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对7种含“单”或“双”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在固体器「ITO/TPD/TPB1-2%EP/TPBI/Mg-Ag」中作为掺杂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地研究,结果表明,由吡唑啉化合物所构成的器件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特。  相似文献   

2.
在合成两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唑啉衍生物PD1和PD2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取代基效应对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基取代的化合物PD2较N,N-二甲氨基取代的化合物PD1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而在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掺杂染料,当其器件结构为ITO/TPD/TPBI:2% PD/TP-BI/Mg:Ag时,PD1掺杂染料却有着较PD2更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当器件的电流密度为420 mA/cm2时,掺杂染料为PD1的器件在487 nm处发射蓝光,其发光亮度为1224 cd/m2.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报道过有关1,3二苯基吡唑啉衍生物的光谱和光物理行为[1,2],并详细地研究了它们在受激发后的辐射和非辐射衰变过程.该类化合物作为一种良好的光致发光材料,由于存在着分子内共轭的电荷转移结构,因此表现出较强的光诱导分子极化能力,可用作为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3]、光折变材料等.此外,还发现该类化合物在组合型光导器件中可用作空穴传输层材料.既然这类化合物兼具光致发光和空穴传输功能,很自然的会考虑到,它是否也能用作为一种有机的电致发光(EL)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特别近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此,因此进展很快.但寻找新的高效材料,不论是用作主要的发光层或其它的辅助性化合物,仍在继续.本简报即是对上述化合物用作EL材料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氟化吡唑啉蓝色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Tang等[1]首次报道了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来, 人们研究了大量的新型材料[2,3], 其中较吸引人的方法是将高量子产率的荧光染料掺杂于传输层中制备电致发光器件[4~9]. 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产率和蓝色发射特性. 这些化合物具有分子内电荷传输性能, 在激发状态下分子可发生扭曲形成电子给体-受体结构[10], 因此在EL器件制备过程中既可以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 又可以作为发光材料来应用. 虽然吡唑啉类化合物在固态下具有空穴传输特性[11], 也有较高的荧光产率, 但它们的玻璃转化转变温度较低, 在制备EL器件时, 如单独作为传输层或发射层时, 该类材料易于结晶, 从而使得器件的性能快速衰减. 如果将它们分散于聚合物等主体中, 就会避免重结晶问题. 我们在三苯基吡唑啉中引入强吸电子基团CF3, 导致分子的刚性增强和荧光强度增加, 熔点升高. 将氟化三苯基吡唑啉(FTPP)作为发光中心制作了两类EL器件, 均获得蓝光发射. FTPP分子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5.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轭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6.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轭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类稀土铽、铕、钐、钆、镝的配合物, 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解析了铕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测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 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并通过研究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 合理地解释了这些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系列5位不同取代的2-吡唑啉化合物,研究了取代基对吡唑啉化合物 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吡唑啉化合物的5位引入稠环取代基提高了吡唑啉 化合物的熔点;同时,5位取代基的电位性质还影响着化合物的发光行为。DSC差热 分析结果给出1,3-二苯基-5-(9-菲基)-2-吡唑啉(TAP7)的玻璃化温度 (T_g)为96 ℃;并研究了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上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TAP7是一种具 有高热稳定性的空穴传输及蓝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9.
取代吡唑啉睡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α-三唑-β-烷氧基芳酮与肼关环,备了1,3-二苯基-4-三唑基吡唑啉1a,1-苯基-3-对氯苯基-4-三唑基吡唑啉1bt 3-bc wa asg ad -4-dg kww ad kxx kww kss (7)  相似文献   

10.
刘广飞  刘浪  贾殿赠  张丽 《中国化学》2006,24(4):569-572
A new photochromic organic compound of thiosemicarbazone, 4-(p-bromo-α-methylaminothiocarbonyl hydrazonobenzal)-2,5-dihydro-3-mcthyl-5-oxo-1-phcnyl pyrazolc,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1H NMR spectra,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ompound exhibited an interesting photochromism in the solid state when irradiated by ultraviolet light at 365 nm. The photochromic kinetics was studied by the time-dependent powder UV-Vis reflectance spectra. The intcrmolecular and intramolecular hydrogcn-bonding interaction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hotochromic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新型苯乙烯衍生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进行了研究。1-9-蒽基-4-氯甲基-2,5-二甲氧基苯的溶液随浓度的增大,其单体荧光逐渐减弱而激基复合物发光逐渐增强。在薄膜状态只有激基复合物荧光,表明在溶液和薄膜状态下均存在单体向激基复合物的能量转移过程,用分子间距离越近,能量转移效率越高。以该化合物制成的单层二极管器件,其电致发光光谱随电压增强从激基复合物发光逐渐转变为激复合发光。  相似文献   

12.
8-羟基喹啉铝掺杂聚乙烯基咔唑薄膜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马於光,唐建国,沈家骢,刘式墉(吉林大学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开放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3)关键词聚合物,光致发光,电致发光,8-羟基喹啉铝某些有机染料作为波长转换介...  相似文献   

13.
姜永才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1998,14(12):1068-1072
通过对一类吡唑啉衍生物(1-苯基-3-(N,N-二甲基氨基苯乙烯)-5-(4-N,N-二甲基氨基苯基)-2-吡唑啉)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行为,研究了该衍生物和溶剂分子间的一般相互作用和特殊相互作用.发现利用吡唑啉溶液的荧光猝灭现象能对其和溶剂分子间不同相互作用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以3(4)-硝基邻苯二腈和对甲氧基苯酚为原料, 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α(β)-四(4-甲氧基苯氧基)酞菁锌, 通过谱学方法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 比较研究其溶液和旋涂膜的紫外可见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固体薄片的光致发光光谱. 并以其旋涂膜为发光层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 研究其电致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 固态酞菁材料与其溶液的荧光发射波长相比均向长波方向移动了145 nm以上, 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宽展. 在固态下β-位取代酞菁荧光发射波长红移的程度比α-位取代酞菁大. 电致发光光谱的发射波长和其旋涂膜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发射波长基本一致, 大约在856和862 nm左右. 在固态下酞菁分子排列紧密, 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导致了荧光发射波长的巨大红移.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一系列基于配合物Sm(DBM)3phen的电致发光器件. 研究了其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Sm(DBM)3phen具有良好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以及电致发光性能. 器件ITO/TPD(50 nm)/Sm(DBM)3phen(50 nm)/Alq3(30 nm)/LiF(1.0 nm)/Al的最大亮度和最大效率分别为150 cd/m2和0.72 cd/A, 器件表现为纯Sm3+离子的发光.  相似文献   

16.
半导体超晶格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光电性质引起人们的关注,So和Tokito等人用分子束沉积的方式制备了有机及有机无机复合的超晶格材料器件,但分子沉积中有机小分子染料的结晶影响薄膜的质量及器件的寿命。最近,我们用两亲性聚合物分子成功地将有机染料分子组装在聚合物LB膜中,有效地限制有机小分子染料结晶,实验证明此多层LB膜具有超晶格结构和较好的稳定性及发光特性。为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器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两亲性聚合物(ES)是由环氧氯丙烷、乙二胺和硬脂酸共聚而成。将染料分子四苯基丁二烯(TPB)与ES相混合的氯仿溶液(TPB与ES质量比为2:10)分散在去离子水亚相表面,在20mN/m的膜压下将其转移到单晶硅片上。用小角X射线衍射实验观察其多层结构,在小角衍射区存在一个Bragg衍射峰(图1),根据Bragg衍射方程得到其层状周期结构为5.8nm。考虑到ES的分子尺寸,我们认为每一周期结构是由两层聚合物的LB膜组成。由于TPB分子是疏水的,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TPB分子可能镶嵌或吸附在ES的疏水脂肪链中,与无机半导体超晶格结构对照,聚合物ES的亲水网络由于是绝缘材料,带隙很宽相当于能垒,而镶嵌有TPB的疏水层则相当于势阱,这就很可能形成聚合物/有机染料的超晶格结构。考察其发光特性(图2)时,发现聚合物/有机染  相似文献   

17.
吡唑啉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能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 /聚合物电致发光是当今世界上的热门研究领域[1 ,2 ] ,因而有机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3] .目前 ,确定有机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的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法[4] ,光谱法[5] ,量子化学计算法[6] ,紫外光电子能谱法[7] ,光电子发射法[8] 等 .这些方法中 ,由于电化学方法操作简单 ,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 ,故被广泛使用 .虽然不同的测试方法测得的能带数据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但由于电发光器件中考虑的是材料间的能带匹配 ,因此 ,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定的能带数据相对来说是可信的 .吡唑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8.
偶氮苯取代吡唑啉衍生物的制备及其电子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有多个生色团化合物的内部较易实现分子内的能量传递、电子转移或电荷分离 ,因此 ,设计制备具有新颖结构的多功能化合物不仅在分子电子学和分子光子学等领域备受关注 ,同时也是模拟研究生物体内生命过程的重要内容 .由于吡唑啉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好的空穴传输特性 ,在电致发光器件中已有广泛的研究 [1~ 3] ,同时偶氮苯类化合物的光致顺反异构化性质及其在异构化过程中伴随的结构、偶极矩及光学性质的改变 ,使其在光学信息存储、光化学开关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中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4~ 7] .本文设计合成了通过柔性链将偶氮苯…  相似文献   

19.
1,5-二芳基-3,4-二取代吡唑啉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二(2-氯乙基)氨基苯甲醛为原料,与酮缩合生成相应的α,β-不饱和酮,再与肼反应,制备了十种新的苯氮芥取代的1.5,二芳基-3,4-二取代吡啶啉。初步测定了它们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h,3i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