帮助人们从这一特殊角度去认识古代的皇帝。  相似文献   

9.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8-74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治世和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之冶”。三大盛世以清代“康乾之治”最为持久。“康乾之治”实际上经历了三代皇帝,即康熙、雍正、乾隆。因此正确完整地说,应称“康雍乾之治”。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合计一百三十四年,恰好占有大清朝立国二百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刘备在三国时代被称为“英雄”或“枭雄”等。实际上,刘备是趁黄巾起义之机而起,以枭雄行为与仁义举措融合之姿,南北转战。三顾草庐,隆中定策。联孙抗曹,夺取荆州。占领益州,鼎足三分。历经坎坷,终成帝业。  相似文献   

12.
他是驰名国际的IT职业经理人,他是500万年薪的享有者:他推动“用友”成功转型,走上国际化之路他一纸辞呈,再度回归跨国公司……从“打工皇帝”的人生之路,探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旅程。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时候,中国想做皇帝的人很多,从农夫到将相都有。自从小亭长刘邦见了秦始皇说大丈夫当如是焉,和种地的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家好像突然都醒过来了一样,只要有点机会,就幻想着能当上皇帝。曹操扫平中原之后,很有点自负,说是如果没有他的话,不知有几  相似文献   

14.
皇上是传统社会的最高掌权者,而在《红楼梦》中却是潜藏在各种事端背后的神秘人。他贤德仁孝顾念旧恩,多次赦免和提拔王公贵族之家的后裔,对有功之人进行嘉奖。同时赏罚分明,时常带有威慑警醒,能及时惩治有罪之臣。就文本叙事上看,皇帝这一形象虽处于渺茫深处,但在串联故事情节、彰显世家大族风貌、表达追忆性主题等方面都有难以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北魏初期的皇帝宗庙祭祖制度在粗略仿照以往中原汉族政权礼制的同时,羼杂大量鲜卑民族.习俗。北魏孝文帝在对汉以来相关制度及历代儒生对儒家经典的诠释的长短、优劣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传统既有沿袭之处,也不乏创新之举:遵循儒家经典记载及汉以来传统礼制,于每季孟月举行时祭;关于椅、袷祭祖制度,孝文帝在比较郑玄、王肃有关学说基础上,舍弃郑学,遵循王学。宣武帝、孝明帝时,逐渐改变孝文帝取王舍郑的成法,改而遵循郑学。  相似文献   

16.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54-65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相似文献   

17.
董玉洁 《世界知识》2010,(16):50-53
<正>1615年,欧洲大陆。一位极具异域风情的法国传教士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他身穿中国明朝儒生服装,走遍各个国家,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倾尽所能对中国大加赞美,在欧洲大陆刮起一股史  相似文献   

18.
魏晋皇帝宗庙四时祭祖礼制,既有沿袭东汉相关制度之处,也有因时适宜变革、创新之处。由于受经学领域郑玄、王肃两大学派相互辩难、竞长的影响,曹魏皇帝宗庙禘、祫祭礼制最初依据郑玄学说,而后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定制。为兼顾情、礼,东晋自穆帝以后,逐渐实行每三十个月举行一次祭祀的殷祭制度。  相似文献   

19.
江涌 《世界知识》2010,(3):45-47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依照国内相关集团利益最大化、国家利益最优化来确定美元汇率。如今,强势美元不再而弱势美元重现,这不仅是美国政府的主观选择,更多的是世界局势的客观使然。如此,要求美国政府保证美元资产的安全,又有多大现实的力度呢?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东周五百余年战争洗礼,华夏共同体普遍深植了功利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大一统的秦汉国家所以能维持,必定是内部各大利益集团的利益基本维持了平衡。把秦汉历史放入共同体框架内考察,在当时其内部存在着自耕农、地主与皇帝及其政府三大集团的利益博弈,而共同体就在这三方博弈中运行、盛衰。秦之二世而亡,汉之盛衰起伏,表明的是在这个共同体内部,只有当皇帝切实代言自耕集团的利益时,共同体才能平稳前行,同时也暗示了官僚职业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