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在信赖域最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将梯度搜索方法与近似模型管理结构相结合,结合N-S方程与Euler方程,建立了一种用于气动外形设计的梯度AMF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在气动优化中,通过对采用不同的流体控制方程的计算结果进行组织和管理,从而可以在优化迭代过程中将主要搜索过程集中在低可信度模型的计算上,并利用高可信度模型监控优化过程,使得最终的优化解收敛到高可信度模型上.本文采用梯度AMF气动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翼型设计,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实际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考虑风-结构-土耦合作用时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考虑了风-结构-土的耦合作用对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研究了在各种参数下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特性。由于在风-结构-土耦合作用问题的整个体系的控制方程中,既有时域中的耦合关系,又有频域中的耦合关系,本文提出采用傅立叶变换-时频迭代法来进行求解,较好地解决了用普通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比较了考虑风-结构-土的耦合作用和仅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以及刚性基础的结构位移响应及加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3.
TMD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和抗风等减震控制的主要方法,结构体系频率和TMD参数的适配性对控制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现有规范中忽略土对上部结的构的影响,使得TMD-结构振动控制与实际工程情况存在脱节。本文以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为控制指标,将优化算法与概率密度理论方法结合,以十层混凝土框架TMD-结构参数优化为例,研究了SSI对TMD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并实现了随机激励下TMD建筑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为TMD建筑结构最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COMSOL平台的简化对流传热结构拓扑优化实现方法。简化对流传热拓扑优化可用于获得性能更优的散热结构概念设计,但缺乏可行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的实现方法,导致工程应用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采用在经典传热方程中引入对流换热项的方式,建立了可用于COMSOL平台简化对流换热分析的控制方程。进一步的,结合COMSOL平台提供的传热分析模块以及拓扑优化模块,搭建了简化对流传热结构拓扑优化计算框架。数值算例考虑了经典二维和三维的简化对流传热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结果显示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结构形状优化设计数值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连续体结构形状优化设计数值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讨论了结构模型化、灵敏度分析、优化方法改进、优化实用软件开发以及同CAD技术相结合等问题,介绍了在结构优化设计软件MCADS中采用的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结构形状优化设计的应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TMD风振控制优化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TMD风振控制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高层建筑TMD风振控制最优参数取值问题,给出了高层建筑TMD风振控制设计步骤,最后给出了算例说明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正交各向异性大挠度板的非线性理论,讨论了高层建筑中空幕墙玻璃结构的力学计算问题,根据实际的变形状态导出了相应的控制方程;探讨了中空玻璃幕墙的主刚度和折算刚度的计算,研究了中空玻璃在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力及温度变化情况下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所给出了算例与文献[3]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能量函数在高拱坝动力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高地震区高拱坝的抗震设计 ,从高拱坝的动力平衡方程出发 ,导出了基于拱坝体型特征量的状态控制方程 ,提出了拱坝结构抗震动力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建立了动力最优化的能量目标函数。应用于小湾拱坝的抗震设计中 ,动力优化方案相对于初始方案 ,在应力指标和大坝体积上均得到改善 ,体现了较好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表明在动力优化设计中应用能量目标函数对提高拱坝抗震能力有效可行 ,具有综合的“多目标”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Liapunov理论的结构非线性振动的混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进入塑性阶段后,结构非线性振动的混合控制问题。高层建筑简化为剪力墙形式,具有非线性滞变恢复力。采用被动基础隔振和主动控制力相结合的策略,对结构的非线性振动进行混合控制。基于Liapunov第二法,从系统的能量角度出发进行稳定性分析,找到控制系统的Liapunov函数,本着工程抗震设计中安全与经济的原则,应用允许结构反应进入非线性或塑性阶段的理论,判定所提出的混合控制方法具有Liapunov意义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推广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工程应用,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结构鲁棒性以应对实际工程荷载的随机性。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提出了鲁棒性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高效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Fourier-TOuNN神经网络的权值更新描述结构拓扑的密度变量,并引入随机荷载下结构柔顺度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加权总和作为目标函数,从而定义了随机荷载下的结构鲁棒性优化问题。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动反向微分功能,实现了优化过程中灵敏度的直接求解。借助Fourier-TOuNN细部尺寸可控特性,可在结构中生成细小支撑以抵抗随机荷载。数值算例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高效地获得鲁棒性稳健的优化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尼泊尔波迪·科西水电工程首部枢纽布置和软土坝基的岩性条件和渗透特征 ,通过对混凝土防渗墙深度、灌浆帷幕长度、混凝土渗透性、地基渗透性的敏感性分析 ,确定出防渗墙和防渗帷幕的优化方案 ,并对三种库水位工况下的三维渗流场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 ,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带有补偿器的高层建筑结构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无法进行全状态反馈控制的问题。本文应用了带有补偿器的滑模控制(SlidingModeControlwithCompensator ,即SMC&C)方法。该方法有以下优点 :一是可以方便地均衡控制力与控制效果 ,二是更易于设计有限状态反馈的控制律。为了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设计控制律时 ,采用了指数趋近律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北京冬奥运村公寓建设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基于大涡模拟对铝幕墙空腔装饰构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工况下,装饰构件法向风荷载体型系数整体大于切向风荷载体型系数,拐角区域的装饰构件会比平直区域的装饰构件受到更大的风压作用;建筑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变化幅度会随着所在高度的增加而愈发明显.研究结论对该工程的幕墙设计及其连接件设计提供了精细化的荷载数据.  相似文献   

14.
汪梦甫 《力学季刊》1994,15(2):66-73
本文以连杆节间为界,按弹性支座上和Timoshenko悬臂梁建立力墙部分的振动方程,按一般框架建立框架部分的振动方程,根据力,变形协调条件,形成底层大空间高层建筑结构的自由振动,并据此计算其自由振动。  相似文献   

15.
金峤  周晶  景浩 《计算力学学报》2005,22(4):482-488
研究了基于离散变结构控制算法的考虑控制延时影响的相邻建筑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的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首先,建立了相邻结构体系的力学模型及连续运动状态方程,并将其离散化成标准离散状态方程形式。其次,简要地讨论了离散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切换平面的选择及离散趋近率的构成.最后,应用本文方法对主楼12层,裙房5层的实例结构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相邻结构地震反应的鞭梢效应,而且在控制延时存在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系统的减震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震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工程实践 ,对高层建筑物的解体形式、撞击地面的能量和震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等进行分析 ,把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爆破参数联系起来 ,建立了特定条件下高层建筑物塌落震动质点振动速度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揭示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散模糊迭代学习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权  王建国  裴阳阳 《计算力学学报》2012,29(5):681-686,709
针对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模糊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引入分散控制的策略,将模糊逻辑理论与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原理相结合,提出分散模糊迭代学习控制DFILC(Decentralized Fuzzy Iterative Learnin gContr01)算法,并应用于高层结构地震反应振动控制中。对某20层钢结构Benchmark结构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散控制策略的DFILC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构地震反应,相对于集中控制的单一失效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更强且数据实时处理效率大为提高;同时,模糊逻辑理论的运用解决了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外扰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结构动力优化设计没有考虑声辐射特性,而随着人们对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降低声辐射水平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给出了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构动力响应,边界元法计算结构声辐射特性的方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建立了结构声辐射优化设计模型,同时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了优化求解。在JIFEX软件中实现了上述理论和算法,并通过优化设计的数值算例,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结构声辐射水平。  相似文献   

19.
Recent tall buildings tend to have irregular and unconventional shapes as a prevailing but unavoidable trend, which is very effective for suppressing across-wind responses. Suppression of across-wind responses is a major factor in safety and habitability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and the so-called aerodynamic modification method is comprehensively used. While the effectiveness of aerodynamic modification in reducing wind loads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there have been few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applied to height-modified tall buildings comprehensively, including differences of vortex formation and shedd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mechanism of a conventional square tall buil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per and set-back affect on the bandwidth of power spectra and position of peak frequencies. And through taper and set-back, the height at which the vortex begins to form moves up, and due to the small building dimension, the vortex component formed at that height sheds from the building more frequently before an inverted conical vortex is formed over the whole height.  相似文献   

20.
A feedback control optimization method of partially observable linear structures via stationary response is proposed and analyzed with linear building structures equipped with control devices and sensors. First, the partially observable control problem of the structure under horizontal ground acceleration excitation is converted into a completely observable control problem. Then the It6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averaging method for quasi-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 and the stationary solution to the Fokker-Plank-Kolmogorov (FPK) equ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t6 equations is obtained. The performance index in terms of the mean system energy and mean square control for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optimal control force is obtained by minimizing the performance index. Finally,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a three-story building structure model under E1 Centro, Hachinohe, Northridge and Kobe earthquake excitation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