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球所有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 环境治理绩效评估为及时发现环境治理中的问题, 制定及实施环境治理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章从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估、大气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环境综合治理绩效评估、环境治理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和环境治理绩效的民众满意度等方面综述了主要研究进展, 指出未来研究应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的指标与理论体系, 强化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的对比研究, 加强环境治理影响因子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研究, 将传统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重视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的实证与应用, 强化环境治理与管理体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安全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五水共治"决策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评估方法,对浙江省治水前后水环境安全进行评估与预警.结果显示:自2014年治水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水环境安全趋于好转,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较2013年分别提高了7.38%和16.85%,水环境安全从预警状态转为较安全状态.按照"五水共治"分阶段规划要求,浙江省2017和2020年水环境安全度值分别达到0.754 5和0.798 9,较2015年分别提高7.63%和13.97%,水环境将维持在较安全状态,接近于安全状态的临界值,水环境的明显改善反映了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成效.结合具体指标分析可知,单位GDP废水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排放负荷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低等因素是水环境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浙江省应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大环保投入,以降低水资源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及经济快速发展,江西省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承载力为一定条件能够承载的陆域生态发展、人口社会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力,对其研究可协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基于对水生态承载力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压力层、支撑力层、弹性力层),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1999~2008共10年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承载力10年都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波动;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下降趋势由压力层主导,上升趋势由支撑力主导,波动趋势由弹性力主导.  相似文献   

4.
三大环境的集体效应是人口四维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环境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间充分发挥着杠杆作用;而新疆又是一个特殊干旱区,具有其利弊都很突出的资源特征,在此背景上论证了新疆人口的四维规律、“人口景观垂直带谱”并划分了“人口景观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MBT鞋对足弓部位的功效, 用Novel Pedar-X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穿MBT鞋正常行走时足弓进行测量, 以峰值压力、峰值压强、接触面积来反映MBT对足弓的压力特征. 在正常速度步行时, 穿着MBT鞋、运动鞋、帆布鞋足弓内侧与足弓外侧区域峰值压力、峰值压强、接触面积依次减少, 且MBT鞋与运动鞋、帆布鞋在足弓内侧峰值压力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足弓外侧只有MBT鞋与运动鞋有差异. MBT鞋与运动鞋、帆布鞋在足弓内侧的峰值压强都有差异; 足弓内侧与足弓外侧的接触面积是MBT与帆布鞋有差异. 结果显示, 穿MBT鞋步行时能对足弓起到支撑作用, 减少足底肌肉损伤, 防止筋膜炎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对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实现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构建灾情指数模型评估了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的自然灾害受灾程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揭示了自然灾害时空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程度总体有所下降,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格局,高受灾中心集中在西南、东南地区;(2)受灾面积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倒塌房屋数量对本地区及邻近省域经济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3)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负效应自东向西逐渐增加;农业生产效应呈西正东负的格局,这与省域受灾程度、灾害种类及防灾减灾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的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流域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以太湖重要入湖河流苕溪入湖口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SP)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总氮总量分配方法.根据不同水质改善目标估算相应的水环境容量,建立与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相协调的单因子基尼系数模型,在按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类型进行污染负荷总量削减分配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验证水质达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入湖口区域总氮为劣Ⅴ类水质,总量削减压力较大.根据污染负荷分配结果,入湖口水质总氮近、中和远期控制目标分别确定为Ⅴ、Ⅳ和Ⅲ类水质,对入湖水体总氮污染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WASP水质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合理的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流域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 以太湖重要入湖河流苕溪入湖口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SP)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总氮总量分配方法. 根据不同水质改善目标估算相应的水环境容量,建立与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相协调的单因子基尼系数模型,在按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类型进行污染负荷总量削减分配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验证水质达标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入湖口区域总氮为劣Ⅴ类水质,总量削减压力较大. 根据污染负荷分配结果,入湖口水质总氮近、中和远期控制目标分别确定为Ⅴ、Ⅳ和Ⅲ类水质,对入湖水体总氮污染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  相似文献   

9.
分析主蒸汽压力的变化对汽轮机的功率、用汽量以及安全运行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以保证汽轮机安全、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从所选择的南北疆几个典型区域的水质评价中可以看出,新疆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因易于相互转化而造成污染物相互转移.在干旱缺水的新疆,掌握这一水环境特征,对今后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中的水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水资源与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经济和生活的基本的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所必要的,不可代替的重要资源,缺少水,就没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本文从新疆水资源特点有和状况入手,指出新疆水资源已日益成为严重威胁新疆经济可持续 的一个大问题,提出了开源节流以及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 提取宁波城区土地利用数据, 从扩展速度与强度、紧凑度等方面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选取区位环境、人口社会、产业经济和政府决策四方面分析宁波城市扩展驱动力. 研究发现: (1)宁波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存在明显阶段性, 2000~2005年空间快速扩张, 此后扩展强度缓和; 外延式扩展方式造成了城市形态复杂, 紧凑程度较差. (2)受制于地形影响, 城市空间向东沿交通干道呈现廊道式扩张; GDP和常住人口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决定性因素; 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微弱地影响城市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宁波市经济-环境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2005~2011年宁波市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分析, 探讨了宁波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 找出影响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 结果表明, 在2005~2011年间, 宁波市的物质输入输出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8%和9.1%, 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对进口物质的依赖性日趋上升. 结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 得出宁波市目前还未达到后工业化阶段, 经济发展仍是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根据IPAT模型, 要缓解这种环境压力, 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是关键. 因此, 宁波市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耕地动态及其驱动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宁波市55年长序列耕地统计数据,20余年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宁渡市耕地的数量变化、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变化的区域差异等方面,分析了宁波市耕地动态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定量地诊断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耕地数量总体呈不断减少趋势,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动态是影响宁波市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耕地变化回归模型.该成果将为宁波市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和田河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田河流域的水,土资源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在研究流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定量模拟了流域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规模,并为流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是评估城市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诊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重要环节, 是探索科学生态文明实践模式的理论前提. 从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空间优化四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并运用协调度模型从时、空双维度实证评价宁波10年来的生态文明水平及其演化. 研究发现: (1)2002~2011年宁波生态文明水平呈上升趋势, 生态文明发展趋向科学化, 但稳定性较差, 尚未形成持久动力; (2) 10年间宁波的社会、环境、空间子系统整体趋好, 但经济子系统协调度较低; (3)2011年宁波各行政单元的生态文明综合协调度呈市区高于外围, 北部高于南部的分布特点; (4)聚类将6个县区归为4类, 即宁海与象山亟待全面提升型、余姚与奉化低水平环境友好型、慈溪高水平环境友好型、市区生态文明高质型.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灌溉,工业及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流入咸海的两种河流--阿姆河、斯尔河的水量持续减少,从而导致咸海的面积大幅度萎缩,在已干涸的部分形成新的“咸海荒漠”,并与周边的三大荒漠形成一体,荒漠的持续增加,必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消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周边的土壤、植被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者于2001年5月对咸海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结合考察结果和已有研究资料,将重点分析咸海的变迁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极端干旱环境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性质以及演变的主要特征 ,指出在此地区资源是决定人地关系性质和特征的首要因素 ,而气候的自然演变、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制约着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以及人类的生存活动、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从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一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大致经历了依附自然 ,干预——顺应自然 ,干预自然 ,回归自然四个阶段 .各个阶段以气候环境变化为背景 ,以水资源为主线 ,表现出人地关系演变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为例, 利用BP神经网络与熵值法综合建模, 对2011—2020年间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城市韧性进行定量评价, 分析经济、社会、环境、设施4项城市单系统韧性及其复合韧性, 从而揭示浙江省城市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规律. 研究表明: 浙江省韧性发展趋势较为平稳, 韧性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内部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 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韧性水平均呈现缓慢上升势态, 且分异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部分,生态环境面临来自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压力,研究关中地区的生态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GIS和RS技术,运用生态弹性度计算模型,测算了2000-2015年15 a间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生态弹性度,分析了市区间生态弹性度和生态弹性动态度的时空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生态弹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生态弹性度总体在4~8,从2000年的4.17~7.67升至2015年的5.94~7.52,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区域生态弹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和NPP的影响,其中林地对区域生态弹性的提高影响最大,草地、耕地次之.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建成区植被覆盖面积,有益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态弹性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