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动力相似理论,以湖南某220kV输电线路为工程原型,设计了缩尺比为1:20的两档塔线体系实验模型。采用程控方式控制模拟冰荷载脱落,实现了拉链式脱冰和同时脱冰、整档脱冰和局部脱冰等6种工况。通过对这些工况下输电导线位移响应与应力响应的测试和分析可知:整档同时脱冰是一种最危险的工况,最大的跳跃高度可达跨度的2.02%。整档脱冰工况下的动应力峰值均比脱冰前的覆冰静应力要小,应力减幅可达5%以上;局部脱冰工况下的动应力峰值则略大于覆冰静应力,但应力的增幅不会超过1.33%。这些结论可为塔线体系的强度和刚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载流导线的非线性振动问题,在以往只考虑安培力的载流导线振动方程中引入了气动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受迫激励荷载,以研究动态风或相邻档导线对载流覆冰导线非线性振动特征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的气动力-安倍力-受迫激励联合作用下的载流覆冰导线系统。推导出非线性振动方程,利用Galerkin方法将该振动方程转变为有限维度的常微分方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系统的非线性受迫主共振和亚谐波共振的幅-频响应函数。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受迫共振响应的影响以及受迫主共振定常解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考虑气动力的振动幅值和系统非线性较未考虑气动力时更小和更弱;线路参数的变化对导线的响应幅值和系统的非线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共振和亚谐波共振的响应幅值随着激励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共振峰值向着调谐参数σ的负值方向偏移,呈现出软弹簧特征并伴随着多值和跳跃现象;主共振时,随着调谐参数的变化,响应幅值则出现同步和失步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某单平衡环挠性接头的最佳细颈倾角,对挠性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首先给出了挠性接头的离散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ANSYS仿真分析软件对不同细颈倾角结构的挠性接头进行了抗冲击能力和等刚度的力学性能分析,得出了细颈倾角在30°~60°范围内的冲击响应和等刚度性能。最后结合两种力学性能分析可知:当细颈倾角为44°时,该挠性接头在加速度幅值为40g、脉宽为11ms冲击条件下的轴向最大响应应力为448MPa,径向最大响应应力为584MPa;在该倾角情况下挠性接头由不等刚度造成的g2项误差优于0.06(°)/h。综合两方面的性能指标可最终确定挠性接头的最佳细颈倾角为44°。  相似文献   

4.
以祁韶线在大风天气下发生LT4联板屈服及屏蔽环断裂为背景,评估耐张串中各金具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首先基于谐波叠加法模拟多点相关的风速时程曲线,然后分别建立6分裂导线模型和耐张串金具模型,再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单档输电线在随机风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将导线的动张力变化最剧烈的区段施加于耐张串金具模型中,数值模拟各金具在该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并判断金具的易损位置及破坏机理。研究发现:挂点金具、U型挂环、支撑架局部应力均达到了其屈服强度;LT4联板应力达到了303.9MPa,产生了明显的弯曲现象;屏蔽环的应力振荡频率高,易产生疲劳破坏。同时,针对以上易损金具提出改进措施,为以后优化和改进输电线路金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SHPB测定高应变率下冰的动态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实验装置,在-25和-10℃的低温下,对冰进行了应变率为500~2 000 s-1的动态压缩实验.制作了试样的模具和低温制冷保温装置,满足冰所需要的低温条件.SHPB实验中使用波形整形器消除波形振荡现象,并最大程度地实现恒应变率加载.实验表明,冰的动态应力应变呈非线性关系;在...  相似文献   

6.
张廼龙  陈大兵  胡鹏  张研 《力学季刊》2016,37(3):536-542
为了掌握线路的振动状态,确定线路抗振能力,保证线路安全,需要明确架空输电导线的风致振动响应.本文针对江苏境内某特高压工程LGJ-630/45型导线,建立其振动控制能量平衡方程,编制了Fortran程序以高效准确地求解该超越方程,计算分析了单导线及四种分裂导线微风振动状态下的振动及耗能特性.结果表明,单导线在风振平衡点处的双振幅最大值在最低频率上,约为导线直径的两倍;四种分裂导线风振平衡点处的幅值在15Hz附近达到最大值;导线单位长度功耗在60Hz附近达到最高,功耗能力在较低频域(10Hz~20Hz)上较弱,在较高频域(30Hz~80Hz)较强;导线分裂数越大,分裂导线的振幅越小,八分裂导线的防振消振效果相对最好;四种分裂导线在在10Hz~20Hz频域振动幅值大而单位功耗水平低,因此10Hz~20Hz频段是分裂导线的危险频段,防振措施应该针对这一频段设置.研究方法与成果为LGJ-630/45导线的抗振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海HY-A1井H8b气藏为异常高温、高压地层,压裂设计的预测起裂压力与压裂施工不一致,作业中出现高起裂现象;考虑裂缝内流体压力、主应力、井壁渗透率、裂缝倾角等因素,建立了东海低渗储层压裂高起裂压力数学模型;通过现场验证,起裂压力计算误差为4.9%,具有一致性。借助二分法对模型求解,结果表明,随井斜角度的增大,当方位角<45°时,起裂压力变化随井斜角的增大并不明显,当方位角≥45°时,起裂压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方位角的增大起裂角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直至为零,起裂压力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方位角增大,起裂压力存在最低峰值,最低峰值区间的方位角在50°~80°之间;井斜角α=0°直井段时,方位角φ=71°时,最低起裂压力峰值为58.5 MPa,在东海本区块属于高起裂;在一定的方位角度上起裂角存在最大峰值,起裂角最大峰值区间的方位角在60°~80°之间;应力差值大、泊松比小、异常高压是高起裂压力的关键因素;在压裂设计中,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尽可能设计方位角及井斜角靠近起裂压力最小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