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技术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我们打破了技术的神秘观点,敢想敢做,不迷信书本,不固执老经验,大胆设想,大胆创造,在党的领导与支持下,从1958年5月份进行用干馏法从农业废物——谷壳中以提取化工原料的生产试验,先后共计七八次,并已获得成功。从此弃除历来墨守的水解法成规,也从而为农业废物的  相似文献   

2.
化学通报1959中第4期,刊载的“从农业‘废物’——谷壳里提取糠醛等化工原料干馏法比水解法强”一文,我认为有些地方夸大事实,不符合实际情况。如22页(总166页)关于水解法与干馏法比较表,就大大夸大了干馏法的产率。表上讲,100公斤谷壳干馏可得5.5—8公斤糠醛,5—9公斤甲醇,8—10公斤的醋酸,19—31.4公斤的油脂混合物。但事实上,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上的记载,干馏法糠醛只占1%,甲醇只占0.8%,醋酸只占1.5%,而水份占30%,煤气占16%等(见“化学工业”1958年,15期,28页)。根据我们半年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你刊1959年第4期所载“从农业废物——谷壳里提取糠醛等化工原料,干馏法比水解法强”一文,是一篇虚构的文章。情况是这样的: 1.我厂是专搞谷壳干馏的综合工厂,从去年5月开始实验直到7月份正式建厂至今已有一年光景,由于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因此,我们对其他各地的经验十分重视。当你刊在第4期刊载了这篇文章后,职工们非常喜悦,因为在文章中所举谷壳干馏中各种产品的出率,大大超过了我厂实际生产的出率,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我厂在5月28日即由支部书记及技术员等三人前往参观学习。到了南昌后,经化工局介绍,到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读贵刊1985年第7期所载王学琳同志“关于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问题”一文后,觉得有些问题值得商榷。主要有如下两点:一、在王文68页中,有“高磁区  相似文献   

5.
贵刊14(4),1986发表了《动力学方法测定络合比》一文。提出了测定络合比的动力学方法,认为:对一个络合物MR_n,其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d〔MRn〕/dt=k〔M〕〔R〕~n用动力学方法测出n,即可知该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n,并断定该法简便,结果可靠,只要反应速率能够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都可用此法测定络合比。我们认为:用动力学法测定络合比方法中的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在与作者的商榷信件中,作者提出了他如下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酿酒起源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解放后五十至六十年代,曾一度开展争论,大体有两种意见。本刊1978年第5期刊登罗志腾的文章属于一种意见;下面发表方心芳的文章属于另一种意见。对学术问题上存在的不同看法,可以各抒己见,但此争论看来短时期内难能统一认识,需要随时间和以后新的实践来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7.
《分析化学》74年第2期刊登了“快速(高压)液体色谱”一文,向广大读者扼要全面地介绍了高压液体色谱的进展情况,对这项技术在我国广泛开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文中个别概念尚欠确切,有些资料也与目前高压液体色谱的发展水平不相符,在此提出与作者和广大读者共商讨: (一)关于凝胶渗透色谱的分离规则:凝胶色谱是液体色谱的一种,它具有与其他液体色谱不同的分离规则。作者认为“凝胶渗透基本上是按照溶质的分子量大小来分离的。”这样提法是值得商榷的。严格说,凝胶色谱是按分子尺寸的大小,而不是分子量来分离的。分子尺寸与分子量显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分子尺寸与分子在溶液中的  相似文献   

8.
化学通报1959年第7期,刊登了“制饴法的改进和饴粕制调味料的研究”一文,作者用实践阐明了改进制饴的方法;用粉浆糖化法代替了蒸饭法,所得结论前者优于后者,且饴粕可以再行利用,制成调味料,给食品工业开辟了新的途径。但该文仅做了一些试样,所得实验的数据是不够全面的,是否适合工业生产,尚需进一步探讨,特此提出个人的意见与作者商榷,敬希编者、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化学通报》1979年第2期刊登了胡盛志同志的《再评“共振论”》一文,读后令人觉得高兴。其原因主要并不在于文章的观点,而在于作者所持的态度。就在不久前还有人说过:谁敢在教学中讲共振论,就批判谁(大意如此)。两相对照,就更觉胡同志的文章可贵了。  相似文献   

10.
凌华光 《化学教育》1990,11(1):26-27
北京化学中心教研组的这篇文章刊在《化学教育》89年第1期第11页至19页上。读后很受启发,但发现有三道试题和一些实验现象(颜色)不够妥当,特地择要提出,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贵刊1983年第5期刊登了周复元同志的信。信中谈到当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也具有光吸收时,过量显色剂的存在生产两个方面的问题。对于问题一,我同意信中的看法,而对于问题二,我认为不是由于显色剂存在而引起的,而是由于显色剂在测置波长处有光吸收(即ε_R>0)引起的。由作者信  相似文献   

12.
“化学通报”本年第5期刊载了陶荣达同志写的“关于土塔式制硫酸反应机理和生产问题”一文。兹就该文中某些问题提出与作者商榷。一、塔式硫酸生产过程的反应机理有“土”“洋”之分吗? 该文作者不同意洋法和土法生产反应机理都是相同的,其所持的理由是: (1)土塔式硫酸生产,是我国人民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有很多方面是把铅室和塔式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因而其反应机理完全是和塔式法一模一样的进行是不够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本刊在1986年2期81页上刊登了题示谭新民同志的文章,该文导出的误差公式实际上与所引文的误差公式完全一致的,且文中表1所列文公式算值是错误的,应与该文公式算值相同,其原因可能是作者未把文的△E_2(E_2-E_1)搞清楚。为更客观的说明问题,下面把谭文和文的误差公式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讀了化学通报本年第一期发表的“二氧化硫法生产硫酸錳(NnSO_4)”一文后,我們有这样一种感觉,硫酸錳的性貭、用途及生产方法写得比較詳細,使读者能够系統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但“硫酸錳貭量分析”,写得比較簡单,在某些方面尚有值得考虑的地方,特提出以便与原文作者商榷。該文因未将参考文献列入,故不知方法出处,据我們推想,大概是翻譯Rosin的著作,因有很多地方与之相同,如硫酸錳的測定,Rosin也是在氨性溶液中以过氧化氫沉淀錳,經过滤、洗滌,最后灼烧为Mn_3O_4。将获得的重量Mn_3O_4×1.980=MnSO_4。可是原文作者把它写为下式:  相似文献   

15.
化学通报编辑部: 本刊78年第一期关于CO分子结构一文发表后,收到各地冷晓蓉、蔡葵、周永祥、傅振亚、端木义冰、伍中青、吴光楣、童志全、孙培菊、孙俊贤、李华、方刚、罗定宇、赵建国、马正华、彭先采、田澍荣、郝先强、河北黄骅中捷中学和常州市21中等二十多封读者来信,讨论中学和师范学校化学教学问题。在对来信所提问题已做个别答复的基础上,还有些问题拟和同志们综合讨论如下: (1)NO电子式应如何书写?其中是否有三电子键或单电子键?如有三电子键,在这一分子轨道中,该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课本“氧族元素”一章,“硫酸底制造法”一节是我们教学实习的教材内容之一。在实习生的试教及课外辅导过程中,是遭遇到某些困难的。同时,再从我系回答本省中等学校教师的问题的资料中,亦可发现类似的问题存在,兹择其重要者加以探讨;对教材内容方面也提出个人不成熟的意见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教材内容问题用氯的氧化物制造硫酸一段教材,根据高中化学的教材内容,仅用寥寥数句话来说明铅室法制造硫酸,接着就讲塔式法,这样对学生的可接受性来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57年4月号,徐正英同志翻译的“天然水硬度的测定方法”一文。无疑地,这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硬度的了解是有好处的。但我对这篇文章有以下一些意见。(1)作者提出仅用碳酸钠以沉淀水中钙镁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碳酸钙在25℃时,溶解度为0.013克/升,而碳酸镁为0.43克/升,两者相差43倍(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教研组译“定性分析”第三册,715页)。所以仅采用碳酸钠以同时沉淀钙镁,由于碳酸镁的溶解度所引起的误差是不可忽略的。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实际测定水中硬度时,若采用“苏打试剂法”,系  相似文献   

18.
我在《化学通报》1983年11期上发表的“推广的休克尔规则——多环共轭体系芳香性的判别”一文,原是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于1981年写成,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简单近似的判别法,后经修改后投《化学通报》。文章发表后,我来美以访问学者身份作有机合  相似文献   

19.
本年“化学通报”第5期“問題討論欄”周乃扶同志所写的“化学反应与能”一文中,有兩点有問題的地方似应指出如下: (1)在60頁左欄21行起,作者說“必須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相碰撞时才能反应,这些分子叫做活化分子,这一定能量(……)叫做括化能”。这意味着活化能是一个活化分子的  相似文献   

20.
刘力 《化学教育》1991,12(3):34-34
查阅贵刊1984年第4期的《氨气的还原性实验》一文,发现作者由实验受热变黑的铜丝趁热插入疏松氯化铵晶体,产生白色烟雾,拿出铜丝后,又复变光亮的紫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