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507萃取色谱对硫酸盐体系的钴,镍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革取色谱法分离硫酸体系中的钴、镍进行了研究。用含P507萃取剂的革淋树脂,经过MgSO_4转型后,使Co~(2+)的萃取能力提高而达到了与Ni~(2+)的完全分离。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pH=5.2—5.6的条件下,Co~(2+)全部上柱而Ni~(2+)只部分上柱,用pH≥2.20的H_2SO_4即可将Ni~(2+)淋下而使Co~(2+)、Ni~(2+)分开。该萃淋树脂对微量钴的富集、对含钴样品中镍的分离及测定均达到很好的效果。Ni收率在100%—100.5%之间。  相似文献   

2.
2-乙基已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P507)已广泛用于萃取分离稀土元素,用于萃取镓、铟、铊,在盐酸或硫酸介质中均具有较好萃取性质,易于反萃取。鉴于分析分离中萃取色谱法较萃取分离更为实用,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萃取色谱分离镓、铟及其伴生元素的方  相似文献   

3.
P507萃取树脂分离稀土元素时基本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测定了稀士元素在P507树脂与盐酸、硝酸溶液间的分配系数、分离因数、分离度,並讨论了酸度、  相似文献   

4.
P507萃取分离-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锆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自合成的P507萃淋树脂对锆铪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树脂的离子交换柱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测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配比锆铪混合液进行分离,作出了分离曲线,并采用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对锆铪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干扰离子存在的允许量及树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钪—P507萃取色层分离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程圭芳  胡昭圣  贾锡平  郑介恒 《色谱》1988,6(2):108-110
近年来,由于薄层色谱在分离稀土上所具有的优点,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薄层色谱法分离稀土元素的论文也有不少报道,其中Specker等人的工作最有成效,在核裂变产物中分离了镧系元素,国内有罗焕光等人利用P_(538)体系对分离镧系元素作了研究,宗巍等人用P_(204)体系分离测定了独居石中的轻稀土元素。我们利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_(204))—2-乙基已基(2-  相似文献   

7.
8.
编辑同志: 柱上萃取色谱分离稀土元素时,料液浓度对轻稀土元素的分离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进料过程中,稀土元素被有机相萃取后,所释放的酸使料液酸度增加,从而影响料液中稀土元素继续被有机相萃取。由于各稀土元素被有机相P507萃取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同一酸度下,各稀土元素受到的影响大小亦不尽一样。P507萃取轻稀土元素的能力较弱,料液浓度对轻稀土的分离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就提高进料液浓度的措施、注意事项等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以期引起讨论,並予指正。根据资料介绍,柱上萃取色谱分离稀土元素的进  相似文献   

9.
P507是镍钴分离系数很高的新型酸性磷型萃取剂,我所拟用于氧化钴生产工艺中。但是萃取钴时也带入少量硅、钙和镁等金属离子,这将严重影响有机相的分层及氧化钴产品的质量等级。因此工艺试验提出准确测定P507相中金属离子的要求。我们考察了  相似文献   

10.
P204-P507-H2SO4体系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P204与P507混合萃取剂在硫酸介质中萃取分离Nd和Sm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在硫酸介质中,P204添加一定量P507对稀土萃取能力、反萃性能以及Nd-Sm分离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比例的混合有机相在不同平衡酸度下的Nd,Sm分配比以及协同系数,并得到了相应条件下的Sm/Nd分离系数。试验结果表明,P204与P507混合体系在硫酸介质中萃取分离Nd,Sm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正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P507体系反萃取条件对平衡负载稀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507-盐酸体系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稀土萃取分离体系.在用P507-盐酸体系分离含中重稀土的原料时,由于重稀土元素(Tm,Yb,Lu)难于完全反萃,使得长期使用后的空白萃取剂中仍负载一定量的重稀土(称为平衡负载).在重稀土元素分离时,平衡负载甚至高达有机相正常负载的10%以上,严重影响了相关分离工艺的运行和实际分离效果.根据多组分萃取分离体系的萃取-反萃平衡和物料平衡关系,将平衡负载引入反萃取参数计算的物料平衡模型,对反萃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了反萃酸的相对流量、反萃级数等工艺条件对平衡负载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平衡负载随反萃级数和反萃酸流量的增大而减小;消除重稀土平衡负载、保证反萃完全需要较高的反萃酸耗和较长的反萃级数.在工业生产中,可根据实际分离需要选择相对经济的工艺条件,将平衡负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P507-H_2SO_4体系萃取色层分离铀、钍、锆、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P507-二甲苯作固定相,以硅烷化硅胶作载体,系统地研究了铀(V1)、钍(1V),锆(1V),钛(1V)的萃取色层行为。测定了铀、钍络合物的组成,探讨了铀、钍的萃取机理。提出了连续萃取色层分离铀、钍、锆钛的途径,拟定了矿石中少量铀和钍连续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HEH(EHP)(即P507)萃取树脂分离富集稀土,近年来已有报导。胡武弟、张申雄等研究了由他们合成的P 507萃取树脂的物理性能和分离轻稀土的部分性能。胡仁坤等以盐酸为流动相研究了分离La、Ce、Pr、Nd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其优点  相似文献   

14.
测定高纯氧化钇中14个稀土杂质时,萃取色层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手段,作者继P-507萃取色层法分高纯氧化钇中轻稀土元素(La—Gd)之后,又采用N-263为固定相,硫氰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研究了高纯氧化钇中重稀土元素(Tb—Lu)的分离条件。在本文确定条件下,分离周期约2.5小时,富集倍数>8×10~3倍,加入试验的回收率为90—102%,用于光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0—±13.2%,方法简便、准确、快速。仪器:  相似文献   

15.
用数学模拟法研究了 NdCl_3-SmCl_3-HCl-H_2O-1.5M 氨化 P507-煤油体系的萃取平衡。提出了采用不氨化和氨化萃取剂的萃取平衡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初步进行了分馏萃取模拟,并研究了各种平衡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内在联系提出了较简单的模拟方法,以方便模拟工艺要求的任何氨化率的萃取体系。模拟结果与 Nd-Sm 分离试验结果符合得很好,Nd 和 Sm 产品纯度误差分别为0.13%和1.3%。文中还提出了保证不乳化、进料级位置合理、符合萃取要求的不同 Nd、Sm 组分的优化分离工艺。只用6~7级就可使 Nd、Sm 两种产品纯度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CL-P507萃取色层分离镨、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P507萃淋树脂分离镨钕的双峰现象及其原因,料液中加入(CH_2)_6N_4可有效地消除双峰现象,且镨钕分离的最佳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7.
含P507微胶囊萃取水相中稀土的迁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乙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钙作为膜材,将P507(2-乙基己基鳞酸单2-乙基己基酯)微胶囊化。将这两种含萃取剂的微胶囊用于萃取La3+、Nd3+和Lu3+,可以将这些离子富集于微胶囊内。由于固体膜对芯材固定化和对离子的阻障作用,使萃取的传质过程发生了变化。以渗透系数来比较三种离子的传质速度,改变原料液的pH,可使离子的渗透系数改变,从而增大离子间渗透系数的差值。用6molL-1的HCl对微胶囊内稀土离子进行反萃取,可以定量地富集稀土。  相似文献   

18.
刘川楹  陈继  邓岳锋 《应用化学》2018,35(12):1492-1496
稀土元素钪(Sc)在相关原料中含量低,伴生杂质元素多,回收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对比了直链三烷基氧化膦(Cyanex 923)、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环烷酸在硫酸体系中对Sc的萃取、分离和反萃。Cyanex 923在高酸度下能完全萃取Sc,而环烷酸和P507则在低酸度下有较高萃取率。Cyanex 923分离Sc与锆(Zr)、钛(Ti)的最佳水相酸度为1 mol/L,分离系数分别为5. 6和10. 6。P507在水相H~+浓度为2 mol/L时对Sc/Zr、Sc/Ti有最大分离系数,分别是21和59. 7。虽然P507有更好的分离效果,但难以反萃。3种萃取剂中仅有Cyanex 923能被有效反萃,在反酸H+浓度为0. 4 mol/L时有最大反萃率。因此,Cyanex 923更适合从含Sc二次资源浸出液中分离回收Sc。  相似文献   

19.
含P507的微胶囊萃取水相中稀土的迁移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乙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钙作为膜材,将P506微胶囊化。将这两种含萃取剂的胶囊用于萃取La^3+,Nd^3+和Lu^3+,可以将这些离子富集于微胶囊内。由于固体膜对芯材固定化和对离子的阻障作用,使萃取的传质过程发生了变化。以渗透系数来比较三种离子的传质速度,改变原料液的pH,可使离子的渗透系数改变,从而增大离子间渗透系数的差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恒界面池法和上升单液滴法研究了UO_2(NO_3)_2/HNO_3/TBP-环己烷体系的反萃取动力学。得出扩散控制下的反萃速率方程为R=k_1[U]_(O)[TBP]_(O)~(-1.17)[HNO_3]~(-1.70;在恒定硝酸浓度下化学反应控制的反萃速率方程为R=k_2[U]_(O)[TBP]_(O)~0,并对二种速控类型下的反萃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