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主客体化学新法合成脂肪族α-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生昌  朱则善 《有机化学》2000,20(4):577-579
以脂肪醛、氯仿、氢氧化钾和氨水为原料,利用尿素对直链脂肪醛的主客体包合作用,将尿素作为反向相转移催化剂,与正向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协同催化一锅合成脂肪族α-氨基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反应条件温和、不用剧毒物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胡丽华  纪顺俊 《有机化学》2008,28(12):2102-2106
研究了不同脂肪族和芳香族醛与6-甲基-6-苯基-7-烯-1,5-辛二醇的烯丙基转移反应, 同时考察了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在In(OTf)3催化下, 以甲苯为溶剂, 由脂肪族醛合成的直链高烯丙基醇较芳香族醛具有较高的产率和较好的选择性, 所得产物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HRMS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脂肪族醛(酮)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环己烷中回流分水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季戊四醇双缩脂肪族醛(酮)螺环化合物(3a~3l),其中3,9-二甲基-3,9-二丁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i)和3,7,11,15,18,21-六氧杂三螺[5.2.2.512.29.26]二十一烷(3k)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4.
发现几种国产粘土可以代替经典Lewis酸催化Макии反应,并对其中一种C-2粘土催化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当用不同底物对Макии反应进行考察时,发现对于无强吸电子基取代的芳香族底物,色谱产率可达88%以上,对于脂肪族底物,则色谱产率为55-75%。有证据表明这种催化反应也可能是通过正碳离子中间体进行的。本反应的产物1,1,3-三乙氧基化合物(Ⅱ)经乙酸/乙酸钠溶液水解可得反式α,β-不饱和醛(Ⅲ)。水解产率:芳香族产物大于90%,脂肪族产物大于75%。  相似文献   

5.
分子极化效应指数与脂肪族醛酮的沸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物质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和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的研究一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关注。用拓扑指数研究饱和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已经有大量报道1 4。本文讨论了分子极化效应指数[5]与脂肪族醛酮沸点的关系,力求寻找到一个适用范围广,并且具有分子结构特征的计算脂肪族醛酮沸点的计算公式。1 分子结构参数的确定脂肪族醛酮分子中羰基的存在,使相同碳原子数的醛酮沸点比烷烃升高很多。我们以醛酮分子中的烷基极化效应指数(PEI)的差值(ΔPEI)[6]来表示羰基位置对醛酮沸点的影响:ΔPEI=PEIB,N-PEInrm,N(1)式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将市售CeO2作为一种高活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用于无溶剂条件下氧化吲哚与醛的C3选择性烷基化反应.这种催化方法一般适用于不同的芳香族和脂肪族醛,得到3-烷基二烯-辛醇,产率高(87%–99%),立体选择性高(79%–93%为E-异构体).这是从氧化吲哚与各种脂肪族醛催化合成3-烯基氧化吲哚的首例.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CeO2上Lewis酸位点与苯甲醛之间的Lewis酸-碱相互作用.不同粒径CeO2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无缺陷CeO2表面是该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将市售CeO_2作为一种高活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用于无溶剂条件下氧化吲哚与醛的C3选择性烷基化反应.这种催化方法一般适用于不同的芳香族和脂肪族醛,得到3-烷基二烯-辛醇,产率高(87%–99%),立体选择性高(79%–93%为E-异构体).这是从氧化吲哚与各种脂肪族醛催化合成3-烯基氧化吲哚的首例.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CeO_2上Lewis酸位点与苯甲醛之间的Lewis酸-碱相互作用.不同粒径CeO_2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无缺陷CeO_2表面是该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8.
α-烷基-α-氨基酸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八种酮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与氯仿和氨水的作用。一步得到α-烷基-α-氨基酸和它们的酰胺。用脂肪族甲基酮和环戊酮作原料时,仅得到α-烷基-α-氨基酸一种产物。  相似文献   

9.
Sato曾报道在催化量的Cp_2TiCl_2存在下,具有β-H的格氏试剂能还原脂肪族醛酮或酯,而生成相应的醇。我们也曾报道了CP_2TiCl_2催化下格氏试剂与亚胺、亚砜及异氰酸酯的反应。然而,根据Sato的报道,芳基烷基酮或芳香族酯和α,β-不饱和酮或酯都不能用该法还原为相应的醇,为此,本文研究了在双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化学》2012,(4):803
在有机合成中,羰基化合物的α-烷基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碳碳键形成策略.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α-烷基化反应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是,在已有的报道中多是使用脂肪醛作为烷基化反应的给体和手性胺作为催化剂.手性胺催化脂肪酮的不对称α-烷基化反应其立体选择性不是十分理想.西南大学化学化工  相似文献   

11.
稀土金属作用下芳香醛、酮的还原偶联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丁宗彪  吴世晖 《有机化学》1997,17(2):165-170
由Ln/ROH/TMSCl组成的体系能选择性地使芳香族醛、酮还原偶联形成频哪醇, 产率优良, 而对脂肪族醛酮呈惰性。  相似文献   

12.
脂肪族二醛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化学品中间体,可以经过氧化、还原、氢酯化、氢胺化等反应获得二酸、二醇、二酯、二胺等各种重要的化学品。本文报道了一种以丁二烯下游中间体——7-辛烯醛为原料的铑催化氢甲酰化反应合成1,9-壬二醛的方法,考察了不同膦配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使用Rh(I)/Xantphos催化剂,较优工艺条件下,7-辛烯醛转化率>99%,直链壬二醛收率86%,醛产物正异比27,TON可达49500。最后,对7-辛烯醛的氢甲酰化主反应和副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手性联二萘酚/Ti(O~iPr)_4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辛炔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在该体系下,芳香醛、脂肪醛以及α,β-不饱和醛类底物都可通过该方法获取相应手性炔醇产物,并可取得中等至良好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以苯硫酚为还原剂,在绿色溶剂、室温下将α,α,α-三溴甲基酮类化合物还原成α,α-二溴甲基酮类化合物.此反应适用于芳香族、脂肪族和杂环类α,α,α-三溴甲基酮类化合物,产率高达97%.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水溶液中脂肪族α- 氨基酸疏水自缔合相互作用的化学模型, 根据模型方程对由精密流动微量热法测得的α- 氨基酸水溶液的稀释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等步自缔合作用的平衡常数(K)、焓变(ΔHm)和熵变(ΔSm)等热力学参数, 发现焓、熵之间存在很好的补偿关系. 同时计算了溶液中水的偏摩尔过量熵(SE1), 并根据脂肪族α- 氨基酸的水化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建立的化学模型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McMillan- Mayer模型中的同系焓作用系数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脂肪族醛酮的沸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诱导效应指数,建立了三参数方法计算脂肪族醛酮沸点的关系式: ln(820.5—Tb)=6.38327—1.23961×10^-1Nc+1.95353△I+6.68434×10^- 2N,式中Nc为脂肪族醛酮中烷基部分的有效碳链长度;△I为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目 的支链烷基与直链烷基的诱导效应指数的差值,它表示羟基对醛酮沸点的影响;N 为碳原子数.  相似文献   

17.
水介质中无催化剂下醛酮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水相中无催化剂下各种羰基化合物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 芳香醛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如丙二腈、氰基乙酸乙酯、氰基乙酰胺的缩合在室温下即能顺利进行, 获得了很高的收率; 而对于杂环芳醛、α,β-不饱和的醛以及脂肪醛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缩合, 需在50~65 ℃下进行, 也取得了很高的收率; 对于脂肪酮、芳香酮以及二元醛与丙二腈的缩合在75~85 ℃下也能顺利地进行, 获得中等以上的收率. 反应简单、高效而且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8.
原子序数拓扑指数与脂肪族醛酮沸点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艳 《有机化学》2001,21(3):242-246
按自定的编号规则,给醛酮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编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拓扑指数(m^M),其中1^M对醛酮分子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并与72种醛酮的沸点显著相关:lg(660-Tbp)=5.8581-0.0111^M,γ=0.9970。引入0^M及其碳原子数的三元线性方程为:Log(679-Tbp)=6.045+0.0940^M-0.0201^M-0.194N,R=0.9991,明显优于文献的研究结果。并为预测脂肪族醛酮的沸点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邓桂胜  莫宏华  罗景  汤力 《有机化学》2012,32(11):2177-2180
在氧化银和碘化钾存在下,磺酰氯与肟室温反应合成一系列O-磺酰基肟.芳香醛肟和酮肟作为底物,产率56%~87%.不过,对硝基苯甲醛肟、脂肪醛肟及α,β-不饱和醛肟作为该反应底物时,没有获得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以α-蒎烯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制得桃金娘烯酸(3);脂肪族二酸在POCl3作用下与氨基硫脲经脱水环合制得脂肪族双噻二唑(4a~4h); 4a~4h分别与3经脱水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桃金娘烯醛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SI-MS表征。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5a~5h对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桃金娘烯醛-辛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f)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60.3%,桃金娘烯醛-丁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b)和桃金娘烯醛-癸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h)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2.8%和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